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古人养心长寿名言 正文

古人养心长寿名言

时间:2025-05-07 03:02:15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理论是“天人相应”整体观在中医养生学中的具体应用。它认为,只有能动地适应四季变化规律,才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避免衰老和疾病的发生。

“四时养生”是《黄帝内经》在“天人相应”整体观指导下,总结先秦诸子百家养生经验后提出的,它强调养生保健要顺应自然界的季节气候变化,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以使人体内外环境和谐统一。“顺四时而适寒暑”是中医养生理论中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对于现代人类的养生保健实践仍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1、”四时养生”是天人合一整体观在中医养生学中的具体体现

“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命题。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人与天、地、道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统一的。自然界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根本,人要健康长寿就必须顺乎自然规律。庄子进一步提出:“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万物循生”(《庄子天运》),他认为养生保健不仅要“顺乎自然”,更重要的是掌握其规律,按自然规律去保健养生。《黄帝内经》在这一观点的影响下,提出了“天人相应”学说,认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地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人类生存于自然界之中,其生命过程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一切生命活动均与大自然息息相关,无论四时气候、昼夜晨昏、日月运动、地理环境,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春夏秋冬四季是自然界四时气候变化的征象,又是阴阳升降、寒暑更迭的标志,对自然界万物的影响尤其重要,正如《易经系辞》中说:“变通莫大乎四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医疗实践中,古人观察到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年四季的气候特点是春温春生,夏热夏长,秋凉秋收,冬寒冬藏。但是它们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没有生长,就无所谓收藏,也就没有第二年的再生长。正因为有了寒热温凉、生长收藏的消长进退变化,才有了生命的正常发育和成长。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

《黄帝内经》十分重视四时变化对人体的影响,认为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寒暑变化是自然界阴阳此消彼长的运动过程所致,人体脏腑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自然界四时寒暑阴阳消长的影响,在正常生理状况下,人与自然界时辰季节变化具有同步的相应性变化,人体生理功能随着天地四时之气的运动变化而进行着自然调节,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灵枢顺气一年分为四时》)。人类要在自然界中健康生活,就必须认识、适应、掌握这些规律。因此,《灵枢本神》指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柔刚。”只有能动地适应四季变化规律,才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避免不适和疾病的发生。这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正是中医四时养生法则的理论依据。

2、四时养生的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四时养生的原则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2]。但对于此原则的.理解和应用,历代医家不尽相同。例如,王冰在《黄帝内经素问》中认为:“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即春夏阳盛而易伤阴,饮食上宜多食寒凉之品以抑制阳亢;秋冬阴盛而易伤阳,宜多食温热饮食以保全阳气。张志聪在《素问集注》中则认为:“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而培养之。”由于春夏阳虚于内,阳虚则寒,宜用辛热温阳食品以补阳气;秋冬阴虚于内,阴虚则热,宜用寒凉养阴食品以补阴气。高士宗在《素问直解》中提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阳之气收,少阳之气藏,养阴养阳以从其根。”杨上善在《内经太素顺养》中因文解义地注释云:“圣人与万物俱浮,即春夏养阳也,与万物俱沉,即秋冬养阴也。”

对于以上观点,我们认为是因于各医家的经验和角度不同而致的见仁见智之论,如果能够充分领会《内经》四时养生之宗旨,就能够辩证地应用该原则指导养生保健的实践活动。

3、《黄帝内经》四时养生的宗旨是保持机体内外阴阳协调

中医养生学对健康的定义是:人体在自然社会环境中,保持一种“阴平阳秘”的协调状态。养生保健的目的就是要保持和维护该状态,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谨查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黄帝内经》从“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的整体观出发,已认识到四时阴阳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包括人体在内的万物荣枯生死。因此,“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核心和宗旨,即是把握四时阴阳变化规律,结合季节气候特点,调整人体的阴阳偏差,以保持人体内外的阴阳协调平衡。

四时养生的目的既然是保持人体内外的阴阳平衡协调,调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均不离乎阴阳的依存互根和消长转化。例如,冬至―阳生,由春至夏是阳长阴消的过程,所以有春之温、夏之热;夏至―阴生,由秋至冬是阴长阳消的过程,所以有秋之凉、冬之寒。正是因于四时阴阳消长的变化,所以才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物发展生长规律。因此,张景岳在《类经》中指出:“夫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以阳生,阳以阴生。所以圣人春夏则养阳,以为秋冬之地,秋冬则养阴,以为春夏之地,皆所以从其根也,今人有春夏不能养阳者,每因风凉生冷,伤此阳气,以致秋冬多患疟泄,此阴胜之为病也。有秋冬不能养阴者,每因纵欲过热,伤此阴气,以致春夏多患火证,此阳胜之为病也。善养生者,宜切佩之。”

