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带答案一
一 、基础知识(40分)
1、 正确、匀称地书写下面的语句。(5分)
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码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样绵延,向天边的霞光那样耀眼,向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2、看拼音,写一写。(5分)
bì 风帆( )空 ( )幕
完( )归赵 ( )竟 铜墙铁( )
lián 清正( )洁 浮想( )翩 垂( )听政
舌绽( )花 ( )悯
jù ( )理力争 ( )精会神 ( )之千里
声色( )厉 星星火( )
3、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3分)
(hé hè huo qiáng qiǎng jiàng)
牵强( )附会 和( )稀泥 倔强( )
随声附和( ) 勉强( ) 和( )气生财
4、给下列词语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
A、不安全 B、损害 C、端正 D、高
①危峰兀立( ) ②危及生命( )
③居安思危( ) ④正襟危坐( )
5、下面三组词语中,是同一类的一组是( )(2分)
A、夸奖 谦虚 机灵 欣欣向荣 B、虚伪 夸耀 勾结 当机立断
C、简朴 刚强 嘴脸 斗志昂扬
6、成语是祖国语言文字中的瑰宝,你究竟掌握了多少,测测自己。(4分)
(1)、我们在描写人们爱科学的时候,经常要用到这样的成语:见微知著、锲而不舍。你还能写出两个与科学精神有关的成语吗?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些带有动物的成语也特别有趣,如:鹤立鸡群、凤毛麟角。你还能写出两个来吗?__________、__________。
7、出口成章,根据提示写名句。(8分)
(1)弈秋,( )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
(2)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 )呢?
(3)正月十五,处处( ),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 )而美丽。
(4)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 ),或( ),或( )。
(5)有许多古诗词是描写一年四季景色的。请写出最能体现季节特征的诗句各一个。(2分)
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望着这田田荷叶、亭亭荷花,再吟杨万里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顿觉清香满口。
(7)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 )他,可就是( )他。——(美国)海明威(《 》)
8、按要求写句子。(8分)
(1)、仿写句子。(2分)
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风,我将 。
如果我是春雨,我将 。
(2友谊的话题历久弥新,写出表现友谊的一组诗句:
。友谊最深、不猜不疑的朋友,我们称为 。
彼此心意相通、无所违逆的朋友,我们称之为 。 (2分)
(3)“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守信用”与这句话意思不一样的是( )(2分)
A.答应别人的事能不守信用吗? B.答应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
C.答应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吗? D.答应别人的事不能不守信用。
(4)修改病句。(2分)
三个韩国的孩子来我校参观访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作的生本报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根据语境填空(4分)
小学六年的生活一晃而过,真是 , 。(写两个表示时间易逝的成语)我即将升入中学了,我想“ ”来告诫自己,(填上恰当的名言警句或谚语等)使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在即将离别之际,我还想祝愿我的同学 !祝愿我的老师 !祝愿我的母校 !(每条横线上填写一个表示祝福的四字词语)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课内阅读(10分)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哦?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瞅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文中“熬”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3分)
2、以上短文选自俄国作家( )的(《 》)。(1分)
3、当渔夫看到已经在帐子里熟睡的两个孩子时,他会对桑娜说什么呢?(3分)
4、从加点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桑娜和她的丈夫有什么样的品质?(3分)
(二)课外阅读(20分)
孔子游春(节选)
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孔子说“水是真君子”的理由有四点,分别是因为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这段从孔子对水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的老师(从文中找一个词填在横线上)。(2分)
购买上帝的男孩
一个年仅六岁的小男孩(拿着 捏着 握着)1美元硬币,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盘问 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要么说没有,要么嫌他在捣乱,(不由自主 不由分说)就把他撵出了店门。
