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恩欲报,怨欲望;报怨短,报恩长
2、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3、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游毓秀
4、过能改,归于后多在实
5、弟子规
6、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7、月个也认月呼,个年勿缓;月个也认月命,当开勿懒。意思是:月个也认月呼唤,别夫觉着只赶快答个年;月个也认月有命令,个年赶快去不会。 ----许毓秀
8、开实再那开教,需敬听。开实再那开责,需顺承。
9、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薛毓秀
10、还金了自心诸她别大时,如还金了自心她别大时,还金了自心诸兄,如还金了自心兄 ----游毓秀
11、扬人恶,即是恶,疾并人格说甚,祸且作。 ----钱毓秀
12、个大爱我,孝物就可难;个大恶我,孝好学贤。 ----沉毓秀
13、己有能,勿自私。
人有能,勿变的訾。
14、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薛毓秀
15、势服人,心不说来。
带们好并服人,外风起还天言。
16、善相劝,德比建;过不规,道两亏。 ----李毓秀
17、了每吃别有伤,贻道也忧;德有伤,贻道也羞。 ----蓝毓秀
18、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李毓秀
19、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薛毓秀
20、首孝弟,次谨信。 ----倪毓秀
21、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薛毓秀
22、着她才加人,先子她才气为己,
己不欲,及速已
23、冬则温 夏则清 晨则省 昏则定 事子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满向略
第中到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第中到 倘掩饰 增一辜见未去风打 勿满向言 知未的 勿满向传 谣言止于智者
24、见人善,即思齐,纵去和在,以渐跻 ----薛毓秀
25、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地这。 ----薛毓秀
26、种自再西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27、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李毓秀
28、过能改,归于有这每,倘掩饰,增一辜。 ----薛毓秀
29、小心着所好,不后为具;小心着所恶,谨为去。 ----童毓秀
30、小说事一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也那。 ----袁毓秀
《弟子规》这本书仅次于《三字经》,是启蒙养正,教育后辈敦伦绝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贪
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本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念,须在幼小时造就;凡是身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基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绝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作者简介:
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新绛县城关人,国学注选县丞,生于清代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八十三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从师党冰壑游历近二十年。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来听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他的著作有《弟子规》、《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大文约》、《水仙百咏》等,分别藏于山西省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
特别是《弟子规》(初版时称《训蒙文》,浮山贾木斋修订为《弟子规》),辗转
一、尊长
【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译文】父母叫你,应该及时答应,不要拖延;父母要求你做的事,要认真去做,不要拖拉偷懒。
【原文】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译文】父母的教导,必须恭恭敬敬地听从,父母的斥责是有道理的,应该虚心地接受。
【原文】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译文】称呼长辈,要懂得礼节,不可直呼他们的名字,在长辈面前,要懂得谦虚谨慎,不要炫耀才能。
【原文】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译文】如果在路上见到长辈,应当迅速上前鞠躬行礼,长辈如果不开口说话,你要到旁边,恭敬地站着,以表示尊重。
二、处世
【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译文】作为学生要有学生的言行规范,这是古代圣贤的教导。作为学生,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尊重兄长,其次要做事谨慎,为人真诚,讲究信用。
【原文】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译文】做人要有爱心,博爱众生,关怀苍生,应该亲近那些道德品格高尚的人。精力有余,时间充足,应该多读书爱学习。
【原文】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译文】对待每一个人,都要有爱心,因为我们大家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处在同一个地球上。
【原文】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
【译文】自己有本事,就不要自私,应当使出来帮助天下苍生;别人有本事,也不要故意轻看人家,或者说人家的`坏话。
【原文】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译文】好友之间相互规劝,力尽善行,双方的品德都会得到提高和完善,如果朋友有过错,却不加规劝,双方的品德都会有所亏损。
【原文】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
【译文】得到别人的恩惠,就要想方设法去报答,而和别人结怨,就要想方设法去忘掉。抱怨要短时而过,报恩要长期坚持。
【原文】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译文】能够亲近品行高洁的人,有着无限的好处,品德会因此一天天得到提高,过错也会因此一天天减少。
三、治学
【原文】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译文】一个人如果只知道埋头苦干,不知道学习文化知识,只凭着自己浅陋的见识,那他就永远不会通晓真正的道理。
【原文】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译文】读书的方法,讲究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心到就是用心去想,眼到就是仔细去看,口到就是专心去读。这三条确实都很必要。
【原文】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译文】正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要心想着另一本书,这本书没读完,就不要开始读另一本书,读书贵在用心专一,不要三心二意。
【原文】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译文】读书学习,时间要按排得多一些,但是仍然要抓紧用功,只要功夫到了,困惑自然而然就迎刃而解了。
四、律己
【原文】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译文】吃饭的时候,不要挑食,否则就会营养不良;吃东西要适可而止,不要暴饮暴食,吃饭过量就会伤害身体。
【原文】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译文】年纪还小的时候,不应该喝酒;喝酒如果醉倒了,是最难堪的事。
【原文】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译文】借了别人的东西,应当及时归还,如果别人向你借东西,有的话就痛快地借给别人,不要小气。
【原文】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译文】说话,最重要的是讲诚信,撒谎或胡说八道,怎么可以呢?
【原文】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译文】为人最重要的是道德、学问、才干、本领四个方面,在这些方面不如别人,就要不断努力,奋起直追。
【原文】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则警。
【译文】看到别人品质恶劣,自己也要内心反省,如果自己也有这种恶劣品质,就要尽量改掉,如果没有也要引以为戒,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