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康有为带前字的名言 正文

康有为带前字的名言

时间:2025-05-04 19:38:29

【教学目标】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领会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3、大量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教学难点】

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

【德育目标】

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研讨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俗话说:人各有志同学们即将初中毕业,老师很想知道大家以后想从事什么工作……

到时,你拥有了一份属于你自己的职业,你是否会因为是做家政而自卑地抬不起头或者因为是个官员就趾高气扬?或者当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时就轻易地选择“跳槽”?我们究竟该怎样去看待自己的职业,这里有一篇文章《敬业与乐业》或许会给我们极大的启示

二、作者简介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维新代表人物及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这篇文章是梁先生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噗该校学生所做的职前演讲

三、整体感知

1、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演讲者的口吻,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学难懂的句子

2、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有业、敬业、乐业

3、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四、合作探究

1、梳理文章思路,想想作者是怎样把问题说清楚的

一(1):引出中心论点,“敬业与乐业”

二(2~5):论述中心论点前的铺垫,强调“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基础

三(6、7):论述“要敬业”的原因以及怎样“敬业”

四(8):论述“要乐业”以及怎样才能“乐业”

五(9):总结全文,强调“责任心”和“趣味”的重要性

2、思考

相同点:

⑴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⑵ 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⑶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⑷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不同点:

⑴ 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⑵ 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现在作为学生,学习便是你们的职业,能否反思一下自己在学业中的种种态度和现象,来进一步解读文中那些耐人寻味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靠自己的力量疏通了文意并理清了文章思路,还感受了演讲与一般议论文的两点不同,这堂课我们结合“学习”是我们学生的“职业”这个实际,看能否谈得更真切些,精彩些!

二、研读,领会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文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参照两种写法,根据自己的理解,试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了解“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三、拓展延伸

1、结合“学习”是我们学生的“职业”这个实际,深入解读,谈谈感受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进行自省式阅读,鼓励“有独特见解”“进行个性化表达”)

2、仿写练习:

既然大家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有如此深切的见解,不如让我们动动笔以“乐学之必要”为论点,运用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写一两段文字

四、作业

摘抄文中经典语句、格言

五、结语

课堂学习时间终归非常有限,所以课内学习并非终点让我们课外再去读一些关于“敬业与乐业”的名言或文章,让这些思想渗透入我们的灵魂深处,在你面对现在的学业唉声叹气时,在你将来面对不喜欢的职业怨天尤人时,希望这篇文章以及课外阅读的文章都能给你带去无穷的力量!

1、崇高的理想就像生长在高山上的鲜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

2、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3、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5、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6、谨慎和勤奋带来好运,勤勉是好运之母。

7、牛不训不会耕,马不练不能骑。

8、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

9、小时不教成浑虫,长大不学成懒龙。

10、玉不琢,不成器;木不雕,不成材;人不学,不知理。

11、勤奋是成功之母,懒惰乃万恶之源。

12、懒惰出乞丐。

13、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

14、懒汉的头脑是魔鬼的工厂。

15、天才不是别的,而是辛劳和勤奋。——比丰

16、努力不懈的人,会在人们失败的地方获得成功。

17、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18、不经过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

19、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华罗庚

20、读书勤乃有,不勤腹中虚。——韩愈

2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2、活到老,学到老,学到八十仍嫌少。

23、惰能致贫。

24、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门捷列夫

25、笨鸟先飞早入林,功夫不负苦心人。

26、熟能生巧,巧能生精。

27、学问勤中得。

28、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29、懒散能磨去才智的锋芒。

30、大海中深邃难测,但精卫敢填海;陆地上群山起伏,但愚公可移山;天空里云谲波诡,但女娲能补天。

31、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欧阳修

32、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雨果

33、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34、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35、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

36、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

37、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得好,必须耕耘得好。——徐特立

38、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39、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

40、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1、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

42、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43、一日无二晨,时过不再临。

44、学会三天,学好三年。

45、千淘万浪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刘禹锡

46、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47、百倍其功,终必有成。——康有为

48、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49、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50、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51、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52、懒人做工作,越懒越费力。

53、越努力,越幸运。

54、先天环境的好坏并不足奇,成功的关键在于一己之努力。

55、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56、才华是血汗的结晶。

57、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58、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59、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的.。——海涅

60、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61、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62、天道酬勤。

63、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64、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