根据这一原则,在具体的养生实践中,就必须做到顺应四时气候以调养五脏之气,即春养生,顺应春季阳气的生发以舒肝气;夏养长,顺应夏季阳气的旺盛以养心气;秋养收,顺应秋季阳气的收藏以养肺气;冬养藏,顺应冬季阳气的闭藏以养肾气,维护人和自然的统一,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例如,春为万物更新之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此时人体之阳气也应顺乎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春季养生必须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这一原则应具体贯穿到饮食、运动、起居、防病、精神调养等各个方面。如在饮食方面,宜多食能温补阳气的食物,李时珍《本草纲目》主张“以葱、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杂和而食”。在精神调养方面,《黄帝内经》明确指出:“以使志生”,即在春天要让自已的意志生发,而不要使情绪抑郁。夏季养生,古人之所以提出保养阳气,关键在于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这时机体最易受风寒之邪侵袭。此外,还要防湿邪侵袭,因为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尤其伤脾胃阳气。

因此,元代养生家邱处机主张夏季饮食应“温暖,不令太饱,时时进之……其于肥腻当戒。”

《养老寿亲书》也告诫:“夏日天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凉,以防贼风中人。”秋冬二季自然界阴气转旺,人体的阴气亦外盛而内虚,秋季以燥为主气,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因此秋季养生的关键是防燥护阴。冬季养阴着眼于藏,《黄帝内经》指出:“冬三月,此为闭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谆谆告诫道:“四时阴阳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在养生实践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原则的重要性和指导性,在了解和把握自然界气候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季节特点,顺应阴阳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摄,养阳以助生长之能,养阴以益收藏之本。如此,才能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使机体处于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从而达到防病延年的目的。

关于欲望的名言(一)

1、最大的仇敌,莫过于自己的情欲。——伊朗

2、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肖伯纳

3、追求功名几乎是崇尚优秀的代名词。——赫兹里特

4、在饱极生厌的边缘,欲望依旧是地限的。——让·罗斯唐

5、欲望是人遭受磨难的根源。诚然,欲望可以使人得到欢乐和幸福;但这欢乐、幸福的背后却是苦难,乐极是要生悲的;一切欲望实现之后,却也免不了灾难。——(埃及)尤素福。西巴伊

6、有欲望而无行动的人只能产生瘟疫。——布莱克

7、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

8、谁都想得到知识,但谁都不愿付出代价。——玉外纳

9、嗜欲者,逐祸之马也。——刘向

10、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塞万提斯

11、世上四分之三的要求都是不切实际的,是建筑在幻想、唯心、希望和感情的基础上的。——罗斯金

12、省事之本,在于节欲。——刘安

13、生活中有两个悲剧。一个是你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另一个则是你的欲望得到了满足。——肖伯纳

14、少欲觉身轻。——黄宗羲

15、日莲只开在阳光里,夜荷只开在月光下。能抑制情欲的人不搂抱别人的老婆。——印度

16、人一旦成为欲念的奴隶,就永远也解脱不了了。——(泰国)察。高吉迪

17、人是未知数的仇敌。——土耳其

18、人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是欲望毁了他。”然而,这往往是错误的。并不是欲望毁了人,而是无能、懒惰,或糊涂。——皮埃尔·布尔古

19、人们不能给情欲规定一个时间。——罗曼·罗兰

20、权力欲是一种最臭名照著的欲望。——塔西佗

21、情欲犹如炭火,必须使它冷却,否则,那烈火会把心儿烧焦。——莎士比亚

22、你被人谈到的机会越多,你就越希望被人谈到。——伯特兰·罗素

23、能力有限,欲海无边:人是贬入凡间的神,他没有忘记天国的一切。——拉马丁

24、男子只要有人奉承,使他的骄傲与欲望获得满足,就极容易上当;而富于幻想的艺术家更容易受骗。——罗曼·罗兰

25、名望的滋味如此甘美,所以我们热爱与它有关的一切甚至死亡。——帕斯卡

26、没有什么东西比功名欲更自私,为别人劳动只是为了换取自己的名声。——兰多

27、快于意者云于行。——《燕丹子》

28、假如人能够遏制住自己的种种欲望,过着无求的生活;那么,他才算主宰了自己的生活,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埃及)尤素福。西巴伊

