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古仁人之心”。
岳陽樓記
(繁体版)
慶曆四年春,滕(téng)子京謫(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zhǔ)予(yú)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fú)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shāng)(shāng),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fú)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yào),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qiáng)傾楫(jí)摧;薄(bó)暮冥冥(míng),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jī),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qǐng);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zhǐ)汀(tīng)蘭,鬱鬱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fú)!予(yú)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chǔ)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yé)?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噫(yī)!微斯人,吾誰與歸!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成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湖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心旷神怡”: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旷:开阔;怡:愉快。
“气象万千”: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有很多景物在进行变化。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百废具兴”:许多被废弃的事业又都兴办起来。“具”通假“俱”规范词形写作“百废俱兴”。
“浩浩汤汤”:浩浩荡荡。指水势壮阔的样子。
“淫雨霏霏”:形容细雨连绵不绝的样子。
“波澜不惊”:是岳阳楼月夜里风平浪静时的景色。现比喻面对动荡局面保持平静、形势平稳,没受到什么变化或曲折,不惊不诧。
“一碧万顷”:一片碧绿,广阔无际。顷,极言其广。
“岸芷汀兰”: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
“宠辱偕忘”:受宠或受辱都毫不计较。常指一种通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
“春和景明”:形容春风和煦,阳光明媚。
中心思想
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主题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一提起岳阳楼,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范仲淹,千古名文《岳阳楼记》, 想到其中表明范仲淹宽阔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会赞颂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可以说,人们把太多的目光和关注给了范仲淹,而很少会有人想到功不可没的滕子京。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
后世影响
影响力洞穿史册,成为延绵千年的治国理念之一,政事通达、人心和顺成为后代无数治国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后世有“居官警语”云:“善为治者,贵运轶民之隐,达民之情。”“治民之大者,在上下之交不至于隔阂。”“上下之交”而不“隔阂”,其核心就是个“通”字,揭示了“政通人和”的关键所在。
问题研究
1、作者在此提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更高的理想境界?
答: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理想境界。虽然因物悲喜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2、作者的旷达胸襟与政治抱负之间的关系:因果关系。
3、“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是进亦忧,退亦忧”这句话中,“进”是指什么?“退”是指什么?
“进”是指“居庙堂之高”即“在朝廷做官”,“退”是指“处江湖之远”即“不在朝廷做官”。
5、这段话中所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议论。作用:点明主旨,抒发了作者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6、“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答: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以及对滕子京遭贬谪的慰勉。
7、如何理解“进亦忧,退亦忧”一句?
答:“进亦忧”照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照应“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表达了古仁人不念自己的处境,而是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在文中的作用:。请再写出一句你从课外读到的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或名句。
答:作用:体现本文主旨。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位卑未敢忘忧国。
9、作者巧妙地用两个设问句来逐层深入地阐明论点。第一个设问句先从反面说,后从正面说,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得出“是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句,将文章推向高潮,从而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
1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句的修辞:对偶。
11、“迁客骚人”登楼“览物之情”为什么不同?
答:他们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产生或喜或悲的感情(或“以物喜,以己悲”
12、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⑴对滕子京的劝勉和规谏。⑵抒发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1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答;“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的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景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用自己的话概括“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并指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答:第一种:远离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诽谤和讽刺的悲伤。第二种:胸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辱偕忘的喜悦。目的: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
15、本文共五个自然段,其中叙事的是第1段,写景、抒情的是2、3、4第段,议论的是第5段。
16、出自本文的.成语:百废具兴 、政通人和、心旷神怡。
文章第二段用神来之笔再现了岳阳楼的宏伟景象,照应了题目,此外还有什么作用?
答:“衔”和“吞”把远山长江与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同时领起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景
17、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各是怎样的?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一种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因己而悲”的感情; 一种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因物而喜”的感情。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8、概括各段的大意:①交代作记的缘由。②描写洞庭湖远景,生发议论,引出两种情景。③——④、描写阴晴两种天气的景色极其感受。⑤、阐述古仁人之心,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
19、联系全文,说说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看法或理解。
答:范仲淹的这句话体现了忧君思想,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是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
20、文章略写巴陵胜状,详写览物之情,试简述其原因。
答:写景不是本文的目的,作者的真正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21、“迁客骚人”与“古仁人”的区别在哪?