65、经过大海的一番磨砺,卵石才变得更加美丽光滑。

66、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67、不勤于始,将悔于终。

68、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69、勤奋和智慧是双胞胎,懒惰和愚蠢是亲兄弟。

70、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

7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7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74、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75、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76、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

77、勤勉是幸运的右手,世俭是幸运的左手。

78、韦编三绝,悬梁刺骨,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卧薪尝胆,圆木警枕。

79、勤奋是好运之母。

80、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8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82、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

83、水滴集多成大海,读书集多成学问。

84、要得会,天天累;要得精,用命拼。

85、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列宾

86、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87、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88、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8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90、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9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92、勤奋者废寝忘食,懒惰人总没有时间。

93、笨人先起身,笨鸟早出林。

94、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9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96、比赛必有一胜,苦学必有一成。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字词,了解演讲词的文体特点,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通过速读,感知文意,明确文章的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述思路。

3.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并反思自我的生活、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梁启超的有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导入语:同学们,你们进校学习已有近十年了,大家中间现在有许多人都在抱怨学习很累,其实老师有时也会抱怨教书这工作太辛苦。怎样才能让我们把学习与工作当成一件乐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梁启超先生有关人生与事业的宣讲——敬业与乐业,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多媒体出示)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创作背景:《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

二、文体知识:

1.演讲词

2.议

三、整体感知,自主学习。

1.检查预习 :大声准确地读出这些生字词 (多媒体出示生字词)

旁骛 解剖 亵渎 骈进 强聒不舍 佝偻 承蜩 百行业为先

2.整体感知:《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说理深刻结构层次清晰的文章,现在请大家速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思考下列问题。(多媒体出示问题)

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有何作用?

②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关系?

(这两个问题的设置,意在让学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思路,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此后进一步理解文章做铺垫。)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自主学习、探究,明确问题要点: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群’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它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②.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

“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由此看出“有业”应是前提。“第一要敬业”,“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敬业应是人生的基础。仅有“发愤忘食”的“敬业”还不够,“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和价值。

教师在此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明确文章思路。(多媒体出示课文结构图)

四、研读揣摩,合作探究。

学生合作交流,解读文本,探究以下问题:(多媒体出示问题)

1.跳读课文,从文中寻找什么是“业”,什么是“敬业”,什么又是“乐业”?

2.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再次跳读文章,结合问题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前后桌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相互补充,最后统一答案要点:

(点拨:作者所论述的“敬业与乐业”中的“业”仅局限于狭义的职业吗?文中作者对于“敬业”是如何论说的?作者认为在工作与生活中怎样才能感受到快乐呢?)

①.文中“业”的含义并不仅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所以“业”在此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第三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出示图片:1.热情的乘务员2.快乐的邮递员。)

从课文倒数第二自然段我们可以充分感知到“乐业”的含义包括四方面:一、在工作中寻找快乐;二、在奋斗中感受快乐;三、在竞争中体味快乐;四、在投入中享受快乐。

②.“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二是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提示:紧密联系有业、敬业、乐业三点来理解。)

五、课堂拓展,质疑辩论。

课堂讨论: 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结合实际生活说说你持这种意见的理由。(读了文章,在作者的启发下,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列举文章中的观点: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3.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4.不论自己的才能、境地如何,凡做一种劳作就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出示图文,便于学生直观地去感知。)

5.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6.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7.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质疑问题较多的是第2、3条,许多学生对此有疑问,例如:人活着就要每天都劳作吗,那不就很容易身心疲劳吗?不是要注意劳逸结合吗,每个星期都要放假休息两天吗?作者说:“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恶德。”那节假日休息放松,外出游玩,娱乐都是恶人了?

学生的回答无论是赞同还是不赞同,都可以。关键在于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目的在于通过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更好地去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大胆的质疑中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六、当堂检测

文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参照两种写法,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开拓学生的思路。)

例如,“有业之必要”的理由:一、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赖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牵制;二、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三、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四、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五、事业上的小小成功,都会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给人带来精神满足;六、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20xx年感动中国人物深山信使王顺友二十年如一日,以一匹马为伴,风雨无阻、跋山涉水,为山民们传送信件,孤独了自己,温暖了他人。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明确了文章阐述的三大问题:有业、敬业、乐业,并进而分析了它们内在的逻辑关系。在课堂讨论中大家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观点: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课堂检测中掌握了议论文的两种主要论证方法,即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本节课后请大家各自完成一篇短文,利用本文所学到的去劝说你身边仍在抱怨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