天快黑时,第二十九家商店的店主热情地接待了男孩。老板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满头银发,慈眉善目。他笑眯眯地问男孩:“告诉我,孩子,你买上帝干嘛?”男孩流着泪告诉老头,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是被叔叔帕特鲁抚养大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至今昏迷不醒。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邦迪想,上帝一定是种非常奇妙的东西,我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伤就会好。
老头眼圈也湿润了,问:“你有多少钱?”“1美元。”“孩子,眼下上帝的价格正好是1美元。”老头接过硬币,从货架上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饮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邦迪喜出望外 将饮料(捧 抱 包 报)在怀里 兴冲冲地回到了医院 一进病房 他就开心地叫嚷道 叔叔 我把上帝买回来了 您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几天后,一个由世界顶尖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医院,对帕特鲁普进行会诊。他们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终于治好了帕特鲁普的伤。
帕特鲁普出院时,看到医疗费账单那个天文数字,差点吓昏过去。可院方告诉他,有个老头帮他把钱全付了。那老头是个亿万富翁,从一家跨国公司董事长的位置退下来后,(寄居 隐居)在本市,开了家杂货店打发时光。那个医疗小组就是老头花重金聘来的。
帕特鲁普激动不已,他立即和邦迪去感谢老头,可老头已经把杂货店卖掉,出国旅游去了。
后来,帕特鲁普接到一封信,是那老头写来的,信中说:“年轻人,您能有邦迪这个侄儿,实在是太 ______了,为了救您,他拿一美元到处购买上帝……,感谢上帝,是他_____了您的生命,但您一定要永远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1、 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喜出望外: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给第四自然段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2分)
3.、在短文中的横线上补写老头说的话;选择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词语。(4分)
4、联系上下文,填空。(4分)
(1)“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男孩邦迪心中的“上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你认为“真正的上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最后一段横线中应该填的两个词语是______ 和______。
5、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钱购买上帝的男孩邦迪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老头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2分)
6、请你根据这篇文章的中心内容设计一句公益广告用语。(2分)
例:爱心可以让死神望而却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习作表达(30分)
1、 语文实践(5分)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雾霾天气吧,它就在我们身边,多么可怕的事情。作为你,在平时的生活中是怎样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请用100左右的字,联系实际谈一谈。
2、 生活中,我们一天天在长大,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珍惜幸福……请你用两件事写一写成长过程中懂得的某一种生活道理。题目自拟,字数400以上。(25分)
答案:
一、基础知识:(设计意图:本张试卷编写上突出“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学”与“练”的'结合。第一部分主要是基础知识训练,其中包容了拼音、字、词、义积累等多方面的考察,力求全面的检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课内外知识的结合,着重与知识的延伸与应用;还有一些读书方法和习惯方面的内容,而且还很注重诗句的灵活运用,让学生强烈地意识到我们的文化精粹——古诗词,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更诗意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碧 闭 璧 毕 壁 廉 联 帘 莲 怜 据 聚 拒 俱 炬
3、qiáng huo jiàng hè qiǎng hé
4、D B A C
5、A
6、略。
7、(1)通国 专心致志 (2)一去不复返 (3)张灯结彩
(4)固有一死,重于泰山,轻于鹅毛。
(5)略
(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7)一个人并不消灭,但就是打不败它。《老人与海》
8、(1)略, (2)略, (3)C
(4)“韩国的”与“三个”调换, 去掉“讨论”或“听取”。
9、略。
二、阅读:(设计意图:“阅读理解”是语文试卷上的压轴题。目前阅读理解有两大类,即“课内阅读理解”和“课外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考查的主要是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学生的提取信息能力、整理归纳的能力和拓展能力,让学生真正看到阅读题就静静地品味、思考,而不是脱离文本的假阅读。而是将课内学到的学法去解决问题,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一)1、A 四点底 10 2、托尔斯泰 《穷人》
3、略, 4、略。
(二)有德行 有情义 有志向 善施教化 善施教化
(三)1、略,2、,,,:“,,。” 3、略,4、略 5、善良,6、略
评分标准:
一类文(22分—25分):叙事清楚、情节真挚、生动,作文语句通顺,基本无错别字。
二类文(18分—221分):叙事有条理,作文语句通顺,有个别错别字。
