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情书里常引用的名言 正文

情书里常引用的名言

时间:2025-05-03 02:19:29

天开始有些冷了,夜里因为门开着,周身有了冰凉,于是迷迷乎乎有些醒来的意思。不过,我是爬起来了,把门一关继续睡觉。哪知觉睡得并不沉,一直到天蒙蒙亮。这是昨天的事。

天渐渐黑下来。隔壁人家的小狗对外面的声音很敏感,只要听到一丁点它就吼,可能是主人在家吧,想表现一下。在阳台上看了一下花们,眼前的一朵扶桑花开了,听母亲说,它就开一天。我瞅了一下,便回屋里准备休息。可是,不甘心这么没有意义地睡去,于是起床,打开电脑。

一下子想起以前曾经过往的朋友,还有一些书信被我保存到今天。不过,几十年不曾再次打开过。是啊,它们被我放在杂货间的阁楼顶,与各种老书放在一起。一直想处理,把家里的空间弄大些,可是,不情愿这么做,因为只要看到以前的东西,会想起经历,会想起一串串的故事,甚至有情感的涟漪不断涌动,希望与寄托绵绵不尽,不再有空虚渗透心的孤独。

那年,A寄来一封信,里面夹了几张照片。我回信客套感谢,还顺便说什么时候吃他的喜糖。哪知他回信,说他还没谈对象,萍是他的女朋友不错,但不是那种朋友。哦这样啊,可我怎么听萍说是她的男朋友呢。这男人是不是见异思迁哦。因为我相信萍的话。

萍是我从小的玩伴,一直到我家搬走,她家也搬走,后来,我们又见面了,是在一座古老的县城里。是我与同学雷的一次偶然相遇,到她家做客时碰上萍,当时我俩非常兴奋,到我家去玩,到我家去玩。很快,你来我往。

记得有一天我收到萍写来的信,说有个同事要来县里采购鸡,顺便到我那里转转,若能提供帮助更好。我回信说好的。两天后,一个个子高大的男生出现在学校传达室那里,蛮俊的男生。问贵姓,是A。对上号。我丢下书,带他上我家,他说公家的事不用我提供帮助,已经联系好的`,只是过来看看萍的朋友长什么样,如果愿意去风景区玩,正好有车顺路带过去。看他非常热情的样子,我说那边住方便吗?他:怎么不方便,住的地方有的是。因为正在复习准备考试,于是我说过了这阵子再去。他说那边朋友多,很热闹的。

我去了,不过,是与萍约好的,直接汽车去舍县她父母家,因为她正在休假。吃中饭的时候,我与她父母聊了会天,然后与萍汽车奔风景区。那时候汽车票才两块多。

终于看到山了,那是我第一次进山。第一次与大朋友们一起侃侃而谈,一起唱歌跳舞,一帮插队知青被分配在风景区宾馆工作,他们个个有专长,有的会吹笛子,有的会唱歌,有的会健美按摩,有的会书法篆刻。还有A的摄影水平。他们都参加过专业比赛,有的获过奖。还有一个爱好古玩,听说赚了不少钱。不过,男生们都是单身汉。大概都来自同一个地方,所以平时经常联系。那时候手机还没有流行,大家的联系都是书信或通过公家电话。

几趟书信来往,我终于明白A的意思。他想与我交朋友。萍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怎么可能当第三者呢,何况萍已经明确跟我来信说与A已经建立了恋爱关系。只是A在我面前不承认吧。我不好对萍说,这个男人你要注意,但我侧面电话跟萍提示,建议她离开这个男人,感觉A不可靠。可萍还是不愿意放弃,因为A的外表很出色,家里条件也不错。我想冷淡A,于是对A的来信不再回复,也没给萍写信了,一年后,萍忽然来信,说A背着她与经理的女儿谈朋友。问我怎么办?我说你离开这个男人吗,他很不靠谱。折磨人的感情啊,毕竟两个人曾经卿卿我我过,终于有一天,另外一位男生进入萍的视野,这段感情才结束。而A也准备结婚了。

当我与异性有书信来往时,还收过同学的来信,不过那是托同学帮忙买把吉他,后来同学还亲自送到我家,当时真不懂事,人家大老远从上海赶来,仅在门口聊了N句,我把三十六块钱递给他后,他说车子还在外面等着,连屋都没进,水没喝一口走了。现在想起,当时我呆头呆脑。好在后来写信给他感谢了一番,他也回信说得很客套,内容很团结,很奋斗,文字没有更进一步发展,于是过了。

