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关于竺可桢身上的名言 正文

关于竺可桢身上的名言

时间:2025-05-19 01:28:40

论教育目的

1. 大学教育之目的,在于养成一国之领导人材,一方提倡人格教育,一方研讨专门智识,而尤重于锻炼人之思想,使之正大精确,独立不阿,遇事不为习俗所囿,不崇拜偶像,不盲从潮流,惟其能运用一已之思想,此所以曾受真正大学教育者之富于常识也。

2. 教育的目的,不但是在改进个人,还要能影响于社会。

3. 大学的最大目标是在蕲求真理,要蕲求真理,必得锻炼思想,使人人能辨别真伪是非。

4. 大学之最大目标是求真理。这可以说是理知的,但亦可以说是道德的,所以道学问,即是尊德性。

5. 一般人以为大学之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得专门之智识与技能,以为将来个人到社会中,从事谋生立业之基础,而为国家着想,则系造就领袖人才,领导群众以发展事业。

6. 大学毕业生不当以钱为目的,要当以服务为主旨。

论大学办学

7. 大学是培养未来各界领袖人才的地方。

8. 大学因为包涵万流,所以成其为大。

9. 大学之使命有三:其一,希望造就完人。完人必具智仁勇三达德,而涵濡于六艺之中。仁者爱人,故其上者必其有所成仁,而忠恕次之。……其二,学有专长,而于大学中植其基。大学学生对各项基本知识,固应多所明了……其三,养成自己能思想之人,而勿蕲教师逐字释义。

10. 教授是大学的灵魂,一个大学学风的优劣,全视教授人选为转移。

11. 一个学校实施教育的要素,最重要的不外乎教授的人选,图书仪器等设备和校舍建筑。这三者之中,教授人才的充实,最为重要。

12. 教育的发达,学风的优良,在人不在屋,所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3. 若侧重应用的科学,而置纯粹科学、人文科学于不顾,这是谋食而不谋道的办法。

14. 若是一个大学单从事于零星专门知识的传授,既乏学术研究的空气,又无科学方法的训练,则其学生之思想难收到融会贯通之效。

15. 要使大学生能担当得起日后建国的重任,单教他们具有专门技术是不够的。

16. 以人民为前提原则之下,大学无疑的应具有学术自由的精神。

17. 在大学内通才教育与技术教育,理应并重。

论大学精神

18. 据吾人的理想,科学家应取的态度应该是:

(一)不盲从,不附和,一以理智为依归。如遇横逆之境遇,则不屈不挠,不畏强御,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二)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

(三)专心一致,实事求是,不作无病之呻吟,严谨整饬,毫不苟且。

19. 科学的目标是在求真理。真理所在,虽蹈危履险以赴之,亦所不释。

20. 科学家的态度,应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丝毫不能苟且。

21. 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这就是说,只求真理,不管个人的利害,有了这种科学的精神,然后才能够有科学的存在。

22. 科学可以左右一个社会的环境,同时一个社会的环境也可以影响科学的存亡盛衰。

23. 所谓求是,不仅限于埋头读书或是实验室做实验。求是的路径,中庸说得最好,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单是博学审问还不够,必须审思熟虑,自出心裁,独著只眼,来研辨是非得失。既能把是非得失了然于心,然后尽吾力以行之,诸葛武侯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所逆睹。

24. 研究科学之目的,固在探求真理,并非专重应用。但应用科学方法,利用厚生,至国家之富强之境,固亦不可忽视。

25. 浙大的`精神,可以把“诚”“勤”两字来表示。……学生不浮夸,做事很勤恳,……风气朴实。这种风气,希望诸位把它保持。

26. 浙大之前身为求是书院,希望诸位离校以后,莫忘了母校“求是”的精神。

*论人才培养

27. 毕业同学,应以学业为重,虽在社会上工作,亦应勿可忘记学习。

28. 盖大自然即是一册完好教本,一粒花种种入于地,由发芽而至成长、开花、结子,若日日注意考察其生长状况,则所得何尝不胜读一册自然教本也。

29. 国家既如此优待诸君,诸君决不能妄自菲薄,忽视所以报国之道。国家给你们的使命,就是希望你们每个人学成,以将来能在社会服务,做各界的领袖分子,使我国家能建设起来成为世界第一等强国,日本或是旁的国家再也不敢侵略我们。诸位,你们不要自暴自弃说负不起这样重任。

30. 你们要做将来的领袖,不仅求得一点专门的知识就足够,必须具有清醒而富有理智的头脑,明辨是非而不徇利害的气概,沉思远虑,不肯盲从的习惯,而同时还要有健全的体格,肯吃苦耐劳,牺牲自己努力为公的精神。这几点是做领袖所不可缺乏的条件。