三类文(14分—17分):叙事较有条理,语句较通顺,有语病。
四类文(13分以下):叙事不清,语句不连贯,语病多。
注:四个错别字扣1分。
语文试卷带答案二
一、语文知识积累(16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自然的风景处处有特色。繁花nèn()叶当中安巢的鸟儿;风雨大作时集中在屋yán()下电线上的苍蝇;梦mèi()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以及给蓝天xiāng()上银边的白雪。这一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古诗文、名句填空(7分)
⑴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⑶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⑷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⑸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6)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春》)
(7)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
3.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1)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秋天的怀念》是当代作家史铁生的散文名篇,他还写过《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作品。
B.《金色花》是越南文学家泰戈尔的作品。他曾获诺贝尔文学奖,著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等。
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小说集,我们学过的《咏雪》一文就出自该集子。
D.《济南的冬天》作者是现代作家老舍。他的作品主要有小说《骆驼祥子》《茶馆》,戏剧《四世同堂》《龙须沟》等。
(2)名著阅读(3分)
大海呵,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这首诗的作者是冰心,原名,她以宣扬“”著称。她的诗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二、现代文阅读(23分)
(一)《秋天的怀念》(共11分)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4.“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挡”是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
5.“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句中加点的词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请用具体语句表述。(2分)
6.已悟透生活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3分)
7.“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请说说“好好儿活”的具体含义。(3分)
(二)月光晒谷(共12分)
①有句话叫“月光晒谷”,其实月光是晒不了谷的,可是却能够晾晒人的灵魂。在现代社会里,我们需要钢铁般的意志,求得生存发展;同时,也需要温柔的月光,去爱、去体恤……
②不久前我去宁德采访,在车站附近碰见一个农妇,正挎着一篮子草莓叫卖。我忍不住多看了一眼,那是一篮鲜红欲滴的草莓。
③我只是匆匆一瞥,农妇就追上来了,跟在我身边不断地说:“很好的,一篮只卖10元,要不要?”我和善地摇摇头——不可能带一篮草莓长途旅行吧。可是,她紧跟不舍,斗笠被风吹掉了也无心去捡。
④夕阳在远处,天快暗了,她一定很想卖掉,然后拿着钞票回家。家里有饥饿的孩子在等着她吗?或者还有刚下班正等着晚饭的老公?
⑤但我只能说:“对不起!”她步伐不停,脸上的雀斑被晶亮的汗水洗得更加明显,沮丧极了。我想,干脆给她10元?但是她又不是乞丐!
⑥我突然想起在我们单位门口卖菜的男子,他的菜比市场上便宜,而且新鲜。一次,我给他一元钱,他给我一条黄瓜、一捆空心菜、三根葱,完了还要找我一毛钱。我说不用了,你客人多,招呼他们吧。可是他居然扔下菜摊和其他顾客,追了我10多米远,把一毛钱给我。他呵呵地笑着说:不是我的,一分钱都不能要。
⑦奇怪的是,他黑红的脸,和此刻眼前农妇的脸,居然都让我莫名地感动。他们过得都不宽余,他们流汗的脸,他们奔跑的姿势,让我还有些隐隐不安。
⑧最终,我掏钱买下了这篮草莓,并且把它送给了附近玩耍的小孩。
⑨非洲之父史怀哲曾说:“倘若欧洲人的幸福对非洲人的苦难无丝毫帮助,那幸福必然是有缺陷的。”我不是这个世界的富人,解决温饱而已,但是我同样对穷苦的处境感到酸楚,对此曾有过切肤之痛。从儿时起,我就有大侠梦,幻想自己可以飞檐走壁,做个佐罗式的英雄,出没在月光下,消失在晨曦里。
⑩我有一个朋友,同样有过佐罗梦。法律专业毕业后,他改行做了策划人,后来成为职业策划大师,搞了一个又一个大型活动,让那些富翁、新贵之流,很高兴地解囊掏钱,他再把这些钱,用于救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11)他有一个24K真金的头脑,也有一颗24K真金的心。他经手过一笔又一笔的善款,但他的手一直非常干净。他仍然生活清贫,但他无比快乐满足。不用剑,不用枪,甚至不用拳腿,他用智慧成就善良,真当了一回英雄。
(12)我没有如此能耐,但也以自己的方式圆梦。装修房子时,买材料我会斤斤计较,一块砖便宜两毛,就能节省好几百元;但在请民工搬运时,我从不讨价还价。给自己添置衣物我很抠门儿,但是每逢开学我都会给失学儿童寄点学费。
(13)写下这些,我不怕有人见笑。虽然通常只有阳光能晒谷,月光是晒不了谷的,我所做的,如此微不足道,但毕竟我在接近自己的理想。每一天,我都有心去做诸如此类的小事,也许最终无法改变什么,但如果人人都有“月光晒谷”的心肠,那么爱心造就的和谐的美,就会如同花香,盈满我们的世界。
8.本文围绕“月光晒谷”,详写了哪两件事?又略写了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9.文章第⑦段中,“我”看到卖菜男子与卖草莓农妇的流汗的脸、奔跑的姿势,为什么会有些隐隐不安?(2分)
10.从全文看,作者知道“其实月光是晒不了谷的”,却呼唤“月光晒谷”,为什么?(2分)
11.你看到过或经历过“月光晒谷”的事吗?请详细陈述事件并谈谈感受。(字数不少于50字)(4分)
