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榔头”郎平的人生励志故事
世界冠军第一次为钱卖命
1987年,郎平放下排球事业,赴美
世界冠军的荣耀已经在她身上黯淡下来。后来,郎平踏上意大利摩迪那这座陌生的城市。此次到意大利,她的身份只是一个打工者―去摩德纳俱乐部打球。
摩迪那是一座洁净而典雅的城市,拥有全球闻名的法拉利车队和歌星帕瓦洛蒂,也是意大利排球运动的中心。初到陌生的国度,郎平觉得事事不顺心。她吃不惯俱乐部的饭菜,经济压力让她失眠。更让她难过的是队友们的排外。年轻气盛的队友们觉得,郎平虽然曾带领中国女排数次夺冠,可她已经过了运动的最佳时期。她们联合起来排挤她,只要看到她对着饭菜皱眉,就马上向教练打“小报告”。在平时的训练中,由于有旧伤在身,郎平不敢剧烈运动。教练说她端着世界冠军的架子不放,训练时“心猿意马”。教练狠狠地说:“这里不是中国,没有人把一个和自己国家无关的世界冠军当宝贝一样整天捧着。如果你要人家当你是宝贝,就要认真训练,带领全队夺得冠军才行。”
面对教练的批评,郎平委屈地流下了眼泪。从这天开始,郎平托朋友寄来最好的止痛药,给自己加大训练强度。
第一场正式比赛的前一天,由于运动过猛,郎平的腰部肌肉拉伤。考虑到自己在队里的处境,她没对任何人说起受伤的事。第二天比赛时,郎平首发出场,只能用一条腿做支撑,却还是奋力地左右移动扑救。尽管被伤痛折磨得脸都变了形,郎平还是以顽强的毅力和队友取得了第一场胜利。接下来的两场比赛,郎平咬紧牙关坚持着,最后的比分是3:0。
在更衣室,队友们都兴高采烈地讨论着如何庆祝这场以弱胜强的胜利,而郎平一个人冷静地坐在一旁。回到宿舍,她给每个牵挂她的朋友打电话,然后向妈妈请教怎样做红烧排骨。
俱乐部的饭菜太不合口味,她要做一顿丰盛的佳肴犒劳自己。
就在郎平一手握着电话,一手根据妈妈的指点往锅里放着作料时,门铃响了。队友和教练们一进门就大呼小叫说“好香”,带来了许多美食的她们,是来感谢郎平的。这一晚的饕餮大餐之后,郎平和俱乐部队员的关系和谐起来。
“这就是行动的力量。”郎平常常这样对自己说,“与其抱怨别人,不如做出成绩,让别人反思对你的态度。”就这样,郎平所在的摩德纳队有了奇迹般的提升,于1990年夺得意大利杯赛冠军。这是摩德纳队有史以来第一次夺冠。
由于伤痛困扰及俱乐部经营不善,郎平被迫离开摩德纳队,再次回到美国。她一边在新墨西哥州继续完成学业,一边担任新墨西哥州大学女子排球队教练。
1994年11月,巴西举行第12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郎平一直守在电视机前关注着中国女排,结果让她大吃一惊:昔日中国女排的王者风范荡然无存,只获得第8名!郎平暗暗发誓,只要祖国需要,她一定回国。
1994年年末,中国女排主教练栗晓峰迫于舆论压力递交辞呈。郎平受命于危难之中,成了中国女排主教练。
郎平带领国家女排从低谷一点点往上爬,4年中,中国女排在世界大赛上达到最高点,摘取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银牌。郎平获得了当年“世界最佳教练员”奖。1998年12月,带领中国女排姑娘们在曼谷亚运会女子排球赛上夺得冠军后,郎平激流勇退,辞去主教练之职。
“中国马拉多纳”难承欠薪之痛
1999年,回到美国的郎平正在犹豫选择哪家俱乐部时,她没有想到,9年后,自己会以教练身份重返意大利摩德纳队。摩德纳队新老板给她打去电话,希望她能重返意大利。
郎平本希望队员都能刻苦训练,但是在意大利,不能越过法律超时训练。而且,摩德纳队的选手来自8个国家,基本是世界二流运动员,打法多是欧洲型,网上有高度,但技术较粗糙,需要在训练中反复揣摩和领悟。
开始,只要郎平加强训练强度,队员们就有不满情绪。有队员还威胁说,如果再随意增加训练强度,她们就到俱乐部去抗议。郎平没有反驳,她意识到国情不同,训练方法也应该不同。
一波未平,又起一波。为满足虚荣心,几个队员都要求当主攻手,为此大打出手……
郎平默默地忍耐着,在风波平息的这段时间,她抓住机会,在训练中将亚洲的打法慢慢融入,渐渐将难度提高。潜移默化中,队员们逐渐接受了她们原本吃不消的高强度训练。