31. 吾辈大学生尤应为一般人士的表率。

32. 研究科学之目的,固在探求真理,并非专重应用。但应用科学方法,利用厚生,至国家之富强之境,固亦不可忽视。

33. 要晓得学校教育,尤其是书本教育,不是惟一的教育。

34. 要晓得最好的训导是以身作则,这个理论,无论古代的庠序、书院,今日新式的大学,统可应用的。

35. 诸位毕业离校以后,若要发扬光大你们的学问道德,必得能深思、能善疑,利用实验方法来解决问题,要晓得天下事不进则退,不能发扬光大就是腐化。

36. 诸位

37. 我们人生的目的是在能服务,而不在享受。

38. 做领袖的人物,不但要有专门技术,清醒头脑,而且要肯吃苦,能牺牲一已,以卫护大众与国家的利益。

39. 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

40. 凡是真知灼见的人,无论社会如何腐化,政治如何不良,他必能独行其是。

41. 科学的方法,公正的态度,果断的决心,统应该在求学时代养成和学习的。

42. 力诫学生勿受浮动盲从之恶习,须从学业思想道德体育各方面努力,方可养成将来健全的社会领袖,为国家民族效劳。

43. 立国虽暂,使蹈常习故,不求精进,即谓之老。立国虽久,使争荣斗盛,迈往无前,即谓之少。

44. 盲从的习惯,我们应该竭力避免,……我们要做有主张有作为的人,这样就非有清醒之头脑不可。

45. 年青的人,目光应远大,要有英勇前进无畏的精神,处处应以国家社会为念。

46. 时际非常,吾人之责任尤重!无论精神物质,两不可忽。

47. 思想同与肌肉,多予训练,并能发达。

48. 我们受高等教育的人,必须有明辨是非,静观得失,缜密思虑,不肯盲从的习惯,然后在学时方不致害已累人,出而立身处世方能不负所学。

49. 现在的世界是竞争的世界,如果一个民族还是一味以享受为目的,不肯以服务为目的,必归失败。

50. 在目前竞争剧烈的世界,有了信仰心的民族和一个没有信仰心的民族竞争,没有信仰心的民族一定失败的。……我们四万几千万人各能同一信仰,则民族的复兴不是难的事。

竺可桢简介

竺可桢(Chu Kochen)(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字藕舫,又名绍荣、烈祖、兆熊,小名阿熊,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今该镇划属上虞县),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

1、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这就是说,只求真理,不管个人的利害,有了这种科学的精神,然后才能够有科学的存在。

2、若侧重应用的科学,而置纯粹科学、人文科学于不顾,这是谋食而不谋道的办法。

3、科学家的态度,应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丝毫不能苟且。

4、要做将来的领袖,不仅求得一点专门的知识就足够,必须具有清醒而富有理智的头脑,明辨是非而不徇利害的气概,沉思远虑,不肯盲从的习惯,而同时还要有健全的体格,肯吃苦耐劳,牺牲自己努力为公的精神。这几点是做领袖所不可缺乏的条件。

5、科学的目标是在求真理。真理所在,虽蹈危履险以赴之,亦所不释。

6、思想同与肌肉,多予训练,并能发达。

7、大学教育之目的,在于养成一国之领导人材,一方提倡人格教育,一方研讨专门智识,而尤重于锻炼人之思想,使之正大精确,独立不阿,遇事不为习俗所囿,不崇拜偶像,不盲从潮流,惟其能运用一已之思想,此所以曾受真正大学教育者之富于常识也。

8、近代科学的目标是什么?就是探求真理。科学方法可以随时随地而改换,这科学目标,探求真理也就是科学的精神,是永远不改变的`。

9、科学的方法,公正的态度,果断的决心,都应该在

10、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

11、现在的世界是竞争的世界,如果一个民族还是一味以享受为目的,不肯以服务为目的,必归失败。

12、科学永远对抗着迷信以及一切蒙昧无知的思想。

13、大学的最大目标是在蕲求真理,要蕲求真理,必得锻炼思想,使人人能辨别真伪是非。

14、大学之使命有三:其一,希望造就完人。完人必具智仁勇三达德,而涵濡于六艺之中。仁者爱人,故其上者必其有所成仁,而忠恕次之。其二,学有专长,而于大学中植其基。大学学生对各项基本知识,固应多所明了。其三,养成自己能思想之人,而勿蕲教师逐字释义。

15、大自然即是一册完好教本,一粒花种种入于地,由发芽而至成长、开花、结子,若日日注意考察其生长状况,则所得何尝不胜读一册自然教本也。

16、一个学校实施教育的要素,最重要的不外乎教授的人选,图书仪器等设备和校舍建筑。这三者之中,教授人才的充实,最为重要。

17、科学可以左右一个社会的环境,同时一个社会的环境也可以影响科学的存亡盛衰。

18、教授是大学的灵魂,一个大学学风的优劣,全视教授人选为转移。

19、凡是真知灼见的人,无论社会如何腐化,政治如何不良,他必能独行其是。

20、科学家应取的态度应该是:

(一)不盲从,不附和,一以理智为依归。如遇横逆之境遇,则不屈不挠,不畏强御,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二)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

