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诗类型颇多,那么关于春天的诗句及诗意你知道多少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春天的诗句及诗意吧!
关于春天的诗句及诗意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诗意】创作此诗时,诗人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诗意】全诗以“春”字为着眼点,景中寄情,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喜悦轻松地情绪,以及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诗意】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不露说理的痕迹。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赏析诗意】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同时也蕴含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诗意】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咏柳》是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天净沙·春
【元】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
阑干楼阁帘栊,
杨枊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
小桥流水飞红。
【赏析诗意】运用绘画技法,从不同空间层次描写春天的景物,首句描绘的是远景,次句是近景,第三局是中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跃然纸上。
夜月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杆南斗斜。
今日偏知春气暖,虫声渐透绿纱窗。
【赏析诗意】恬谧的春夜,万物的生息迁化在潜行。“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是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偏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赏析诗意】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诗意】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静到极处的自然在诗人笔下有声有色,生意盎然。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赏析诗意】这首《春雪》诗,构思新巧。新年紧挨着立春,立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但这一年还没有芬芳的鲜花,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赏析诗意】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诗意】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
风波·三月七日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已而遂晴,
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送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诗意】三月七日,忽逢大雨,雨过天晴,作者联想到自己人生的坎坷,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定风波》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赏析诗意】《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片,是一幅充满生机、生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赏析诗意】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勃地发展起来。读者将诗的最后两句赋予生活的哲理,诗也因此获得了新的生命,流传不绝。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好春处,绝胜烟柳满唐都。
【赏析诗意】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偏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赏析诗意】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此诗可谓印证。
忆江南词三首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洲;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赏析诗意】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五代】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赏析诗意】此词追昔抚今,在对生机盎然的春景中寄寓了作者的深沉怨痛,在对往昔的依恋怀念中也蕴含了作者不堪承受的痛悔之情。
破阵子.春景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直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赏析诗意】归飞的`燕子,飘落的梨花,池上的碧苔,清脆的鸟啼,映衬着笑靥如花的少女,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和青春的无限美好。
新雷
【清】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赏析诗意】“造物无言却有情”,作为造物者的天,本来并不具有人类的情感和思维,诗人借助移情手法,赋予自然界人的情感活动和思维能力。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赏析诗意】诗人登超然台眺望曼城烟雨,触动了相思情,词中饱含着春未过而人将老的痛楚,强作“超然”以自我安慰。
临安春雨妆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赏析诗意】“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赏析诗意】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万春的繁丽景色,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的思考。
南湖早春
【唐】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赏析诗意】白居易遭到变着后,在江州时所留下的作品,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最后两句显示出作者遭到贬谪后消沉郁闷的心情。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宋】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
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镂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赏析诗意】“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愁本无形,却言“抱”,可见此愁对其来说有多浓,多重,清词论家贺裳评这两句为“入神之句”。
春夜
【宋】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赏析诗意】诗人面对良宵春色,剪剪轻风,金炉香烬,月移花影,一派风光,激起了思想上难以自制的波澜,为自己政治上的春色撩拨得不能成眠。
