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是我国养生学的基础,对于现代社会人类健康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黄帝内经》,也称为《内经》,成书与两汉之际,是我国医学史上的巨著。他不仅确立了中医基本理论体系,同时也是养生方面的鸿篇巨制。在人类社会繁荣发展的今天,当代人的亚健康状态不容忽视,而我国古代医学典籍在防治未病、养生等方面有许多深入的论述。
1《黄帝内经》养生思想的哲学基础
顺应四时,形神兼养是《黄帝内经》养生思想的两大基本原则。其中,顺应四时讲的是顺时为先,即天人合一。《内经》中,天人合一的思想随处可见。作者认为,人应当以环境、昼夜规律和人体生物钟为作息准则,顺应自然界阴阳交替调养身体,所谓春夏为阳,秋冬为阴,调养身体时应当注意“服天气而通神明”。同时,《黄帝内经》养生精髓还包括形神合一。所谓“形”指的是形体,而“神”则指人的精神、性情和情志。调养身体既要形统于神,又应养身以统形,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共同作用于人体的养生。而《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思想的两大基本原则是怎么来的呢?多数学者认为古代的哲学思想影响了《黄帝内经》的形成与发展。
《皇帝内经》受《周易》阴阳对立统一学说的影响,《内经》认为人体本身就是阴阳对立的综合体。人体的调养过程就是促使人体内阴阳两因素动态平衡的过程,因此,阴阳平衡是《内经》养生的基本出发点。在《周易》中提到的“天人合一”和“防患于未然”等观点都体现了《内经》养生的整体观。
2《黄帝内经》中养生思想的现代健康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也越来越重视。然而,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使得现代人被疾病所缠绕。基于此,我们对《内经》中的养生思想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现代养生学提供丰富的医学资料。
2.1饮食有节,科学饮食“病从口入”,“饮食者,人之命脉也”,无论是从老百姓的俗话俗语,还是医学家李时珍的名言警句,我们都可以清晰地认识到饮食对于人体养生的重要性。食物是人体维持生命的重要能量来源,饮食营养是否充足,营养搭配是否合理,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提到饮食应有“节”,此处的“节”可理解为“节制”,《素问·痹论篇》也提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这说明饮食应当定时定量,否则就会伤脾伤胃,使得气血失调,损伤人体健康。随着现代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温饱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然而,现代人脂肪、蛋白质和糖分摄入过量的问题引人担忧。据统计,我国的儿童体重超标的趋势不断上升。饮食过度会造成脾胃负担过重,同时消化系统运转出现故障,人体对饮食的吸收和消化出现问题,身体由此受损。因此,我们提倡三餐定量,套用老百姓的俗话就是“早饭吃得像皇帝,午饭吃得像平民,晚饭吃得像乞丐”,人体在一天之中白天的'活动量较大,能量损耗较多,因而午饭应当厚而饱,晚间的能量消耗相对较少,因此晚饭须少。吃得过饱不行,过少也会对身体造成损害。还有些人盲目减肥,强迫自己忍受饥饿而拒绝进食,久而久之身体不到充足的能量供应,必然造成身体虚弱。
2.2起居有常,顺应天时生活规律,顺应四时是养生保健的一大法宝。《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记载道“平旦、日中、日西”;《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到“春夏宜夜卧早起;秋季宜早卧早起;冬季宜早卧晚起”。这些讲的都是生活应有规律。顺应天时,人五脏功能旺盛,气血充足,人体自然就会延年益寿;而作息不规律的人,五脏受损功能衰退,人气血不足,人短寿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劳逸结合,顺应四时,起居有常,是保证人体气血流畅,身体健康的基础。
现代人熬夜加班,劳心劳神,久坐,缺乏运动的现象十普遍。《内经》中提到的顺应天时,与现代科学中的人体生物钟相似。生物钟的概念就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人体在一天中不同的时段应当从事相应的活动。合理安排工作,在身体机能亢奋时从事工作,同时注意安排有效的休息时间。例如,定时进餐,促进消化系统进行运转,饮食营养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而晚上则应当注意休息,例如听音乐,散步等,促进人体器官进行排毒;晚上11-凌晨3时,则应当在熟睡当中进行肝胆排毒。规律的作息能够保证人体的代谢处于正常水平,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2.3情志养生,豁达心态情志养生是《内经》养生思想的重要内容。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体现了人体的精神活动状态。突然的情感刺激,会使得人体气血紊乱,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内经》认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说的就是情志的剧烈变化使得人体平衡失调,伤心则使得肺腑功能失调,人的性情不稳,自然于健康无益。神智失于调养,过分悲哀或者激动,是慢性疾病的一大凶手。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现代人工作压力大,心理压力也大,很多人都面临着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疾病的困扰,其根源就在于心不能安,气不能顺。因此,现代人应当注意控制情志,戒躁,消愁。乐观豁达的心态,平和的情绪能够使得人心情舒畅,精力充沛。人生在世,不妨糊涂一些,宠辱不惊,宽容忍让,有一个处事做人的平常心,善待自己和他人,不要在疾病降临时再追悔沮丧。追逐名利而让自己身体疲惫,其代价和付出是不成正比的。情志养生,需要的是智慧、豁达和宽容。
3总结
总之,亚健康几乎成为了现代人的标签。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丰富的饮食文化,也带来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充满竞争的社会。现代文明下,《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仍然具有指导性的意义。防患于未然,科学饮食,调理身体,合理作息,情志养生,体现了现代社会背景下健康的生活模式。
乾隆皇帝,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也是一个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你对他了解有多少呢?他说过的名言有很有道理。以下是由名言网为大家整理的乾隆的名言,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喜欢,请继续关注名言网。
盖道者何?中之谓也。
防微杜渐
心欲小而胆欲大
仁者以万物为一体 恻隐之心触处发现
俯仰无愧 防于念起
审之又审 方无遗虑
大凡能自任过者 大人居多也
凡事惟当以诚 而无务虚名
欢喜善念吉 动怒恶念凶
两言臣则师千古,百战兵威震一时
治心之要 先在克己
以德服人者 中心悦而诚服也
敬以直内 谨终如始
朕从不敢轻量人 谓其无知 言合乎理 朕即嘉纳
翠柏红垣见葆词,羔豚命祭复过之。 两言臣则师千古,百战兵威震一时。 道济长城谁自坏?临安一本幸犹支。 故乡俎豆夫何恨,恨是金牌太促期
朕经常想到祖先托付的重任。对皇子的教育及早抓起,不敢忽视怠慢。天未亮即起来,亲自检查督促课业,东宫太子及诸皇子,排列次序上殿,一一背诵经书,至于日偏西时,还令其习字、习射,复讲至于深夜。自春开始,直到岁末,没有旷日。
以上是由名言网为大家整理的乾隆的名言,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喜欢,请继续关注名言网。
关于黄河的谚语
1,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2,黄河清,圣人出;
3,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4,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5,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
6,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
7,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8,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
9,九曲黄河十八弯;
10、黄河九曲十八弯;
11、自古天下黄河富宁夏;
12、圣人出,黄河清;
1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4、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
15、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
黄河的意义:
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历史意义:
1.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半坡氏族是中国黄河流域氏族公社的典型代表,4000年前,黄帝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在黄河流域生活、繁衍,构成华夏族的主干部分。
2.到宋元以前,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