答: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2、本文的议论点明了作者的“忧乐”观,这种“忧”“乐”与前文“迁客骚人”的“悲”“喜”是否一致?为什么? 答:不一致。作者的忧乐观是以天下为基础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迁客骚人的悲和喜是以自己的得失和外物的好坏为前提,是以物喜,以己悲。
23、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地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答: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24、“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体会。
答:任选其一即可。谈体会既要联系全文,又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如选第一句可围绕政治理想来谈;选第二句可围绕旷达胸襟来谈;选第三句可围绕远大政治报负及民族责任感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25、“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骚人”是什么意思?根据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举出曾到过岳阳楼的“迁客骚人”之作。
答:诗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7、文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现代人的你能否做到?为什么?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答:①能。这说的是一种从容的平常心境。只要发挥心灵力量,砥砺意志,就可以养成平常心境。面对考试的失败,以平常心待之,便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不能。这是一种需要修炼才能达到的境界,作为中学生,心灵尚需砥砺,战胜外在的力量不易。担心考试失败是学生普遍的心态,便是这个道理。
1、竭我百家产,崇尔一室居。四海竞如此,金碧照万里。
2、子孙何事为炮烙,不念嘻吁祝网时。
3、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4、莫道官清无岁计,满山芝朮长灵苗。
5、不向摇落地,何忧岁崢嵘。勗哉肯构人,处之千万荣。
6、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春山雨后青无限,借与淮南洗眼看。
8、憔悴泽边人,独醒良可惜。
9、清风何处来,先此高高台。兰丛国香起,桂枝天籁迴。
10、家贫志不移,贪读如饥渴。
11、瓢思颜子心还乐,琴遇钟君恨即销。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3、何当换金骨,五云朝玉京。有客淳且狂,少小爱功名。
14、英雄惜此地,百万曾相距。近代无战争,常人自来去。
15、春尽桃花无处觅,空余流水到人间。
16、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17、谁言吾子青春者,意在生民先发讴。
18、明年桃李开,禹浪如霞高,之子可变化,咫尺登金鳌。
19、教易为善,善而人正,国之所以治
20、昔多松柏心,今皆桃李色。愿言造物者,回此天地力。
21、西都尚有名园处,我欲抽身希白傅。一日天恩放尔归,相逐栽花洛阳去。
22、万古功名有天命,浩然携手上春台。
23、有声若江河,有心若金璧。雅为君子材,对之每前席。
24、渺渺云霞开绛节,雝雝鸾凤答空歌。几时身退琼坛畔,荣利匆匆奈老何。
2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7、两两凫雁侣,依依江海濒。晚光倒晚影,一川无一尘。悠悠乘画舸,坦坦解朝绅。绿阴承作盖,芳草就为茵。
28、千灵无结慍,万卉不摧荣。庶几宋玉赋,聊广楚王情。
29、安得嘉宾来,当之共披襟。陶景若在仙,千载一相寻。
30、君子不独乐,我朋来远方。言兰一相接,岂特十步香。
31、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2、此乐不寻常,何苦事浮荣。愿师先觉者,远远濯吾缨。
33、尝闻自天意,天意岂如此。何为治乱间,多言历数尔。
34、归来笑春风,白日登青天。
35、朱楼逼清江,下睨百丈鳞。羡此南鱼乐,不忍持钩轮。
36、行行道不孤,明月相随去。
37、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38、昔多松柏心,今皆桃李色。
39、一子贵千金,一路重千里。精思入于神,变化胡能拟。
40、万里江海源,千秋松桂阴。
41、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42、月有万古光,人有万古心。此心良可歌,凭月为知音。
