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一家不和众人欺名言 正文

一家不和众人欺名言

时间:2025-05-01 09:11:45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仪制度源远流长。秦始皇焚书坑儒,礼不得传。西汉大儒戴德、戴圣叔侄广泛搜集那些记录和阐述先秦礼仪制度的文章,分别著成《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其中《小戴礼记》经东汉郑玄注释后盛行不衰,成为通行本《礼记》,被列为儒家必读的五经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礼记》中有许多

礼记中的名言警句

1、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

【译文】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意志不可自满,欢乐不可以走向极端。

2、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礼记·曲礼上》)

【译文】遇见财物,不要随意占有;遇到危难,不要随意逃避。

3、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礼记·曲礼上》)

【译文】鹦鹉虽能说话,终归还是飞鸟;猩猩虽能说话,终归还是走兽。

4、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译文】礼所崇尚的是有往有来。得到恩惠而不予报答,不合乎礼的要求;得到报答而不予恩惠,也不合乎礼的要求。

5、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礼记·曲礼上》)

【译文】到一个地方时要问清当地的禁忌,到一个国家时要问清当地的习俗,到别人的家里要问清这家的避讳。

6、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礼记·檀弓上》)

【译文】曾子说:“君子爱人是使之有德行,小人爱人则是姑息迁就。”

7、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礼记·檀弓上》)

【译文】生前要做有益于人的事,死了以后也不要危害别人。(这是成子高说的话,接着他还说,我死后,找一块不能耕种的土地葬了我。)

8、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译文】孔夫子说:“繁重的赋税和徭役比老虎还厉害啊!”

9、苟无礼义、忠信、诚悫(què)之心以莅之,虽固结之,民其不解乎?(《礼记·檀弓下》)

【译文】如果不用礼义、忠信及诚实之心对待百姓,即使百姓勉强结合,难道他们就不会离散了吗?

10、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

【译文】孔子说:“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都是公正无私的,选拔贤能的人主持政事,讲究信用,推行和睦。”

1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译文】玉不雕琢,不会成为好的器物;人不学习,不会懂得道理。

12、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礼记·学记》)

【译文】虽有美食,不去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虽有极高明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1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译文】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授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相长。

14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礼记·学记》)

【译文】凡是

15、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译文】一个人单独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切磋,就会学识短浅,见闻不广。

16、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 政以一其行, 刑以防其奸。(《礼记·乐记》)

【译文】礼仪用来引导人们的志向,音乐用来调和人们的声音,政令用来统一人们的行动,刑罚用来防止人们的奸邪。

17、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

【译文】一切音乐,都产生于人们的内心;情感在心中激荡,便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声音组合成条理,就叫做音乐。

18、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礼记·乐记》)

【译文】音乐是圣人所喜欢的;它可以使民心向善,深刻地感动人心,使民风习俗改变。

19、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杂记下》)

【译文】只紧张而不松弛,即使周文王、周武王也做不到;只松弛而不紧张,则周文王、周武王不会这样做;有紧张有松弛,这才是周文王、周武王治理民众的办法。

20、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礼记·祭义》)

【译文】恶意的语言不从口中说出来,就不会招致别人用忿恨的语言回击你。

21、君子约言,小人先言。 (《礼记·坊记》)

【译文】有道德的人注重干实事而并不多说话,品德低下的人总是抢先说大话,而不注重干实事。

22、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   (《礼记·坊记》)

【译文】孔子说:“有好事就称是别人的功劳,有过失就称是自己的过失,这样百姓对你的怨恨便逐渐消失了。”

23、子曰:“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礼记·中庸》)

【译文】孔子说:“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掌握过与不及这两端的意见,而采纳适中的用于百姓。”

24、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礼记·中庸》)

【译文】一个人能做到忠恕,就离道不远了;什么是忠恕呢?就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25、子曰:“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礼记·中庸》)

【译文】身居高位,不欺凌下面的人;身居下位,不攀附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抱怨了。遇事上不怨恨老天,下不归咎他人。

26、子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礼记·中庸》)

【译文】管理政事首先要得到人才,得到人才取决于他自身的品德修养,品德修养取决于是不是遵循正道,遵循正道又取决于有没有仁爱之心。”

2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译文】任何事情,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

2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译文】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

29、居上不骄,为下不倍。(《礼记·中庸》)