三、文言文阅读(18分)
(一)《论语》十二章(节选)(8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吾日三省吾身()(2)不逾矩()
(3)人不堪其忧()(4)三军可夺帅()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14.对“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一章,从修辞、内容等方面进行赏析。(2分)
(二)原谷谏父(共10分)
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②,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③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人名。②舆:手推的小车③凶:不吉利
15.给文中划横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
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4分)
(1)欲捐之()(2)谷年十有五()
(3)父惭()(4)乃载祖归养()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18.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试谈两点。(2分)
四、语言运用(4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很多人和事给我们留下深刻的记忆。有痛苦,有欢笑,更多的是我们飞扬的青春。
请以“难忘那一次”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写出自己的真实经历、体验和感受;
②字数不少于5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16分)
1.(4分)嫩檐寐镶
2.(7分)①随风直到夜郎西②何当共剪西窗烛③枯藤老树昏鸦④谁家新燕啄春泥⑤山岛竦峙⑥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⑦人不知而不愠
3、(5分)(1)C(2分)(2)谢婉莹爱的哲学对母爱和童真的歌颂
二、现代文阅读(23分)
(一)4.(3分)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1分)她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并且母亲希望我能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1分)从而展现了一位细心呵护儿子的母亲形象。(1分)
5.(2分)对母亲的病况感到意外和不安,为自己只顾自己的痛苦而没有想到母亲的身体状况而深深自责。(意思对即可)
6.(3分)①儿子双腿瘫痪,需要时时照顾和开导。②女儿还未成年。③自己身患重病,一直忍受病痛的折磨。(一二两点结合在一起也可以。每点一分)
7.(3分)要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坚强地活下去——这是母亲最后的也是最大的心愿,更是对母亲的最深切的怀念。(意思对即可)
8.(4分)详写①“我”掏钱买农妇的草莓②朋友策划活动救助人
略写①“我”不与搬运工讨价还价②“我”给失学儿童寄学费
(每点1分。若答“卖菜男子追‘我’还钱”,未扣住“月光晒谷”,该空不得分。)
9.(2分)示例:卖菜男子与农妇生活穷苦,为生计奔波,他们虽需要钱,却取之有道。(1分)“我”同情他们的境遇,很想接济他们,但我的力量有限,不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因而隐隐不安。(1分)(意思对即可)
10.(2分)示例:①月光虽然晒不了谷,却能够晾晒人的灵魂。②温柔的月光虽不如阳光热烈,但也能给需要的人以爱和体恤。同样道理,给予别人微小的帮助也能给人带去温暖和关爱。(意思对即可)
11.(4分)事例略,感受围绕“给予他人微小的帮助,能给人带去温暖和关爱”。
评分标准: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要求紧扣生活实例谈感受。无实例扣2分。
三、文言文阅读。(18分)
(一)(共8分)
12.(4分)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越过,超过能忍受改变
13.(2分)吃粗粮喝冷水,弯曲胳膊枕靠着它,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14.(2分)运用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赞扬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二)(共10分)
15.(2分)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一处1分)
16.(4分)想要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感到惭愧于是,就
17.(2分)怎么能因为他老了就把他扔弃了呢?这种是忘恩负义的行为。
18.(2分)①做人要有孝心,赡养老人是为人子女的义务和责任。
②对待长辈的错误行为,子女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含蓄委婉地劝谏。
③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应注意自己的言行。(写出一点得1分)
四、语言运用(40分)另加卷面书写3分
《匆匆》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并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
1、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教学难点】
理解文意。能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的《长歌行》吗?引背全诗。
师:学了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珍惜时间,及早努力)
师:是啊,时间匆匆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啊!今天,我们让一起来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表达他对时间的感叹的吧!