43、好乐当年开口笑,此心无事愧重霄。
44、花前人自乐,桃李岂须言。
45、红霞绿竹忘机地,未免天家下诏求。
46、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47、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花如练,长是人千里。
48、天人两相忘,逍遥何有乡。吾当饮且歌,不知羲与黄。
49、密密天上语,忽忽人间有。与君置青山,解冠松桂间。
50、未必真龙媒,悠悠在平地。
51、逐尔群鸥乐,群鸥尔勿飞。此心未忘者,天机非杀机。
52、送君直上青霄去,行看归乘驷马车。
53、太平不自存,凶荒亦何及。神农与后稷,有灵应为泣。
54、少壮由来须努力,篆铭钟鼎古何人。
55、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56、清夜泛月华,宛是江湖游。他日上云去,兹为黄鹤楼。
57、无为落梅调,留寄陇头人。
58、独上西楼为君久,满城明月会云销。
59、圣明何以报,殁齿愿无邪。
60、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61、自然天下文,不复迷宗师。
62、好山深会诗人意,留得夕阳无限时。
63、教易为善,善而人正,国之所以治。
64、买臣起白社,贾谊富青春。宝此金轆轤,去去延平津。
65、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66、安得如白云,无心两相忘。
67、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68、更约中秋夕,长津无寸烟。
69、惟抱夷齐心,饮之可无愧。
70、窈窕玉女窗,想像玉女粧。皎皎月为鉴,飘飘霓作裳。
71、到日必诗战,重登李杜坛。
72、江山藏拙好,何敢望天阍。
73、功名早晚就,裴度亦书生。
74、孔子作旅人,孟轲号迂儒。吾辈不饮酒,笑杀高阳徒。
7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6、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77、万物已齐无一事,独醒惟笑众醺醺。
78、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79、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
80、莫将富贵移平昔,彼此清心发半凋。
81、诗人不悔衣霑露,为惜清光岂易亲。
82、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83、试问捣衣仙,何如补天女。
84、半生游此道,观海特茫茫。
85、游子未归春又老,夜来风雨落花多。
86、幽兰在深处,终日自清芬。
87、好风从天来,吹落桂树花。
88、吾将退而隐,尚得荣其视。
89、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90、上有尧舜主,下有周召臣。琴瑟愿更张,使我歌良辰。
91、坐啸此亭中,行歌此亭际。逍遥复逍遥,不知千万岁。
92、况有南窗姬易在,此心那更起纤尘。
93、萧萧远韵和于乐,密密清阴意在人。
94、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95、晴岚起片云,晚水连初月。
96、焰焰众卉明,衮衮新泉流。箫鼓动地喧,罗绮倾城游。
97、世祖功臣三十六,云台争似钓台高。
98、好励图南志,翱翔览四瀛。
1. 君子不独乐,我朋来远方。言兰一相接,岂特十步香。
2. 清风何处来,先此高高台。兰丛国香起,桂枝天籁迴。
3. 尝闻自天意,天意岂如此。何为治乱间,多言历数尔。
4. 无为落梅调,留寄陇头人。
5. 更约中秋夕,长津无寸烟。
6. 晴岚起片云,晚水连初月。
7. 好风从天来,吹落桂树花。
8. 憔悴泽边人,独醒良可惜。
9. 何当换金骨,五云朝玉京。有客淳且狂,少小爱功名。
10. 昔多松柏心,今皆桃李色。
11.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12. 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花如练,长是人千里。
13.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14.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5.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16. 教易为善,善而人正,国之所以治
17.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18.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9. 教易为善,善而人正,国之所以治。
