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
▲丘山积卑以不高,江河合水而为大。 ——《庄子·则阳》
▲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 ——《荀子·君道》
▲远水不救近火。 ——《韩非子·说林上》
▲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 ——《礼记·乐记》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尽数》
▲吞舟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 ——《吕氏春秋·慎热》
▲酒极则乱,乐极则悲。 ——《史记·滑稽列传》
▲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 ——《史记·外戚世家》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
▲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 ——汉·刘向《新序·节士》
▲善游者溺,善骑者附。 ——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循流而下易以至,顺风而驰易以远。 ——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 ——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坎井之蛙,不知江海之大。 ——汉·桓宽《盐铁论·复古》
▲行远道者假于车,济江海者因于舟。 ——汉·桓宽《盐铁论·贫富》
▲衣缺不补则日以甚,防漏不塞则日以滋。 ——汉·桓宽《盐铁论·申韩》
▲反水不收,后悔何及。 ——《后汉书· 光武帝纪》
▲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后汉书·董卓传》
▲金以刚折,水以柔成。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
▲尘羽之积,沈舟折轴。 ——晋·葛洪《抱朴子·嘉遁》
▲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 ——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
▲山无静树,川无停流。 ——《世说新语·文学》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过载者沈其舟,欲胜者杀其身。 ——晋·葛洪《抱朴子·微旨》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宋·苏洵《辩奸论》
▲水激则悍,夭激则远。 ——宋·李昉《太平御览》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 ——《西游记》第七十五回
▲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1、请珍惜每一滴水。
2、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3、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着。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宋·苏洵《辩奸论》
4、尘羽之积,沈舟折轴。——晋·葛洪《抱朴子·嘉遁》
5、水来伸手,饭来张口
6、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8、山无静树,川无停流。——《世说新语·文学》
9、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荀子·君道》
10、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
11、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12、远水不救近火。——《韩非子·说林上》
13、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14、滴水即生命,请珍惜水资源。
15、请动一下手,关好水龙头。
16、龙头打开水哗哗,转身莫忘关掉它。
17、流水不腐亦不复。
18、水房:别让我的眼泪陪我过夜。
19、水池边:不要让流失的'水成为后人的泪。
20、节约用水,浪费可耻。
21、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汉·刘向《新序·节士》
22、当你让水白白流掉时,我们离干旱又近了一步。
23、请珍惜宝贵的生命之源水!
24、吞舟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吕氏春秋·慎热》
25、丘山积卑以不高,江河合水而为大。——《庄子·则阳》
26、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7、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礼记·乐记》
28、金以刚折,水以柔成。——晋·葛洪《抱朴子·广譬》
29、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西游记》第七十五回
30、以下是关于水的名言名句
31、水是生命之源,请珍惜每一滴水。
32、请用您的手,拭去我的泪。
33、坎井之蛙,不知江海之大。——汉·桓宽《盐铁论·复古》
34、行远道者假于车,济江海者因于舟。——汉·桓宽《盐铁论·贫富》
35、如果不节约用水,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36、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37、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8、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39、珍惜点滴,珍惜生命之源。
4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
42、水是万物之首(布来基)
43、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史记·外戚世家》
44、循流而下易以至,顺风而驰易以远。——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45、酒极则乱,乐极则悲。——《史记·滑稽列传》
46、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47、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48、拥有时不知珍惜,失去时方觉可惜。——请珍惜每一滴水。
49、过载者沈其舟,欲胜者杀其身。——晋·葛洪《抱朴子·微旨》
50、水激则悍,夭激则远。——宋·李昉《太平御览》
51、人类的最后一滴水,将是环境破坏后悔恨的泪。
52、衣缺不补则日以甚,防漏不塞则日以滋。——汉·桓宽《盐铁论·申韩》
53、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你见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你的眼泪
54、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55、今天节约一滴水,留给后人一滴血
56、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57、别再让它伤心流泪请自觉关好水龙头。
58、善游者溺,善骑者附。——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
59、扬汤止沸,莫若去薪。——《后汉书·董卓传》
60、高炉热水煤炭耗,珍惜热水莫乱倒。
61、反水不收,后悔何及。——《后汉书·光武帝纪》
6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63、流得多,留得少!
64、水是生命之源
65、一周无水,人则虚;一年无水,则国损;百年无水,将如何?
66、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67、积土为山,积水为海
一、孔子的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二、关于孔子为人处事的名言(精选100句)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吾日三省吾身。
7、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8、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9、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0、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1、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2、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1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15、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7、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8、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19、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0、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21、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2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3、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2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6、礼之用,和为贵。
2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2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3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3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2、巧言令色,鲜矣仁!
3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6、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37、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3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0、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41、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4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4、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4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6、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47、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9、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5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1、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5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3、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54、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55、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56、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5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9、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60、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6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2、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63、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64、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6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6、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6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6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9、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70、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71、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2、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73、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74、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75、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76、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7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8、不迁怒,不贰过。
79、小不忍则乱大谋
80、过,则匆惮改。
8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8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8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5、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86、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87、听其言而观其行。
88、不迁怒,不二过。
89、不学礼,无以立。
9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91、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92、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93、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9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5、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96、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97、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98、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99、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00、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