一直到工作后,有一天,我曾经认识的一位作曲爱好者林,跟我说要介绍一位男朋友给我,说此人很正派,很有水平。你是开玩笑吧,他笑着:是真的,你想不想找对象?要什么样的条件,我那里有的是。我回掉了,因为还不想这些。当时很怕婚姻。

哪知有一天,我收到一封信。是林的朋友E写来的,信的内容很直接,E想跟我谈恋爱:第一次见到你我就决定喜欢你。听林说你很能干,他还说当时想追你没敢追,不过现在他已经结婚了。我一直没找女朋友的原因是没碰上合适的,也没想过找,现在年纪也不小了,应该正视这个问题,正好林跟我说起你,于是我想看看你,果然,一见钟情你,不知你对我印象如何,我很想跟你拍拖,不求你马上表态,但求你给我时间。我们可以谈,若真不合适,再说再见,好吗?

信里还写了一些更情感的词汇,但我已经忘了。当时就感觉信的内容有点肉麻,第一次接触这种“肉麻”信,我还红了脸。E最后还写道,若不愿意给我机会,请将信退回。半个月后,我把信放在一个信封里写上地址退了回去。

比E的信更富有情感的我也收到过。有一天,一位自称观众的信,摆在我的面前,里面全是照抄名人诗句或歌词串串烧,如:你是我的心肝宝贝,爱你爱得无路后退。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你去想一想,你去看一看,月亮代表我的心。还有:我喜欢追寻着你的足迹,感受你的喜怒哀乐。为你的开心而开心,为你的悲伤而悲伤。不管未来如何,我希望我们一起演绎快乐与幸福。还有呢:爱你爱到掏心掏肺,希望你也真心相对。今夜我将失眠,因为你让我不放心。后来,他又写信给我,其中还引用了北宋诗人晏殊的《木兰花》: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天涯海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在我收到他七八封信后,决定见一面。没想到他是个业余书画爱好者,家里有间房全让书法贴和山水画铺满。还有一张大画桌,随时划上几笔。他怕我不信,马上挥墨书法,当时我一边看一边想,与他的情书,还是般配的,只是他眼睛很细,与他的字画有些格格不入。一个特殊的观众,情感了得。不过,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因为感觉没上来,还是算了。但这位观众留了一个心眼,逢人聊天或聊我的事就说我是他的女朋友,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了。当这种流言进入我的耳鼓,我很生气,把他所有的信全部退回,并附上社会上种种流言蜚语,告诉他,本想做个一般普通朋友,因为你才气,哪知你这么无聊。

想起曾经收到的情书,还有一些。若不是今天忽然想起当年朋友间书信有一些保存下来,还不会想起几乎忘却的情感历程。也许有的只是人生中一场独幕戏,有的则会因故事中的人物偶然相遇或瞥见似曾相识,顿时记忆搜索,并通过蒙太奇艺术把一串一串本不应该连接或根本没有联系的故事,硬生生地连接起来,组成一部电影,因此,有了看头,并将流年中的旧梦,与正在进行时的情感,想交融成一部新曲……

光头乐嘉,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主持人、作家、性格彩色研究创始人,却少有人知道他最初的职业其实是培训师,从企业培训到社会培训,再到心理导师、性格分析,他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总能一语攻心,戳到痛处。所以,很多人觉得他毒舌,但就是因为这快准狠的劲儿,才让大家从中受益。

正反对比,巧应质疑

乐嘉去广州参加一个签售会,现场有读者问乐嘉:“我经常看你的节目,但我一直有一个疑问,想请你亲自解答,你觉得自己有时候说话是不是过于残忍?你看,你在节目中将许多嘉宾们本不愿意被人看到的最脆弱的一面展露出来了。”乐嘉笑着答道:“这要怎么看残忍的定义了。如果说是我无端且冷酷地随意挖苦别人的痛楚,那么我就必须要改正了。但是,假若我因为说话直接、点到问题的本质叫做残忍的话,那就必须要残忍了;如果我对嘉宾不说出自己真实的评判,那就是对观众的残忍。我要为台上的男女嘉宾负责,也要为成千上万的观众负责。再说了,男嘉宾上来相亲交友,如果我点出来的问题被他重视,对他的意义可能远比上来领走一个女孩子重要得多,对他来讲这也许是一种收益的过程,不是吗?”

