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渐昏,大雨将来,天将要变了。天仿佛听到这句话,半空里隆隆一声回答。大地像蒸笼揭去了盖,爽气一阵阵冲进来,雨跟着来了,清凉畅快,但雨下得这样大,是意料之中的意外了。
这雨浓染着夜,水染着昏暗下来,天色也陪着一刻暗似一刻。夜黑的太周密了,我也不知道我的心情该是如何,也不知道该想些什么,只是呆呆的看着。掏出手电向地上一射,手掌那么大的一圈光,无数的雨线飞蛾见火似的'扑到这光圈里来。
渐渐地雨势经不起几次涨落,像骂街的泼妇,刚开始雄赳赳气昂昂,在人尽词穷时自觉没了声响,但在空气中还回旋着几句谩骂。但在这舞台上,虽主角下台,但热闹总要有人继承。配角便被推选出来——风,就像没见过世面的职员受宠若惊。庭前一株刚枯死的树,叶片所剩无几,而冷风一阵阵,依旧为了吹几片小叶子而使那么大的傻劲。但一切不过是苟延残喘,热闹的潮终究是过了,再也站不起来,剩下的节目只有漫漫的、茫茫的夜了。
剧落幕了,众人心中一股喧闹后离场。渴望着梦的来临,但还未梦到明夜的月,没提防睡眠的闷棍忽然一下子打我们入黑夜底,滤清了梦——纯粹、完整的梦。
夜里总有人不睡,短暂的风雨,来得快去得也急,现在又穿插出一幅夜景“一梳月亮像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渐渐可烘托夜景。小院草地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夜谈”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叫醒睡的轻的人来共享夜晚的慰藉。
雨夜随感优美散文1
夜深了,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着且越下越大,时不时有雨点在敲打着窗子,心情烦闷的我打开了窗子,伸出手去接那冰冷的雨点。
风儿夹着雨滴从窗口吹了进来,我不由打了个冷战。窗帘忽上忽下的随风翩翩起舞。心好乱好乱像打翻了五味瓶。雨可以冲洗掉叶子上的尘埃,可以冲刷掉地面上留下的印迹,却冲不掉那记忆中的点点滴滴。那一滴滴雨点已落入了我心中的湖,掀起了无数涟漪,溅起了我记忆的朵朵浪花。
曾记否,我上小学二年级那年秋,是个多雨的季节。雨已连续下了快一周了,我在家也呆了快一周了,孤独的我坐在屋里,可那双泪汪汪的眼却出神的望着那雨中的天一动不动,在祈求着上苍好让这雨早点停吧,可这雨还是那样不紧不慢地悠闲的下着。我起身把拐仍在院里雨中,我恨自己为啥自小就是一个残疾人,我哭的很伤心,多病的母亲也跟着一块儿哭,母亲走过来摸着我的头发说:“苦命的孩子,认命吧”,母亲给我拾起了雨中的拐,塞到我怀里回房去了。此刻伴随我的也只有那雨中偶尔低飞的小燕子;伴随我的也只有屋檐下那6只避雨的小麻雀在叽叽喳喳的说着切心话;伴随我的也只有那一声声凄凉的秋蝉的鸣叫;伴随我的也只有孤独、失望、无助和无奈,于是寂寞中的我用小手折了好多好多小纸船,我把它放在了屋檐下的雨中好让它随着风雨飘走,多么希望它载着我的心飘到学校里飘到教室门口,这样我就能听见老师讲课了。
