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张九龄的名言下一句 正文

张九龄的名言下一句

时间:2025-05-06 11:34:09

【诗人简介】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张九龄为张说所奖掖和拔擢,张说去世后,他又于开元二十一年辅佐玄宗为宰相。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王维、杜甫都作有颂美他的诗篇。他曾辟孟浩然为荆州府幕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献给他,未能如愿,晚年追忆,犹觉得可惜(见《八哀诗》)。

【小故事】

民间传说

民间现在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张九龄母亲卢氏在始兴已怀孕满十月仍未分娩。其父见妻身体粗大面黄体弱,疑是得了黄肿病。一日遇见一个看病兼算命的老先生,经诊断后,老先生告诉张九龄之父,“腹中胎儿乃非凡人物,因这个地方太小,容其不下,恐须到大地方出生。”听罢先生一言,张家只好迁到韶州。而张九龄据说就是在那里出生的。但张九龄出生后也曾返回始兴故里。始兴县民间流传的“捉鼠解朝廷”的故事就是来自张九龄年幼时在石头塘读书的经历。

超凡天赋

唐代名相张九龄,自幼天资聪慧,才智过人,五六岁便能吟诗作对,一时人称神童。七岁那年春天,张九龄随家人游宝林寺。宝林寺是名刹,香火鼎盛,风景秀丽,游客如云。张九龄被迷住了,看得津津有味。忽报韶州府太守率州衙官员进香朝拜。殿前香客赶忙回避。张九龄把进寺前折的桃花藏于袖中,若无其事地看着太守随从摆弄供品,没有一点害怕的样子。太守见九龄活泼天真十分可爱,想试试他的'才气如何。便问:“你莫非想吃供果?我出个对子,若对上,就给你供果吃。”张九龄信口道:“好呀。”太守早已看见九龄袖藏桃花,就出了个上联“白面书生袖里暗藏春色”

九龄接口应道:“黄堂太守胸中明察秋毫。”太守思忖,这小孩真是个神童,再考考他。又出一对“一位童子,攀龙攀凤攀丹桂”,张九龄猛一抬头,正对面前三尊大佛像,触景生情,便应“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太守与随从无不惊叹:此子日后定非等闲之辈。

张九龄拿着太守赏给的供果去后面玩,被一和尚看见,以为他偷吃供果。九龄说是太守赏赐的,和尚不信:“凭什么说太守给你的?”九龄诉说原委。和尚好生奇怪,便让九龄说太守出的对子。九龄念出太守上联,和尚又问“那你又是怎应对的。”九龄灵机一动,便说我对的下联是:“满寺和尚,偷猪偷狗偷青菜。”和尚一听下联,心头一惊,便拔脚要追太守去说个明白。

凉茶命名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由长安称病南归,返故里孝养其母。 相传,张九龄返故里不久所患瘴疠就是日喝两碗金银花、淡竹叶、罗汉果、甘草等药用植物熬制的凉茶得以见好。从此,人们为了表达张九龄对社会的巨大贡献,命此凉茶的为‘张九龄’凉茶。后者称之此凉茶为:中国最具历史文化底蕴凉茶。

古方记载:‘张九龄’凉茶具有泻火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适用于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心烦。‘张九龄’凉茶具有独特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持久的扩张力。

【主要成就】

诗歌

张九龄诗歌成就颇高,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写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诗,并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了启迪作用。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其《感遇》、《望月怀远》等更为千古传颂之诗。有《曲江集》二十卷传世。张九龄的诗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激赏。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

七岁知属文,有文名,张说称他“后出词人之冠”。有诗《感遇》12首,名列《唐诗三百首》第一首,和陈子昂的《感遇》38首相提并论,其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联,更是他高洁情操的写照。另外,张九龄的五言律诗情致深婉,如:《望月怀远》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唱绝千古。

