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名言是被误传的吗 正文

名言是被误传的吗

时间:2025-05-08 14:03:01

爱迪生: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小时候老师总会用爱迪生的这句话教导我们好好学习,事实上虽然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确实说过“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句话。但是,后面其实跟着这样一句话:“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爱因斯坦:不存在一个掷色子的上帝

爱因斯坦曾经针对量子物理说过这样一句话:“上帝不掷色子。”量子物理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测不准原理,它彻底打破了“决定论”的物理学,而爱因斯坦恰恰是支持决定论的,这与爱因斯坦的宗教信仰有关。

爱因斯坦并不是一个狂热的信徒,但他始终相信上帝的存在,他认为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观念就好象上帝掷色子一样不可相信。这是他的本来意思。而我们的教材上却说:“爱因斯坦反对量子物理,是因为爱因斯坦觉得量子物理学家承认有一个掷色子的上帝存在,不是一个真正的唯物主义者。”

拿破仑: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

这是拿破仑说过的一句话,我们也都接受这句话,一个伟大的外国人对中国有如此崇高的评价,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深感自豪。而我们也深信这只睡狮已经醒来,已经让世界感到它带来的.颤抖,因为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已经当惊世界殊了。大家所不知道的是,这中间还有一句:“它在沉睡着,谢谢上帝,让它睡下去吧”。

布莱德利:我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历史上记载,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而中国人民志愿军则是一举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我们是第一个让美国人在没有取得胜利的情况下签署了停战协定,大灭了美帝气焰,大长了人民威风,连美国人也如是说,这句话就是明证。但是,布莱德利说的这段话却是有前提的:“如果我们把战争扩大到中国,那我们就会被卷入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

黑格尔:存在即合理

黑格尔的这句“至理名言”几乎连小学生都耳熟能详。许多人为之困惑,却不求甚解,认为黑格尔这句话意思是说:凡是存在的事物就天然具有合理性,“存在”是“合理”(价值判断)的必要充分条件。

殊不知,这种误解大概来自旧版本黑格尔著作翻译者的谬误。如果没记错的话,前年看过的《小逻辑》以及《法哲学》里,译文是:“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孔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句名言出自《论语秦伯》中的“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果表述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则是宣扬愚民权术的名言。

《论语》主要是记载孔子的

看到这里你看明白了吧,哪些名言被误传多年?看来,名人的确不好做,稍不留意,说出去的话就有可能在传播过程中走样变形,甚至与自己的本意大相径庭。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其灿烂的文化为多少文人墨客沉醉其中,其中中国古代游记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更是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仔细分析,这些描写山川景物的文字,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写景状物 栩栩如生

我国地大物博,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数不胜数,这为历代文人提供了绝好的写作对象。秀丽的景象加上文人卓越的才华,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宝。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描写了这样的景色,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长江边,作者心境如水,啜饮着美酒,吟诵着关于明月的诗文,“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简短两句,把寂静无声的月亮写得宛如八九岁的小姑娘,活泼可爱。此时“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置身于朦胧月色中的作者也恍惚起来,油然而起“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奇幻想法,此景此情,也难怪老苏要“遗世独立”“羽化登仙”了。寥寥数笔,作者便勾勒了一幅空灵秀美的月夜江水图,时隔千年,当时的江月都已成空,但读着这段文字,我们却如身临其境一般,扇动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亦能看到波光粼粼的万顷碧波,吹着习习而来的夹着草木之香的江风,举头望去皓月当空,在云间穿梭,似乎和人间的儿女嬉戏追逐。要不是散文对当时明月传神的描摹,又有谁能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美好?