曾记否,小学三年级的那天中午上最后一节课时,天已渐渐地阴暗下来了,像一口大铁锅反扣在上面,压的人有点喘不上气,老师于是早下了10分钟的课就放学了,他再三叮嘱同学们路上不要玩赶快往家跑,不一会儿同学们一个个便飞一样的跑远看不见了。我柱着双拐艰难地挪动着步子在回家的路上,雨已经下起来了且雨点越滴越大越滴越密,衣服不一会儿便湿了一大片,抬眼望着眼前雾濛濛的天,我哭着咬着牙忍着痛一步一晃的行走着行走着,那路坑坑洼洼的脚下还不主的在打滑,我多么希望母亲快点来接我。我就这么想着走着忽听背后有个熟悉而洪亮的声音在叫我的名字,“魏绒小同学,你站那别走了,老师送你回家。”我回头一看原来是我班主任刘全意刘老师穿着雨鞋打着一把伞在后面走着,我叫了声老师好便出声的哭了出来,那泪和着雨喷涌而出。我老师细高的个子,眼睛不大但很有神,黑廋爱笑一笑脸上有两个很深很深的酒窝。老师快步走到我面前蹲下身让我爬到他背上他背着我,我一手拿着拐一手打着雨伞,我们师生俩就这样深一脚浅脚走在泥泞的路上。他的背是那么的温暖,那么的宽阔,那么的亲切。这一路老师给我讲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怎样饱尝了生活的苦难,在被病魔催残的几乎全身残疾的情况下,他始终保持乐观精神有目标的生活着。老师还给我讲了有名的民族音乐家阿炳的成才之路,阿炳虽双目失明但他能刻苦钻研,勤学苦练,后期以在街头卖艺维持生计,他自强自立地活着,他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我自小就百听不烦。老师还给我讲了电影《汪洋中的一条船》中的自小就小腿萎缩双足畸形的郑丰喜的故事,这些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那颗迷茫自悲的心,融化了我冻结的心泉,影响了我后来的人生。
从此我生活中有了笑声,从此我有了自己的目标,从此我懂得了如何去面对自己苦难的人生,我懂得了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无愧这短短的人生之路。窗外雨还在下着且越来越大,听着这熟悉的雨声我沉沉的睡了。
雨夜随感优美散文2
夜姗姗走来,沙沙的雨滴湿润秋叶的梦,万丈黑幔掩映着一盏孤独的灯,灯光塑造着一个雕像般的影子。
谁曾知,黄叶的感情经历有几波?
谁曾想,孤灯的明暗伤怀有几许?
窗前的风铃细语呢喃,摇落一曲幽悠的渔歌晚唱。等你的心,如古宅阶下一池静静的荷,娉婷而立;如深深庭院里,一地瑟瑟的黄叶,凄清无依。
有些人,有些事注定要与我们插肩而过,那些稚嫩而又多情的情感经过光阴的打磨,凝固了初恋所有的激情与苦涩。那点点滴滴,枝枝蔓蔓,早已成为一种遥远的记忆横在生命的风景线里,任岁月的足痕碾磨得棱角模糊。
多少次在风雨中站着等待,多少次在梦境中相约曾经深情的回眸一笑;多少次,相思的泪洒满内心的那一片草坪;多少次,企盼的心被刺的伤痕累累;多少次,失望的脚步踩碎了卵石小路。
走过红尘往事,经历沧桑岁月,渐渐的明白,放下该放下的,珍惜该珍惜的,不要把某个人当作生命的唯一。谁能永远的陪伴在谁的身边?真正能陪你的只有你自己。不要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只有自己才能给自己真正的幸福。那些雨夜的伤感,也会随着岁月的脚印飘散消失,那只是青春岁月里留下的一些回忆,在时光里飘香,在岁月里永恒。
雨夜随感优美散文3
洛阳的秋雨是急促而细腻的。一场秋雨一场寒,在经历酷暑后这一场秋雨洗去了燥热,送来了一丝微凉,我的心也在这秋雨中宁静。雨水轻抚着青苔的碎石,有点生疼,虽空寂,却不孤独,雨中的孩童踩石而嘻戏,溅起水花四溢。