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赏析诗意】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心绪的诗,开头两句以相隔遥远的燕秦春天景物起兴,写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戌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
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赏析诗意】王昌龄的一系列宫闺怨诗中,《闺怨》尤为突出。在诗人笔下,一个有些天真和娇憨之气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
春日偶成
【宋】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赏析诗意】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旅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
王孙游
【南北朝】谢朓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
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赏析诗意】诗人在绿的氛围中缀以红花的点染,巧笔对比,着意渲染,流露出文人精心构制的痕迹,表现出“雅”。雅俗结合,创为佳构。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赏析诗意】诗篇特从“诗家”的眼光来写,又寓有理趣,可以看成是一种创作见解,即:诗人必须感觉锐敏,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老是重复那些已经熟滥的旧套。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赏析诗意】这首船歌虽然以兰溪之夜作为背景,但它着重表现的并非夜的静谧朦胧,而是兰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这,正体现出这首诗独特的民歌气韵,渔家的欢乐之情。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赏析诗意】春天是万象更新,景色动人的季节,极易牵动人们最微妙、最深沉的感情,此次,诗人被春光唤起的,是人生至死不渝的乡情。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译文及注释: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上的,惠崇原画已失。
作者因为懂画、会画,所以他能紧紧抓住惠崇这幅《春江晚景》的画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尤其令人叫绝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此外,他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他能看到画外,以画上并没有的“河豚欲上”,来点染初春的气息,深化画中的意境。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
译文及注释: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春日》这首七言诗是宋代朱熹所作,其中“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句为名句。诗的大意是:风和日丽来到泗水边赏景,一望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很容易认识到东风的面容,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译文及注释:
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
译文及注释:
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非常著名的一首辞别诗,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前两句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和地点。初春的早晨,一场细雨使尘埃落定,空气变得湿润清凉;从渭城的客舍放眼看去,到处是青青的柳色,一片生机盎然。诗中用“浥”字形容雨湿尘埃,用“新”字形容柳色翠嫩,准确生动地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而柳色的“柳”与留恋的“留”谐音,更表达出诗人对好友元二的依依惜别之情。后两句写在送别的酒席上,诗人劝他多饮几杯,因为从渭城西行出了阳关,再不会遇到熟悉的朋友了,何况此行的目的地,是比阳关更遥远的安西呢?这两句,字面上似乎只是劝酒,实际上却是衷心地祝愿着好友,在那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一切平安。诗中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话语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唐代诗人。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市)人。
译文及注释:
去年的今天,就在这长安南庄的一户人家门口, 我看见那美丽的面庞和盛开的桃花互相映衬,显得分外绯红。 时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游,那含羞的面庞不知道去了哪里,只有满树桃花依然是旧样,笑对着盛开在这和煦春风中!
喜晴
范成大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范成大,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译文及注释:
范成大喜欢在窗前种梅树,夏可尝青梅,冬可赏梅花。这首诗大概意思是说窗前的梅子熟落蒂了,墙角下的竹笋也长成了林。整天下雨都不知道春天已经结束了,天一晴才发现原来已到深夏。
诗,是一座金碧灿烂的仓库,里面有发掘不完的宝藏;诗,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等着我们去探索,你最喜欢的
我最喜欢的诗作文篇1
“千锤百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是明朝于谦的诗作,诗名是《石灰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诗。这首诗因将石灰石拟人化而衍生出人生的道理,不仅深深的吸引我,还成为我的人生座右铭。
在阅读这首诗的同时,我彷佛同诗人于谦一起在深山中寻幽访胜,探寻山中之宝,于是我们来到更深的山林中,开采出石灰石,经过大火的燃烧变成石灰,这洁白的粉粒将遗留在人间。石灰不害怕被粉身碎骨磨成粉状的个性,正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最佳写照。
这首诗充分描绘出于谦忠良的个性,藉由石灰石燃烧的过程,当作人们遭受各种挫折的历练一样,引申为人必须要挑战自我的极限且勇于在困难中有所突破、成就,最后造福人群,这种烈火见真金的精神是最令我敬佩的。
这首诗运用独特的拟人手法描写石灰石,简短的七言绝句却刻画出深远的意义,于谦在十二岁时能撰写出这篇千古佳作真是令人啧啧称奇、感佩万分。
我最喜欢的诗作文篇2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就是我最喜欢的古诗——朱熹的《春日》。
对这首诗的喜爱,从我开始学它的时候就有了。其实比起古诗,我更偏爱词,因为它的不固定字数,自由的格式,朗朗上口又抑扬顿挫。这首《春日》却打破了我的偏爱,破例称为我的最爱。以前学它时,就觉得它写得很美,写出了我心中春的样子,也羡慕作者的自由,羡慕他能随心所欲地去找寻春天。学完后,又进一步了解了它的意境,我不禁在脑海里想象出这样的画面:朱熹独自一人,一边在泗水边慢慢地走着,一边望着那些五彩缤纷的野花和翩翩起舞的蝴蝶。那一定是春姑娘休息的家园了,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前些日子,在第三季诗词大会上,我听到了立群老师对这首诗的讲解,原来它还有更深层的意思。从表面上看,这好像是一首写景诗,写了春天的景色。但其实,这是一首很会“装”的哲理诗。从“泗水滨”这三个字就可以看出端倪,它其实是写了朱熹在泗水边上寻找孔子留下的思想,找到后来发现耳目一新。这才发现,儒家思想是那么的万紫千红。唉,我真是被它的“颜值”骗了这么多年。
