自测卷(100分钟内完成 满分100分)
一、学海拾贝(10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篁竹 huánɡ 差互cī 往来翕忽xī
B、藻荇 xìnɡ 浅阜 bù 拾级 shí
C、间道jiàn 汩汩 ɡǔ 不啻 chì
D、花朝节 zhāo 倩女 qiàn 挂罥 juàn
2、选出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
A、新旧(旧交、旧友)知其如此,或置(制造)酒而招之
B、潭中鱼可百许(用在数词后面,表示不定数。)头,皆若空游无所(指示代词,表示的东西与动词依组成名词性词组。)依
C、江干上下十余里,珠翠罗绮溢(形容绸缎特别多)目,车马塞(挤满)途
D、其岸势犬差互(互相交错),不可知其(代小石潭)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用作代词的一句是( )(2分)
A、虎风口之松柏,不啻百倍之也。 B、若脱笼之鹄
C、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D、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4、按要求默写有关诗句。(4分)
(1)凡 , ,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满井游记》)
(2)《游山西村》中反映人生哲理,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的诗句是 , 。
(3)《渔家傲》中直接抒情的句是 , 。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能体现杜甫体察人间冷暖、兼济天下情怀的诗句是 , 。
二、生活与实践(6分)
5、下面是某校文学社征稿启事的一部分,读后请你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3分)
本刊欢迎大家赐稿、来稿,不论是发表过作品的同学,还是刚学写作的同学,都以文章质量高低决定取舍,我刊将一视同仁。来稿体裁不限,提倡创新,以1500字左右为宜。文章写好后必须交到本刊编辑部,本刊有权对录用稿件进行修改。
(1)征稿启事中,有一处用语重复、多余,应该删去,删去的词语应是 (1分)
(2)征稿启事中,有两句的顺序颠倒,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应该对调。这两句是
(1分)
(3)文中用语不得体的一个词语是 ,应改为 (1分)
6、三位教师就教育学生的问题发表观点。甲说:教育是一切为了孩子。乙说:教育是为了一切孩子。丙说:教育是为了孩子的一切。请问他们各自的意思是什么?(3分)
(1)甲:
(2)乙:
(3)丙:
三、读书滋味(44分)
(一)过故人庄(6分)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7、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田园情趣的感受,一、二句写的的 ,三、四句写的是 。(2分)
8、诗中哪些诗句描绘了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2分)
9、关于这首诗所表达的主客间浑厚的情谊和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有人认为是从最后两句诗集中表现出来的,有人认为是贯穿全诗的。谈谈你的看法。(2分)
(二)浣溪沙(6分)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0、这是一首哲理词,作者是北宋 。与他的父亲 和弟弟 合称三苏,三人均位列 。(2分)
11、这首词表现出苏轼的 的态度和 的性格。(2分)
12、下面对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小序交待了作词背景。全词情、景、理交融。
B、词的上阕写景,描绘了三幅画,前两幅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写啼叫声突出了画面的热闹。
C、下阕抒情,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相互映衬。
D、上阕写景为下阕议论抒情作铺垫。
(三)小石潭记(15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3、上文选自《 》,作者 ,著名的文学家,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8篇,合称为《 》。(3分)
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水尤清冽
皆若空游无所依
斗折蛇行
佁然不动
15、第二段主要写潭中游鱼的静态和动态,其目的是什么?假如你是生活在小石潭里的一条鱼,你赖以生存的小石潭的水质已被污染,你的许多同伴已因此患病,请你写下你现在的感受。(2分)
答:目的:
感受: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7、作者在游小石潭时,心情发生了变化,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说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心情变化的?如果你能与作者面对面,你打算对他说些什么?(4分)
答:原因:
你的话:
(四)三峡(17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①略无阙处( )
②亭午夜分( )
③或王命急宣( )
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19、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句中描绘色彩的词语有 、 、清;本句中前后两个分句有内在的对应关系,以回清写出 的动态,以倒影写出 的静态,一动一静相映成趣。(2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你联想到了哪个古人?哪两句古诗?(3分)
21、按要求填写相关语句。(4分)
(1)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
(2)表现水流急速的两个四字短语:
(3)表现山河秀丽的两个四字短语:
(4)表现秋境的凄清、令读者恍若身在其境的两个四字短语: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3、文章末尾引用渔者的歌词,其作用是什么?(2分)
下面是老师前后两年给王小虎写的评语,两个评语不同的行文格式和表述口气,让你有何感想?它或许勾起了你关于评语的回忆,或许引发了你对此想说而没有说出的心里话。请自选角度作文,或叙或议,或叙议结合,题目自拟,500字左右。
评语一:
该生在校表现一般,能按时上学,参加班级活动。基本能完成作业。但是,太贪玩,上课爱乱插嘴,做小动作,学习不专心、不刻苦。希望今后少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比如看小说、打球、听流行音乐。要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学习,提高成绩。
评语二:
小虎,我们班的小球星。球场上的活跃、课堂上的大胆、生活中的爱好广泛,让你个性十足。看得出,你爱看课外书,肯动脑,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我常想,如果在学习中你能像在赛场上那样不服输、有拼劲儿,思考问题能更深入、更专注,你一定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参考答案
说明:主观题只要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给分。学生的答案与参考答案不一致,如果学生言之有理,也应判为正确,应尊重学生个性化、创造性的理解和表达;
第六单元自测卷