晶莹的'露珠,依附在湿润的苔藓上,在雨后阳光下闪着光。躲了雨的蚂蚁瞅见了这绒绒的光,此时急匆匆的跑出来觅食了。雨刚停,路上行人便多了起来,他们在不同的位置演绎不同的人生,但他们脸上绝非是不堪重负的苦恼,看到人们脸上的笑容,他们选择吆喝叫卖,抑或是职场挣扎,这不妨碍共同在一个地方买同种包子,在各自的领域做到自己的极致便行,这就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朴实,像这青石巷,平淡无华,但经久而耐人寻味。晚间最后一抹余晖划过每一处留恋还是被留恋的角隅,终于褪尽,灯光亮了起来。
小巷热闹起来,这是古城中夜的开始,这夜的繁华不亚于白天,在这里可以吃到你想要的各种小吃美食,这里有手工饰品,服装,器材,古玩……古朴的建筑诉说着历史的变迁,但是无法掩饰它的柔美,在午夜钟声敲响时,小街也渐渐安静下来,奔波的人们回到了家,喝醉般,将生计的工具摊在一边,他们确实累了,不过面对孩子们好奇地问东问西,依旧耐心的回答,像工作样充满热情,至于妇人,就忙着照顾孩子男人,这样的一天,在低吟私语中忙碌的过去了。
夜还在酝酿中,而我在异处的心却是斑驳而纷乱的,洛阳虽好,不在心中,在心中的是那永远的故乡和我想念的那个人。
连续一周的细雨纷飞,多少会让人感觉到沉闷。虽然喜欢雨,但一直这样时断时续地下,看不到阳光和白云,心里还是感觉缺失了些什么?看来任何事物,都不能过于频繁,否则都会失去原有的色彩。
小时候,每到雨天,便只能呆在房间里,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雨静静地落。有时,也会淘气地自己穿上父亲带来的小雨衣、小雨鞋,趁母亲忙手中的活、无暇顾及我,便偷偷跑进雨幕,然后在雨中快乐地奔跑。雨天,其她小伙伴都在家老实地呆着,家人不允许她们出门,大人总担心淋了雨,孩子会生病。但自小我就比较独立,就算一个人,也可以玩得很开心。只是,每当我在雨中小巷的泥泞中独自玩耍时,总会在意犹未尽中被母亲一把拽回家。看着自己在雨中用泥土修了一半的小房子,我总会埋怨母亲来得不是时候。虽然雨中模糊地看到母亲脸上是严肃的表情,嘴里也在责骂我不该在雨天跑出来,但一进家,母亲却立刻会给我换上干净的衣服。然后用干毛巾擦干我的头发,顺便洗净我的小脏脸。当看着我恢复到干干净净的模样时,母亲才会满意地说:这才像个女孩子。
那时的村庄没有电,晚上点得是煤油灯。在雨夜,许多人家因无事可做,都早早进入了梦乡。而我,却喜欢听雨。母亲在煤油灯下,安静地给我纳着鞋底,因为太好动,我穿鞋很费。虽然父亲每次探亲休假回来,都会给我带小皮鞋,但那只有在参加集会或者重要场合我才舍得穿。平时,还是更喜欢母亲做的花布鞋,穿着轻便舒服。
我们住的单独的小院,一下雨,院中就会有不少积水,但不会担心水会进房子,因为村庄里修得房子台阶都比较高。借着煤油灯微弱的光,透过小格字的玻璃窗,我看到雨滴似乎在空中欢腾,然后快乐地落入地面,就这样形成了积水。当时,村庄里许多人家的窗户都是做好窗架,然后用纸或者塑料糊的,我家最初也是。纸糊的窗户很容易破,于是破了再补上,再破了再补上,白天如果不开窗,纸能透过的光太暗,房间里会很黑。父亲休假时,重新修整了房子,第一件事就是找人安了玻璃窗。于是没事时,我喜欢趴在窗台上,透过玻璃窗看蓝天。
“丫头,早点睡吧。”母亲结束针线活的时候,总是这样唤我。我说,我想听雨。母亲说睡下也可以听见,因为村庄的夜晚很静,可以听见雨落的声音。静静躺在母亲身边时,母亲熄灭了煤油灯,我的耳朵不由自由地开始追寻窗外的声音。是的,村庄的夜晚真的很安静。“滴嗒、滴嗒”,我听到房檐边雨滴落下的声音,这声音在雨夜,对于不足七岁的我来说,是一种很美妙的音乐。而我在这样的音乐里,居然也不知不觉沉沉地睡去。
