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名言
1、把行李打开,走上舞台,不管一切的掌声和嘘声,放情忘情地演出,然后走下舞台,回到旅馆,收拾行李,走向人生的下一站。匆匆一生,或许也只是他们演出生命的其中一站。多么美丽的谢幕
2、当你一个人的时候,别想两个人的事,把回忆丢在一旁,当你一个人的时候,只想高兴的事,把忧伤抛在脑后,当你一个人的时候,来到一个人的浪漫,释放你的情感,敞开你的情感,敞开你的心灵。
3、爱情一旦来临,友谊便会离去。
4、在女人之间,是什么原因是她们的友谊那样冷淡和很少持久的呢?那就是爱情的利益,那就是美貌的支配地位,那就是征服的嫉妒。
5、那群土着的脚力过人,尽管他们背负笨重行李,仍是健步如飞。在整个队伍的行进过程中,总是探险家先喊着需要休息,让所有土着停下来等候他。探险家虽然体力跟不上,但希望能够早一点到达目的地,一偿平生的宿愿,好好地来研究古印加帝国文明的奥秘。
6、雨在这个城市歌唱,不知谁能够听的见,徘徊在城市的边缘,找不到自己的角落,我冰冷的回忆是我唯一的行李,于是,慢慢成熟,慢慢冷漠…
7、经过详细的沟通,探险家终于了解,这群土着自古以来便流传着一项神秘的习俗,在赶路时,皆会竭尽所能地拼命向前冲,但每走上三天,便需要休息一天。
8、我们确实活得艰难,一要承受种种外部的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有短暂的一瞥,就足以使我感奋不已…
9、缘让我们相聚相识相知相惜…很庆幸我们在今世遇上了希望…下辈子,下下辈子下下下辈子…我还要和你们相遇
10、向导很庄严地回答探险家的问题,道:那是为了能够让我们的灵魂,能够追得上我们赶了三天路的疲惫身体。
11、要引人发笑则自己却不笑,这就是幽默!
12、如果全然无忧,就不知道什么是“无忧”了!如果没有别离,就不懂得珍惜相聚了!如果永生不死,就不知道把握生命了!我想,人对于死,由两种不一样的态度。一种人是像电影《第六感生死恋》当中,尘缘尽了,无牵无挂,转身,背对人生,面对“往生”的“神光”而去。
一种人,舍不得这个婆娑世界,虽然不得已,被往生的力量拉走,去面对自己在世的亲人,伸开双臂,希望抓住亲人的怀抱,甚至只是人间的一丝一缕。前者,背对这人世飞走。后者,面对着人生离开。前者,超脱了世俗的爱恋,是“回”天家。后者,依然是恋世的情怀,是"去”异域。
13、我们每个人都像小丑,玩着五个球,五个球是你的工作、健康、家庭、朋友、灵魂,这五个球只有一个是用橡胶做的,掉下去会弹起来,那就是工作。另外四个球都是用玻璃做的,掉了,就碎了。值得深思…记得称赞一起工作的人。指正别人时,要先维护他的自尊。用心在所做的事,尽力把它做到最好。想一想今天的表现是否与薪水相当。欢喜领受这一天,由衷感恩和知足。依自己因缘安排生活,但不与人比较
14、我们不能掌握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把握生命的宽度;我们不能左右天气的变化,但是我们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情,微笑吧,朋友!
15、很多人,很多事,原本是熟悉的,以为明天可以再继续的。于是转过身暂时放手,想的是明日又将重聚的希望。你回应,我靠近天堂,你沉默,我成了经过。太阳落下去重新升起来以前,那些事,就不可能再经历;那些人,就从此与你永别了。这个世界上,一个人一生中能遇到几个值得你去爱的人?所以遇到了就要好好的珍惜,不要等到失去后才明白所有的故事都会告一段落,拥有的真情还需要真心把握,别等到秋天时才说春风已吹过,别等到告别时才说曾真的爱过!