二、融情于景,动人心弦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优秀的写景散文,都是字字扣着情来描写的`。写景是游记的载体,抒情是文章的灵魂。在写景中借景抒情才能体现作者的写作主旨。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被称为他的压卷之作,其中描写自家庭院的明月之景,更是堪称经典。“三五之夜,月明半墙,桂影班驳,风移影动,姗姗可爱”。这段文字看似笔墨疏淡却情韵绵远。十五之夜,圆月高悬,倍感思亲,而作者的亲人却已亡故;桂影姗姗可爱,而赏景之人却“斯人独憔悴”; 景致依然,人事已全非,这样的景物读来,谁人不能体味到作者的悲凉?此外,作者以动态的景物来衬托内心的寂寥,将心底深深的无奈与对亲人的无限追思,化作清冷的月光,摇曳的树影,读来使人不禁为之心动,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也于须臾之间表现的淋漓尽致。融情与景,用景物来抒写心绪,也算是游记散文中的另一番景致吧。

三、托物言志,含蓄隽永

有人说,中外游记散文最重要的不同在于,中国文人写景,不象外国文人习惯与到自然中寻找自我,相反的喜欢将景物的特点投射到自身,因而崇拜山的沉稳,水的轻灵,大地的浑厚,天空的辽远,从而在中国的游记散文中,有相当数量的文章,在描写美丽景色的同时,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学。这无疑给游记散文增加了许多魅力。这样的文章举不胜举,王安石在他的《游褒禅山记》中,作者介绍了山得名的由来,进山游览的经过之后,从前洞游者多,后洞游者少得出了“非有志者不能至”的结论,从山名被误传得出学者必须“深思甚取”的至理名言。读罢此文,使人深深感受到他“务为有补于世”的文风和人格魅力。又如苏轼在《石钟山记》中,不仅用生动的语言,给读者展现了一幅月黑风高风及浪大的可怕恶滩险境,同时也在文章里,围绕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不断展开追问,面对前人不同的结论,作者不盲目相信其中任何一种,他坚持实践出真知的原则,深夜泛舟到石钟山绝壁之下,借着月光和火把进行实地考察,最终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也给了我们一条终身受用的道理:事不目见耳闻,不可臆断其有无。加入了作者中学思索的游记散文,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更表明了我国的哲学不落后于任何一个西方世界。时光流返,这些散文的光彩亦就生辉。

四、语言优美,妙笔生花

在以上这些特点之外,游记散文诸多的语言特色也是必须提及的。如果写景散文是曼妙的女子,其描写的景色就是她国色天香的姣好面容,抒发的浓情就是她风姿绰约的美丽姿态,蕴涵的哲理就是她呵气成兰的优雅气质,那么优美的语言就是她恰如其分的表现伊人的得体服饰。

这其中包含准确到位的用词、变化多样的句式、不一而足的修辞手法、朗朗上口的音韵绝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作者在描写气势磅礴的天姥山时,用尽了夸张“天姥连天向天横”衬托“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在描写奇幻的梦中仙境时,那奇特的想象:声势浩荡的“熊咆龙吟”,随后是整齐而另人惊叹的“虎鼓瑟”,“鸾回车”,最后是日月照耀着的“如麻仙人”。短短文字间,尽显了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创作天赋。这样的才思,这样神气的游记散文,不值得我们千百遍的吟颂回味吗!又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其中几乎是字字用典,字字对偶,其华丽的辞藻,丰富的内容,流畅和谐的音律,工整多变的句式,读来给人以畅快淋漓之感,细品之下,又能感受到作者独巨匠心所勾画出的山水美景,连韩愈都情不自禁的赞叹:“江南多临观之作,而滕王阁独为第一”。这样的成功正是因为作者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排比、通感、叠词、衬托、对比等修辞手法的缘故。像其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上下对偶的同时,在句中自成对偶,形成了“当句对”的特点。同时在色彩上,将碧水青天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上而下,相映成趣,远近虚实整合到一句里,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秋景图,给人以无限美感,最终使得这一句成为千古绝唱,成为游记散文中的绝品。

像这样美不胜收的游记散文在中国文学长廊里还有许多许多,它们就像我国各地的风光景点一样,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热爱中国文化的读者去探索,去发现,去品读!

