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农村,用不着定闹钟,在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公鸡的啼叫声就叫醒了还在睡觉的人们,开始新的一天的生活。中午,烈日炎炎,但夏日凉爽的风就像温柔的手臂一样抹去了农民伯伯脸上的汗珠,带来一丝丝清凉。傍晚,火烧云映红了半边天,鸟儿们纷纷归巢,人们把菜端上饭桌,天高地阔地吃起来。不久,天空暗了下来,劳累一天的人们舒舒服服的躺在床上,听着纺织娘催眠曲似的歌声,进入了梦乡。
2、在农村的这些天,住在农户的家里,感受田园美景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农家人的热情与纯朴。他们的善良淳朴,热情好客是出自内心的,他们脸上的笑容仿佛已经建立起了心灵的沟通。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当考虑收成时他们脸上皱成一团,时不时转头笑笑,实在是非常可爱,也令人尊敬。
3、在屋前,我看见几只小鸡跟在母鸡后面。一只耸着尾巴的公鸡高傲的挺着身子来回地走着,好像在保护着自己的家人。我跑过去捉住了一只小鸡,用手摸了摸它的毛,“好软啊!”我轻声地说道。我看见竹筐里有鸡食,就用碗盛了一点倒在小鸡面前,它们用嘴啄着食物,一旁的公鸡看见了也赶紧跑过来一起吃了起来。
4、这时,一亩亩绿油油的麦苗映入我眼帘,一株株麦苗在微风地吹拂下轻轻摇曳着细细的腰肢。我隐隐约约看见几只花蝴蝶在麦苗中欢快地飞舞着嬉戏玩耍,它们时而高,时而低,似乎这片麦田就是它们的舞台,蝴蝶在舞台上跳着优美的舞姿。不远处,有一条小河。清澈的水面上有几只鸭子在欢快地嬉戏着。它们有的在水中拍打着翅膀,不断地发出“啪啪”地响声,好像在演奏着美妙的交响乐;有的把头扎进水里觅食;还有的与同伴一起欢快地游着,不停地发出“嘎嘎”地叫声......
5、在房子周围,有一片竹林。那竹林投下了一片绿绿的浓荫。在房子的右边有一些花,有杜鹃、鸡冠花、大丽菊,他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6、阳光下,一株株西红柿伸展着腰肢,茎很细,绿色的大叶子有点像桃子的形状,茂盛的枝叶下结着许许多多又红又大的果实,如同小姑娘圆润的验。那光洁透亮的表皮,好像你稍微碰一下,火红火红的果汁就会流出来,让人馋涎欲滴。两个一伙,但个一群的西红柿沉甸甸的,一阵风吹过,个个像羞红了脸的小姑娘,忙拉过绿叶遮住自己的脸。
7、小时候看到的星星仿佛都来到这最自然,最纯朴的地方了。晚上我们突发奇想,想散散步,一路都是黑黑的,只有手电筒的微光照路,但一路走过,各种昆虫已经哼哼起来了,与脚步声一起衬出了农村的幽静。当然,一路上蚊子紧跟不舍,时不时可以听到同伴“啪啪”打脚的声音,但确实令人发笑,很愉快。
8、乡村的小路不像城市的公路那么辽阔,但走在这弯曲的小路上,走在油菜花地里,油菜花们有的向我们微笑,有的张开手,似乎在欢迎我们似的。微风吹过,五彩缤纷的蝴蝶在油菜花上飞来飞去,使乡村的田野变成一幅多彩的山水画。多么美丽的农村风光啊!我爱农村风光!