在遭遇质疑时,乐嘉言明两种残忍的不同概念,用一个对比,道出自己暴露嘉宾弱点的缘由。因为作为心理点评专家,必然要以事实为依据来发表意见,才能真正对男女嘉宾负责。或许有些时候,乐嘉的言语会触及别人的弱处,但他并不是去挖苦,而是一种客观分析,只要对方听取得当,就是一种促进。一番分析,娓娓道来,有理有据。

引用事例,巧述梦想

乐嘉在上海出席新书《本色》签售会,有人问乐嘉:“听说在新书中,你有一个想环游世界的梦想,其实,我也想旅行去增加阅历,开拓视野,但我要么没时间,要么没钱,怎么办呢?”乐嘉答道:“在回答你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跟你说说我最近听到的两个故事。一是,我听说有个大学生工作3个月,用赚来的5000元一边打工一边体验生活,最终,他花了两年游遍中国28个省;作家毕淑敏快60岁了,但她不久前却用大半辈子的积蓄买了两张船票和儿子完成了航海旅行。如果你也一直对自己说环游世界,你要问自己想环游的到底是个什么世界?你是只想休闲惬意地享受小资的生活?还是有强烈的意愿去体验这个世界?富有富的玩法,穷有穷的玩法,可惜大多人都只是在做梦,连个世界的毛都没看见,为自己寻找种种借口,根本没有出行的'勇气,将大把大把的时光用在羡慕哀叹和暗自蹉跎上。你知道吗?这样子的梦想是假梦想。”

刘德华曾说:“梦想其实包含三个字,除了你要敢梦、敢想,还要敢做。”面对读者对实现梦想“无钱无时间”没法实现梦想的困惑时,乐嘉巧用两个事例言简意赅地对其进行了回复,没有任何赘言,听来简洁明了,后又连续发问,一语中的道出梦想不在于玩法,而在于勇气。一番解答,言辞达意,可谓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连续发问,巧谈偶像

在采访吴秀波的时候,乐嘉现场笑问吴秀波头发白是怎么回事。一位吴秀波的粉丝非常不满,气愤地质问:“乐嘉,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功课都不做,你凭什么采访我们家秀波?”乐嘉说:“大姐,你是不是觉得全世界的人都该像你一样对你们家秀波时时跟随?那么下回其他人的粉丝也要求你这么对待他们家的偶像呢?你觉得我们做节目是做给谁看?是那些还不太了解吴秀波的人看,还是给那些和你一样对吴秀波了如指掌的人看?如果大家都和你一样连他身上几根毛都知道,我们还需要做访谈节目吗?你是不是想独霸吴秀波根本不想让其他人了解他?我一直认为我做节目的职责是让那些还不了解他的人全面了解他,让了解他的人有新的了解。我没你那么爱吴秀波,但可能,此刻我比你对他更负责。如果你真的爱你的偶像,为你的偶像好,你应该努力让那些误会他的人更了解他,让那些不了解他的人自动加入到团队中一起来喜欢他。你只是为了表达你自己是爱他的,你是为了你自己表达,不是为了他好,其实,你在害你的偶像!”秀波双掌合十对所有人说:“大家多多体谅。”

乐嘉笑问吴秀波的白发,本意并非是想挖苦和嘲弄吴秀波,而是想让观众熟知吴秀波更多鲜为人知的一面。然而,不明实情的粉丝却气愤地指责乐嘉不事先做好采访功课,言外之意是他对待事业不认真。对于这种指责,乐嘉通过连续6个发问,将对方的气势压了下去,再阐述自己对于偶像的看法,而乐嘉的这一观点,获得了在现场的当事人吴秀波的首肯。可见,乐嘉言辞虽犀利,但都直击人心,启迪心智。

活用比喻,解读有趣

乐嘉在一个论坛做主持,有记者问道:“有人说,其实这次会议不必请你来,很多领导也可以来主持,因为他们的幽默口才经常能逗乐很多员工。对此你怎么看?”乐嘉答道:“知名编剧史航总结,中国有3种人是幽默大师,他们分别是领导、女友、丈母娘,他们有趣起来,你没拍着大腿笑到脸歪过?幽默是稀缺资源,所以很多人把‘有趣’的权利让出去,是因为在职场里有很多不平等。所以很多员工玩起幽默就像朝鲜大型体操表演阿里郎,像一场群口相声表演。围在领导周围的笑脸是那么真诚那么幸福,以至于你会误以为领导是不是之前做过美国脱口秀主持人,其实不过是因为听众得到了他们认为更重要的东西——安全感。很简单,能够讲得出有趣的话,往往证明了见识和情趣的优势,但更多的人将被逗笑当作一种‘示弱’,妄图用这一刻认可强者的笑话换取强者对他们长久的好感。”