醒时,天已大亮,母亲早已开始忙碌白天的活计。这样的清晨,不用母亲叫,我自己会很自觉地起床,然后跑到院子里。院中还有一些未干的积水,我便穿着雨鞋在积水里跳。挑水回来的母亲,看着我高兴的样子,也会笑着摇摇头。等我玩够了,她才会开始给我换上干净的衣服,然后给我洗漱,督促我吃完早饭去上学。
七岁以前的岁月,只有母亲和我两个人相依着生活,虽然那时条件艰苦,但母亲却格外宠爱我。父亲每次带给母亲的钱,除去家里必须的日用品,余下的,母亲大多都花在了我身上。那时的布料大多很粗糙,颜色也很少,但母亲总能挑到好看的碎花棉花,然后请大妈帮忙,给我做成漂亮的小外套。还会在挑担老人处,给我换回两根绸带或小花卡子,然后轮换着给我扎漂亮的小辫。我想,小时候,我也一定是母亲眼中的小公主。有时村庄里的亲戚看母亲这样疼我,也会开玩笑和母亲说:又不是个男孩,长大后就跟别人走了,疼她那么多有什么用?母亲总是笑着说:是我身上掉下的肉,我怎么能不疼。况且她爸爸长年在外,根本照顾不上她,我还不能多疼她一些啊!
母亲不识字,所以对于我的学习她总是无能为力。而那时的我,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玩,时常骗母亲说学校放假不上学。当有一次我又故伎重演时,却被大叔给点破了,于是从我记事起,母亲第一次打了我。当那一巴掌落下时,我还没落泪,却看到母亲眼中闪着泪花。母亲说她可以包容我的淘气,但不能容忍我的`不诚实,诚实是做人的本份。母亲没文化,但这句话,这些年我却一直记着,因为在我成长的人生路上,这句简单的语言胜过了许多复杂的做人道理。
七岁,我告别了村庄熟悉的生活,开始在这个叫做城市的地方用心生活。我用心,是因为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我有太多的茫然和不适应。虽然最初也是住两间平房,里面有透明的玻璃窗,天空也依然是纯净的蓝色,但我总也找不到在村庄时那种亲切的感觉。
雨夜,我也会坐在窗前,静听雨落的声音,可总是很遗憾,那种清脆悦耳的声音已是永远的记忆。我问母亲,为什么同样的雨,在这里我听不到它落下的声音?母亲说:因为城市没有村庄的那份宁静,也因为我太想念熟悉的村庄了。
很多年后的今天,当我又一次驻足窗前,看着窗外的雨静静落下时,我已经根本听不到任何雨落的声音。而居住环境,使我与雨失去了近距离的接触。偶尔也会有雨滴打落在玻璃窗上,这时我总会很欣喜,贪婪地看着那落在玻璃窗上的小雨珠,这多像我童年遗落在掌心的小珍珠。窗外,来来往往的人,依然是匆忙的脚步,只是一朵朵伞花开在雨中,让我看不清那些行人的神情。
母亲这个时候在干什么?看着窗外的雨,我忽然好奇起来。于是拔通了母亲的电话,但电话一直没人接,心想难道这么早就休息了?五分钟后,母亲把电话打了过来,我问她在干嘛,刚才为什么不接电话?母亲说一直和父亲在楼下,给小菜园的缸里接满了雨水,刚刚进家。
外面雨那么大,我心疼父母,便责怪母亲这么大雨还往外跑,浇菜地能费多少水、省多少钱?母亲却说:这不是省多少钱的事,是一种乐趣,这种乐趣你们这代人不一定懂。是啊,父母家楼后的空地,被许多被住户开垦成了一片片小菜地,父母也拥有一块。别小看那块菜地,它可是父母的乐园,而每年我也能吃到新鲜的西红柿、黄瓜这些无化肥的绿色蔬菜。
窗外,雨还在下,而驻足窗前的我,思绪却又回到了很多年前,那个我熟悉的小村庄,那个聆听细雨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