一、1、B 2、B 3、D 4、(1)曝沙之鸟,呷浪之鳞(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二、5、(1)来稿或赐稿 (2)都以文章质量高低决定取舍、我刊将一视同仁 (3)必须 请6、(1)教育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孩子 (2)教育是为了所有的每一个孩子 (3)教育是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三、(一)7、朋友邀我做客;山村风光8、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圊,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9、应该是贯穿全诗。因为无论是前面的叙事写景,还是友人家中的谈话,都体现了主客间的情谊,都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二)10、苏轼;苏洵;苏辙;唐宋八大家。11、执著;旷达乐观 12、B(写啼叫声反衬了画面的静谧。)
(三)13、柳河东全集 柳宗元 永州八记 14、寒冷 依托 像北斗星那样 愣住的样子
15、目的:衬托水的清冽,说明环境幽清 感受略 16、(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头,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2)溪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互相交错,不知道小溪的源头。 17、作者刚开始是无忧无虑的,欣然而往的,但在环境的刺激下,作者感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忧伤、苦闷。作者因为当时谪居永州,满腹宏图大志不得施展,因而怀着一种愤懑不平的苦闷心情。
(四)18、①空缺、中断;②半夜③有时④即使 19、素、绿 素湍,绿潭 20、李白 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21、(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高猿长啸、空谷传响 22、(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有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江陵。 (3)即使是乘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4)巴东三峡巫峡最长,人们听到猿猴的几声哀鸣,泪水就要沾湿衣裳。 23、表现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润肃的凄凉情景。
四、(略)
.......
教学目标:
1、了解《答谢中书书》中的优美意境、缜密的结构、凝练的语言。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难点:
1、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2、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描绘山水风光的优美诗文,南朝梁代陶弘景写的一篇山水小品——《答谢中书书》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之作。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
二、解题:
谁来解释题目《答谢中书书》?
明确:答,回;谢中书,即谢徵(掌朝廷机密文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这是陶弘景写给谢徵的一封谈山水的信。
过渡语:
这封回信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精彩的山水诗,走进这富有诗意的画境中,让我们与作者共同欣赏这奇山异水吧!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
(1)多媒体显示优美的山水图画,教师配乐朗诵,学生听读,掌握字音、节奏。
读毕,教师提示朗读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思考:你们用什么感情读课文?
明确:可用“赞美”“愉悦”“自豪”等感情来读课文。
(2)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
(3)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
(4)学生齐读课文。
四、疏通文意
学生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质疑答疑。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并向全班质疑问难。
(3)多媒体显示下列词句,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内容如下:(重点测试)
四时俱备:俱,全都
晓雾将歇:歇,消散。夕日欲颓:颓,坠落。沉鳞竞跃: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出水面)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yù,参与,文中指欣赏。译为: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五、赏析写景,体验感情
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小组交流解决问题,如有质疑,或新的发现提出来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找出文中写景的语句,体会作者写景的特点。
提示从以下几方面赏析:描绘的景物;优美的意境;点睛之词;
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稍加点拨。
明确:作品首先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其次是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
第三是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
三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轴。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俯视与仰视,白云高山流水三重景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四时俱备”用平远和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和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灿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晓雾将歇…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写。通过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的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分析提示:以上内容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或写,或画,或说,或唱,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2、“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
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灿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3、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实欲界之仙都”言简而意蕴。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并深感自豪,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学生分析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根据学生讲解归纳成板书。
六、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理清背诵思路(介绍你背诵的窍门)
本文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间有何联系?