政治主张

张九龄是开元时期的贤相之一,也是唐代唯一个由岭南书生出身的宰相。他耿直温

雅,风仪甚整,时人誉为“曲江风度”。即使罢相后,如有人向玄宗举荐人才,玄宗辄问道:“其人风度得如九龄否?”开元末年,玄宗倦于理政,渐渐沉迷享乐,疏远贤人。在小人得志的凶险政情下,张九龄能守正嫉邪,刚直敢言,成为安史之乱前最后一位公忠体国、举足轻重的唐室大臣。他曾坚拒武惠妃的贿赂,粉碎了她危及太子的阴谋;他也曾反对任用奸佞的李林甫、庸懦的牛仙客为相,以至屡忤玄宗意,终于罢相。他目光远大,曾言安禄山“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然而不为玄宗采纳。后来安史乱起,玄宗仓皇入蜀时,忆起九龄平生之言,痛哭之余,唯有遣使祭奠故人而已。

【张九龄名言】

人之所以为贵,以其有信有礼;国之所以能强,亦云惟佳信与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决事如流,应物如响。

忠言逆耳,甘词易人。

困兽犹斗,穷寇勿遏。

欲治兵者,必先选将。

吹毛洗垢,求其痕疵。

答:由题目“望月怀月”可见是借助月亮怀念远人,表达思念之情。

2、本诗的一个主要意象是“月”,诗人通过这个意象寄托了相思之情,古诗中还有很多类似的,请举出这样的例子。

答:“隔千里兮共明月”—宋 谢庄《月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千古名句,它好在哪里?

答:“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海天浑融的气象。“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不仅富有动感,而且点染了海和月的同生共命的缠绵。“天涯共此时”,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4、全诗是如何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

答:首联,第一句望月,第二句引发怀远之情。颔联,望着这样一个漫长的月夜,不禁心生其“怨”,因“怨”而更加怀远。颈联,“怜”由怀远而生,因相思难眠,便离家来到月下。尾联,望月而生遐思,“赠”月不成,还寝求梦,在梦里与远人相会,传达深切的思念之情。

5、在古诗文中,人们除了用月亮来表达思念之情外,还用哪些形式来表达?

答: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什么事情让我在吟诗时突然觉得很惆怅,原来乡村的小桥树木像极了我的家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妙喻传情:乡愁。

(1) 首联用“生”描写月亮,试简要分析其好处。(3分)

(2) 前人评述此诗,句句紧扣“望”“怀”写景抒情。试以颈联为例,作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3分)“生”想象生动(1分);“生”使月亮有了无限的生命和活力(把景物写活了)(1分);“生”字让意境雄浑开阔(1分)。

(2)(3分)五句以“怜光满”而“灭烛”写“望”月情景(1分);六句以月下露水深重打湿衣裳,交待因“怀”人而无法入睡的情景(1分);两句都紧扣“望”“怀”写了月下怀人之景与思念之重(1分)。

【阅读训练】

1.说说此诗是如何做到紧扣题目的?

2.写出第三句中的情人的三种含义: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3.此诗是如何处理景和情的关系的?

4.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诗句也写海上明月,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

5.首句“海上生明月”一句为什么用“生”,而不用“升”?

【参考答案】

1.题目分为两个内容:“望月”和“怀远”。第一句扣“月”;第三句扣“望”;第五、六两句扣“怀”;第七、八两句扣“怀远”。

2.好友 恋人 美好的理想

3.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4.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5.用“升”,仅表示月亮的动态,而用“生”,把大海和月亮拟人化,使月亮更加有活力,更加有生气。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晨坐斋中偶而成咏