故事梗概

保尔柯察金,出身于贫困的铁路工人家庭,早年丧父,全凭母亲替人洗衣养家糊口。他当过学徒工人,从小受过神父的侮辱和老板的压迫。他憎恨周围那些花天酒地的有钱人,厌恶老板及吃客们荒淫无度的生活。

十月革命爆发后,帝国主义和反动派迅速联合起来,妄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保尔的家乡乌克兰谢别托夫卡镇也和其它地方一样,经历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内战的岁月。先是法国入侵,接着是波兰的武装干涉,同时还有国内的彼得留拉和哥萨克匪徒的反革命。

红军解放了谢别托夫卡镇,但很快就撤走了,只留下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在镇上做地下工作。朱赫来住在保尔家的时候,给保尔讲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朱赫来的启发和教育对保尔的思想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保尔在一次钓鱼时,结识了林务官的女儿冬妮娅。

朱赫来不幸被白匪抓住,在押送途中,被保尔所救。但保尔却被维克多出卖,遭白匪关押。在狱中,保尔受尽拷打,但坚贞不屈。为迎接白匪头子彼得留拉到小城视察,一个二级军官错把保尔当作普通犯人给放了。出来的保尔慌不择路,情急中跳进了冬妮娅家的花园。由于上次钓鱼时,保尔解救过冬妮娅,所以冬妮娅很喜欢他“热情和倔强”的性格,保尔也觉得冬妮娅“跟别的富家女孩不一样”。这次保尔在冬妮娅家藏了好几天,他们产生了爱情。后来冬妮娅找到保尔的哥哥阿尔青,阿尔青把弟弟送到喀查了参加了红军。

保尔参军后当过侦察兵,后来又当了骑兵。保尔在战斗中浴血杀敌,十分勇敢,而且还是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和出色的政治宣传员。保尔很喜欢读书,特别爱读《牛虻》、《斯巴达克思》等作品,他一有空就给战士们朗读或讲故事。在一次激战中,保尔头部负了重伤,但他用顽强的毅力战胜了死亡。

保尔出院后,住在冬妮娅居住的亲戚家里。保尔的身体已不能再回前线,他立即投入了地方上的各项艰巨的工作。他做团的工作、肃反工作,并直接参加艰苦的体力劳动。在兴建铁路的工作中,保尔表现了高度的政治热情和忘我的劳动态度。兴建铁路的工作极端艰难:秋雨、泥泞、大雪、冻土,大家缺吃少穿,露天住宿,还有武装上匪的骚扰,疾病的威胁。这时已升为省委委员的朱赫来看到他们的劳动热情,感动地说:“他们真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在冬妮娅亲戚家一块居住时,保尔就和冬妮娅产生了裂痕,保尔对冬妮娅那种庸俗的个人主义越来越不能容忍,感情的破裂已不可避免。在修筑铁路时,保尔又见到了冬妮娅,这时她已与另一个阔工程师结婚。

保尔在铁路工厂任团委书记时,与团委委员丽达在工作上经常接触,两人逐渐产生了感情。但在丽达的哥哥来看丽达时,保尔产生了误会,错把哥哥当成丽达的恋人,从而错过了与丽达相爱的机会。

在筑路工作快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并引发肺炎,组织上不得不将保尔送回家乡小城去休养,半路上误传出保尔已经死去的消息。

保尔并没有死。当他出现在青年团积极分子大会的讲台上时,全场轰动了起来,他平静地说:“国家正在复兴,一切都富有生气,我能死吗!”不过,他还是意识到“疾病随时都可能结束自己的生命”。他要求重新参加战斗,他来到边境小镇贝兹多夫担任民兵大队军事委员,和边防军一起在边防线上策马巡视。他老是不声不响帮助工厂的团组织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他带领团员向懒散、松弛等不良倾向和官僚的主义、腐化堕落现象展开斗争。在洪水泛滥时,他瞒着自己的病情带头跳入寒冷刺骨的第聂伯河抢捞国家财产……只要心还在跳动,他决不停止战斗。可是,冻水激醒了睡在血液里的病魔,他又一次倒下了。在疗养院内,当他听到托洛茨基分子向党发起进攻时,他毅然离开了医院,回到自己的战斗岗位,向这些张牙舞爪的家伙发起反击。他挨了打,而他的鲜血却唤醒了许多青年,大家团结在党的周围,粉碎了托派的进攻。保尔就是在全身瘫痪、卧床不起的时候,也没有忘记为祖国、为人民工作,他要使自己的生命发挥所有的作用。

主题思想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原型就是作者本人。该书描写了十月革命后第一代苏维埃青年,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同国内外敌人及各种困难进行顽强斗争的经历。