29、即使是智者,也难摈弃追求功名这个弱点。——塔西佗

30、寡欲心自清。——宋代教育家程颢

31、功名欲是人类一种不合情理的欲望;甚至连哲学家们自己似乎也极不愿意摈弃追求功名锭个弱点。——蒙田

32、多欲亏义,多忧害智。——刘安

33、对知识的渴望如同对财富的追求,越追求,欲望就越强烈。——斯特恩

34、对知识的渴求是人类的自然意向,任何头脑健全的人都会为获取知识而不惜一切。——塞·约翰逊

35、动物如果需要某样东西,它知道自己需要的程度和数量,而人类则不然。——德谟克利特

36、对功名的渴求要比对美德的渴求伟大得多,因为,功名是对美的奖赏,撇开它,谁还愿意去拥抱美德呢?——玉外纳

37、当被欲望控制时,你是渺小的;当被热情激发时,你是伟大的。——詹姆斯·艾伦

38、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叔本华

39、财富和声誉的庞儿们在我们眼前纷纷落马,却不能改变我们的雄心。——沃维纳格

40、纵欲之乐,忧患随焉。——清代教育家申居郧《西岩赘语》(梦想)

关于欲望的名言(二)

1、动物如果需要某样东西,它知道自己需要的程度和数量,而人类则不然。——德谟克利特

2、对功名的渴求要比对美德的渴求伟大得多,因为,功名是对美的奖赏,撇开它,谁还愿意去拥抱美德呢?——古罗马诗人·玉外纳

3、追求功名几乎是崇尚优秀的代名词。——赫兹里特

4、欲望是人遭受磨难的根源。诚然,欲望可以使人得到欢乐和幸福;但这欢乐、幸福的背后却是苦难,乐极是要生悲的;一切欲望实现之后,却也免不了灾难。——(埃及)尤素福·西巴伊

5、假如人能够遏制住自己的种种欲望,过着无求的生活;那么,他才算主宰了自己的生活,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同上

6、生活中有两个悲剧。一个是你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另一个则是你的欲望得到了满足。——肖伯纳

7、人一旦成为欲念的奴隶,就永远也解脱不了了。——(泰国)察·高吉迪

8、权力欲是一种最臭名照著的欲望。——塔西佗

9、即使是智者,也难摈弃追求功名这个弱点。——塔西佗

10、功名欲是人类一种不合情理的欲望;甚至连哲学家们自己似乎也极不愿意摈弃追求功名锭个弱点。——蒙田

11、名望的滋味如此甘美,所以我们热爱与它有关的一切甚至死亡。——帕斯卡

12、没有什么东西比功名欲更自私,为别人劳动只是为了换取自己的名声。——兰多

13、当被欲望控制时,你是渺小的;当被热情激发时,你是伟大的。——詹姆斯·艾伦

14、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叔本华

15、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

16、嗜欲者,逐祸之马也。——刘向

17、省事之本,在于节欲。——刘安

18、多欲亏义,多忧害智。——刘安

19、少欲觉身轻。——黄宗羲

20、寡欲心自清。——宋代教育家程颢

21、纵欲之乐,忧患随焉。——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关于欲望的名言(三)

1、最大的仇敌,莫过于自己的情欲。——伊朗

2、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肖伯纳

3、追求功名几乎是崇尚优秀的代名词。——赫兹里特

4、在饱极生厌的边缘,欲望依旧是地限的。——让·罗斯唐

5、欲望是人遭受磨难的根源。诚然,欲望可以使人得到欢乐和幸福;但这欢乐、幸福的背后却是苦难,乐极是要生悲的;一切欲望实现之后,却也免不了灾难。——(埃及)尤素福。西巴伊

6、有欲望而无行动的人只能产生瘟疫。——布莱克

7、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

8、谁都想得到知识,但谁都不愿付出代价。——玉外纳

9、嗜欲者,逐祸之马也。——刘向

关于欲望的名言(四)

10、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塞万提斯

11、世上四分之三的要求都是不切实际的,是建筑在幻想、唯心、希望和感情的基础上的。——罗斯金

12、省事之本,在于节欲。——刘安

13、生活中有两个悲剧。一个是你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另一个则是你的欲望得到了满足。——肖伯纳