面对记者不怀好意的“替换说”,乐嘉沉着冷静地引用了著名编剧史航对于中国幽默大师的独特定义,轻轻一叩问,立即握紧了与对方辩驳的主动权。在此基础上,乐嘉又活用比喻,道出领导幽默背后的真实现状,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职场不平等造成的员工有趣权利的出让,以此来获得职场安全感。乐嘉的一番解读,用心良苦,语藏深意。

乐嘉说:“这个时代,活着艰辛,想活出本色、活出真我、活出快乐,更不易,愿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本色的幸福,说出自己最真实的话语。”其实在生活中,说真话并不是登天之难事,但精于此道之人往往则需要一种平衡的智慧。就像乐嘉一样,如何去说,怎么说好,什么时候点到为止,什么时候入木三分,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在任何场合下都魅力四射的焦点。

在朋友圈里看到大师们的经典情书,点开浏览,开篇便是胡兰成致张爱玲、沈从文致张兆和、徐志摩致陆小曼……

互联网高度繁荣、碎片阅读成为气候的年代,无论你愿不愿意,满目充塞的信息每天都可以N次帮你复习名人名言、名段名篇。其实,这些文章都早已在不同的场所读过了。说实话,不能不佩服,这些大师们果真连言情也是大师级水准。只是遗憾的是,有些谈情说爱的高手,往往也是移情旁顾的快手。胡兰成首当其冲,徐志摩毫不逊色,沈从文也自有独到之处……

美国作家蒙肯说:“男人通过吹嘘来表达爱,女人则通过倾听来表达爱,而一旦女人的智力长进到某一程度,她就几乎难以找到一个丈夫,因为她倾听的时候,内心必然有嘲讽的声音响动。”

惭愧,我也是个越来越不乖的女人。当我站在高处,完整地俯视一段历史的河流,再来“倾听”某些大师的情话,真的捂不住内心的嘲讽。

“因为相知,所以懂得”,“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胡兰成这婚前的自诩、婚时的承诺,曾深深打动和甜蜜了张爱玲初坠爱河的心。然而婚后的胡兰成给予张爱玲的究竟是怎样一片静好的岁月、安稳的现世?他消费着上海的忠诚牵挂,坐拥着武汉的青春娇娘,营建着温州的鸳窝甜梦,明里牵手爱玲,暗里私会苏青……他的内心如此颠沛,她的现世如何安稳?

每当我想起温州渡头披雨含泪孤独而返的张爱玲,想起在异国他乡居无定所一生漂泊的张爱玲,便心痛不已。誓与愿,两重天。一边回顾着胡兰成的混乱情史,一边品读这写与爱玲的“真情”告白,怎么读都觉得不过是件精致的伪饰。旁观一个背叛的爱人细数往事,愈是甜蜜处愈是寒凉蚀骨,犁心黯魂。直叹,一个人一生得有多少柔情蜜意才供得起这样的辗转挥霍?难道爱真的可以是这样一场一场的自我背叛?

“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沈从文的这个句子曾被多少追求爱情的男女传诵和引用。可是如果你知道等来之后的故事,你还会如此感动么?那个对三三死缠烂打、穷追苦等的“乡下人”,刚喝杯甜酒,时未隔三载,苦等来的人尚未及陈旧,他便灵魂出界,恋上年轻的诗人高青子,给三三的内心带来巨大的伤害。

这个浪漫的.“乡下人”的观点是“打猎要打狮子,摘要摘天上的星星,追求要追漂亮的女人”,“最理想的是女子必聪明得你说一样她知道十样,你说的她明白,不说的她也明白。她一定又美丽,又尊贵,又骄傲,才能使我发疯发痴。”哦,原来美丽尊贵又骄傲的女人只是用来“追猎”的。心下禁不住划过一丝疑问:沈从文老师对于三三同学,究竟是爱更多一些,还是征服欲更强一些?

曾有高人对“落网女人”的结局做过一个譬喻:你见过几个钓客还给钓到桶里的鱼喂饵的?真是精妙啊。婚后的三三从女神变成了一条再也无需下饵的鱼,而那个曾经奴隶般拜倒在她石榴裙下的男人,已转对另一只耳朵情感横溢卿卿呢哝去了。此刻,再来读读这情话,还甜么?