寒露洁秋空,遥山纷在瞩。

孤顶乍修耸,微云复相续。

人兹赏地偏,鸟亦爱林旭。

结念凭幽远,抚躬曷羁束。

仰霄谢逸翰,临路嗟疲足。

徂岁方暌携,归心亟踯躅。

休闲倘有素,岂负南山曲。

呈耿广州

惟昔迁乐土,迨今已重世。

阴庆荷先德,素风惭后裔。

唯益梓桑恭,岂禀山川丽。

于时初自勉,揆己无兼济。

瘠土资劳力,良书启蒙蔽。

一探石室文,再擢金门第。

既起南宫草,复掌西掖制。

过举及小人,便蕃在中岁。

敕赐宁王池宴

贤王有池馆,明主赐春游。

淑气林间发,恩光水上浮。

徒惭和鼎地,终谢巨川舟。

皇泽空如此,轻生莫可酬。

酬宋使君见诒

陟邻初禀训,献策幸逢时。

朝列且云忝,君恩复若兹。

庭闱际海曲,轺传荷天慈。

顾己欢乌鸟,闻君泣素丝。

才明应主召,福善岂神欺。

但愿白心在,终然涅不淄。

酬宋使君见赠之作

时来不自意,宿昔谬枢衡。

翊圣负明主,妨贤愧友生。

罢归犹右职,待罪尚南荆。

政有留棠旧,风因继组成。

高轩问疾苦,烝庶荷仁明。

衰废时所薄,只言僚故情。

春江晚景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祗自得,佳气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馀花满客船。

奉和圣制度潼关口号

嶙嶙故城垒,荒凉空戍楼。

在德不在险,方知王道休。

奉和圣制过王濬墓

汉王思钜鹿,晋将在弘农。

入蜀举长算,平吴成大功。

与浑虽不协,归皓实为雄。

孤绩沦千载,流名感圣衷。

万乘度荒陇,一顾凛生风。

古节犹不弃,今人争效忠。

奉和圣制经函谷关作

函谷虽云险,黄河已复清。

圣心无所隔,空此置关城。

奉和圣制经河上公庙

昔者河边叟,谁知隐与仙。

姓名终不识,章句此空传。

迹为坐忘晦,言犹强着诠。

精灵竟何所,祠宇独依然。

道在纡眷眷,风行动睿篇。

从兹化天下,清净复何先。

奉和圣制经孔子旧宅

孔门太山下,不见登封时。

徒有先王法,今为明主思。

恩加万乘幸,礼致一牢祠。

旧宅千年外,光华空在兹。

和崔黄门寓直夜听蝉之作

蝉嘶玉树枝,向夕惠风吹。

幸入连宵听,应缘饮露知。

思深秋欲近,声静夜相宜。

不是黄金饰,清香徒尔为。

和崔尚书喜雨

积阳虽有晦,经月未为灾。

上念人天重,先祈云汉回。

仁心及草木,号令起风雷。

照烂阴霞止,交纷瑞雨来。

三辰破黍稷,四达屏氛埃。

池溜因忝满,林芳为洒开。

听中声滴沥,望处影徘徊。

惠泽成丰岁,昌言发上才。

和黄门卢监望秦始皇陵

秦帝始求仙,骊山何遽卜。

中年既无效,兹地所宜复。

徒役如雷奔,珍怪亦云蓄。

黔首无寄命,赭衣相追逐。

人怨神亦怒,身死宗遂覆。

土崩失天下,龙斗入函谷。

国为项籍屠,君同华元戮。

始掘既由楚,终焚乃因牧。

和黄门卢侍御咏竹

清切紫庭垂,葳蕤防露枝。

色无玄月变,声有惠风吹。

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凤凰佳可食,一去一来仪。

龙门旬宴得月字韵

恩华逐芳岁,形胜兼韶月。

中席傍鱼潭,前山倚龙阙。

花迎妙妓至,鸟避仙舟发。

宴赏良在兹,再来情不歇。

旅宿淮阳亭口号

日暮荒亭上,悠悠旅思多。

故乡临桂水,今夜渺星河。

暗草霜华发,空亭雁影过。

兴来谁与晤,劳者自为歌。

眉州康司马挽歌词

家受专门学,人称入室贤。

刘桢徒有气,管辂独无年。

谪去长沙国,魂归京兆阡。

从兹匣中剑,埋没罢冲天。

秋怀

感惜芳时换,谁知客思悬。

忆随鸿向暖,愁学马思边。

留滞机还息,纷拏网自牵。

东南起归望,何处是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