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仪制度源远流长。秦始皇焚书坑儒,礼不得传。西汉大儒戴德、戴圣叔侄广泛搜集那些记录和阐述先秦礼仪制度的文章,分别著成《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其中《小戴礼记》经东汉郑玄注释后盛行不衰,成为通行本《礼记》,被列为儒家必读的五经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礼记》中有许多
礼记中的名言警句
1、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
【译文】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意志不可自满,欢乐不可以走向极端。
2、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礼记·曲礼上》)
【译文】遇见财物,不要随意占有;遇到危难,不要随意逃避。
3、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礼记·曲礼上》)
【译文】鹦鹉虽能说话,终归还是飞鸟;猩猩虽能说话,终归还是走兽。
4、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译文】礼所崇尚的是有往有来。得到恩惠而不予报答,不合乎礼的要求;得到报答而不予恩惠,也不合乎礼的要求。
5、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礼记·曲礼上》)
【译文】到一个地方时要问清当地的禁忌,到一个国家时要问清当地的习俗,到别人的家里要问清这家的避讳。
6、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礼记·檀弓上》)
【译文】曾子说:“君子爱人是使之有德行,小人爱人则是姑息迁就。”
7、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礼记·檀弓上》)
【译文】生前要做有益于人的事,死了以后也不要危害别人。(这是成子高说的话,接着他还说,我死后,找一块不能耕种的土地葬了我。)
8、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译文】孔夫子说:“繁重的赋税和徭役比老虎还厉害啊!”
9、苟无礼义、忠信、诚悫(què)之心以莅之,虽固结之,民其不解乎?(《礼记·檀弓下》)
【译文】如果不用礼义、忠信及诚实之心对待百姓,即使百姓勉强结合,难道他们就不会离散了吗?
10、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
【译文】孔子说:“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都是公正无私的,选拔贤能的人主持政事,讲究信用,推行和睦。”
1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译文】玉不雕琢,不会成为好的器物;人不学习,不会懂得道理。
12、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礼记·学记》)
【译文】虽有美食,不去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虽有极高明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1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译文】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授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相长。
14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礼记·学记》)
【译文】凡是
15、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译文】一个人单独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切磋,就会学识短浅,见闻不广。
16、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 政以一其行, 刑以防其奸。(《礼记·乐记》)
【译文】礼仪用来引导人们的志向,音乐用来调和人们的声音,政令用来统一人们的行动,刑罚用来防止人们的奸邪。
17、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
【译文】一切音乐,都产生于人们的内心;情感在心中激荡,便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声音组合成条理,就叫做音乐。
18、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礼记·乐记》)
【译文】音乐是圣人所喜欢的;它可以使民心向善,深刻地感动人心,使民风习俗改变。
19、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杂记下》)
【译文】只紧张而不松弛,即使周文王、周武王也做不到;只松弛而不紧张,则周文王、周武王不会这样做;有紧张有松弛,这才是周文王、周武王治理民众的办法。
20、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礼记·祭义》)