16、每一次远行,离开家,在面对前方的战斗,与回头的依依不舍中,我都想:当有一天真正辞世,我会采取哪一种姿态?
17、难道从生到死天天在一起就叫做有缘吗?不!又陌生到相识,由欢聚到离别,由相爱到相怨都是缘!越见离合悲欢,越是牵扯不清,越有锥心的'痛,刻骨的伤,缘也就越深!
18、探险家听了向导的解释,心中若有所悟,沉思了许久,终于展颜微笑,心中深深认为,这是他这一趟探险当中,最好的一项收获。凡事全力以赴,让自己动作起来时,浑身充满无比的冲劲,使得我们的灵魂几乎也跟不上这样的动作,这是真正用心做事时,最美好的境界。应该休息时,则能够完全地放松自我,让疲惫的身心,获得完整的复原机会,好让灵魂得以追得上充满干劲时的步调。掌握工作及休息之间的脉动,是让我们持续拥有无穷动力的宝贵智慧。
19、在原本该结束的地方出发,又回到了出发的地方来结束!得到的与失去的,遇到的与错过的!一切都充满意义又毫无意义!所以不必追寻什么,我们本是微尘,点缀这世界,飘荡在世界…让我们释然!女孩是天使,当她爱上一个人的时候,她就会折断自己的翅膀,来到她深爱的那个人的身边!当你遇见她的时候,记得一定要善待她,不能让她受伤,因为她已经没了翅膀,不能再回到属于她的天堂……
20、有个妈妈在厨房洗碗,她听到小孩在后院蹦蹦跳跳玩耍的声音,便对他喊道:你在干嘛?小孩回答:我要跳到月球上!你猜妈妈怎么说?她没有泼冷水,骂他小孩子不要胡说或赶快进来洗干净之类的话,而是说:好,不要忘记回来喔!这个小孩后来成为第一位登陆月球的人,他就是阿姆斯特朗。
21、有一个探险家,到南美的丛林中,找寻古印加帝国文明的遗迹他雇用了当地的作为向导及挑夫,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朝着丛林的深处去。
22、探险家对于这项习俗好奇不已,询问翻译的向导,为什么在他们的部族中,会留下这么耐人寻味的休息方式。
23、少年人如同春天,一番雨,一番暖,病一次,长一次。老年人如同秋天,一番雨,一番寒,病一回,老一回。
24、到了第四天,探险家一早醒来,便立即催促着打点行李,准备上路。不料领导土着的翻译人员却拒绝行动,令探险家为之恼怒不已。
25、是不是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藏着一些人物,伴随着欢欣与凄楚。平时把它锁起来,自己不敢碰,更不愿外人知。直到某些心灵澄澈的日子,或是回光返照的时候,世俗心弱了,再也锁不住,终于人物浮现。会不会有一天,当我们临去的时刻,才突然发现一生中最爱的人,竟是那个已经被遗忘多年的…人的一生一定要努力避开一种人,那种时常泼你冷水的人。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学作品层出不穷,下面整理了50个中考文学常识大全,希望对您有帮助~
1、以下两位谁曾经中过状元?( )
A、范仲淹 B、文天祥
2、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 )
A 、干 B、戈
3、《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 )
A、花旦 B、青衣
4、《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 )
A、上古 B、崇尚 C、 官名
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出《三国志》,这是谁说的?( )
A、诸葛亮 B、曹操 C、刘备 D、周瑜
1—5题答案:BABAC
6、如果在华佗去世后不久,曹操还想寻找一位名医为自己治病,他可以找下列的哪一位?( )
A、扁鹊 B、孙思邈 C、李时珍 D 、张仲景
7、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 )
A、孔子和孟子 B、老子和庄子
C、汉高祖和汉武帝 D、周武王和周文王
8、“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 )
A、天文、地理、文学 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C 、孔子、孟子、老子 D、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
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 ( )
A、《醉翁亭记》 B、《岳阳楼记》
10、“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谁的
A、老子 B、荀子
6—10题答案:DABBB
11、篆刻分为阴文印和阳文印,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是:( )
A、 阴文印 B、阳文印
12、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 )
A、家弟家妹 B、舍弟舍妹 、息弟息妹
13、“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 )
A、赤眉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 B、绿林起义 、黄巾起义
14、下面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B)
A、王维 B、王勃
15、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 )
A、鼓 B、锣
11—15题答案:ABBBB
16、“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哪位历史上的哪位才女?( )
A、朱淑真 B、秦良玉 C 、李清照
17、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 )
A、《弟子规》 B 、《三字经》 C、《千字文》
18、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
A、 挂香包 B、插艾蒿 C、登高采菊 D 、喝雄黄酒
19、“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玉对黛玉的第一印象,其中“靥”是指:( )
A、酒窝 B、眼睛 C 、嘴角 D 、腮帮
20、“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 )
A、十五岁 B、二十岁
16—20题答案:CACAB
21、“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文章 B、书法
22、河姆渡遗址位于:( )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2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A、三百首 B、三百零五首
24、《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
A、孙武 B、孙膑
25、算盘是中国传统计算工具,利用算盘能进行开平方的运算吗?( )
A、能 B、不能
21—25题答案:BBBAA
26、下面哪个成语与秦始皇有关?( )
A、指鹿为马 B 、奇货可居 C 、图穷匕见
27、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 )
A、面部表情 B、舞蹈动作 C、器械表演
28、“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谁的`名句?( )
A、王勃 B、张九龄