保尔的精神成为一种时代的精神,他的名字被公认为是那个时代共青团的象征。它鼓舞着千百万青年去战胜各种困难的勇气。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保尔精神鼓舞着战斗在前线的苏维埃青年同法西斯浴血奋战。前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彼得洛夫斯基说:“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对乌克兰千百万工厂和集体农庄的青年,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乌克兰在与中央会议派,彼得留拉匪徒,法国和波兰的占领军,以及白党匪徒的战斗中,在极度复杂和紧张的战斗环境之中,曾锻炼出几千几百个出众的柯察金型的英雄。”

这本凝结着作者血和泪写成的小说,基本上反映了奥斯特洛夫斯基本人极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是他对生活的切身体验、对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哲理性思考和总结。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保尔柯察金:既是一名革命战士,又是一个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青年人。他是一个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他有倔强的个性和坚韧的毅力,对生活积极乐观。并且有着崇高的共产主义人生观和道德理想。他反对压迫、反对官僚的主义,见义勇为,大公无私,不怕艰苦,忠于职守,为公众的利益勇于献身。

保尔是人类精神世界中的永恒强者,他具有鼓舞人的力量。他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激励了无数陷入困境的人们,使他们重新扬起理想的风帆;他对革命理想的无限忠诚,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是以往的文学中所没有的,即使在无产阶级文学中也是崭新的。

文学艺术特点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社会主义文学中一部最辉煌的名著,作品的主要成就是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完美的艺术典型。作者在刻画这一人物形象时严格地遵循生活的真实,并不把保尔的坚强意志和刚强的性格看成是天生的,而认为是在英勇的战斗和艰苦的劳动中,在刻苦的学习和严格的律己中锻炼出来的。

用作者的话说,保尔有着大大小小的缺点和错误。作家毫无粉饰地描写了这一切,保尔的偏激、狭隘、急躁的情绪,使得他在处理自己和冬妮亚的关系上显得简单和片面了。由于他对她那些爱虚荣、爱穿着的缺点上要求太高,就“决然”地中断了他们的情谊。对冬妮亚一定要穿着漂亮的衣服去参加共青团大会,感到“看不惯”。这固然是他偏激、狭隘情绪的反映,是他对事物的看法不够成熟的片面性的表现,却也是他鲜明的阶级爱憎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无论优点和缺点都符合于保尔的性格特征。态度和对改正缺点的自觉行动。例如,保尔后来完全被病魔击倒,永远没有归队的希望的时候,他曾经产生了绝望的心情,甚至想用枪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在这生与死的激烈斗争面前,他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作为他行动的最高准则。他无情地剖析自己不健康的思想,严厉地批判自己的懦弱和胆怯:“这是假英雄!任何一个笨东西都会随时杀死自己!这是最怯懦也是最容易的出路。”作家通过描写主人公内心的激烈矛盾和感情的尖锐冲突,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即使生活到了实在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能够活下去,使生命变得有用处。”

遵循现实主义原则,多方面地描写保尔的性格及其成长过程,做到了真实、准确、恰到好处。这样就使作品主人公的个性特征更为鲜明和突出,使他的性格更加完整、丰满和真实。从而更加深了人物的英雄形象和教育力量,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段落赏析

1、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要抓紧时间赶快生活,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疾病,或者一个意外的悲惨事件,都会使生命中断。

赏析: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著名段落。保尔以为负伤而难以参加工作,伤愈之时,他在街上漫步,走到烈士墓附近,保尔十分悲痛。这是著名的独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前进。它从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人生观的角度阐述了人生的意义在何处。有反应了保尔因伤而产生出无法为人民奉献的失望心情。保尔因而产生要珍惜时光,赶快生活的思想。

2、暴风雪突然袭来。灰色的阴云低低地压在地面上,移动着,布满了天空。大雪纷纷飘落下来。晚上,刮起了大风,烟筒发出了呜呜的怒吼。风追逐着在树林中飞速盘旋、左躲右闪的雪花,凄厉地呼啸着,搅得整个森林惊惶不安。 暴风雪咆哮不止,猖狂了一夜。车站上那间破房子根本存不住热气,虽然通宵生着火,大家还是从里到外都冻透了。 第二天清晨上工,雪深得使人迈不开步,而树梢上却挂着一轮红彤彤的`太阳,碧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