【译文】恶意的语言不从口中说出来,就不会招致别人用忿恨的语言回击你。
21、君子约言,小人先言。 (《礼记·坊记》)
【译文】有道德的人注重干实事而并不多说话,品德低下的人总是抢先说大话,而不注重干实事。
22、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 (《礼记·坊记》)
【译文】孔子说:“有好事就称是别人的功劳,有过失就称是自己的过失,这样百姓对你的怨恨便逐渐消失了。”
23、子曰:“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礼记·中庸》)
【译文】孔子说:“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掌握过与不及这两端的意见,而采纳适中的用于百姓。”
24、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礼记·中庸》)
【译文】一个人能做到忠恕,就离道不远了;什么是忠恕呢?就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25、子曰:“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礼记·中庸》)
【译文】身居高位,不欺凌下面的人;身居下位,不攀附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抱怨了。遇事上不怨恨老天,下不归咎他人。
26、子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礼记·中庸》)
【译文】管理政事首先要得到人才,得到人才取决于他自身的品德修养,品德修养取决于是不是遵循正道,遵循正道又取决于有没有仁爱之心。”
2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译文】任何事情,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
2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译文】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
29、居上不骄,为下不倍。(《礼记·中庸》)
【译文】身居高位不骄傲跋扈,身居低位不自暴自弃。
30、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表记》)
【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人的举动没有不得体的地方,对人的表情没有不合适的地方,对人的言语也没有失礼的地方。”
31、仁者天下之表也,义者天下之制也,报者天下之利也。(《礼记·表记》)
【译文】仁是天下行为的表率,义是天下行为的准则, 知恩图报是天下互惠互利的交往方式。
32、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礼记·缁衣》)
【译文】君主因为有民众而存在,也因为人民的叛离而灭亡。
33、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礼记·缁衣》)
【译文】孔子说:“说话实在而行为有法度,所以活着的时候志向坚定不移,死了以后也不会影响他的好名声。”
34、言必先信,行必中正。 (《礼记·儒行》)
【译文】说话一定先有信用,行为一定合乎正道。
35、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 (《礼记·儒行》)
【译文】儒者不看重金玉,而是以忠信为宝贵;不希求土地,而以确立道义为土地;不希求多有积蓄,而以多有学问为富有。”
36、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礼记·儒行》)
【译文】儒者可以亲近而不可威胁,可以接近而不可逼迫,可以杀害而不可侮辱。
37、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礼记·儒行》)
【译文】身体可以加害,而意志却不可动摇。
31、以和为贵,忠信之美,优游之法。(《礼记·儒行》)
【译文】以和为贵,以忠信为美,以从容宽厚为法则。
38、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礼记·儒行》)
【译文】荐举人才对内不排除自己的亲属,对外不排除对自己有怨恨的人。”
39、儒有澡身而浴德。(《礼记·儒行》)
【译文】儒者用道德沐浴以使自身保持纯洁。
40、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逊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礼记·儒行》)
【译文】温和善良是仁的根本,恭敬谨慎是仁的基础,宽容余裕是仁的体现,谦逊待人是仁的能力,礼貌节义是仁的外表,言谈论说是仁的文采,歌舞音乐是仁的谐和,分财散物是仁的施予。
41、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礼记·大学》)
【译文】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叶,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结束。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4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译文】只有对事物进行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4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礼记·大学》)