师:通过预习,你能说说朱自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吗?
出示朱自清的一段话:我深感时日匆匆底可惜,自觉以前的错处与失败,全在只知远处、大处,却忽略了近处、小处,时时只是做预备的工夫,时时都不曾作正经的工夫,不免令人有不足之感。他已经意识到了以前的时间匆匆溜走而无所作为,他决意今后要从小处、近处着手,要切切实实做些事,他认为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和价值,应该珍惜这每一刹那,所以写下《匆匆》这篇文章。
教师板书课题:匆匆
师:你能说一说“匆匆”是什么意思吗?组个词或说句话。课文中的“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时间)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看吧!
二、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师:作为一篇传世佳作,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寻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走近朱自清,去欣赏、品味、感悟、思考这优美的语言。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标注上你的感受体会,一会儿进行交流。
师:全班交流,先把自己标画下来的句子,读给大家,然后谈自己的感受或喜欢的原因。学生可能标画出以下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的要点如下。
⑴ 学习体会第一自然段: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这句话的理解要点:
A、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B、本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4个问句,作者在问谁?可以理解为作者可能在问自己,也可能是在问你、问他,问我们所有的人;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在用问句表达心里的疑惑,他或许并不想让谁回答,而是想以发问的方式告诉人们无论对谁时间都是一去不复返的,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
C、理解四个追问时,可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作者写下这些文字时的心情?(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或无奈)在学生感悟后,要及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融进去朗读课文。 可适时补充作家林清玄《与时间赛跑》一文中,父子俩的对话。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去年的你和现在的你一样吗?教师也可以适时谈谈自己的变化,以引发学生的共鸣。
指导学生朗读:当你感受到了这些,你再读一读这一段,是不是有了新的感触呢?
⑵ 学习体会第二自然段: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这句话的理解要点是:
A、“八千多个日子”是指作者从1898年出生到写作本文的1922年,一共是24年,八千多个日子。
B、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比喻,把逝去的时间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这样描写使本来无形的时间变得有形。
C、“溜”“没有声音,没有影子”可以理解为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非常快。
D、“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可以体会到作者面对逝去的日子,觉得自己光阴虚度而无所作为,不禁流泪落汗。由此可见作者是十分在意时间的,因为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能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流逝,才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才会用一日一日的计算时间。
指导朗读:
A、要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情。
B、教师可适时范读,读后请学生评价,教师可联系自己的切身的感受指导学生读好本段
第二课时
一、继续品读课文,学习体会第三自然段:
1、时光究竟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呢?
学生以读代答──“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2、体会写法:
⑴作者使用了排比句,把时间拟人化“跨、飞、溜、闪”,写出了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很快的从身边“溜走”的。
⑵作者通过生活具体的小事情“吃饭、洗手、睡觉、沉默”等,赋予时间以生命,十分生动具体的描写出了时间是怎样一点一滴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身边流逝的。
⑶导读出时间流逝的匆匆和永不停息。
3、教师小结:
作者抓住生活中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把时间当作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来写,才让我们感受到时间就在身边,而且来去匆匆。
二、读写结合,学生练笔
1、朱自清的时间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饭的时候过去了。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请大家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流逝的?看谁写的最有朱先生的风格。
2、学生自由仿写练笔。
3、学生写完后,朗读交流,师生及时评价:
(过渡)面对“逃去如飞”的时光,作者不禁想到“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自己能做些什么,于是一连串的问题倾泻笔端。
三、试答追问,延伸拓展
学习体会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1、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六次)有几次做出了回答?(前两次)师生读书问答。
2、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3、出示朱自清资料,引导学生谈感受: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联系朱自清写作本文时的年龄和一生的成就感受体会。)
四、交流名言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1、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你知道哪些?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名言警句,学生朗读。
五、拓展思路,深化认识
1、读书思考:
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到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可是燕子还是去年的燕子,杨柳还是去年的杨柳,桃花还是去年的桃花吗?
