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山河破旧风飘絮,身世遭逢雨打萍。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千古名句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山坡羊?漳关怀古》中以精辟的议论,揭示封建统治与人民对立的句子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民族英雄文天祥曾有一名句与孟子“舍生取义”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这一名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原因的句子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过零丁洋》一诗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概括封建社会本质,寄寓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封建统治者强烈遣责的名句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9、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对读书问题发表的独到见解是:
好读书,不求甚解。
10、《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1、《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的诗句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3、《水调歌头》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诗句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4、《小石潭记》中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描写游玩时的凄凉感受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与“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15、《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形容国泰民安的是政通人和;形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是百废俱兴;形容景色是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是气象万千;形容水势浩大的是:浩浩汤汤;形容心胸开阔,精神愉快的是:心旷神怡;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由“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道德而得出的`论断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抒写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16、《醉翁亭记》中的点睛之笔是:人之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达“太守之乐”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说明“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
17、《满井游记》中比喻春水清澈晶亮,水波闪烁发光的句子是: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写自己愉快欢畅的心情的句子是:若脱笼之鹄;
总写春天景物的一句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
文中富有哲理性的一句话是: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8、李白《行路难》一诗中,表现作者远大志向的名句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9、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梨花喻雪的名句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最后两句诗,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这两句诗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0、龚自珍《已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心志的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
21、《饮酒》(其五)中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2、杜甫身居漏雨的茅屋,仍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仪制度源远流长。秦始皇焚书坑儒,礼不得传。西汉大儒戴德、戴圣叔侄广泛搜集那些记录和阐述先秦礼仪制度的文章,分别著成《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其中《小戴礼记》经东汉郑玄注释后盛行不衰,成为通行本《礼记》,被列为儒家必读的五经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礼记》中有许多
礼记中的名言警句
1、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
【译文】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意志不可自满,欢乐不可以走向极端。
2、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礼记·曲礼上》)
【译文】遇见财物,不要随意占有;遇到危难,不要随意逃避。
3、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礼记·曲礼上》)
【译文】鹦鹉虽能说话,终归还是飞鸟;猩猩虽能说话,终归还是走兽。
4、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译文】礼所崇尚的是有往有来。得到恩惠而不予报答,不合乎礼的要求;得到报答而不予恩惠,也不合乎礼的要求。
5、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礼记·曲礼上》)
【译文】到一个地方时要问清当地的禁忌,到一个国家时要问清当地的习俗,到别人的家里要问清这家的避讳。
6、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礼记·檀弓上》)
【译文】曾子说:“君子爱人是使之有德行,小人爱人则是姑息迁就。”
7、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礼记·檀弓上》)
【译文】生前要做有益于人的事,死了以后也不要危害别人。(这是成子高说的话,接着他还说,我死后,找一块不能耕种的土地葬了我。)
8、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译文】孔夫子说:“繁重的赋税和徭役比老虎还厉害啊!”
9、苟无礼义、忠信、诚悫(què)之心以莅之,虽固结之,民其不解乎?(《礼记·檀弓下》)
【译文】如果不用礼义、忠信及诚实之心对待百姓,即使百姓勉强结合,难道他们就不会离散了吗?
10、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
【译文】孔子说:“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都是公正无私的,选拔贤能的人主持政事,讲究信用,推行和睦。”
1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译文】玉不雕琢,不会成为好的器物;人不学习,不会懂得道理。
12、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礼记·学记》)
【译文】虽有美食,不去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虽有极高明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1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译文】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授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相长。
14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礼记·学记》)
【译文】凡是
15、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译文】一个人单独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切磋,就会学识短浅,见闻不广。
16、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 政以一其行, 刑以防其奸。(《礼记·乐记》)
【译文】礼仪用来引导人们的志向,音乐用来调和人们的声音,政令用来统一人们的行动,刑罚用来防止人们的奸邪。
17、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
【译文】一切音乐,都产生于人们的内心;情感在心中激荡,便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声音组合成条理,就叫做音乐。
18、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礼记·乐记》)
【译文】音乐是圣人所喜欢的;它可以使民心向善,深刻地感动人心,使民风习俗改变。
19、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杂记下》)
【译文】只紧张而不松弛,即使周文王、周武王也做不到;只松弛而不紧张,则周文王、周武王不会这样做;有紧张有松弛,这才是周文王、周武王治理民众的办法。
20、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礼记·祭义》)