9、夕阳西下,暮色降临,家家户户炊烟袅袅,萦绕飘荡在山村上空,像一张巨大的薄薄的轻纱,缓缓随微风舒展。这时,大叔大伯们就纷纷从田间往家赶。 一大家子围着桌子就着自家的蔬菜,喝上一盅米酒,其乐融融。晚饭后,凉爽的山风轻轻吹拂,邻居们在家门口三三两两地坐着,摇着蒲扇,一边乘凉,一边聊一些家常事。一只黑狗兴致勃勃地在人群中钻过来蹿过去……
10、屋子的后院,一大群的鸡和鸭在觅食。鸡,母鸡带领小鸡在林子中觅食。鸭子们在水中嬉戏,不时把头扎到水里觅食。
11、我们有时候会到处“蹭吃喝”,因为农村白天基本都不关门的,见到我们到来,主人都会把自家的特产分享给我们,有此甚至送了一罐晒干的梅子给我们。这样敞开的心灵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而城市楼层上下却很难认识。他们的品质是最美的,他们的行动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他们生活简洁,通常从大门进去便是空旷的大堂,有几把椅子,然后就只有香炉,时钟和毛主席的`照片,就连吃饭的地方也尽是长凳,反正一切从简了。城市人追求简单的生活,知道这样做却从不实行,大概农村人美的就在这里了。
12、往里走走,映入你眼帘的不是金黄色就是青绿色。小路一旁是清澈见底的小溪,不一会儿远处就会飞来几只麻雀,在溪边这里弄弄那里啄啄,即使有小孩来玩水他们也不害怕。绕过小溪,就会看见青色的草地上几头牛在树荫下甩着尾巴“乘凉”,蜻蜓也一直和他们作伴。这里的小鸟很自由,一会儿在枝头上休息一下,一会儿又张开翅膀,在你眼前低低地一绕,便不见了踪影。
13、农村风光无限好,用着浓绿来装饰她。大片大片的田地种着各种植物。目光穿过田地,格子一般地画着天蓝的水池。横穿南北的水泥路延绵无际。烟草收割之后,烟草枝立在土地上,就留下古代剑冢般的场面,甚是壮观。农村可以将目光伸缩很远,没有高楼的阻挡,路就消失在太阳落下的地方。这里虽无清风,但韵味十足;虽有烈日,但热情似火。我们干着农活,却十分惬意,偶然有养牛人牵着一前一后,一大一小两头牛走过,不经感叹这就是生活。
14、农村的空气没有泥土味,也没有甜味,但呼吸起来,心情却很舒畅。最让我们城里人惊喜与艳羡的是晚上的星空,特别美好。
15、里面,就是民房了。每户人家都有一个院子,前面不是种几棵树就是栽上一点瓜果蔬菜。门前总是会有几只鸡、鸭、鹅之类的家禽在小径上悠然自得地踱着步子,再加上小花小草的映衬,显得生机勃勃。屋后,就是一望无际的稻田了。稻谷还没有成熟,但是到了秋天,这里就变成一片金色的海洋,也变成了人们丰收的喜悦。
16、村边的水渠里常年流淌着清澈甘甜的山泉,饮一口,沁人心脾,那滋味,比超市里任何品牌的矿泉水都好喝。水渠旁种着无数的大树,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印满铜钱般大小的光斑,五彩斑斓。树上的松鼠在上蹿下跳地嬉戏,快乐地“吱吱”叫唤。林间最热闹的莫过于那些伶俐矫健的叫不出名儿的小鸟了,唧唧喳喳,在稀稀密密的枝头卖弄歌喉;有时在杂草间蹦跳乱啄一阵,见得人来,又忽啦啦一齐飞去。于是,那里瞬间又恢复了宁静。
17、北山种得最多的当属白萝卜,远远望去,那些修长而茂盛的叶子犹如葱郁的灌木丛,看不到一点儿杂色,在阳光下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听村民介绍,这儿的萝卜不仅无公害,而且肉嫩汁多,可以当水果吃呢!难怪有那么多的外地客商慕名面来呀!