都不太想说徐志摩了,因为太多人都知道这个不靠谱男人的故事了。为了追求林徽因,不顾身处异国举目无亲的妻子的痛苦无助,逼她打胎,在月子里就迫不及待地逼她签离婚书,对一个与他同床共枕为他生了两个孩子的女人,连起码的同情都荡然无存,遑论亲情。

可就是这样一颗薄情寡义的心,转向林徽因便顷刻融寒化暖,蜜意缱绻,情诗春蚕吐丝般错阶绵延。追求林徽因而不得,一转眼又如胶似漆地黏上了陆小曼,照样可以欲生欲死地倾诉着如潮相思。读他写给“我的龙”、“我的至爱”的炽烈如火的情话,我笑了:一个人一生可以有几个至爱?可以“肝肠寸寸的断了”几回?冯骥才说,能够重复的,都不必珍惜。三毛也说,如果你给我的和别人的是一样的,那我就不要了。感叹一个男人的移情善变之余,不禁坏坏闪过一念:若是徽因读了这肉麻情话,心下作何感想?当“历史”重演,她该如何重新审视“历史”?

有些情话,经不起审美。一凝神,一定睛,神话就碎了。

相对于那些响亮而炽烈的告白,从来敬重那些深挚内敛的爱。

想说说西南联大的教授,金岳霖。

有意思的是,金岳霖与徐志摩的爱情关系着同一个人——林徽因。不同是,徐志摩是“爱过”,激情而短暂;金岳霖是“爱着”,深情而恒久。

金岳霖仰慕林徽因,且终生未娶(当然林徽因并非他终身未娶唯一原因),长期与她比邻而居,无论她健康或是疾病,风华正茂或是两鬓星星,始终相伴她于一转身的距离,关注她的悲喜沧桑,给她最好的关怀与呵护。林徽因去世多年后的一天,90高龄的金岳霖忽然郑重其事地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赴宴。开席前,郑重宣布设宴因由:“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顿惹举座唏嘘。

凭着对林徽因一生的执着守望与深情付出,谈爱,金岳霖是完全有资格和底气说话的。然而《林徽因传》出版前,书的作者请求86岁的金岳霖为林徽因写一段话,金岳霖沉思了很久后,最终还是缓缓摇摇头,坚定地拒绝了:“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说完,闭上眼睛,垂下头,陷入无语的沉湎。

金岳霖对林徽因的爱与仰慕众人皆知,然而他一生写下三部专著,却从没有为林徽因写下一篇情话,甚至不曾有过任何言语的承诺,他只是在默默地爱着,守护着。我常想,当一个人对着全世界高唱爱情的时候,已不是为了给爱的人听。最深挚的爱,也飘不成天空的歌声。

还说西南联大的教授,这一位是陈岱孙。陈岱孙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教育家,自1927年从哈佛归来后,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和北京大学执教七十载,一生未娶,97岁无疾而终。他独自度过了正直纯洁的一生。

唐师曾在《一诺千金》中说:“据高年级同学讲,70多年前,风华正茂的岱才和同学同时爱上一‘有文化的家庭妇女’。双方击掌盟约,将来谁先得博士谁娶其为妻。于是两位翩翩少年同时放洋欧美。岱老在哈佛苦读四年终于获博士学位,他归以似箭,当即买船票辗转回国,可功亏一篑,人到北京才发现,‘有文化的家庭妇女’已被人略施小计捷足先登。”

而据许渊冲回忆说,陈岱孙和周培源在美国留学期间同时爱上一个女同学,回国后这个女同学成了周培源的夫人。陈岱孙终身不娶,却和周培源情谊如旧,从此成了周家的常客,常常为周家拮据的经济慷慨解囊,而周家的孩子们也都亲昵地称陈岱孙为“陈爸”。

“金爸”和“陈爸”都是因为没能牵手“对的人”而终生未娶的男人。他们与上面胡、沈、徐三位先生同在民国,同为高知,年岁相仿,但对待爱情的态度和方式却是大相径庭。他们对爱的尊重与专一,作为一种高贵的精神元素,丰满和成就了一个文化与思想的时代,一并连同那个时代被人们传颂和崇仰。

他们一生不婚,不是不优秀,不是不会爱,更不是没人爱。世间不乏好女子,只是于一个真正懂爱的人,不是随意牵起哪一只手都可以点燃一场爱情,成就一段姻缘;不是随意伴了哪一个好女子都可以一路言笑晏晏,恩爱承欢。

世间最好的爱情,是找一个对的人,在漫长的岁月里,谈一场漫长的恋爱。

彼此,非我不爱,非我不欢。一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