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结合上面的思路分析,学生自己背诵,然后在学习小组内展开背诵竞赛,看谁背的又快又准确。
七、总结写法,实践体验
描写景物,抓住灵魂;
调动感官,动静结合;
多个视角,抒发真情。
八、能力训练
美丽的风景勾起了我们无限的暇思。同学们根据作者写景的特点,让我们拿起笔,书写心中感受最深的自然景物吧!教师出示图片提示。
九、结束语:
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其实,山水本是无情物,因古代文人融入了自己的细腻情思,山水便有了性情,自然便有了生命,人与自然可以亲切的交流对话,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热爱大自然,描绘大自然,让我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吧!
十、课外作业(学海拾贝)
1、上网搜集陶弘景的有关资料,整理其诗作。
2、搜集整理描写山水的词诗,对联,歌词等。
十一、板书设计:
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
【篇一:书伴我成长作文】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我爱书,书带给我快乐,带给我知识,给予我启迪。生活中,如果缺少了书,就会变得枯燥无味。读一本好书,就象享受了一顿盛宴。
我喜欢看的书种类很多,小小的书架,早已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课外书,就象是知识的小王国。
有一天,我放学一回到家,放下书包就直奔书房,急切地寻找那本《巧克力味的寒假》。我的眼睛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搜寻着。啊,找到了!正当我津津有味地看着时,妈妈走过来亲切地说:“吃饭了!”我应了一声,但人却一动不动,当我读到人物可爱的时候,就不禁大笑起来,当我读到人物伤心时,就不禁流出了冰凉的泪珠,当我……突然,妈妈大发雷霆说:”吃饭,菜都凉了。”妈妈拍了拍我的头,我只好依依不舍地放下书,去吃饭。
书,是一位有益的朋友,它伴我成长,成了我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书,成了我的伴侣,无时无刻地陪伴我。
【篇二:书伴我成长作文】
自从上了初三,紧张的生活节奏和日益激烈的竞争使我郁闷得透不过气来。更重要的是,在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中,在除了作业就是试题的枯燥生活中,我一点也不觉得快乐。没有快乐的日子是难熬的,灿烂的阳光也因此失去光彩。母亲说:“你的心灵被无边的试卷织成的网紧紧地赌死了,快乐哪能挤得进去?敞开你的心扉,去寻找快乐,让心灵换换空气吧。”
是的,让心灵换换空气。我来到公园,去领略繁花的娇艳,去聆听鸟儿的愉悦。金秋十月,如海如涛的菊花把风都染成了金黄。远处的枫林似烈火在燃烧,蔚蓝的苍穹被烤得发红了。可是,诗一般的境界,却丝毫没有引起我的兴趣。在我的眼中,世界只不过是昏黄一片罢了,什么花海呀,枫林呀,都是一样的简单,甚至有些疲倦了。“唉,快乐在哪里呢?”我摇摇头。我又去了果园。那里又是另一番景致了:红透了的苹果,黄透了的香梨,令人垂涎三尺。多么美的中国山水画啊!然而,我还是没有感到快乐,甚至可笑地认为,那一切好象无边无际的题海,正凶神恶煞地扑过来,将我淹没。我不得不匆匆逃走了。
我心情更加沮丧地回到家。母亲看了看我,顿了一会,说:“帮我打扫以下房间吧。”接过久违的抹布,我心底油然升起一丝惆怅:上初三以来,我变得慵懒了。吃完饭,扔下碗就走,从没想到要去刷,母亲却也包涵了;原本每周一次的大扫除,也变成父母的事了。家务不沾手,自然只剩下学习,生活怎么能不枯燥?况且父母每日都很辛苦,回家又要忙碌,我却袖手旁观,怎么能快乐?想到这些,我卖力地打扫起屋子,似乎要把此时的愧郝都化作动力似的。当我满头大汗地打扫完房间,面对干净、敞亮的居室时,我的心情也一样干净、敞亮。
母亲笑着递过来一杯水,问我:“你现在找到快乐了?”我不好意思地点点头,说:“妈妈,以后家务活还是我做吧,这样我快乐。”“好。”母亲应着,目光中分明闪着一种欣慰和快乐。
【篇三:书伴我成长作文】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把书比作是营养品和阳光;海伦则把书看为是船只……而作为“书迷”的我,要把书当成我的良师益友。正是这位良师益友,把我带入了写作的殿堂,让我领略到知识海洋的无边无垠。
小时,常常躺在床上,入迷地看着书上的图画,心里无限崇拜作者,可以写出这么棒的书来。那时,我就盼望着有一天自己也会是一个写书的人。