(三)专心一致,实事求是,不作无病之呻吟,严谨整饬,毫不苟且。

21、研究科学之目的,固在探求真理,并非专重应用。但应用科学方法,利用厚生,至国家之富强之境,固亦不可忽视。

22、教育的发达,学风的优良,在人不在屋,所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3、教育的目的,不但是在改进个人,还要能影响于社会。

24、我们人生的目的是在能服务,而不在享受。

1、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塌实的工夫。以此态度

2、近代科学的目标是什么?就是探求真理。科学方法可以随时随地而改换,这科学目标,蕲求真理也就是科学的精神,是永远不改变的。 竺可桢

3、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大机构中的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过去历史所有高尚而伟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间的中介人,是那些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圣遗训的保存者,……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 乌申斯基

4、即使为了国王的宝座,也永远不要欺骗、违背真理。 贝多芬

5、钢铁可以弯曲,真理驳不倒。 佚名

6、感到自己是人们所需要的和亲近的人——这是生活最大的享受,最高的喜悦。这是真理,不要忘记这个真理,它会给你们无限的幸福。 高尔基

7、服从真理,就能征服一切事物。 塞涅卡

8、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可信任的。 爱因斯坦

9、科学赐于人类最大的礼物是什么呢?是使人类相信真理的力量。 康普顿

10、科学不但能“给青年人以知识,给老年人以快乐”,还能使人惯于劳动和追求真理,能为人民创造真正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能创造出没有它就不能获得的东西。 门捷列夫

11、看出错误比发现真理要容易得多;因为谬误是在明处,也是可以克服的;而真理则藏在深处,并且不是任何人都能发现它。 歌德

12、就是宝剑砍下了你的头颅,也不要收回说出去的真理。 谚语

13、聪明人克服谬误,从而走向真理;只有傻瓜才坚持自己的谬误。 吕凯特

14、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 泰戈尔

15、经过费力才得到的东西要比不费力就得到的东西叫能另人喜爱。一目了然的真理不费力就可以懂,懂了也感到暂时的愉快,但是很快就被遗忘了。 薄伽丘

16、凡是对真理没有虔诚的热烈的敬意的人,绝对谈不到良心,谈不到崇高的生命,谈不到高尚。 罗曼·罗兰

17、对真理而言,信服比流言更危险。 尼采

18、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 爱默生

19、斗争是掌握本领的学校,挫折是通向真理的桥梁。 歌德

20、德行使心灵明晰,使人不仅更易了解德行,而且也更易了解科学的真理。 罗吉尔·培根

21、道德是真理之花。 雨果

22、当人们自由地追求真理时,真理就会被发现。 罗斯福

23、错误同真理的关系,就像睡梦同清醒的关系一样。一个人从错误中醒来,就会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 歌德

24、当你看到不可理解的现象,感到迷惑时,真理可能已经披着面纱悄悄地站在你的面前。 巴尔扎克

25、就科学来讲,把前人获得的零星的真理找出来进一步加以发展,就是当之无愧理应受到奖赏的功劳。 歌德

26、不要侮蔑你不知道的真理,否则你将以生命补偿你的过失。 莎士比亚

27、不用相当的独立功夫,不论在哪个严重的问题上都不能找出真理;谁怕用功夫,谁就无法找到真理。 列宁

28、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见,只要看出同真理冲突,都愿意放弃。 斯宾塞

29、从错误中比从混乱中易于发现真理。 培根

30、谬误是多种多样的,但真理只有一个。 佚名

31、从根本上说,只有我们独立自主的思索,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因为,惟有它们才是我们反复领悟的.东西。他人的思想就像加别人飨桌上的残羹,就像陌生客人挪下的衣衫。 叔本华

32、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尚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现在,大家都为了电冰箱、汽车、房子而奔波、追逐、竞争。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了。但是也还有不少人,他们不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他们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爱因斯坦

33、我大胆地走着正直的道路,绝不有损于正义与真理而谄媚和敷衍任何人。 卢梭

34、生活,就是理解。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将来。生活,就是自己身上有一架天平,在那上面衡量善与恶。生活,就是有正义感、有真理、有理智,就是始终不渝、诚实不欺、表里如一、心智纯正,并且对权利与义务同等重视。生活,就是知道自己的价值,自己所能做到的与自己所应该做到的。生活,就是理智。 雨果

35、如果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的话,真理也要被关在门外了。 泰戈尔

36、任何一个可信的道理都是真理的一种形象。 布莱克

37、人们啊,你们在你们的自身之中寻找对你们的那种可悲的补救之道,那是枉然的。你们全部的光明所能达到的只不过是认识到,你们绝不会在你们自身之中找到真理或者美好。 帕斯卡尔

38、聪明的年轻人以为,如果承认已经被别人承认过的真理,就会使自己丧失独创性,这是极大的错误。 歌德

39、不要拿“他人”的标准衡量自己,因为你不是他人,也永远达不到他人的标准。“他们”同样达不到你的标准——也不想达到。一旦你明白,接受和相信这个简单明了的真理,你的自悲感就会消失了。 马尔兹

40、包含着某些真理因素的谬误是最危险的。 亚当·斯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