【译文】财富可以装饰房屋,道德却可以修养身心。心胸宽广,身心自然舒泰安康,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4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译文】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每天都新,新了还要更新。
45、治国必先齐家,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礼记·大学》)
【译文】要想治理好国家, 首先要管好自己的家, 若家人尚且不能管教好却能去管教好别人, 这是没有的事啊。
46、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译文】民众喜欢的他也喜欢,民众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才可以称之为民众的父母了。
47、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礼记·大学》)
【译文】治国的道理是:得到民众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众就会失去国家。
48、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礼记·大学》)
【译文】道德是根本,财富只是枝节。
49、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 骄泰以失之。(《礼记·大学》)
【译文】君子治国有条大道理:必须忠诚守信,才能得到它;骄纵奢侈,便会失去它。
50、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礼记·大学》)
【译文】聚集财富需遵循一条大道理:生产的人要多,耗财的人要少,谋财的人要勤奋,用财的人要节俭,这样财富就会经常保持充裕了。
51、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礼记·冠义》)
【译文】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有礼仪。
52、尊让洁敬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君子尊让则不争,洁敬则不慢。不慢不争,则远于斗辩矣,不斗辩,则无之祸矣。(《礼记·乡饮酒义》)
【译文】尊让、清洁、恭敬,君子们以此互相交往。君子能够尊让就不会争斗,洁敬就不会怠慢。不怠慢又不争斗,就会远离争执诉讼,不争执诉讼就没有的灾祸了。
53、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礼记·聘义》
【译文】君子的德操可以和玉相比,温润而有光泽,这便是仁。
●何时去林语堂的故里,幽意随偶,泛舟西溪?真的很激赏他旷世的绝学,人世在世,非锦衣玉食,非高官厚禄,而在于他骨子里的英姿飒爽,豪气干云。
●铁骨柔肠立红颜,英姿飒爽半边天,退却戎装仍妩媚,只为平安满人间
●你大可潇潇洒洒做个仗剑侠客,却束缚了自己看她悲欢离合,何曾记得,当初英姿飒爽行义为乐。
你大可追逐功名做个将领决策,却放弃了利禄护她冰心澄澈,何曾记得,当初剑指外寇铁马干戈。
你大可富甲一方做个商人穷奢,却慌乱了心绪听她凄楚悱恻,何曾记得,当初识破炎凉不动声色。
你大可淡泊明志做个隐士田舍,却重入了红尘念她秋眸黛蛾,何曾记得,当初不慕世俗闲云野鹤。
你大可享受荣华做个侯清君侧,却别离了霸权寻她足迹定格,何曾记得,当初琼楼玉宇莫敢招惹。
你大可风流倜傥做个墨客论哲,却踌躇了一生陷她文采琴瑟,何曾记得,当初洒脱不羁夜夜笙歌。
●1、如果我的生命自此只剩一夏,你可否允诺曾经许下的陪我两人一马,浪迹天涯
2、只要你一声令下,纵使万箭齐发、三千越甲,我亦无所惧怕
3、折戟沉沙,半生戎马,只为陪在你身边征战天下
4、不求功德无量、战勋无双,但求血洒疆场、陪你身旁
5、谁叫你的英姿飒爽,害我陷了儿女情长
6、平生所愿有二:与你共弃金鳞血甲,和你同披嫁衣红霞
●片刻之后,朝凤乐府的舞殿上,数个身穿各色云裳的女眷如流水一般滑入,总共十人,五人两手空空,五人抱琴,每个都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姿。她们脸上的神态却各异,有英姿飒爽的,也有如小白花一样娇羞柔婉的,甚至还有天然长得一副母仪天下的雍容典雅模样的……
●那一眼,她笑如昙花,转眼凋谢
——夜魅
夜家有女初长成,唤夜魅,作倾国倾城之意,那一年,她十七岁,嫁给了二十岁的将军。谁都知,夜家小女心系太子,却是太子赐的婚。
冬,夜魅出嫁。
将军一袭红衣英姿飒爽,却生得一副妖媚相,若不是眉目间浓重的英气,怕是会被认作一位佳人。而夜魅。最讨厌的就是这种男子。即使他在战场上英勇骁战.
大婚那日,来了许多高管,包括那高高在上的太子殿下。
她身姿曼妙。缓入大殿,步步生莲。眸中却是黯然无光,唇畔含一抹淡
●他是一国君主,她是邻国君主派在他身边的细作。
她拥有倾城容貌,更有绝美舞姿。
他是一代袅雄,英姿飒爽。
她见他的第一眼就爱上了他,他却对她视若空气,并爱上了与她同来的细作
,她一直默默守护,防止他被害,她被诬陷,进了冷宫,他爱的女人去冷宫与她会面,
却被他的母亲带人围住用火剑射死。她为他能开心舍命救了他爱的人。
他看见了将死的她,冷言:“果真是你。”
她笑言:“为救你所爱之人死又何妨?”