上小学后,妈妈告诉我,要想当一名作家,必须有位良师益友在旁边为你指路引航。而这位良师益友就是时时刻刻滋润心田的作文书报。在众多的.作文报刊中,妈妈为我选择了《小天使报作文王》。她新颖奇趣,看了使人茅塞顿开。我暗暗下决心:要多读《小天使报》,用报上的知识作为实现写作理想的阶梯。从那以后,我只要一有空,第一件事,就是看《小天使报》。时间一长,我的写作能力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小书迷”“小作家”的称号也随之而来。
上初中后,我的视野不再局限于作文书刊,目光投向了四大名着。短短的一个月时间,我将《水浒传》读罢,尽管有一些难以理解的地方,但是基本上却读通了。我佩服鲁智深的讲义气,但对他的鲁莽却嗤之以鼻;我景仰吴用的足智多谋,却对他的不精武艺而感到遗憾。总之,是书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懂得了去认识世间的好恶。学海拾贝,童年生活多么快乐;书中寻宝,精神世界多么美好。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做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去书籍的万花丛中轻舞飞扬,去为冬天增添一些生机,去开始我们的精神旅程吧。
【篇四:书伴我成长作文】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色彩斑斓的东西;但其中书是最美好的。它可以让人心旷神怡精神抖擞;有多少人渴望读书学知识,因为他们明书的力量是无穷的,书是最好的良药,它是我们的朋友,可以陪伴我们终生。
从古至今,名著、古诗、童话一直是人们家喻户晓;孙悟空的机智,白雪公主的善良,古诗中的情意一直让人们看不厌;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听故事,童话、名著,它们实在太精彩了,不管是恶毒的还是善良的,到了故事的末尾都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从小,《十万个为什么》是我最喜欢的书籍之一,里面都为你解答了关于大自然的问题,让你明白大自然的神秘,让你更能
这些你知道吗?
渐渐地大了,我便喜欢上了动漫,其中《名侦探柯南》是我最喜欢的一部。柯南本来叫工藤新一,原来是有名的高中侦探;有一次因为被黑衣男子在交易被他看见,为了封住柯南的嘴,给他灌了一种药,等他醒来时已身子经缩小了。他为了不被别人认出他,就改名为江户川柯南并还上小学。柯南寄宿在了毛利事务所,一边帮助毛利小五郎,一边寻找黑衣男子的下落……
柯南虽然是漫画中的虚拟人物,但他的精神:机智勇敢,敢于拼搏,坚强的特点深深地吸引了我,生活中它就像个引我前进的航标,让我学会了坚强,机智勇敢,敢于拼搏。
书中竟有黄金屋,书中竟有言如玉,我坚信: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苦口良药。
【篇五:书伴我成长作文】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腹有诗书气自华。”古人总是用诗句来表达对书的热爱。而我,也因书的陪伴,一步步成长。
上一年级时,通过爸爸妈妈的辅导,学习读一些简单的书籍。标有拼音和插图的儿童寓言,“哦,狐狸原来是这样骗到乌鸦嘴里的肉的呀!狐狸可真狡猾!”或是一些易懂的唐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也爱提一些幼稚的问题,“咦?爸爸,为什么句末不是问号而是句号啊?”“因为他没有疑问的语气呀!”幼年,只能懂一些浅显的词句,不能深层地理解书的含义。
四五年级时,我钟爱于故事、童话等,如果读到一篇深刻、感人的故事时,便会随着故事情节潸然泪下,作者的这种感情将带动我敏锐的心,我会深陷于此,陶醉其中,如同作者一样正在经历这件事,正在拨动心灵琴弦,正坐着情感火车。当然,如果情节曲折,结局欣喜,我真会感到高兴,为故事的美满结局而高兴。
待到上六年级了,我懂的也挺多了,喜欢抒情、优美的现代散文,我正读于两本,一本叫《翻开心灵的相册》,一本叫《最美的散文》。这两本书里面的词句非常美,内容也很深奥,需要细细品味。其中一篇散文叫《柳梢》,我先是看字数那么少,一定不好,不料,每一个句子却都很优雅,其中一句是“冥冥中,柳梢又响了,装卸着夜的孤独,将路尽头的鲜花激放,用它的芳香粉饰这清幽的竹径。”若我能写出这样一句来,就谢天谢地了。看来散文的确很“精”,如果我多学习一下这方面的词句,一定会对我的作文有大大的提升。
美,是一种幸福,是一种欢乐,是一种满足。书,就是一种美的体现。读书,美化人的心灵,这比任何美都有价值。生长在城市里,生活,有太多的硝烟,它玷污了我们的心灵。读书,就能给心灵一片净土。翻开一本书,这是一次心与心的交流,一次人与人的交流,一次我与你的交流。这种交流,能教会我们感恩、适应、独立……
书,是我的良师益友,无时无刻不陪在我身边,它伴我度过了十二个年头,也必将伴我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