(燕子已经不再是去年的燕子,杨柳也不再是去年的杨柳,桃花当然也不再是去年的桃花。对于世间万物来说,时光都是一样的公平,一样的一去不复返。)
2、“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师问。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老师以前也和你一样小,现在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会像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会回来了。”
3、课下搜集珍惜时间的名句格言,深深体会个中含义。
《匆匆》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匆匆》是小学语文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这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伶伶俐俐、徘徊、裸”等词语。
(2)技能目标:能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欣赏语言文字的美。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的现实,从而明白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课前准备:
1、有关朱自清的资料
2、《匆匆》
3、搜集和时间有关的名言等。
五、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匆匆》。(出示题目)复习生词(出示),指名读。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哪些内容?(出示)(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体会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通过回忆,为下文作了铺垫。
(二)细读探究,品味感悟
第一步感悟时间悄无声息,稍纵即逝。
1.默读课文,找出课文里具体描写时间来去匆匆的语句, 2.(指名交流)时间的脚步你们感受到了吗?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的。(适时出示相关句子)
3.时间本来看不见摸不着,可是读了这段文字你感觉怎样?
5.作者对空灵的时间描写可谓是别出心裁,你也能仿写几句吗?(出示练习)指名回答。在这里我由读引入写,通过仿写,进一步体会时光的匆匆,进行了知识的迁移。
第二步感受作者对人生的思索,感悟道理。
1.是啊!闲聊时,日子从我们的嘴边溜去,跳皮筋时,日子从皮筋底下钻过去,时间就这样白白流逝,我们甘心吗?作者甘心吗?在文中画出与朱自清先生同感的句子,并试着读一读。
2.说说自己画了哪些句子,(出示)谈谈自己的感受。
3.是啊,作者为时光匆匆逝去感到痛苦和无奈。他决意今后要从小处、近处着手,要切切实做些事,分秒必争,充分发挥生命潜能。为此,他后来大有作为。(出示朱自清资料)。同学们你们愿意在这个世界上白白走这一遭吗?我们能让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在闲聊中、嬉闹中消磨、打发掉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试着问问自己从现在开始能做些什么?请同学们试着填写下面的文字。(出示)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___,我能做_________________,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的时候,既读进去,又想开去,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让我们一起用心去品味《匆匆》这篇散文,在作者诗意化的语言中去触摸时间这个精灵。
2.教师范读(出示)
3.这篇美吗?因为它饱含着作者内心的情感,作者是用心灵写下这篇的,那么我们也要用心灵去阅读,去体会,去感受,是不是啊。找自己喜欢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4刚才同学们自由朗读,看同学们认真投入的样子,就知道你们肯定读得很好。现在谁能选择一些喜欢的段落展示一下,读给大家听听。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才能理解体会到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到的语言美。
(四):课后延伸,拓展阅读。
1. 同学们,时光老人在提示我们短暂的40分钟就要结束了,想好一句你自己的时间格言送给身边的人好吗?