●一盏茶,品你周公瑾风华无双,稚气轻藏,赤壁火燎诉情长,苦离殇
两盏茶,品你孙伯符豪气万丈,红衣血芒,舒城庐江笑斜阳,断缘丧
三盏茶,品你陆伯言眉目清凉,变了模样,夷陵白衣谁渡江,愁城荒
四盏茶,品你孙仲谋少年帝王,独舔悲怆,建业登基何人旁,复迷惘
五盏茶,品你郭奉孝风流张狂,忠心陪葬,朝堂天涯谈暗浪,又何妨
六盏茶,品你曹孟德出将入相,气焰滋涨,官渡一役暮旧仰,抚情广
七盏茶,品你司马懿顾首鬼狼,天下无双,独恋谁人不肯放,怎坦荡
八盏茶,品你曹子桓改朝换邦,英姿飒爽,洛阳傲立三国上,语泪汪
九盏茶,品你诸葛亮儒雅荣光,煮酒话桑,隆中之对赌半场,玉玺赏
十盏茶,品你刘玄德蛰伏几尚,入梦一荡,成都兵临举国望,终成章 ----瑾玓
●书生:亭苑姑娘,眉目若画,我可否提诗一首,吟咏这雨帘秋荷,映入画中的你。
将军:闺房姑娘,琴音独奏,我可否舞剑一回,记念这落花缤纷,笑靥明媚的你。
丞相:船舫姑娘,绫罗绸缎,我可否落棋一盘,观赏这云湖晴空,机灵聪慧的你。
平民:浣溪姑娘,歌声悦耳,我可否回眸一望,凝视这半湾清水,倩影卓约的你。
皇帝:梅园姑娘,攀枝嗅香,我可否作画一幅,临摹这傲雪凌霜,颜貌倾城的你。
琴师:江湖姑娘,豪情万丈,我可否抚琴一曲,赠与这血色枫林,英姿飒爽的你。
●那一年,桃花盛开,盛世天下。屠炉单枪匹马深入长安,独饮一杯 通炉恋
通炉恋
桃花酿,悠悠叹千杯不得一知己。哪曾料到,一杯浊酒相引,她第一次遇到他,从此他就这样无声的走进她的世界。
那一天,两军阵前,白衣少年冷面寒枪,黄甲少女英姿飒爽。两枪相交,火星四射,一轮的'回马枪,瞬时的双眸相对,从此他踏进她的心坎,注定万劫不复。
那一日,永生难忘。她穿着火红的喜服,与他执手相望,她激动的红了眼眶。她只天真的以为从此当真与君携手共白头。怎奈世事无常。
那一夜,残月如勾,玉婵似华。她褪去盖头,嫣然巧笑,震煞天人。却不知命运的年轮在此刻流转。
"你既然不爱我,为何娶我"
"如果计策成功
●锋刃抵喉劫缘难
朱唇点缀奏琴般
英姿飒爽俊眉阑珊
如拂薄冰安然
昙花凝霜不待早朝
往事寥落血印烙
战场铁甲藏匿青丝
冷箭穿心为情痴
青龙溺潭檀香悠然
歃血了(liao)岸
唇裂玉碎汝身透寒
似炮火白转撰写字晗
信面如山
生世可否亦平安
万劫不复能回挽
落眸时身着素衫
马蹄狄尘掩盖血海
眷恋寝食难安
局中剧血凝固干旱
庭外却喜事旦旦
空守汝房烛火红艳
灭得江山仍缺残
烟雾袅袅茑(niao)叶破晓
落魄今朝
美梦南柯凉风瑟瑟
历锦来世嗜续 罪恶源
泪涌如泉
轮回又费尽千年
细雨连绵绵长爱恋
枫叶翩翩
抉择雨荷携手迷醉
似来世方长常青万丈
●婚礼上我逮了个空隙问阿玲:“等你到了一百岁,知道有人要来抢你老公,你会怎么做?”
