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宋代名人名言及句子 正文

宋代名人名言及句子

时间:2025-04-29 17:49:36

导语:文字是最具有力量的一种武器,而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革命烈士诗抄·陈辉诗》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5、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6、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7、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8、报国寸心坚似铁。——宋·陆游《大雪歌》

9、轻生本为国,重气不关私。——南朝·江晖《雨雪曲》

10、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朱德

11、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 ——聂鲁达

1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13、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1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15、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

1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17、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18、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19、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0、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

2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2、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宋·陆游

2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宋·陆游

24、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25、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26、头颅肯使闲中老?祖国宁甘劫后灰?无限伤心家国恨,长歌慷慨莫徘徊。

27、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吴玉章

28、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唐·令狐楚《少年行》

29、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清·龚自珍《漫感》

30、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31、四海翻腾云水路,五洲震荡风雷激。

32、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3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3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35、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36、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诗》

37、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38、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宋·李清照

39、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0、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1、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三国·曹植《杂诗六首》

42、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

4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44、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李大钊《厌世心与自觉心》

45、国既不国,家何能存?

46、爱国不分先与后,徘徊终久误前程。——朱蕴山《赠台湾旧友》

47、捧出一颗丹心,献与亿兆生灵。——陶行知《不投降歌》

48、临患不忘国。——《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49、国耻未雪,何由成名?——唐·李白《独漉篇》

50、苟利国家生死似,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

51、匈奴不灭,无以家为!——《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52、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宋·陆游《登慧照寺小阁》

53、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指南录.扬子江》

54、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史.卢产伦传》(

55、一身救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陆游《夜泊水村》

56、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唐·韦应物《寄畅当》

57、忧国耻为睁眼瞎,挺身甘上断头台。——《革命烈士诗抄.熊亨瀚诗》

58、爱国如命,见义勇为。——蔡锷《致柏文蔚电》

59、爆裂同拚歼贼臣,男儿爱国已忘身。

60、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

61、国之步存,身将焉托?——蔡锷《讨袁通电》

62、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 ——赵博生

63、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候。——唐·岑参《送人赴西安》

64、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65、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吕坤

66、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陆游

67、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陈毅

68、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戚继光

69、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

70、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趣味古诗词知识竞赛培训试题1

一、判断下列诗句的书写和原文是否一致。(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0分,每小题2分)

1、总角之晏,言笑宴宴。 ( × )

2、君当作磬石,妾当作蒲苇。 ( × )

3、纤纤捉素手,扎扎弄机抒。 ( × )

4、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比如朝露,去日苦多。 ( × )

5、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还。 ( × )

6、淮水西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 × )

7、苍海月明珠有泪,篮田日暖玉生烟。 ( × )

8、楼船夜雨瓜州度,铁马春风大散关。 ( × )

9、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 )

10、乱石穿空,惊涛拍案,卷起千堆雪。 ( × )

二、单选题。(150分,每小题3分)

1、《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有( B )

A、304篇 B、305篇 C、306篇 D、307篇

2、成语"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它是用来形容( B )

A、炎炎夏日 B、夏去秋来 C、春去夏来 D、秋去冬来

3、名句"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灯火阑珊"是指( B )

A、灯火辉煌 B、灯火即将熄灭 C、灯火忽明忽暗 D、灯火次第闪烁

4、李清照的《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象?( A )

A、晚春 B、盛夏 C、初秋 D、寒冬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方式被现代人所向往。请问被称为"菊月"的月份是( B )

A、八月 B、九月 C、十月 D十一月

6、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D )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请问,我国对清明节有多种的称呼,下列哪一种不是?( D )

A、鬼节 B、死节 C、冥节 D、寒食节

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编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古诗描写了我国民间一个传统节令的情景。这个传统节令是( D )

A、中秋 B、七夕 C、清明 D、重阳

9、姜夔词"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中"豆蔻"指( B )

A、男子十三四岁 B、女子十三四岁 C、男子十五六岁 D、女子十五六岁

10、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作者是( C )

A、屈原 B、王羲之 C、陈子昂 D、李白

1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的作者是( D )

A、陆游 B、辛弃疾 C、岳飞 D、李清照

12、"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诗中运用了哪个典故?( A )

A、汉朝李广的故事 B、汉朝霍去病的故事 C、宋代岳飞的故事 D、宋代辛弃疾的故事

13、"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对哪个诗人的评价?( B )