但是这深层的意思,让我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喜欢了朱熹和它的这首诗。朱熹是一个大学者,他一定很推崇儒家思想,对知识也有着孜孜不倦探索的精神,也勤于思考,所以他才能发现儒家思想的“万紫千红”,也会感慨儒家思想不管如何却“总是春”。
这样一首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诗,怎能让我不喜欢呢?读到它,总让我感觉有一种力量灌入我的身体,让我向着知识的高山攀登。
我最喜欢的诗作文篇3
诗,是古代文化的旗帜,;诗,是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我最喜欢的一首诗,就是李商隐的'《无题》。
《无题》这首诗表达了男女之间刻苦铭心的相思之情。其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尤其成名。那时,李商隐正值壮年。他进京赶考考取功名。由于他才华出众,考上了状元。被皇帝接见,从此又开启了崭新的人生。当时京都有一个有钱人家看中了李商隐的才华,要把女儿嫁给他。那家人家的女孩长得肤白貌美,李商隐也长得十分俊俏,两人一见钟情,两情相悦。李商隐不仅考取了功名,又抱的美人归,真是人生得意之时!可是,就在这时,李商隐因为种种原因,被迫贬官。新婚燕尔的两人只能被迫分离。就在李商隐贬官期间,妻子因过度思念而得了不治之症,去世了。当李商隐回来时,他早已见不到妻子,非常伤心,难过。这首诗就是思念妻子而写。后人常用“春草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比作无私奉献的老师。
记得有一次,上作文课,我发现郝老师讲课时的声音不对劲,很沙哑。郝老师经常咳嗽,偶尔含几颗润喉糖。我想,郝老师一定是感冒了,郝老师咳嗽这么严重,还带病给我们上课,我突然想起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说的就是郝老师。
古往今来,有很多优秀的古诗,熠熠生辉。让我们一起去诗海拾贝,去细细品味吧
我最喜欢的诗作文篇4
在我读过的古诗词中,我喜欢的是汉乐府的《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首诗告诉我们,光阴一去不复返,我们要珍惜时间,要合理的利用时间让自己有所作为。记得那时候我刚上三年级,无论做什么事情我都很墨迹,拖拖拉拉,为了治我这个坏毛病,妈妈用了很多方法给我制定了很多规矩,虽然有了一些改观,但还是没有达到预期那样让我的坏毛病彻底改掉。
在一次观看古诗词大会中,我了解到了这首古诗。它的前四句话意思是,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剔透的露珠等待着阳光的沐浴,春天把美好的希望洒满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常常害怕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变黄衰败百草也凋零。千万条河流奔腾不息地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新返回向西流?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整一首咏叹人生之歌,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了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的“恐”字更表现出人们对于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
当我听完整首诗的意思后,我不禁联想到了《钢铁是怎样练成的》里面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
回头看看以前的自己,拿时间当空气,任它从我身旁悄悄溜走,白白浪费真是太可惜了,真是太不应该了。每当我想要偷懒磨叽时候,我都要心里默念这首《长歌行》来时刻提醒自己,要珍惜时间,把时间合理分配好,充分利用好,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不留遗憾给自己的将来。
我最喜欢的诗作文篇5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我认为李清照这首诗十分深入人心。“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在李清照心中,是何等的感慨啊!那种气势,在天地之间,让鬼神都不敢冒犯。她是一个女子呀!怎能有这样的想法!“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诗人追思项羽这个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时有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许多人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生死之决。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于英雄的称号,无愧于人民给予的厚望,以死相报。“不肯”这个词,可谓此诗中画龙点睛的一笔。它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更不是“不去”。这一个“不肯”表达了一种“士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让人赞不绝口!
这首诗的起调十分高亢,又鲜明地指出了人生共同的价值观念。那就是——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要有爱国激情,但并不用溢于言表。当时,南宋的统治者不顾百姓的死活,只顾自己逃命。他们宁愿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联想到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修整一番再继续出战。项羽自己觉得没有脸面见人民百姓,便回身苦战,杀死敌人数百,然后自杀。诗人讽刺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为,借古讽今,正气凛然。整首诗仅仅二十个字,就连用了三个典故,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不可思议!
李清照创造这首诗的背景也很独特。据书中记载:公元112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赵宋王朝仓皇地向南方逃去。李清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
不久,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发生了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却没有守职地指挥战乱,而是悄悄地逃跑了。叛乱结束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非常羞愧,虽然并没有与他争吵,但昔日的和睦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用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1128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到乌江时,他们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她随口吟就了这首诗。赵明诚站在她身后,听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变得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发作而亡。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诗——《夏日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