“那当然是再给他抢回来喽!”新娘子叉着腰,英姿飒爽的发言博得了满堂口哨。果然,她才是最大的赢家! ----两色风景《青春奇妙物语Ⅰ——四级穿越事件》
●她漂亮,属于那种英姿飒爽的漂亮。
她粗心,就是那种一百块的东西她拿十块钱还可以说声不用找了的粗心。
她仗义,一声柔姐我没钱了她天天打电话让你过去蹭饭,虽然是食堂。
她爱在健身房骑动感单车,爱在深夜看恐怖片,爱吐槽人傻矫情玻璃心。
她爱在烧烤摊穿个背心跟你吃烤串,她爱《魔兽世界》手速过人,她爱背着个大包满世界乱跑。
一切男生玩的她都玩,不爱化妆不爱逛街,豪气不风骚,野性不娇气。
虽然她叫郑温柔。
当然,她执着,特别是在追林启航这方面。 ----鹿人三千《最初不过你好》
●【丐帮一】
去爱她吧。
你只见她盘膝而坐仰头饮酒畅快淋漓
你只见她拳风苍劲亢龙有悔英姿飒爽
你只见她赤砂流云苍虬纹身蟠蜒霸蛮
你只见她侠之为大赤诚忠胆当仁不让
你只见她奋勇向前棍棒万顷毫无惧色
你称她一句英雄一声女侠,江湖一面再此无缘。
你可知她也是女子
你可知她隐忍疼痛颤步微微孤身归返
你可知她夜晚寂寥酒韵离肠无人陪伴
你可知她游历四方称兄道弟却没个归宿
你可知她桃花树下合上掌心虔诚祈祷
愿天佑大唐。
倘若你与她江湖相逢,请轻握她略微冰凉的手掌与她并肩相行,许她一世相伴许她红妆新桃十里迎欢。
倘若你与她江湖相逢,请为她披上衣袍在她额间落下一吻执此一生。
倘若你与她江湖相逢,请与她相约青山湖海陪她看尽风花雪 ----《剑网三》
●若你在岸上找不到方向,不妨奔向海洋,或许很意外,看到你能乘风破浪,英姿飒爽,寻寻觅觅,来到一片属于你的地方。
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
【注译】孙:通“逊”,谦逊;固:固陋,寒酸。全句译意为:一个人奢侈了就显得不谦逊,太节俭朴素就显得寒酸。与其显得不谦逊,不如宁可显得寒酸。
【解读】孔子主张发扬俭德,为政清廉。他对当时社会权贵们豪华奢侈、铺张浪费、财大气粗、气势逼人深为不满,对子路“车马轻裘,与朋友共”的德行极为赞扬。他主张过一种勤俭朴素的生活。在他看来,勤俭朴素能看出一个人的志向和操守,也能看出其为官之德。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 ———宋·范晔《后汉书·第五伦传》
【注译】自身不正,即使是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听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别人,大家就会心悦诚服,如果只用语言来空泛说教,大家就会发生争吵而无所适从。
【解读】第五伦,任东汉章帝时的司空,他对王公贵族骄奢淫逸、贪污腐化及世风日下深表忧虑。他多次上书倡导当权者廉政勤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句话对我们今天开展反腐倡廉建设是有启发意义的。领导干部只有在廉洁从政方面率先垂范,下级才不敢作奸犯科;如果像一些人那样,“台上讲反腐,暗地搞腐败”,不仅下级不会听,而且还会带坏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风气。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东汉·荀悦《申鉴·政体》
【注译】善于用禁令治理社会的人,必然自己首先按禁令要求自己,然后才去要求别人。不善于用禁令治理社会的人,首先要求别人按照禁令去做,然后才去要求自己。
【解读】这段话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为官者要带头用纪律和法律来约束自己,做遵纪守法的表率。这既是一种领导方法,更是一种为官之德。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老子·九章》
【注译】遗:遗留;咎:祸咎。满屋子的金玉财宝,并不能长久保持。由富贵而生骄纵之心,是自己给自己遗留祸殃。
【解读】盛极而衰,满必招损。老子看到了物极必反的规律———事物发展到极端,必然走向自己的反面。同样,老子以一双饱经风霜的慧眼,看到了“金玉”、“富贵”中包含着的短命和灾祸。古往今来,有哪一个攫取利益的成功者能够把他所得的利益,如金玉、珠宝、财富、名声、门第等,传之无穷呢?没有人能做到。不仅如此,个人占的财富过多,就会骄奢淫逸。而骄奢淫逸,往往会为自己招来灾难。
礼义,治人之大法; ———清·顾炎武《廉耻》
【注译】礼义是社会管理的大法;廉耻是为人立身的大节。不廉便什么都可以拿,不耻便什么都可以做。
【解读】做人有大节、小节之分,知道什么是廉洁和羞耻是做人的大节。加强自我修养,筑好思想道德的堤坝,要从守廉和知耻做起。不讲廉耻,则无所不为;无所不为,则无祸不招。这句话对我们的干部修身立德、加强自我修养具有启示意义。
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 ——《论语·季氏》
【注译】乐:快乐;节:调节;道:称颂,宣扬;佚游:浪游不归;晏乐:饮食铺张。全句译意为: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以宣扬别人的好处为快乐,以交了一些有益的朋友为快乐,是有益的。以骄傲放肆为快乐,以游荡忘返为快乐,以饮食为快乐,是有损害的。”
