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看文字须大段精采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看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
3、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只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需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读时不可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而应具体思考推敲才行。——培根
4、读书要注意形成一条主心骨,就像一棵树一样,先要有比较巩固的根和本,然后在上面生出繁枝密叶来。——金开诚
5、我读书总是以少为贵,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6、读书是人精神乐园,实践是人物质乐园。
7、每个人都要摸索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要从读书中去发现自己的长处,进而发扬自己的长处。读书还是靠自己,要靠自己下苦功,要靠自己去摸索和创造。——严济慈
8、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9、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书是一艘巨大的航船,把人们从狭隘的天地驶向广阔的海洋。高尔基说过;"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从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
10、明察事理的人称为明智,明智的人则能以身作则。
11、读好书就是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谚语
1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3、自家慢诩便便腹,开卷方知未读书。——(清)张月楼
14、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美]爱迪生
15、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英]培根
16、书籍是屹立在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17、不断认识自己的无知是人类获得的表现。
18、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抉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门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
19、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作者:(元)程端礼
20、我从未知道过有什么苦恼是不能为一小时的读书所排遣的。——[法]孟德斯鸠
21、立品直须同白玉;读书何止到青云。 作者:《对联集锦》
22、发奋识辨天下字,励志读尽人间书。
23、读书于思想犹如运动之于身体,运动使人健壮,读书使人贤达。
24、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来自他们的博学。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再高深的学问也是从字母学起的。
25、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我们不断的看书才能懂得知识,那些大学生们只是一直在读书,才能找到很好的工作,只有你不断地去读书,那么大千世界你就无所不知。
26、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
27、人家不必论富贵,惟有读书声最佳。——(明)唐寅
28、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有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玖书之法也。
29、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作者:伏尔泰
30、读书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作者:爱迪生
31、读书,给有些人是填补了时间的空白,给有些人是填补了精神的空白,心灵的空白。——杨志军
32、一个人如果他不知道学习的重要,他永远也不会变得聪明。——佚名
33、倘不领悟,再完美的理想也会化成泡影;倘不勤奋,再美妙的计划也会付之东流;倘不实践,再广博的知识也会束之高阁。
34、我们可以由读书搜集知识,但必须利用思考把糠和麦子分开。——[德]富斯德
35、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颜之推
36、皇帝重英豪,文章教儿曹。万般皆下品,惟有念书高。——《神童诗·劝学》
37、假如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
38、念书越多,留存在脑中的对象越少,两者适成反比。念书多,他的脑海就像一块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涂抹的黑板一样。 —— 叔本华
39、做人诚为本,干事实为基。
1、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3、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4、"书籍渐富,历代学者之著述,汗牛充栋",非一人财力能尽致,亦非一人精力能遍览。"故不可不择其有益于我者而读之。"读无益之书,与不读等,修学者宜致意。——蔡元培
5、不管读什么书,总愿意自己给自己提出一些问题,问一些问题,问一些为什么,寻求更正确的答案。这样,无形中使知识面愈来愈宽,使理解的程度愈来愈深。——张友渔
6、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有所不合时多改定,或古人先我而存者,则遂削之,积十余年,乃成一编,取子夏之言,名日《日知录》。——顾炎武
7、我身上一切优秀的品质都要归功于书籍。
8、我总是尽我的精力和才能来摆脱那种繁重而单调的计算。——纳皮尔
9、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10、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英国)培根
11、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崐?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12、我们看到的从很远星系来的光是在几百万年之前发出的,在我们看到的最远的物体的情况下,光是在80亿年前发出的。这样当我们看宇宙时,我们是在看它的过去。
13、学习要抓住基本知识:即不好高莺远,而忽略基本的东西。
14、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15、故事好比一根树干,它的详情细节就在那上面越长越多,好象菌类在一个树椿上繁殖一样。努力从人的性格中发掘可稀释的精华。
16、读书不仅是教师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源头活水"!
17、每个有知识的人,应该在自己的一生中,好好读上一本书。究竟该读哪些书?若想了解这点,那至少得读上本才行。
1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谚语
19、读书可以帮助你忘记你的'悲哀。
2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作者:朱熹: 出处:《训学斋规》
2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2、养子莫徒使;先教勤读书。
23、熟读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24、有些文字催人奋进,有些文字让人安心。读过一些励志的书籍,字里行间透着危机感,仿佛休息就是退步,慢下来就是浪费生命。——张梓琳
25、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刘向《战国策·秦策一》
26、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李欣《缓歌行》
27、读书如果不与实际结合,知识但是是天空的浮云。
28、没有艰苦的领悟,就没有最简单的发明。(南斯拉夫谚语)
29、读书当将破万卷;求知不叫一疑存。出处:对联集锦
30、书到精绝潜心读;文穷情理放声吟。——《对联集锦》(公司周年庆祝福语)
31、花开花落书中行,云卷云舒眼中景。
3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33、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完美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1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34、念书对付我来说是驱散糊口中的不愉快的最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念书所不能驱散的。——孟德斯鸠
35、先生不该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该该专念书,他的责任是进修人生之道。
36、求学将乃至用;念书先在虚心。
关于孟子的名言警句精选
1.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2.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3.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孟子·腾文公上》
4.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孟子·告子上》
5.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6.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7.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
8.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9.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10.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
11.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13.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地。
14.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15.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孟子·粱惠王上》
16.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1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粱惠王上》
18.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1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0.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孟子·离娄下》
关于孟子的名言警句摘抄
1.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孟子·萬章》
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4.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孟子·离娄上》
7.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8.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9.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0.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1.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2.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
13.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孟子·离娄下》
14.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1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1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的名言
17.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8.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9.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弃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20.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
21.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孟子·公孙丑》
22.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孟子·公孙丑上》
23.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孟子·梁惠王下》
24.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滕文公下》
25.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26.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2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语录
28.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2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30.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