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天下兴亡有关的名言 正文

天下兴亡有关的名言

时间:2025-05-14 21:10:47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得《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以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

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原始出处,出自《左传》和《列女传》。

英文解释

Rise and fall of a nation rests with every one of its citizens.(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原文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语出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释义

“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换个王帝,国号。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广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是天下将灭亡。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 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率兽食人”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率:带领。带着野兽来吃人。比喻统治者虐害人民;“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

典故

《春秋·左传·鲁昭公二十四年》:

六月,壬申,王子朝2之师,攻瑕及杏,皆溃。

郑伯3如4晋,子大叔5相6,见范献子7,献子曰:“若王室何?”对曰:“老夫其国家不能恤,敢及王室,抑人亦有言曰:‘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8,为将及焉。今王室实蠢蠢焉,吾小国惧矣。然大国之忧也,吾侪9何知焉?吾子其早图之,诗曰:‘缾之罄矣,惟罍之耻’10,王室之不宁,晋之耻也。”

献子惧,而与宣子11图之,乃徵会於诸侯,期以后。

注释:

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五一八年。

王子朝,宋大夫。

郑伯,郑定公。

如,到。

子大叔,春秋时郑国正卿。

相,辅也。

范献子,范鞅,谥号献(献,音贤)。春秋后期晋国外交家。

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成语“嫠不恤纬”,嫠,音离,寡妇。寡妇不忧无纱线纺布,而忧王室落败。

侪,音柴,辈也。

缾之罄矣,维罍之耻。《诗经·小雅·蓼莪》。缾,音瓶。罍,音雷,大罐。瓶、罍都为酒器。小者为瓶。大者为罍,二者相辅为用。小瓶没有了酒,大瓶亦引以为耻。

宣子,赵盾,谥宣。

《列女传》刘向:

漆室女者,鲁漆室邑之女也,过时未适人1。

当穆公2时,君老,太子幼,女倚柱而啸,旁人闻之,莫不为之惨者。

其邻人妇从之游,谓曰:“何啸之悲也?子欲嫁耶?吾为子求偶。”

漆室女曰:“嗟乎!始吾以子为有知,今无识也。吾岂为不嫁不乐而悲哉!吾忧鲁君老,太子幼。”

邻妇笑曰:“此乃鲁大夫之忧,妇人何与焉3!”

漆室女曰:“不然,非子所知也。昔晋客舍吾家,系马园中,马佚驰走,践吾葵,使我终岁不食葵。邻人女奔4,随人亡5,其家倩6吾兄行追之。逢霖水出,溺流而死,令吾终身无兄。吾闻河润九里,渐洳三百步7。今鲁君老悖,太子少愚,愚伪日起。夫鲁国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乎!吾甚忧之。子乃曰妇人无与者,何哉!”

邻妇谢曰:“子之所虑,非妾所及” 。

三年,鲁果乱,齐楚攻之,鲁连有寇,男子战鬭,妇人转输8,不得休息。君子曰:“远矣,漆室女之思也!”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9”,此之谓也。

颂曰:

漆室之女,计虑甚妙,

维鲁且乱,倚柱而啸,

君老嗣幼,愚悖奸生,

鲁果扰乱,齐伐其城。

注释:

过时未适人。过了婚嫁之年龄。适,女子出嫁。

穆公,鲁穆公,薨于公元前三七六年,与孔子之孙孔及(孔伋,字子思)同时。

妇人何与焉。与,音预,谋也。

邻人女奔。私奔。

随人亡。亡,逃也。

倩,音欠,请也。

渐洳三百步。洳,音如,润也。

转输,役赋。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作者简介

顾炎武(1613-1682年),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号亭林,后人尊称其为亭林先生。昆山人(今属江苏省)。他出身名门,少年勤奋读书,14岁中秀才。青年时常议论朝纲,反清复明,失败后遍访名山大川,潜心治学。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学者,平生不做无益之文,主张“文不苟作”,“须有益於天下”;治学强调“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重实地考察。他一生著述宏富,在地理、金石、音律上都有建树,所著《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图》、《金石文字记》、《音学五书》等书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代表作《日知录》较为系统阐述了他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观点。

出处考究

成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多年来流行一种说法,认为是顾炎武说的。但出自顾炎武的哪一本书。却从未有人点明。

刘洁修对顾炎武的著述一一翻检,仅在《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发现如下一段话: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刘洁修继续查索,终于在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中找到答案:“夫以数千年文明之中国,人民之众甲大地,而不免近于禽兽,其谁之耻欤?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已耳!”(《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辨法通论·论幼学》)

今欲国耻之一洒,其在我辈之自新……夫我辈则多矣,欲尽人而自新,云胡可致?我勿问他人,问我而已。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同上,《文集之三十三,痛定罪言·三》)

刘洁修经过考辨之后,认为按照语言发展运用的实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语意本于顾炎武,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

 更多爱国名言推荐阅读: 

1.

2.

3.

4.

5.

6.爱国名言名句

7.爱国名言警句

8.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婴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 司马迁

爱国如饥渴。——班固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宋之问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 李白 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李希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岳飞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 陆游 位卑不敢忘忧国。——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 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陆游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戚继光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 吕坤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 詹天佑

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孙中山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真进步。——鲁迅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何香凝 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 朱德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谢觉哉

中国是古老的民族,也是勇敢的民族。中华民族有两大优点:勇敢,勤劳。这样的民族多么可爱,我们爱我们民族(当然其他民族也有他们可爱之处,我们决不忽视这一点),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 陈毅

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了。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冰心

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闻一多

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人间乐园,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人间乐园。——巴金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 巴金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 冼星海

我死以后,把我的骨灰送家乡……把它埋了,上头种一棵苹果树,让我最后报答家乡的土地,报答父老乡亲。 —— 彭德怀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陶行知

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 陈辉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 吉鸿昌

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 —— 赵博生

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丰子恺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作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垦植。 —— 傅雷

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李四光

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用不着等待什么特殊机会,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表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苏步青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 —— 华罗庚

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 —— 吴玉章

能够献身于自己祖国的事业,为实现理想而斗争,这是最光荣不过的事情了。——吴玉章

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中国的文人,历来重气节。一个画家如果不爱民族,不爱祖国,就是丧失民族气节。画的价值,重在人格。人格——爱国第一。——李苦禅

1、 天下为公。(孙中山)

2、 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3、 国者,必以奉法为重。(《列子·说符》)

4、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

5、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

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

8、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9、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10、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

1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

12、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3、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陈子昂《感遇诗》)

1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

16、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1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8、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19、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意林》引《物理论》) 释:构,架屋。简,通“柬”,选择。佐,辅助的人。

20、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21、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

释: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逸,安心。使,经常忙碌。

22、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