2000年5月,摩德纳队捧回渴盼27年的欧洲联赛冠军杯。那一夜,整个摩迪那城沸腾了。郎平成了这座城市的英雄,性格外向的意大利人用直白的方式庆祝胜利。当地的.报纸,几乎每个星期都有关于郎平的报道,他们用尽了赞美的词汇:“她是中国的马拉多纳。”摩迪那市市长在接见郎平时,感谢她为摩迪那市所做的一切,并送给她一座圣女雕像。
处在赞誉中的郎平没有兴奋和骄傲,对她而言,“冠军”这个词不再新鲜。她向俱乐部请了1个月假,去美国看女儿。自从1995年她与白帆离婚后,女儿一直随爸爸在加利福尼亚生活,郎平只有在假期才能跟女儿见面。职业联赛生涯中,她一有时间就飞到美国陪女儿,她觉得亏欠女儿太多。
等郎平回到俱乐部时,更大的问题出现了。受美国“9?11”事件影响,全球经济不景气,摩德纳队欠薪日益严重,整个赛季仅发了1个月工资。运动员拿不到工资,情绪波动,训练一直处于低潮。
虽然郎平无力改变俱乐部现状,但是,她赢得了全市人民的尊重,甚至有人发起民间募捐,要让这个赢得荣誉的冠军队继续保持下去。可是,俱乐部运转要靠庞大的资金,民间捐款对它而言只是杯水车薪。1年以后,郎平虽再次率队获得欧洲联赛冠军,但俱乐部彻底破产了,辛苦了两年多的郎平只领到1个月的薪水,她在疲惫和经济窘困中离开了意大利。
为女儿执教美国女排
2001年夏天,郎平回美国陪伴女儿,同时接受朋友的建议,到一家条件很好的医院彻底检查身体――由于长期高强度训练,她的右腿韧带部分黏连,左脚踝有碎骨存在;由于精神长期高度紧张,有长期失眠症状。医生认为,郎平至少要在医院呆5个月,才能保证身体和精神康复。可是,郎平寂寞地提前回家了。
夏天结束后,女儿重新回到寄宿学校,朋友们都在忙自己的事业,没有人陪在她身边。本来,与前夫离婚后,郎平在美国曾有一个非常知己的异性朋友,两人一度擦出爱的火花。可是,没等火种燃烧,郎平就临危受命回到中国。千山万水阻隔了他们的交流,这段原本浪漫的爱情之花凋谢了。
2002年11月,意大利势力强劲的诺瓦那队主教练突然辞职,在诺瓦那队效力的国家队前队员何琦焦急地给郎平打电话,请她再度出山。郎平考虑良久,答应了。她觉得,一是诺瓦那俱乐部财团势力雄厚,不可能像摩德纳俱乐部一样拖欠薪水;二是女儿正在成长,美国的消费水平高,她应该多挣些钱……她再次飞赴亚平宁半岛。
由于有在意大利联赛执教的
郎平比以往更加疲惫,失眠症越来越严重。这个时候,惟一能给她鼓励和安慰的就是给13岁的女儿通电话,听听那个刚上初一的女孩假装成熟地“教训”她:“妈妈你是大人,更应该懂得照顾自己啊。”
虽然女儿有父亲照顾,但毕竟是女孩子,而且已经到了青春期,郎平觉得自己应该和女儿靠近一些。就在这时,郎平再次接到美国排球协会的邀请――担任美国国家女排主教练。
郎平非常矛盾。一方面,她非常想接受邀请,因为那样就可以陪伴女儿;但另一方面,一旦她接手美国女排,将面临和中国女排对抗的尴尬局面。
在痛苦的抉择中,郎平决定征求中国大众的意见。“如果所有中国人都反对,我宁可牺牲女儿,也不接这个教练。”
人们纷纷表达对此事的看法。大家认为,此时的美国国家排球队连古巴、俄罗斯、巴西都打不过,属于二流球队,而美国排协只要求郎平带队获取2008年奥运会参赛资格。届时,中国女排最可能的对手还是古巴、意大利、俄罗斯、巴西等队,人们担心的中美两队一决高下的情形出现的可能性极小。
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了郎平。“为了中国排球,郎平苦了这么多年,把家把孩子都丢了,现在是该为自己考虑一下的时候了。”这些话,让郎平特别感动。
2005年2月8日,郎平终于决定接受美国国家女排主教练职务。2005年5月,在结束与意大利诺瓦那队的合约后,她踏上去美国的征程。在那里,她可以实现一个普通女人的心愿:和女儿在一起。
对于她的选择,我们只能送上最美好的祝福。希望她在异国的土地上,生活得更好,收获得更多。
2015年郎平终可一偿夙愿,20年等一冠,她更值得。作为运动员,“铁榔头”毋庸置疑地被公认为中国女排实现5连冠的功臣。退役后转型当教练,她在1995年回国执掌低谷中的中国女排。在北京奥运周期,她出任过美国女排主教练4年之久。2013年,她再次临危受命,扛起带领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争夺奖牌的重担。从1995年到2015年,郎平那近乎完美的教练生涯中,世界三大赛还欠她一枚正名的金牌。