【译文】恶意的语言不从口中说出来,就不会招致别人用忿恨的语言回击你。
21、君子约言,小人先言。 (《礼记·坊记》)
【译文】有道德的人注重干实事而并不多说话,品德低下的人总是抢先说大话,而不注重干实事。
22、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 (《礼记·坊记》)
【译文】孔子说:“有好事就称是别人的功劳,有过失就称是自己的过失,这样百姓对你的怨恨便逐渐消失了。”
23、子曰:“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礼记·中庸》)
【译文】孔子说:“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掌握过与不及这两端的意见,而采纳适中的用于百姓。”
24、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礼记·中庸》)
【译文】一个人能做到忠恕,就离道不远了;什么是忠恕呢?就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25、子曰:“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礼记·中庸》)
【译文】身居高位,不欺凌下面的人;身居下位,不攀附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抱怨了。遇事上不怨恨老天,下不归咎他人。
26、子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礼记·中庸》)
【译文】管理政事首先要得到人才,得到人才取决于他自身的品德修养,品德修养取决于是不是遵循正道,遵循正道又取决于有没有仁爱之心。”
2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译文】任何事情,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
2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译文】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
29、居上不骄,为下不倍。(《礼记·中庸》)
【译文】身居高位不骄傲跋扈,身居低位不自暴自弃。
30、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表记》)
【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人的举动没有不得体的地方,对人的表情没有不合适的地方,对人的言语也没有失礼的地方。”
31、仁者天下之表也,义者天下之制也,报者天下之利也。(《礼记·表记》)
【译文】仁是天下行为的表率,义是天下行为的准则, 知恩图报是天下互惠互利的交往方式。
32、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礼记·缁衣》)
【译文】君主因为有民众而存在,也因为人民的叛离而灭亡。
33、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礼记·缁衣》)
【译文】孔子说:“说话实在而行为有法度,所以活着的时候志向坚定不移,死了以后也不会影响他的好名声。”
34、言必先信,行必中正。 (《礼记·儒行》)
【译文】说话一定先有信用,行为一定合乎正道。
35、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 (《礼记·儒行》)
【译文】儒者不看重金玉,而是以忠信为宝贵;不希求土地,而以确立道义为土地;不希求多有积蓄,而以多有学问为富有。”
36、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礼记·儒行》)
【译文】儒者可以亲近而不可威胁,可以接近而不可逼迫,可以杀害而不可侮辱。
37、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礼记·儒行》)
【译文】身体可以加害,而意志却不可动摇。
31、以和为贵,忠信之美,优游之法。(《礼记·儒行》)
【译文】以和为贵,以忠信为美,以从容宽厚为法则。
38、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礼记·儒行》)
【译文】荐举人才对内不排除自己的亲属,对外不排除对自己有怨恨的人。”
39、儒有澡身而浴德。(《礼记·儒行》)
【译文】儒者用道德沐浴以使自身保持纯洁。
40、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逊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礼记·儒行》)
【译文】温和善良是仁的根本,恭敬谨慎是仁的基础,宽容余裕是仁的体现,谦逊待人是仁的能力,礼貌节义是仁的外表,言谈论说是仁的文采,歌舞音乐是仁的谐和,分财散物是仁的施予。
41、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礼记·大学》)
【译文】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叶,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结束。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4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译文】只有对事物进行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4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礼记·大学》)
【译文】财富可以装饰房屋,道德却可以修养身心。心胸宽广,身心自然舒泰安康,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4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译文】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每天都新,新了还要更新。
45、治国必先齐家,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礼记·大学》)
【译文】要想治理好国家, 首先要管好自己的家, 若家人尚且不能管教好却能去管教好别人, 这是没有的事啊。
46、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译文】民众喜欢的他也喜欢,民众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才可以称之为民众的父母了。
47、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礼记·大学》)
【译文】治国的道理是:得到民众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众就会失去国家。
48、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礼记·大学》)
【译文】道德是根本,财富只是枝节。
49、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 骄泰以失之。(《礼记·大学》)
【译文】君子治国有条大道理:必须忠诚守信,才能得到它;骄纵奢侈,便会失去它。
50、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礼记·大学》)
【译文】聚集财富需遵循一条大道理:生产的人要多,耗财的人要少,谋财的人要勤奋,用财的人要节俭,这样财富就会经常保持充裕了。
51、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礼记·冠义》)
【译文】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有礼仪。
52、尊让洁敬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君子尊让则不争,洁敬则不慢。不慢不争,则远于斗辩矣,不斗辩,则无之祸矣。(《礼记·乡饮酒义》)
【译文】尊让、清洁、恭敬,君子们以此互相交往。君子能够尊让就不会争斗,洁敬就不会怠慢。不怠慢又不争斗,就会远离争执诉讼,不争执诉讼就没有的灾祸了。
53、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礼记·聘义》
【译文】君子的德操可以和玉相比,温润而有光泽,这便是仁。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9、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10、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1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12、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13、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4、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5、村童看见我却不能相认,笑着问我这客人是从何处而来。
1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17、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
1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9、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0、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2、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3、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24、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25、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26、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于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27、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8、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