3.自宋元以后,直至近现代历史时期,黄河流域由于人口的压力自然条件等因素,经济重心南移,但黄河流域仍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扩展:
关于黄河的名言
1、根绕黄河曲,影落清渭隈。——惟凤《姑射山诗题曾山人壁》
2、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元好问《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4、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庾信《重别周尚书》
5、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6、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7、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李白《塞上曲》
8、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9、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李颀《送陈章甫》
10、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谢榛《渡黄河》
11、功多翻下狱,士卒但心伤。——王昌龄《塞下曲·秋风夜渡河》
12、钿筝歌扇等闲休。——苏庠《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
13、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李白《公无渡河》
14、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雪》
15、过去光阴箭离弦,河清易俟鬓难玄。——刘克庄《戊午元日二首》
16、浑河水、一线如虹。——顾太清《高山流水·次夫子清风阁落成韵》
17、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许浑《汴河亭》
18、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李流芳《黄河夜泊》
19、君看取,年年潘令河阳。——吴澄《渡江云·揭浩斋送春和韵》
20、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范云《渡黄河》
21、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22、我欲乘槎,直穷银汉,问津深入。——许有壬《水龙吟·过黄河》
23、夜深月过女墙来,赏心东望淮水。——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24、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李颀《古从军行》
25、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李颀《送魏万之京》
26、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李白《发白马》
27、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28、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许有壬《水龙吟·过黄河》
29、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30、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李白《公无渡河》
31、影照河阳妓,色丽平津闱。——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32、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李颀《古塞下曲》
33、雪岭金河独向东,吴山楚泽意无穷。——清江《送婆罗门》
34、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寇准《书河上亭壁》
35、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李梦阳《秋望》
36、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许浑《汴河亭》
37、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38、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范云《渡黄河》
39、北风临大海,坚冰临河面。——孟郊《求友》
40、雄壮势、隆今昔。——许有壬《水龙吟·过黄河》
41、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许浑《早秋三首·其一》
42、俯瞰黄河小,高悬白雪清。——胡秉正《咏贺兰山》
43、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黄景仁《别老母》
44、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高观国《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
45、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46、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范云《渡黄河》
47、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李世民《咏雨》
48、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49、洪波舣楫泛中流,凫淑鸥汀揽胜游。——罗元琦《黄河泛舟》
50、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杜甫《悲青坂》
51、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2、其害乃去,茫然风沙。——李白《公无渡河》
53、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白居易《望月有感》
54、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55、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56、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57、便江湖天远,中宵同月,关河秋近。——吴文英《沁园春·送翁宾旸游鄂渚》
5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9、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60、未收天下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年少行四首·其三》
61、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刘彻《秋风辞》
6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3、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谢榛《渡黄河》
64、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65、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怨》
6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7、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68、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谢榛《渡黄河》
69、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范云《渡黄河》
70、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李流芳《黄河夜泊》
71、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罗隐《黄河》
72、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73、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罗隐《黄河》
74、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温庭筠《拂舞词》
75、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苏庠《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
76、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纳兰性德《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
77、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张说《邺都引》
78、关河冻合梨云,冲寒犹试连钱骑。——邓廷桢《水龙吟·雪中登大观亭》
79、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岳珂《祝英台近·北固亭》
80、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