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作的成语
党坚势盛 谓团结紧、势力盛大。
举国一致 全国上下,团结一致。
七支八搭 ①随意瞎扯。②谓不团结。
拳中掿沙 用手握沙,捏合不到一起。比喻不团结。
同心并力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政清人和 政治清明,人心归向,上下团结。
众虎同心 许多虎一条心做事。比喻众多有本事的人团结一致,力量会更大。
众心成城 〖解释〗指万众一心,如坚固城堡。比喻众人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众心如城 〖解释〗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同心协力 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铜墙铁壁 原比喻防御十分坚固,不可摧毁。也比喻团结一致。
同心合力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挑拨离间 搬弄是非,使别人不团结。
万众一心 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
五湖四海 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吴越同舟 吴越:指吴国人和越国人。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为渊驱鱼 原比喻残暴的统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敌方。现多比喻不会团结人,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过来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
协力同心 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为丛驱雀 丛:丛林;驱:赶。把雀赶到丛林。比喻不会团结人,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
渊鱼丛雀 把鱼赶进深潭,把雀赶到丛林。原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百姓逃往别国。现也比喻把可以团结的人赶到敌方去。
众志成城 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相关阅读:合作的格言
1、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
2、一只山羊被狼吃掉,十只山羊把狼吓跑。——佚名
3、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要被人一脚踢开的。——艾思奇
4、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杂后,比花岗岩还坚韧。——王杰
5、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枯,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交融在一起的时候才干最有气力。——雷锋
6、要永远感觉祖国的土地是牢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导了你。哪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起头。——奥斯特洛夫斯基
7、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邓中夏
坚守诚信的成语
【淑质贞亮】:淑:善良;贞:坚贞;亮:诚信质直。品质善良,为人诚信质直。
【温恭直谅】:温恭:温和谦恭;直谅:性格正直,能谅解人。指和气、谦恭、正直、诚信的高尚品德。
【脩辞立诚】:原指整顿文教,树立诚信,后多用以指撰文要表达作者的真实意图,不可作虚饰浮文。
【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言信行果】: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言行信果】: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一诺千金】: 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一言为定】: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比喻一言为定,决不反悔。
【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季路一言】:比喻信用极好。
【丹心耿耿】:耿耿:诚信的样子。形容真心实意,非常忠诚。
【童叟无欺】:货真价实抱诚守真: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赤诚相待】:极真诚、忠诚。以至诚之心待人。
【诚心诚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诚心实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诚心正意】:心意真诚恳切。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亦作“诚心诚意”。
【犬马之诚】:比喻诚心实意。一般谦称自己的诚意。
【信守不渝】:坚守信用不变。
【啮血沁骨】:形容极端诚信。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忠诚信实的人。指处处都有贤人。
坚守诚信的名言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诚信处世世界大,奸诈为人人格低。
诚信走遍天下,法治和谐人间。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创业不像读书,一天可以过好多年,创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周晋峰
经常用诚信的尺子丈量自己,坚持以诚信的言行对待别人。
没有诚信,何来尊严?——西塞罗
没有诚信的坚强基石,法制便犹如是建在沙土上的高层建筑。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
求珍品,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讲堂誉,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同仁堂"里看诚信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汤赋》)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宋苏询》)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宋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曷冠子天则》)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孔子)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兼听则明,倔信则暗。(《汉王符》)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宋朱熹》)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宋释道原》)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运命论》)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文赋》)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诗经》)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元程端礼)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不愧于天,不畏于人。(《诗经》)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诚子书》)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刘禹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画旨》)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选》)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古语)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古语)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年之计在于春。日之计在于晨。(《南阳萧绎》)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