20.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1. 家贫志不移,贪读如饥渴。
22. 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
23.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4.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25.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26. 惟抱夷齐心,饮之可无愧。
27. 试问捣衣仙,何如补天女。
28. 未必真龙媒,悠悠在平地。
29. 清夜泛月华,宛是江湖游。他日上云去,兹为黄鹤楼。
30. 安得嘉宾来,当之共披襟。陶景若在仙,千载一相寻。
31. 有声若江河,有心若金璧。雅为君子材,对之每前席。
32. 不向摇落地,何忧岁崢嵘。勗哉肯构人,处之千万荣。
33. 一子贵千金,一路重千里。精思入于神,变化胡能拟。
34. 明年桃李开,禹浪如霞高,之子可变化,咫尺登金鳌。
35. 逐尔群鸥乐,群鸥尔勿飞。此心未忘者,天机非杀机。
36. 买臣起白社,贾谊富青春。宝此金轆轤,去去延平津。
37. 千灵无结慍,万卉不摧荣。庶几宋玉赋,聊广楚王情。
38. 天人两相忘,逍遥何有乡。吾当饮且歌,不知羲与黄。
39. 月有万古光,人有万古心。此心良可歌,凭月为知音。
40. 此乐不寻常,何苦事浮荣。愿师先觉者,远远濯吾缨。
41. 坐啸此亭中,行歌此亭际。逍遥复逍遥,不知千万岁。
42. 上有尧舜主,下有周召臣。琴瑟愿更张,使我歌良辰。
43. 竭我百家产,崇尔一室居。四海竞如此,金碧照万里。
44. 太平不自存,凶荒亦何及。神农与后稷,有灵应为泣。
45. 昔多松柏心,今皆桃李色。愿言造物者,回此天地力。
46. 自然天下文,不复迷宗师。
47.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48. 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49.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50.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51.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2.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53.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54. 两两凫雁侣,依依江海濒。晚光倒晚影,一川无一尘。悠悠乘画舸,坦坦解朝绅。绿阴承作盖,芳草就为茵。
55. 焰焰众卉明,衮衮新泉流。箫鼓动地喧,罗绮倾城游。
56. 窈窕玉女窗,想像玉女粧。皎皎月为鉴,飘飘霓作裳。
57. 英雄惜此地,百万曾相距。近代无战争,常人自来去。
58. 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59. 独上西楼为君久,满城明月会云销。
60. 萧萧远韵和于乐,密密清阴意在人。
61. 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62. 游子未归春又老,夜来风雨落花多。
63. 春尽桃花无处觅,空余流水到人间。
64. 送君直上青霄去,行看归乘驷马车。
65. 世祖功臣三十六,云台争似钓台高。
66. 万物已齐无一事,独醒惟笑众醺醺。
67. 好山深会诗人意,留得夕阳无限时。
68. 好乐当年开口笑,此心无事愧重霄。
69. 功名早晚就,裴度亦书生。
70. 诗人不悔衣霑露,为惜清光岂易亲。
71. 莫将富贵移平昔,彼此清心发半凋。
72. 半生游此道,观海特茫茫。
73. 莫道官清无岁计,满山芝朮长灵苗。
74. 江山藏拙好,何敢望天阍。
75. 圣明何以报,殁齿愿无邪。
76. 好励图南志,翱翔览四瀛。
77. 况有南窗姬易在,此心那更起纤尘。
78. 万古功名有天命,浩然携手上春台。
79. 少壮由来须努力,篆铭钟鼎古何人。
80. 渺渺云霞开绛节,雝雝鸾凤答空歌。几时身退琼坛畔,荣利匆匆奈老何。
81. 子孙何事为炮烙,不念嘻吁祝网时。
82. 瓢思颜子心还乐,琴遇钟君恨即销。
83. 行行道不孤,明月相随去。
84. 谁言吾子青春者,意在生民先发讴。
85. 孔子作旅人,孟轲号迂儒。吾辈不饮酒,笑杀高阳徒。
86. 到日必诗战,重登李杜坛。
87. 万里江海源,千秋松桂阴。
88. 西都尚有名园处,我欲抽身希白傅。一日天恩放尔归,相逐栽花洛阳去。
89. 朱楼逼清江,下睨百丈鳞。羡此南鱼乐,不忍持钩轮。
90. 安得如白云,无心两相忘。
91. 春山雨后青无限,借与淮南洗眼看。
92. 归来笑春风,白日登青天。
93. 花前人自乐,桃李岂须言。
94. 密密天上语,忽忽人间有。与君置青山,解冠松桂间。
95. 吾将退而隐,尚得荣其视。
96. 幽兰在深处,终日自清芬。
97. 红霞绿竹忘机地,未免天家下诏求。
98.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