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2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3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下面我们来看看文言文名句精选,欢迎阅读借鉴。
NO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NO2、夫妇和,而后家道成。——清·程允中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NO3、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NO4、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子·非相》
NO5、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NO6、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NO7、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NO8、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
NO9、人学始知道,不学亦徒然。
NO1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
NO1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NO12、轻诺必寡信。——《老子》
NO13、老当益壮,穷且益坚。
NO14、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NO15、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NO1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NO17、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NO18、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
NO19、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
NO2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NO2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NO22、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NO23、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NO2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NO2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
NO2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NO27、百闻不如一见。——《汉书·赵冲国传》
NO28、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在少年。
NO29、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管子·牧民》
NO30、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NO31、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
NO32、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NO3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NO34、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NO35、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NO36、漫无目的的生活就像出海航行而没有指南针。
NO3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NO38、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NO39、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NO40、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
NO4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NO4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NO4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NO44、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NO45、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
NO46、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
NO47、谨于言而慎于行。——《礼记·缁衣》
NO48、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NO49、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傅玄《傅子·通志》
NO50、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NO51、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NO52、记己有耻。——《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NO53、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NO5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4、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19、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22、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25、欲加之罪,何患辞。 (左传)
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
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
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31、曲则全,枉则直。 (老子)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35、将欲取之,必先之。 (老子)
3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
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41、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42、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
4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44、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4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4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4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子罕)
4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5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