29、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
A、晚春 B、仲夏
30、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 )
A、时不再来 B、失不再来
26—30题答案:CCBBA
3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唐代管理这类工作的中央管理机构是:(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 、门下省
32、陕西省一块著名的“无字碑”,它与哪位皇帝有关?( )
A、秦始皇 B、武则天(此题有争议)
33、西湖的白堤的得名与哪位诗人无关?( )
A、白居易 B、李白
34、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意思是:( )
A、法律条文、圆规曲尺 B、美德善行
35、“一琴一鹤”所形容的是:( )
A、为政清简 B 、平安长春 C、淡泊名利
31—35题答案:ABBAC
36、“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谁的诗句?( )
A、李商隐 B、骆宾王
37、《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 )
A、《金陵记》 B 、《石头记》
38、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 )
A、黄河 B、长江 C 、淮河
39、“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诗是谁写的?( )
A、 元好问 B、柳永 C 、晏殊
40、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下列哪项不在其“三乐”之列?( )
A、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B 、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
C、乡人无不称其善也
D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36—40题答案:ABBAA
41、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 )
A、扁鹊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4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有几条龙?( )
A、八条 B、二十二条
43、都江堰和秦始皇陵哪个的修建年代更早?( )
A、都江堰 B、秦始皇陵
44、在古代人们尊称对方的妻子:( )
A、令爱 B、令正
45、从事贸易活动的人叫做“商人”,这跟历史上的商代有关吗?( )
A、有关 B 、无关
41—45题答案:CAABA
46、水浒一百单八将中有几位女性?( )
A、两位 B、三位
47、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形容的是下面哪位历史人物?( )
A、诸葛亮 B、周瑜 C、曹操
48、按照戏曲界的行话,以下哪个表示最后一出?( )
A、压轴戏 B、大轴戏
49、成语“请君入瓮”,“请”的是谁?( )
A、来俊臣 B、周兴
50、琵琶本名“批把”,“批把”一词来源于什么?( )
A、制造琵琶的材料 B、演奏琵琶的方式
46—50题答案:BBBBB
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下面是书法
1、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南朝梁皇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
2、时时只见龙蛇走。——唐代诗人李白
3、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西晋书法家索靖
4、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
5、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6、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7、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
8、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9、怒猊抉五,渴骥奔泉。——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新唐书·徐浩传》
10、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代书法家孙过庭
11、老夫之书,本无法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山谷文集》
12、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陈绎曾《翰林要诀》
13、书肇于自然。——蔡邕
14、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松年《颐园画论》
15、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16、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项穆《书法雅言》
17、疾风吹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李铎
18、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朝梁皇帝萧衍
19、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20、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王妤
21、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唐朝开国宰相房玄龄《晋书·王羲之传》
22、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23、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24、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唐代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
25、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
26、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27、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28、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29、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30、一点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画失所,如壮士之折一肱。——元末明初文史学家陶宗仪《书史会要·书法》