A、陶渊明 B、王维 C、孟浩然 D、张籍

14、被称为"七绝圣手"和"梅妻鹤子"的诗人分别是( A )

A、王昌龄 林 逋 B、杜甫 陶渊明 C、王昌龄 陶渊明 D、杜甫 林逋

1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首诗的作者是( C )

A、苏轼 B、柳公权 C、颜真卿 D、怀素

1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句诗的作者是 (A)

A、杜甫 B、白居易 C、李贺 D、屈原

17、杜甫诗歌"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未了",其中"岱宗"是指( A )

A、东岳泰山 B、西岳华山 C、北岳恒山 D、南岳衡山

18、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中"暗香"指的是( C )

A、菊花之香 B、荷花之香 C、梅花之香 D、丁香花之香

19、名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中的"黄花"指的是( A )

A、菊花 B、荷花 C、梅花 D、丁香花

20、柳永词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多么迷离伤感。人们常提到的"杨柳"是指( B )

A、一种树木的名称 B、两种不同的'树木的名称

C、一种种植在岸边的花草 D、词人的一个朋友

21、与"主人下马客在船"修辞一致的是( D )

A、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B、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2、诗歌"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所用修辞是( D )

A、比喻 B、拟人 C、对偶 D、谐音

23、下列标题中不属于词牌的是( B )

A、《忆江南》 B、《凉州词》 C、《虞美人》 D、《沁园春》

24、"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 A )

A、琵琶 B、古筝 C、扬琴 D、箜篌

25、"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这几句诗是诗人欣赏什么乐器而产生的联想?( D )

A、琵琶 B、古筝 C、扬琴 D、箜篌

26、歌词"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化用哪位诗人的诗歌?( A )

A、张继《枫桥夜泊》 B、王维《枫桥夜泊》 C、张继《山居秋暝》 D、王维《山居秋暝》

27、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片名取自我国古代一位词人词作中的句子。这位词人是(B)

A、辛弃疾 B、李煜 C、宴殊 D、李清照

28、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乐府双璧"的作品是( B )

A、《木兰诗》和《敕勒歌》 B、《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C、《长歌行》和《敕勒歌》 D、《长歌行》和《孔雀东南飞》

29、诗句"恸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明末崇祯皇帝吊死于北京景山和清兵入关的历史史实。请指出"冲冠一怒"和"红颜"分别指的是( C )(据说此乃台湾高考试题)

A、张圆圆 吴一桂 B、李圆圆 吴二桂

C、陈圆圆 吴三桂 D、高圆圆 吴四桂

30、

A、 项羽 夫差 B、刘邦 夫差 C、项羽 勾践 D、刘邦 勾践

31、下列对联与名人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②犹留正气参天地,永留丹心照古今。

③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④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A、杜甫 岳 飞 蒲松龄 屈 原 B、白居易 岳 飞 吴敬梓 贾 谊

C、杜甫 文天祥 蒲松龄 屈 原 D、白居易 文天祥 吴敬梓 贾 谊

32、历史上曾有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是在( A )

A、东林书院 B、岳麓书院 C、石鼓书院 D、白鹿书院

3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 B )

A、蓬莱阁 B、腾王阁 C、崂山 D、百花洲

34、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哪个风景区?( D )

A、黄山 B、峨眉山 C、天姥山 D、庐山

趣味古诗词知识竞赛培训试题2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A、朋 B、人 C、师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自( )

A、《论语》 B、《庄子》 C、《礼记》

3、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 )而小天下”。

A、泰山 B、嵩山 C、黄山

4、《礼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

A、足 B、乏 C、困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A、悲伤 B、伤悲 C、忧伤

6、“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的作者是( )

A、李白 B、苏轼 C、李之仪

7、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

A、似曾相识鸟归来 B、似曾相识雁归来 C、似曾相识燕归来

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 )”。

A、慎于行 B、慎于思 C、慎于言

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 )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10、管子曰:“仓廪实而知( )。”

A、礼貌 B、礼节 C、礼仪

1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不受嗟来之食”。

A、智者 B、廉者 C、仁者

12、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说:“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 )为美。”

A、朴素 B、俭朴 C、俭素

13《七步诗》的作者是( )