1、老爷爷是个十足地道的老农民:光头、黑皮肤;身上穿着城里难得看见的土布对襟褂,裤管像水桶一样大;腰间斜插一支吊着红布烟袋的旱烟管,稍一走动,布烟袋就晃来晃去,十分惹人注目。
2、我有一个伟大的叫做“农民”的父亲。群山是他的脊梁,耕牛是他的伴侣,深深的犁沟印着他岁月的痕迹。他的汗水曾烫伤那片热土,他的皱纹堆起了我未来……
3、对农民来说,丰收就是财富,只有不断劳动,才能不断丰收,所以他们劳动,为了远离穷苦而劳动,为了人们能吃上食物而劳动。
4、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农民的脸渐渐消瘦下来,手上的青筋清晰可见。不论条件怎样恶劣,工作多么辛苦,农民们都会坚持住,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劳动才会使他们走出乡村,远离贫苦,毕竟劳动创造美好未来。
5、他上身穿一件补过的、满是泥斑的短棉袄,下身是灰色的长裤,裤管卷到膝盖上。
6、农民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是为上层地主统治阶级贡献自己的一生的人群。他们被困居在土地上,一辈辈转着同样的圈子,不管他们是顺从还是反抗,那深深的插入在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分界标志都没有表现出片刻的疲软和脆弱,于是农民转了几千年仍是农民,地主转了几千年仍是地主,虽然,农民和地主的某个具体成员可能会变换一下角色,但是,只要进了农民的范围,他就要开始在土地和生命的融合处死命挣扎的旅程。
7、农民肩挑日月,手转乾坤,用勤劳的双手种出了中国十多亿人的口粮,清贫简朴却坚韧乐观,真是太不容易了。
8、“笃笃笃”,从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敲门声,我走过去打开门一看,门外站着一位农村大嫂:中等身材,穿着整洁的衣裤,满面红光,一双眼睛放着温和的光。
9、春天农民辛辛苦苦的插种,播种等的工作,夏天又要杀虫,秋天又要忙着收获,跟着再种别的农作物。一年四季,这样的顺序重重复复,为的就是种出蔬菜,然后卖到批发市,再到市场,最后被我们烹调成美味佳肴。
10、他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民,纯朴,谦虚而寡言。从他脸上纵横的皱纹和善良的眼睛看,旧日的贫穷痛苦曾经压弯他的腰。
11、他姓孙,很勤劳、很善良,眼睛不大,牙齿不很整齐,时常挂着笑容。全身被太阳晒得发棕,加上汗水的浸泡,浑身油光闪亮。他时常戴一副墨镜,光着膀子,左肩搭一条毛巾,穿一条短裤,脚下穿着一双大皮鞋,鞋上落了一层灰尘,经常热情的招呼着来往的顾客。
12、徘徊在农村里的人们也填饱肚子了,也穿上衣服了,农民开始在他们麻木的背后,温暖的笑。他们无法穿透那层麻木的面具来看清现实,或许他们戴上麻木的面具根本就是不想看清现实。
13、农民为我们提供丰富充足的粮食,让人们的物质基础得以保障。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培养出了杰出的人才。他们吃苦耐劳、心地善良、任劳任怨、邻里和睦相处、不斤斤计较、宽容待人,永远不求国家与人民的高回报,这些都是建设和谐社会所必备的高尚品质!
14、我仔细地端详着那位扎辫子的村姑,只见她上身穿一花格布衫,下身穿一条灰色裤子,黑里透红的脸上带着羞涩的微笑,浓眉下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不停地扫视着屋里的一切。她的个头和我哥差不多,看上去她是一个既秀气又大方能干的农家姑娘,真漂亮!
15、农民的快乐并没有持续多久,他们身上的`巨石并没有在外界过多的停留,在短短的几十年之后,农民又重新开始了他们已经熟悉的有些陌生的圈子,又重新开始了他们的期盼。
16、不远处的地里,有一个农民伯伯正在干活,他的头上戴着一个头巾,他的眉毛又长又黑,眼睛有点小,在太阳的照射下眯成了一条缝,他的鼻子大大的,胡子长长的,脖子上挂着一条毛巾,热了用它擦擦汗,身上穿着短袖,手里拿着一个锄头。在他的地里,他锄了很多草,头上已是满头大汗。
17、这个农民站在雪地里,他的鼻子冻得通红了,眉毛和头发凝着一层白霜,双手插在棉袄里,两脚不停地在雪地上蹦跳着。
18、菜农之中男女老少都有,大多数都是皮肤黝黑、粗糙。手都干裂了,手指甲里塞满了黑黑的泥巴。穿着朴素、破旧,鞋上面沾满了灰尘。
19、离我不远的花园边上,蹲着一个老农民,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
