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引导语《钱塘湖春行》生动的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诗中的“渐和才”好在哪里?
问:钱塘湖春行渐和才好在哪里
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使句子形象具体,内容生动,渐”和“才”写出了早春花草的情态,借此描写春日初至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向往,有一字传神之效。
问:钱塘湖春行颔联颈联各自写了什么
答:颔联写莺燕,
是诗人游程中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颈联写花草,
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这联和上联是此诗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这更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钱塘湖
即西湖。杭州市中心的西湖,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水面原面积5.66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长15公里。水的平均深度在1.5米左右,最泞处有2.8米,最浅处不到1米。如今伴随着“西湖西进”扩大为6.5平方公里,基本达到了300年前西湖的面积。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西湖与钱塘江沟通后,每天引入钱塘江水约30万立方米,西湖水由原来的一年一换变成每月一换,透明度由原来的不足60厘米提升到120厘米。
西湖美景
中国古代以西湖命名的湖有36个之多,其中以杭州西湖最著名,如单称西湖通常指的就是杭州西湖。
西湖是一个历史悠久、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古迹遍布,山水秀丽,景色宜人。
西湖处处有胜景,历史上除有"钱塘十景"、"西湖十八景"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和1985年评出的"新西湖十景"。
在以西湖为中心的60平方公里的园林风景区内,分布着主在风景名胜4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30多处。
概括起来西湖风景主要以一湖、二峰、三泉、四寺、五山、六园、七洞、八墓、九溪、十景为胜。
1982年西湖被确定为国家风景名胜区, 198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西湖十景
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个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所以无论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客都津津乐道,先游为快。
新西湖十景是一九八五年经过杭州市民及各地群众积极参与评选,并由专家评选委员会反复斟酌后确定的,它们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第一首)
春山飘渺白云低,万壑争流下九溪,
唯恨钱潮千古撼,共分柳色六桥齐,
丹炉紫洞壶仙在,黄鸟红花彼岸啼,
风水松林奇梦虎,禅茶一味觉菩提。
(第二首)
溪九涧十八,到处流活活。
我来三月中,春山雨初歇。
奔雷与飞霰,耳目两奇绝。
悠然向溪坐,况对山嵯嵲。
我欲参云栖,此中解脱法。
善哉汪子言,闲心随水灭。”
(第三首)
五云山外十八滩,曲畅九溪石上酣,
深潭映出千层绿,岫岩让过百折潺,
总觉梅岭藏倩影,倘有龙井拥炊烟,
小路伴溪多风景,林荫不覆美在先。
(第四首)
鲜尝龙井始登程,野谷幽深草木横。
涧水拾阶白玉落,茶山抚叶翠云蒸。
缘行坳里寻人语,偶坐溪间辨鸟声。
绝胜一潭烟树染,金风赤火漾秋枫!
(第五首)
千沟万壑十八涧,重峦叠嶂落九溪。
一路欢歌入钱水,九溪烟树天下知。
(第六首)
狮峰山麓绿葱茏,云雾蒸腾幽谷朦。
乱石龙泓迎雅士,辩才佛塔仰高风。
宋梅吟雪清明至,龙井问茶谷雨中。
犹喜九溪十八涧,茗香流动醉闲翁。
(第七首)
九溪十八涧,山中最胜处。
昔久闻其名,今始穷其趣。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
(第八首)
春山飘渺白云低,万壑争流下九溪,
烟树欲开人酒困,桃花依旧鸟声啼,
杨家少女恭茶罢,崔护多情枉墨题,
何日买邻终梦虎,归来暮霭合苏堤。
(第九首)
好善独修灵隐寺,飞来大岗自成峰。
虎跑洞内高僧卧,岳庙坟前宰相躬。
曲院风荷荷不绿, 三潭印月月无形。
九溪烟树多溪水, 近看苏堤杏李红。
(第十首)
昔年九溪十八涧,今度见之逾清真。
静依落落石路晚,闲绕寂寂山家春。
可怜潺湲似留客,更觉曲折能随人。
得得仗藜来尽目,野棠山杏亦精神。
(一)
十里清溪曲,
修篁入望森。
暖催梅信早,
水落草痕深”,
美丽的西溪湿地,
自古以来便是,
文人墨客隐居之所,
诗文词章的璀璨,
众星拱月般镶嵌在,
西溪的人文风骨中。
然而,
西溪不属于,
任何一个人,
她的美沉淀了,
所有拜访者的记忆中。
走进西溪,
小桥流水的安谧,
诠释着,
“一曲溪流一曲烟”的`灵魂,
蓝天绿草的陪伴讴歌,
“不是仙人不到来”的欢愉。
泛舟湖漾,
享受江南水乡,
特有的神韵;
独钓塘边,
陶冶浮华,
侵染中的心神。
桃花源里的仙境,
让我不经意间撷取了,
一片曾经的心愿:
驾一叶扁舟,
赏一方山水,
遇一位红颜,
问一次人生”。
印象中第一次闪现,
这一缕心愿时,
稚嫩的年岁,
不禁哑然失笑,
我的无知。
在西溪湿地的,
观赏中,
在三堤十景的,
鼎沸名声里,
我似乎找到了,
理想的寄托之所。
欣然之情飘拂在,
蔚蓝的苍穹,
在远方,
天目山的遮掩中,
我与他不期相遇。
他的眼神充满了,
似曾相识的喜悦,
而他身后的青山,
更给我一种熟识,
又神秘的诧异。
一路步行,
最后来到一座高塔下,
登塔眺望,
但见整个西溪湿地,
河流弯弯,
波光摇曳,
别墅茅舍,
烟树人家,
一派美景。
千百年来,
西溪的神话传奇,
一次次困扰着,
受尽世事纷扰的人们,
总有这样的时候,
期望找到这样一个,
让人精神皈依的地方。
(二)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笼罩在夜幕下的西溪,
更像一口,
打捞不尽的历史深井。
兔亳盏 “茶百戏”的妙趣,
尽显历史之厚重、
信仰之力量、
人文之兴盛,
一枝一叶承载着,
久远的中华文明。
来西溪赏完夜景,
品罢美食,
若累了,
可以沿着泰山大道,
到西溪古城走一走,
看一看地方戏。
晏溪书院、
三相阁、
西溪大舞台,
这些都是西溪海盐文化,
衍生出来斩不断的根、
割不了的筋。
不管是谁,
只要走进西溪古城,
踏响每一块,
发亮的青砖,
就会唤醒许多,
尘封的故事,
就会生出许多,
幽长的遐想,
就会披满,
一身古色古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