14、少欲觉身轻。——黄宗羲

15、日莲只开在阳光里,夜荷只开在月光下。能抑制情欲的人不搂抱别人的老婆。——印度

16、人一旦成为欲念的奴隶,就永远也解脱不了了。——(泰国)察。高吉迪

17、人是未知数的仇敌。——土耳其

18、人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是欲望毁了他。”然而,这往往是错误的。并不是欲望毁了人,而是无能、懒惰,或糊涂。——皮埃尔·布尔古

19、人们不能给情欲规定一个时间。——罗曼·罗兰

20、权力欲是一种最臭名照著的欲望。——塔西佗

21、情欲犹如炭火,必须使它冷却,否则,那烈火会把心儿烧焦。——莎士比亚

22、你被人谈到的机会越多,你就越希望被人谈到。——伯特兰·罗素

23、能力有限,欲海无边:人是贬入凡间的神,他没有忘记天国的一切。——拉马丁

24、男子只要有人奉承,使他的骄傲与欲望获得满足,就极容易上当;而富于幻想的艺术家更容易受骗。——罗曼·罗兰

25、名望的滋味如此甘美,所以我们热爱与它有关的一切甚至死亡。——帕斯卡

26、没有什么东西比功名欲更自私,为别人劳动只是为了换取自己的名声。——兰多

27、快于意者云于行。——《燕丹子》

28、假如人能够遏制住自己的种种欲望,过着无求的生活;那么,他才算主宰了自己的生活,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埃及)尤素福。西巴伊

29、即使是智者,也难摈弃追求功名这个弱点。——塔西佗

30、寡欲心自清。——宋代教育家程颢

31、功名欲是人类一种不合情理的'欲望;甚至连哲学家们自己似乎也极不愿意摈弃追求功名锭个弱点。——蒙田

32、多欲亏义,多忧害智。——刘安

33、对知识的渴望如同对财富的追求,越追求,欲望就越强烈。——斯特恩

34、对知识的渴求是人类的自然意向,任何头脑健全的人都会为获取知识而不惜一切。——塞·约翰逊

35、动物如果需要某样东西,它知道自己需要的程度和数量,而人类则不然。——德谟克利特

36、对功名的渴求要比对美德的渴求伟大得多,因为,功名是对美的奖赏,撇开它,谁还愿意去拥抱美德呢?——玉外纳

37、当被欲望控制时,你是渺小的;当被热情激发时,你是伟大的。——詹姆斯·艾伦

38、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叔本华

39、财富和声誉的庞儿们在我们眼前纷纷落马,却不能改变我们的雄心。——沃维纳格

40、纵欲之乐,忧患随焉。——清代教育家申居郧《西岩赘语》(梦想)

关于欲望的名言(五)

1、 Peace comes from within. Do not seek it without!

宁静来自内心,勿向外寻求!

2、Being neither jealous nor greedy, being without desires, and remaining the same under all circumstances, this is nobility.

不嫉妒、不贪婪、没有私慾,在任何情况下,内心都持有那份宁静,这就是高尚!

3、He who has tasted the sweetness of solitude and tranquility becomes free from fear and free from sin.

当一个人品嚐到孤独与恬静的美味时,便不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和犯罪的行为。

4、The cause of suffering is selfish desire, whether it is the desire for pleasure, desire for revenge, or simply desire for a long life.

痛苦的根源来自私慾,无论企求快乐、报复,或只企求长寿,都会导致痛苦。

5、Desire causes suffering because it can never be completely gratified.

慾望会导致痛苦,其主要原因乃是慾望永远无法完全满足。

6、To be attached to one thing (to a certain view) and to look down upon other thing (views) as inferior--this wise men call a fetter.

固执某一件事物(或某种见解),而轻视其他事物(或见解)是卑鄙的,智者称它为「束缚」。

7、Bonds do not exist for those to whom naught is dear or not dear.

没有贪爱和憎恨的人,就没有束缚。

8、There is no fire like lust, no grip like hate; there is no net like delusion, no river like craving.

贪心是最猛烈的火,憎恨是最坏的执着,迷惑和错误的见解是最难脱逃的网,爱欲是最难渡过的河流。

9、One should give up anger; one should abandon pride; one should overcome all fetters. I'll never befall him who clings not to mind and body and is passionless.

一个人应该舍弃愤怒,拔除傲慢,超越所有的束缚。不执着心灵和物质的人,内心可以得到真正的安宁,而不受外在的影响。

10、All desires have in them little pleasant taste but rather much potential suffering.