A、曹植 B、曹丕 C、曹操

1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

A、阴山 B、边关 C、燕山

1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

A、“花重绵阳城 B、花重锦州城 C、花重锦官城

16、“问君能有几多(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李煜的词句。

A、忧 B惆 C愁

17、“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 )

A、《游园不值》 B、《春望》 C、《春夜喜雨》

1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 ),( )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出自《老子》。

A、辨 B、辫 C、辩

19、“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句中“跬”读作( )

A、kuǐ B、guī C、wā

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 )的文章。

A、文天祥 B、辛弃疾 C、范仲淹

2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是周敦颐称赞( )的名句。

A、牡丹 B、菊花 C、莲花

2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是文天祥的诗句。

A、汉青 B、汗青 C、汗清

23、老子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里“作”的意思是( )

A、工作 B、开始、起步 C、做

24、《礼记·大学篇》中说:“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 )。”

A、修其身 B、正其心 C、诚其意

25、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的上句是( )。

A、弟子不如师 B、弟子必不如师 C、弟子不必不如师

26、“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句的作者是( )

A、李白 B、崔颢 C、王维

27、“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 )

A、因为 B、坐下 C、座位

28、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 )。”

A、戚戚 B、凄凄 C、泣泣

29、陶渊明的《移居》(其二)中“春秋多佳日”的下句是( )

A、登高赋新诗 B、闲暇辄相思 C、有酒斟酌之

30、杜牧的《江南春绝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 )

A、多少楼台烟波中 B、多少楼台风雨中 C、多少楼台烟雨中

1——5AAACB 2——10CCCBB 11——15BCAAC 16——20CACAC

21——25CBBAC 26——30BAAAC

【原文】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⑴,望极春愁⑵,黯黯生天际⑶。草色烟光残照里⑷,无言谁会凭阑意⑸。

拟把疏狂图一醉⑹,对酒当歌(7)强乐还无味(8)。衣带渐宽终不悔⑼,为伊消得人憔悴⑽。

【注释】

⑴伫(zhù)倚危楼: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伫,久立。危楼,高楼。

⑵望极:极目远望。

⑶黯黯(ànàn):心情沮丧忧愁。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⑷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⑸会:理解。阑:同“栏”。

⑹拟把:打算。疏狂:狂放不羁。

⑺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当:与"对"意同。

⑻强(qiǎng)乐:勉强欢笑。强,勉强。

⑼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⑽消得:值得。

【白话译文】

伫立高楼倚着栏杆和风细细,极目远望春愁无际内心惆怅。夕阳斜照青草映着烟霞光彩,谁懂得我依靠栏杆时的思绪?

我想纵情狂饮直到一醉方休,频举酒杯强颜欢笑了无趣味。纵然衣袋渐渐宽松终生不悔,为了她值得我相思而憔悴。

【名句】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上片首先说登楼引起了“春愁”:“伫倚危楼风细细。”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像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春愁”,又点明了时令。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连绵无尽。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至于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一种极为凄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无言谁会凭栏意”,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有“春愁”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词人在这里闪烁其辞,让读者捉摸不定。

下片作者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愁”,自然是痛苦的,那还是把它忘却,自寻开心吧。“拟把疏狂图一醉”,写他的打算。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春愁”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浇愁。词人说得很清楚,目的是“图一醉”。为了追求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迹,只要醉了就行。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但结果却是“强乐还无味”,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故作欢乐而“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

至此,作者才透露这种“春愁”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他的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不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破的:词人的所谓“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其中伊指深爱的女子,也指自己的人生理想)

这首词妙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调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相大白。在词的最后两句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名家点评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上片写境,下片抒情。“伫倚”三句,写远望愁生。“草色”两句,实写所见冷落景象与伤高念远之意。换头深婉。“拟把”句,与“衣带”两句,更柔厚。与“不辞镜里朱颜瘦”语,同合风人之旨。

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第二境。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长守尾生抱柱之信,拼减沈郎腰带之围,真情至语。

【作者介绍】

柳永,宋代词人。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属福建)人。公元1034年(景佑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善为乐章,长于慢词。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与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风婉约,词作甚丰,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创作慢词独多,发展了铺叙手法,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北宋慢词的兴盛和发展有重要作用。词作流传极广,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生平亦有诗作,惜传世不多

 更多《蝶恋花》文章推荐阅读★★★★★: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