赏析:这是开凿铁路时的天气,严寒使得原本并不容易筑路工程变得更加困难了。这段景物描写表现了当时环境的恶劣,营造了一种阴暗的气氛,突出了工程的难度和时间的紧迫。“,烟筒发出了呜呜的怒吼。风追逐着在树林中飞速盘旋、左躲右闪的雪花,凄厉地呼啸着,搅得整个森林惊惶不安。”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风雪之大,万物为之震惊,让人们清楚的体会到天气的恶劣。

3、城里的生活一如既往。五个小集市上,人群熙熙攘攘,声音喧嚣嘈杂。这里起支配作用的是两种愿望:一种是漫天要价,一种是就地还钱。形形色色的骗子都在这里大显神通。几百个眼尖手快的人,像跳蚤一样不停地活动着。他们的眼神里什么玩意儿都有,惟独没有天良。这里是一个大粪坑,全城的蛆虫都麇集在这里,他们的目的都是坑骗那些没有见过世面的“傻瓜”。很少有的几趟火车从自己的肚子里排泄出一群群背着口袋的人。这些人都向小集市涌去。

赏析:这里描写的是在刚刚得到解放的城市里,秩序尚未得到恢复。人民需要生活物资,于是集市就出现了。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集市的嘈杂和喧嚣,将集市上的小商贩与顾客比作跳蚤,十分形象生动,突出了集市中人们的形象,跳蚤又从另一个角度写出了这些人的投机取巧。粪坑和蛆虫又说明了这些人的无耻,和城市在反动势力的统治下,治安的混乱。

4、 章鱼的一只眼睛,鼓鼓的,有猫头大小,周围是暗红色,中间发绿,这只眼睛在闪闪发亮。章鱼的几十条长长的腕足,像一团小蛇似的,蜿蜒地蠕动着,上面的鳞发出讨厌的沙沙声。章鱼在游动。他看见章鱼差不多就贴着自己的眼睛。那些腕足在他身上爬着,它们是冰凉的,像荨麻一样刺人。章鱼伸出的刺针如同水蛭,死叮在他的头上,一下一下地收缩,吮吸着他的血液。他感到他的血液正从自己身上流到已经膨胀起来的章鱼体内去。刺针就这样吸个不停。他头上被叮的地方,疼得难以忍受。

赏析:这是保尔的幻觉,保尔在战斗中负伤了。头部被炮弹的弹片击中,险些丧命,然而,在他顽强生命力的抵抗下,他又奇迹般的复活!这里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保尔在昏迷中的幻觉。将疼痛比作章鱼和章鱼的刺,十分精辟与精彩,将疼痛的感觉写的入木三分,十分形象生动。

5、 “在黎明前的薄雾里,第聂伯河模糊地闪着光;河水冲刷着岸边的石子,发出轻微的哗哗声。两岸附近的河水是宁静的,平滑的水面泛出一片银灰色,好像凝滞不动似的。河中央,却翻滚着黑沉沉的水流,肉眼就可以看出,它正向下游奔腾而去。”

赏析:这里渲染了战事来前阴暗的气氛,河水宁静,却能看见它的奔流,这里既是写出目前的情势,又从另一个角度写出俄罗斯人民的生命力。

6、整整一个星期,这座小城都是在隆隆的炮声和清脆的枪声中醒来和入睡的。只是到了夜深的时候,才安静下来。偶尔有一阵慌乱的射击声划破夜空的沉寂,那是敌对双方的暗哨在互相试探。天刚亮,车站上的炮位周围就又忙碌起来。大炮张着黑色的嘴,又凶狠地发出可怖的吼叫声。

赏析:这是第七段的开始,描写的是红军攻打舍佩托夫卡。“整整一个星期,这座小城都是在隆隆的炮声和清脆的枪声中醒来和入睡的。”这里用的是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当地战况的惨烈,红军攻势之猛与匪军守卫的森严。“大炮张着黑色的嘴,又凶狠地发出可怖的吼叫声。”这里用的是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炮的可怕与敌人的凶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