郎平出生于1960年12月10日,那是一个寒冻大地的冬日。由于自然灾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家”与“小家”的经济条件都很差。襁褓时期的郎平,身体虚弱,母亲常用小米粥来补充她的营养需求,没有给过她特别的优待。对于这段生活,她的母亲坦然地认为:“那时的生活就是那样,没什么值得奇怪的。”母亲这种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艰苦生活的思想,对郎平日后的成长影响颇深。
郎平7岁那年,迈进了小学的门坎儿。在北京市朝阳区东光路小学,开始了她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涯。说起郎平的性格,既有生长在北方的父亲那种豪爽和奔放,又有来自南方的母亲那种恬静和细腻。这种优良性格使她“动”起来像个男孩子一样勇敢顽强,“静”下来又能比一般女孩子更为文静。
有一回,几个男孩子要和她比赛上树,看谁爬得高。别的女孩子听了都咋舌,可她却不服气地抬头看了看树的高度,然后毫不犹豫地硬是爬上去了,令伙伴们佩服不已。郎平的父亲是个体育迷,一有机会,他就带着女儿到住家附近的北京工人体育馆去看比赛。父亲对体育的酷爱,影响着郎平。在郎平少年时代的记忆里,排球给她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随着岁月的改变,郎平的个头儿越长越高了。站在同龄人当中,她犹如“鹤立鸡群”,非常突出。1978年,郎平参加全国排球甲级队联赛,崭露头角,被袁伟民教练看中,进了国家队。经过刻苦磨练,她成为“世界三大扣球手之一”。出色的高位拦网和落地开花的扣杀技术,让世人为之惊讶。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我这孩子并不比别的孩子笨,就是没耐性,做事总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知道,做事是否有头有尾,有始有终,属于
1.我不希望渲染和平大战,我就是个老北京,只是这些年我的家乡发展太快,以至于我每次回来不依靠gps都找不到回家的路。但我也不会说只要打出水平,打出高质量的比赛就行了这样虚伪的话,因为成绩也很重要。
2.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
3.吃蛋糕得加练,谁不听话榔头砸。
4.巴西队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中国队每一次发球全场都发出振聋发聩的嘘声和口哨,每一次巴西队得手却是震天响的欢呼和掌声。郎平跟姑娘们说:我们有上亿球迷在远方观战,我们不孤单,他们越嘘我,我越要发好,抛好球,狠狠地打!
5.今天,姑娘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让我们再次荣耀地站在了最高的领奖台上。每天的付出和汗水,都是人生赋予我们的'金牌,感谢奋斗拼搏的日子,感谢代代相传的女排精神。
6.她们(美国女排)每天训练完都挺高兴的。她们从不认为锦标是最重要的,她们最常说的是ididmybest(我尽了最大的努力)。而我们中国人一直挂在嘴边的是一定要拿冠军,仿佛拿了亚军都是失败。
7.现在中国排球教练能够出口到传统的体育强国美国,我觉得是一种荣耀。在中国,也有很多外教。那么中国教练执教外国球队,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8.以后谁不听话,我就拿榔头砸谁。
9.技术一般不要紧,团队互相弥补往前走。
10.球迷们很职业,也很懂球,他们愿意看到五局精彩的比赛。当然作为教练来说不希望打五局,神经脑细胞死太多。
11.不要去设计结果,不要刻意去想结果,把过程做得好一些,谁努力到最后,谁坚强到最后,谁就能笑到最后!
12.体育就是一种娱乐,大家应该以轻松的心态面对输赢。不要总是把体育上升到爱不爱国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