【解读】一个人的娱乐爱好,即现在所说的工作圈之外的生活圈、娱乐圈,对人的品德修养、对官员的廉洁从政至关重要。虽然今天我们的生活和娱乐内容和孔子的那个时代大不相同,但孔子总结的娱乐爱好的原则,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 ———战国《荀子·正名》
【注译】欲望虽然没有尽头,不可以满足,却可接近于满足;欲望虽然不可去掉,但却可以对它加以节制。
【解读】人的欲望是一个无底洞,永远不可能得到满足。放纵欲望,贪婪无度,就会祸国殃民,身败名裂。这句话对今天的领导干部具有警醒意义:节制欲望,廉洁自律,才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最有价值的人生目标。
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 ——明·陈继儒《小窗幽记·集醒》
【注释】仗义疏财能够团结人,严于律己能够使人信服,宽以待人能够得到人心,身先士卒能够领导众人。
【解读】“聚人”、“服人”、“得人”、“率人”,归根到底是得人心,而得人心的前提是“其身正”。身为领导干部,只有不偏爱钱财,清廉自律,才能一身正气。宽以待人,以身作则,才能赢得人心。而能得人心者,便可成就事业。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三十三章
【注译】能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能战胜自我(自己的缺点)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解读】老子这句话,强调的重点在于“自胜者强”。一个人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严格自律,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随波逐流,这是很难的事。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豪杰在战胜自己的对手之后,却不能战胜自己的种种欲望而最终毁败在自己的手里,教训极为深刻!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战国《孟子·滕文公下》
【注译】枉:使弯曲。直:使正直。自己不正直的人,不可能让别人正直。
【解读】孟子的.这句话和孔子的“己不正,焉能正人”同一个意思。儒家向来重视自律正己,以身作则。现在我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也十分强调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领导干部只有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廉政教育才能有说服力。
得民心者可名为官,失民心者何足道哉? ——明·汪天赐《官箴集要》
【注译】得民心的官员可以称为官,那些失民心的官员哪里值得一提呢?
【解读】民心历来为执政治国者所重视。从大处来说,民心向背是关系到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兴亡的关键因素。从为官者个人来说,它可以决定一个官员的事业、前途和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发展。执政的根基在人民群众,事业发展的血脉在人民群众。赢得了民心,就赢得了根基,赢得了事业。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十五·汉纪十七·宣帝元康三年》
【注译】贤能之人,财产多了就会损害他们的意志;愚庸之人,财产多了就会增加他们的过失。
【解读】疏广及其兄疏受分别担任过汉宣帝的太子太傅、太子少傅。二人告老还乡时,宣帝赐给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给五十斤。回到家乡后,兄弟二人变卖金子,置办酒食,请亲戚朋友同享皇帝的恩赐。有人劝疏广,用这些黄金为子孙购置产业。疏广说:“我难道老糊涂了不顾及子孙了吗?我是想让子孙们在自家的土地上勤劳耕作,过普通人的生活。如果我用这些金钱为他们增加财富,只会使他们懈怠懒惰。”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
【注译】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实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同虚伪做作的人交友,同阿谀奉承的人交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友,是有害的。”
【解读】无论为人还是从政,都有个交友的问题。交友不可不慎重选择。孔子早就警告,友有“益友”、“损友”之分。结交“益友”,则德才日进,事业有成;结交“损友”,不但不能长进有成,而且可能狼狈为奸,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