所有的欲望,只有小小的甜味,而却隐藏着相当多的苦头。

原文来自 必克英语

关于欲望的名言(六)

古人关于克制自己欲望的至理名言:

自反,克己,去人欲,格物。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克己复礼为仁。

存天理,去人欲。

格物致知,知知止也、

宇宙世界为什么充满着种种矛盾和对立统一呢?这个问题实质上是要求我们剖析五构素宇宙中物体的消费矛盾运动。那物体为什么存在消费矛盾运动呢,即为什么会有五构素物体论中所述两类哲学问题呢?等等。从物体存在法则我们可以作出回答,即这些问题的根源是因为虚物质存在,直接原因是消费体系矛盾律、方向不变原理的效应和物体按层次结构存在,而在表现上则是能力有限与欲望无穷的矛盾存在。

本章01指出了欲望无穷,02指出了能力有限,二者集于物体一身从而使所有物体变成了矛盾体。如果有人问到“世界是矛盾”的哲理出自何处,答案应该是:物体存在法则就是“世界矛盾”的发源地。

解决自然资源有限性与人类需求无限性这一基本矛盾有两条路经:一是保护资源并节制人类不合理的行为,但这并非治本之策;二是源源不断地开发新资源,这一根本出路表达了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诉求。实现这一诉求需要进行自觉、持续、全面的创新,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内蕴和客观要求。

关于欲望的名言(七)

我们欲望中的东西,我们很快就信以为真。

一鸟在林手胜于双鸟在林。

黎明前是最黑暗的 懦夫在未死之前,已身历多次死亡的恐怖了。

一个人不能把他的糕饼吃掉之后还留在手上。 永远不要把今天能完成的事情推到明天去做。 人就是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在你信任一个人之前,先要深入了解他。

2. 要用心,不要操心、烦心。

3. 心迷就会苦,心悟就自在。

4. 心善即天堂,心恶即地狱。

5. 人的观念不正,就不能正业;观念如果偏差,所做的事也会错误。

6. 人要学习经得起周围人事的磨练而心不动摇,并学习在动中保持心的宁静。

7. 真正的解脱是在众缘中付出而得,也是在众缘的烦恼中解脱。

8. 有智慧的人能舍,能「舍」就能「得」,得到无限的快乐。

9. 智慧是从人与事之间磨练出来的,若逃避现实,离开人与事,便无从产生智慧。

10. 人都是因为太聪明了,分别的事多,矛盾也多,才会执着想不开。

11. 每天的人事物,就是活生生的一部经,除了可增长我们的智能,又可藉外境将心修练得如如不动。

12. 智慧由定而生,若能心专念一,从事入理,即能产生智慧。

13. 「道」不是在文字上求,应在日常的人事中磨出「定力」,由「定」而产生「慧」。

14. 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恶邪正;能谦虚则能建立美满人生。

15. 争,只能「为善竞争」、「与时日竞争」。

16. 有些人常常起煩惱─因為別人一句無心的話,他卻有意的接受。

17. 如果有所付出就想有所回報,將會招來煩惱。

18. 「貪」不但帶來痛苦,也使人

19. 人生多欲为苦─人常被「欲」所牵引造业。

20. 煩惱就像一條毒蛇,睡在人的心中,一

21. 人生有烦恼,皆源贪、瞋、痴三毒所引起。

22. 人都因為有一個「我」作中心才有煩惱,所以要將「我」看淡些。

23. 拥有的人烦恼「失」,没有的人忧虑「得」;患得患失,即成忧愁。

24. 人人本有清净纯真的佛性,只因烦恼无明遮蔽了。

25. 多原谅人一次,就多造一次福;把量放大,福就大。

26. 自造福,自得福缘。

27. 求福寿倒不如求平安,平安就是添福寿。

28. 以亲切的爱心去关怀别人,这分爱心便是造福的种子。

29. 人与人相处,都是以声色互相对待。讲话是声,态度是色,与人讲话要轻言细语,态度要微笑宽柔。

30. 听话、说话要完整,不要只拣前一句、后一句,合起来刚好尖尖地刺进人心。

31. 对人要宽心,讲话要细心。

32. 欢喜心是一种涵养,能令周围的人都有「如沐春风」的喜悦感。

33. 要做个受人欢迎和被爱的人,必须先照顾好自我的声和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