【译文】身居高位不骄傲跋扈,身居低位不自暴自弃。

30、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表记》)

【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人的举动没有不得体的地方,对人的表情没有不合适的地方,对人的言语也没有失礼的地方。”

31、仁者天下之表也,义者天下之制也,报者天下之利也。(《礼记·表记》)

【译文】仁是天下行为的表率,义是天下行为的准则, 知恩图报是天下互惠互利的交往方式。

32、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礼记·缁衣》)

【译文】君主因为有民众而存在,也因为人民的叛离而灭亡。

33、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礼记·缁衣》)

【译文】孔子说:“说话实在而行为有法度,所以活着的时候志向坚定不移,死了以后也不会影响他的好名声。”

34、言必先信,行必中正。 (《礼记·儒行》)

【译文】说话一定先有信用,行为一定合乎正道。

35、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  (《礼记·儒行》)

【译文】儒者不看重金玉,而是以忠信为宝贵;不希求土地,而以确立道义为土地;不希求多有积蓄,而以多有学问为富有。”

36、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礼记·儒行》)

【译文】儒者可以亲近而不可威胁,可以接近而不可逼迫,可以杀害而不可侮辱。

37、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礼记·儒行》)

【译文】身体可以加害,而意志却不可动摇。

31、以和为贵,忠信之美,优游之法。(《礼记·儒行》)

【译文】以和为贵,以忠信为美,以从容宽厚为法则。

38、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礼记·儒行》)

【译文】荐举人才对内不排除自己的亲属,对外不排除对自己有怨恨的人。”

39、儒有澡身而浴德。(《礼记·儒行》)

【译文】儒者用道德沐浴以使自身保持纯洁。

40、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逊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礼记·儒行》)

【译文】温和善良是仁的根本,恭敬谨慎是仁的基础,宽容余裕是仁的体现,谦逊待人是仁的能力,礼貌节义是仁的外表,言谈论说是仁的文采,歌舞音乐是仁的谐和,分财散物是仁的施予。

41、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礼记·大学》)

【译文】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叶,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结束。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4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译文】只有对事物进行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4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礼记·大学》)

【译文】财富可以装饰房屋,道德却可以修养身心。心胸宽广,身心自然舒泰安康,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4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译文】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每天都新,新了还要更新。

45、治国必先齐家,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礼记·大学》)

【译文】要想治理好国家, 首先要管好自己的家, 若家人尚且不能管教好却能去管教好别人, 这是没有的事啊。

46、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译文】民众喜欢的他也喜欢,民众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才可以称之为民众的父母了。

47、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礼记·大学》)

【译文】治国的道理是:得到民众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众就会失去国家。

48、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礼记·大学》)

【译文】道德是根本,财富只是枝节。

49、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 骄泰以失之。(《礼记·大学》)

【译文】君子治国有条大道理:必须忠诚守信,才能得到它;骄纵奢侈,便会失去它。

50、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礼记·大学》)

【译文】聚集财富需遵循一条大道理:生产的人要多,耗财的人要少,谋财的人要勤奋,用财的人要节俭,这样财富就会经常保持充裕了。

51、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礼记·冠义》)

【译文】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有礼仪。

52、尊让洁敬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君子尊让则不争,洁敬则不慢。不慢不争,则远于斗辩矣,不斗辩,则无之祸矣。(《礼记·乡饮酒义》)

【译文】尊让、清洁、恭敬,君子们以此互相交往。君子能够尊让就不会争斗,洁敬就不会怠慢。不怠慢又不争斗,就会远离争执诉讼,不争执诉讼就没有的灾祸了。

53、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礼记·聘义》

【译文】君子的德操可以和玉相比,温润而有光泽,这便是仁。

1、佛不渡无缘的人,不能渡的人,我们就把他当做菩萨来看。

2、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关于爱情的名人名言。

3、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4、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我。

5、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6、看轻别人很容易,要摆平自己却很困难。

7、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8、有些事,努力一把才知道成绩,奋斗一下才知道自己的潜能。

9、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会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磨练?

10、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11、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

12、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13、憎恨别人对自我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14、忍字上面一把刀,为人不忍祸自招,能忍得住片时刀,过后方知忍为高。

15、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16、忘不了的,不必刻意忘;放不下的,不要急着放。

17、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着,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18、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我,你懂吗?