20、果园里,摘苹果的人们望着树上红通通的苹果,脸上乐开了花,眉毛也笑成了一弯新月。
21、她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不高的个儿,常穿着偏襟上衣,花白的短头发上蒙着一块蓝色方头巾,一笑起来,眼睛里便闪烁着和蔼、亲切的光。
我十六岁之前没有走出过麟游县城半步,读初中时从来没有读过课本以外的文学书。在写一篇《我最喜欢的一本课外书》的命题作文时,我写的书竟是《中学政治复习纲要》。我对宝鸡市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和好奇心。当时县城到宝鸡来回车票只有四元多,这个数字对我这么一个穷学生来说已经很贵了。我给县运输公司写了一下午标语,经理答应我免费坐车去宝鸡逛逛。一路上,售票员对我怒目而视,我反复给他解释这是经理的意思。那是我第一次去宝鸡。
如今一晃荡,我成了靠舞文弄墨混饭吃的人。我成了市民。一张银行工资卡。一本城市户口本。住上单元房。本该属于我名下的那份责任田早已划到别人名下了。我在城市里已经生活工作了十多年。李广田在《画廊集·题记》中说:“我虽然在这座大城市里住过几年了,我几乎还是像一个乡下人一样生活着,思考着。”感觉李广田这话好像是为我而说的。
这些年在一些场合和报刊上,我被称为“著名文学评论家”、“教授”时,我脸红的心里发慌。恨不能地上裂出一条缝赶快钻进去。在“家”的帽子满天飞,教授满街走,博士一操场的今天,我什么时候成“家”了,而且“著名”了。我算什么“教授”。我要说的是,我的真实身份是:陕西麟游县常丰乡武申村村民。
我到了三十五岁才一捅一破一张纸,所谓“学术研究”,所谓“科研成果”,其实就是几篇文章而已。长长短短的句子简单的排列组合,充其量也就是能够熟练利索运用文字的手艺活,也就是个文字搬运工。扛着大包小包的文字在稿纸上爬坡上坎,这跟那些奔忙于码头、车站、工地的搬运工从根本上毫无二致。
走进富丽堂皇的大厅,我人模狗样的混迹在一群西装革履的专家学者中间,与跟我父亲年龄相当的人,拍着肩膀,碰着酒杯,称兄道弟。一次在学术大厅的圆桌周围,讨论后现代主义语境下“乡下人进城”的文学策略。几个从京城来的“后主”豪情满怀,抡圆胳膊,唾液四溅。我透过宽大明亮的落地玻璃窗,看见不远处的工地上,头戴安全帽的农民工兄弟,正头顶烈日,挥汗如雨地站在脚手架上忙着施工。脚手架像巨大的蜘蛛网,民工在蜘蛛网上艰难地爬来爬去。我顿时黯然神伤。民工们不知道他们正是我们正在讨论的对象和话题。我们的言说对农民工兄弟来说,是那样的无奈和无力。
读着《华商报》上农民工跳楼讨薪的报道,面对自己几篇底层文学的“乡下人进城”的“科研成果”,我不禁扪心自问:我研究炮制的这些东西有什么意义呢?袁隆平的研究让水稻亩产达到一千斤,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刘殊威一篇六百字的文章,终结了上市公司蓝田股份的业绩神话。这么想着的时候,我不禁悲从心中来。我们这些一天到晚鼓捣搬弄文字的人,我们这些在课堂上、在学术会议上唾沫四溅、滔一滔一不一绝讨论什么后现代主义,什么现代语境下“乡下人进城”,我们的“学问”又能影响什么呢?其实我们什么也没有做,一种文字的乌托邦想象而已。
夏日持续的高温总会让人望而却步。看着城里的人们悠闲的在空调的.丝丝冷气中,一边喝着啤酒,一边发着牢骚。我总会想起家乡三夏大忙的情景。这个时候麦地里满是收割机的轰鸣声和吆喝声。男一女老少齐上阵,抢时间收割,忙着虎口夺粮。瓢泼大雨,不期而至,驱散了酷暑,让人享受到难得的清新和凉爽。我却站在陽台上望着密集的雨帘,心急如焚。大量的麦子收割后不能及时晾晒,阴雨连绵,更容易发芽和发一热霉变。
在城市里混日子,也灯红酒绿过,也风光虚荣过,却常常面对丰盛的美味宴席没有了胃口。总想起那一大碗扯面,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种面要擀厚、切宽。煮熟后捞在大瓷碗里,浇上半铁勺肉臊子,再加上红萝卜、蒜苗、土豆、豆腐、鸡蛋炒好的菜。盐、蒜泥、味精等调料,腥油拌的辣子,醇香柔绵的岐山醋,大疙瘩蒜。面要搅开,这样味道才能进去。吃起来筋道、滑一爽、热火。下面的菠菜面汤。青中泛绿,绿中透亮,呼噜噜吞进一口面,再喝一口菠菜面汤。在我看来,人生的极致享受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在外几天,嘴里没了面味,便淡出鸟来,觉得这人活得实在窝囊。出了火车站,打的直奔家外家面馆,人还没坐定,就对服务员说:干扯面,要大碗,来碗面汤,两瓣蒜!