31、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唐代诗人杜甫《醉歌行》
32、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语录》
33、心正则笔正。——北宋文学家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
34、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艺概》
35、怒蹄蹴踏苍山颓,岧嶤臃肿难为状。——清代文人严允肇《洗象行》
36、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37、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38、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39、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范温
40、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
41、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
42、翰墨之美,多以身后腾声。——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43、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
44、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
45、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张彦远《法书要录》
46、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书法雅言》
47、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学书自成家说》
48、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49、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艺概·书概》
50、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朱和羹《临池心解》
51、书中有画,画中亦有书。——清代学者方玉润《星烈
52、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袁昂
53、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54、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虞世南《笔髓论》
55、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着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朱和羹《临池心解》
56、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
57、拳要打,字要练。
58、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刘熙载《艺概》
59、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
60、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面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正。——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王羲之传论》
61、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刘熙载《艺概》
62、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代书法家张怀瓘《书议》
63、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之,皆欲骨内相称,神貌洽然。——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六体书论》
64、字怕练,马怕骑。
65、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
附:如何学习书法
临摹结合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方法,不但初学书法要临摹,就是有了一定基础之后还需要临摹。学楷书需要临摹,学篆、隶、行、草各体书仍需要临摹。书法家一生都是在临摹中渡过,在临摹中学习,在临摹中思考,在临摹中创造。
摹帖,就是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面,然后笔随影走,按照显露出来字迹写,又叫“仿影”或拓写。摹还有一种方法叫“描红”,即在印有双钩红线字上去填写。
摹帖方法:第一步先描红。即从一本帖中选出清楚、完整字,用透明而不透墨薄纸,如打字纸、有光纸、描图纸等蒙在帖上,依着字轮廓,用极细线条钩成空心字,这叫“双钩”。然后把钩好字作为描红本,用红墨水填写,再用蓝墨水填写,最后用墨汁填写,这样写不但能加深记忆,而且节约纸张。
摹帖应注意笔随帖走,切勿失形,要看准笔画来龙去脉,揣摩它笔法和结构形态。摹帖要带有“写”意,将笔画一笔写成,饱满而精到,切勿依葫芦画瓢地填描涂抹。
临帖,即在摹帖基础上,对帖字用笔、结字规律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对着帖写。临帖有对临、格临和背临三种方法。
对临,即把字帖放在对面帖架上照着写,这是最方便,最常用临帖方法。
格临,即用透明纸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等)照式临写。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结构部位。
背临,即把帖收起,凭记忆默写帖中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背临之后可以集字为联或集字成篇,然后进入创作阶段。
摹帖笔随影走,古人怎样写,我们就怎样写,大小、长短、宽窄、粗细、方圆、斜正等都必须按帖字要求去写,有一定规范和约束。摹帖特点在于易学到古人结构位置,但由于规范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笔意,用笔死板而不灵活,让人感到放不开,受不了;临帖或对临,或背临,或意临,加入许多书者自己个性特点,所以易得古人笔意,而易失古人结构位置。写来自由随意,追求个性,却得之甚少。
所以在临摹中必须临摹结合,先摹后临,既得古人用笔方法,又得古人结构规律。练习时可以采用先摹后临,再反过来摹,摹完再临。或者采用“双钩”方法来研习结构规律。摹临穿插,取长补短,效果极好。临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后下笔。下笔要准,先形似,后神似,以求形神兼备。临摹后要反复对照检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