19、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

20、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21、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定要保有颗完整的本性和颗清净的心。

22、学会把自己的心态放低放平,多看自己的缺点,多看别人的优点,让傲慢的心变得谦虚恭敬,这样您所处的环境自然就融洽了。

23、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24、坏孩子,父母总是比较操心。所以对于罪业愈深重的众生,我们更应该特别宽恕他怜愍他,而不应该远离他舍弃他。

25、缘从心起,缘亦从心灭,是非对错、善恶悲喜,都是从心生起的幻化。

26、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7、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

28、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29、不能在一起,就不能在一起吧,其实一辈子也没那么长。

30、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31、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

32、世界总是优劣并存,注意力在哪里,你的心就在哪里。

33、缔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34、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35、永远不好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36、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37、器虽粗弊,不可便弃;愚贱不肖,亦不可弃;各有所用,王当识止。

38、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39、活着的气度是昂首挺胸,独立寒冬,面对漫天大雪,而巍然不动的英雄豪情,是酷暑三伏,雷雨交加,坐于书房,面不改色,挥笔题书的那份悠然宁静。

40、今日之痛,源于昨日的放纵;今生之苦,皆因前世的孽障。

41、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42、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43、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

44、父母恩,忘不得,师长教诲牢记着。羔羊尚且知跪乳,人无孝行算哪个?奉师养老,尽分尽责,逆什么?

45、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46、不好浪费你的生命在你必须会后悔的地方上。

47、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1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48、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49、自心丰足,才能感知世间的丰富;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间的美好;自己坦荡,才能逍遥地生活在天地之间。

50、放轻松,给自己快乐,也给别人快乐。

51、原谅别人,就是给自我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52、修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也是为了走得更远,生活得更美满,生活的更洒脱、更自在。

53、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54、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55、今世,能征服卑劣的、难克制的爱欲的人,种种忧苦脱落,如莲叶上的水珠落。

56、如果你不给自我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

57、修心当以净心为要,修道当以无我为基。过去事,过去心,不可记得;此刻事,此刻心,随缘即可;未来事,未来心,何必劳心。

58、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一样的人,这样貌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向想改变他,那样貌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59、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起。当有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60、修行就是修正自我错误的观念。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以下是“家训家规名言”,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1、子女的事不要干涉,放手让位给后辈来当家,不摆老资格。

2、生活在失去和睦的家庭里,等于生活在地狱里。

3、枯木逢春犹在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4、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5、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6、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7、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8、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9、家弗和,防邻欺;邻弗和,防外欺。

10、恩义并用,相处合道,扶持并肩,相伴终身。

11、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

12、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13、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14、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15、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16、有道才有德,无道便无德。有德才有福,无德便无福。

17、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8、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19、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20、人背信则名不达。

21、兄须爱其弟,弟必恭其兄,勿以纤毫利,伤此骨肉情。

22、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23、老人如何使一家兴旺呢?就是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一方面可修德免罪,一方面为子孙培德扎根,庇荫子孙。

24、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25、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的酸辛。

26、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27、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28、和顺日子容易过,忤逆日子一时难。

29、百善孝为先,兄弟和为贵,子弟戒骄怠,夫妻莫猜忌。

30、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

31、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32、汉之袁氏累世忠节,吾心所尚,尔等宜以之为师,时时训诫自己。

33、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34、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35、学生要三勤:手勤、脑勤、读书勤。

3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7、颓隳自甘,家道难成。

38、不要空言无事事,不要近视无远谋。

39、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40、忠孝仁爱显人品,勤俭耕读展家风。

41、独立人格、勤俭节约、凡事忍耐、不断学习、为人正直、用心做事。

4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3、言忠信,行笃敬。

44、家和日子旺,人和事业兴。

45、人若能摒弃虚伪则会获得极大的心灵平静。

46、女人好吃懒做,怨天尤人是一家的扫把星,悍妇和弱妇都不是媳妇。

47、一家的天福星,以志为根。即以全家安乐为己任,造福一家。

48、父母是一家的天福星,以志为根。即以全家安乐为己任,造福一家。

49、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50、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51、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52、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

53、多虚不如少实。

54、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55、好饰者,作非之渐。偏听者,启争之端。

56、弱夫也叫懦夫,撑不起家庭。唯唯诺诺,说而不做,不敢担当事情。把女人推到前面,专听女人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