在一家五星级酒店开会用餐,每天早餐是自助西餐。看到临桌吃一道,取一道,右手持刀,左手拿叉。吃牛排时,先将叉子朝上,用叉子背部压住肉,使整片肉固定,再用刀沿骨头插人,将肉切成小块,用叉送入口内。边切边吃。吃西餐的礼仪我根本学不来。我找来一个铁盆盆,将三文鱼、寿司、贝类海鲜、牛排、鸡翅、烫青菜、金针菇弄了半盆盆,服务员专门给我找来筷子。我一阵风卷残云,喝一口木瓜猪骨汤,吃毕一摸嘴,一下子找到吃面的感觉。
二十来岁时曾迷恋过牛仔裤、花格子衬衣。这些年,我莫名其妙的对平底圆口布鞋、中式对襟褂分外喜欢。老北京布鞋一买就是好几双,除了雨天、雪天,布鞋从不离脚。几件长袖短袖对襟褂,穿着上课、买菜、开会,出没于大街小巷。一位同事说,你穿这身衣服有儒家气质。我不禁哑然失笑。我爷爷穿了一辈子圆口布鞋、对襟褂子,没有人说他有儒家气质。他也不知道儒家是哪一个村的?看来,所谓“儒家气质”也就是“农民气质”。
闷得心慌,我就喜欢到菜市场到处晃悠。停放的农用车满载着土豆、萝卜、白菜、大葱、青椒、葱头、韭菜、蒜苗。看着它们闯入我眼帘,我顿觉得神清气爽。是这菜市场,让我进入到一种对菜园、土地和收获场景的追忆和憧憬中。我仿佛回到小时候家乡自留地那一片菜园子里,赤脚从田垄上走来。想起菜园里的蚂蚱和蜻蜓,想起菜园里的蜜蜂和花朵。也是这菜市场,让我时时沉醉于泥土的芬芳,感受生活的纯朴和厚实。书架两旁挂两串红辣椒,再放上一个金黄饱满的老玉米棒,一个橙黄鲜亮的南瓜,把田园留在了室内,朝夕相伴,让我心生暖意。
我有一颗农民的平常心,明白自己的平凡与简单。单位开会我总喜欢坐在后面角落里,可以打盹、看报纸;一群人坐车我总喜欢坐在后排座,惬意的独享窗外的风景;集体会餐我最不愿意坐主桌,更不会坐上座,总是挑个不引人注目的位置,这饭就吃的自在了。我从来就不是个清高的人,走到那里都不会器宇轩昂,趾高气扬。从不争强好胜,锋芒毕露。不吹胡子瞪眼,也不看人脸色。
一无一党一籍可开除,二无官职可免。粗茶淡饭日三餐,一觉睡到自然醒。偶有文章娱小我,独无兴趣见大人。挟着教案去上课,提着篮子去买菜。我喜欢这种朴素安静的生活。淡然为人处世,静然读书写作。布衣暖,菜根香的日子啊,让我心里踏踏实实的过好每一天。守住自己的田园,种好自己的庄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朝也安然,暮也安然。耕田撒种,锄草施肥。头上白云,耳旁清风。我爷爷是庄稼活一把好手,他的一句话:现在趁风好,多扬几锨是几锨。在我看来,胜过我读过的所有名言佳句,使我终生受益。
在一个没有大师的年代,我甘愿做一个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