2. 教师出示格言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一起朗读。
同学们,时间的列车是一去不复返的,过去的已经过去,我们要做得就是要珍惜时间,从现在做起,充实自己,好好地学习。
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时间的诗词、名言,初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3.作业内容如下:
a)背熟《匆匆》
b)认真阅读《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六.板书设计
16.匆匆
一去不复返
(珍惜时间)
七、教学反思
1、以生为本:在新课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而且“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我力求引导学生用心地阅读文本,达到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2、以教材定教法:每篇都应该选择最适合的教法。《匆匆》是朱自清先生散文中的代表作,文中蕴涵的很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谈的,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用心灵去体会、去朗读,达到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才能理解体会到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到的语言美。加上我个人的教学风格及学生的特点,本文的教学采取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悟贯穿全课的方法。
1.富于综合性的警句
它是指能把很多的事实或很复杂的道理,用非常简洁、非常有力的句子概括出来的句子。因其有着很强的概括性与综合性,可给读者留下极深刻的启迪。
此类警句,常用于一段、一层或一篇文章的末尾,它既是对上文主旨的归纳概括,又可引发读者产生联想,加深对事物本质的思考,让人从中悟出更深刻的含义。《脚注失败》《平静如金》都是此类写法。
2.含有哲学观点的警句
要使警句写得深刻精辟,应有意识地运用哲学观点对所写之事进行归纳概括。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发展与静止、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对立统一与转化等哲学观点均能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本质属性,文章一旦以哲学观点为统帅,它便会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充满思辨的色彩,使语言富有哲理的隽永。例如:
失败固然可惜,却可以通向成功;成功固然可喜,却容易沦为失败。世上没有恒常的失败,也一定没有永远的成功。所以我们在失败中不要失去向上的信心,在成功中更不要失去警醒的心。
此段文字便因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与转化的哲学观点,使得成功与失败的关系被阐释得极为精辟、辩证,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3.借用其他修辞手法的警句
比喻、借代、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都可启发读者的想象,所以运用它们来撰写警句,可引发读者的思索,加深读者对事理的深入认识。例如比喻,因为本体与喻体间必须具有相似点,所以它可引发相似联想;又因其用打比方的方法进行表达,所以它又可使深奥复杂的道理,变得形象生动既然是生动的说法,不是刻板的说理,所以它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因为它可以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所以它可以启发读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考,从而使读者从中受到深刻的启迪。例如:
当你的心是灯时,世界很大;当你的心是轮太阳时,世界就变小了。
这里的“灯”与“太阳”,既是比喻,又是对比。但这两种不同心态带来的两种不同结果,却可引发种种思索,比如当我们被误解需要对人宽容时,当我们索取与奉献时,当我们知识面的宽窄影响了认知的视野时……不同的人生经历都可以从中引发出各自的思考。
4.看似矛盾实不矛盾的警句
有些警句,从字面上看似乎自相矛盾,但仔细一想,不但不矛盾,反而还很有深意,这类警句,同学们最为熟知的应属臧克家的《有的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活着的人死了,死了的人却活着,这看似矛盾,但仔细想想,那些卖国求荣的人、那些鱼肉欺诈百姓的人、那些败坏堕落违背人民利益的人,他们虽然活着,可却是行尸走肉,毫无价值,等于死了;那些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为事业而鞠躬尽瘁英勇献身的人,他们的功绩永存、事业永存,精神永存,他们虽死犹生,在人民的口中和心中,他们等于还活着。
这类警句,因其字面上有些矛盾,读者非用心去想不可,所以可加深读者的思索。不妨再看几例:
①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②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
③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④没有人富有得可以不要别人的帮助,也没有人穷得不能在某方面给他.人帮助。
⑤雕栏玉砌应犹在,古老的文明之墙上,用摩登的油漆写着斗大的“拆”字。它有着鲜明的白色,我却看到了黑暗。
⑥好人常以坏的结果警诫他人,坏人常以好的口实欺骗他人。
⑦意识,可以把地狱造就成天堂,也可以把天堂折腾成地狱。
以上句子中的反义词,对立统一,相反相成,使句子的意义更加深刻,引人深思,耐人寻味,富有哲理。同学们不妨仿照这一语言形式去创写警句。但要注意,这类警句必须“实不矛盾”,否则便会产生歧义.反而画虎不成反类犬了。揭示具有对立统一辩证关系事物的哲理时,此类警句尤为实用。
高考作文精彩语段:
1.农误地一时,则自误一年。人不信于一时,则不信于一世。(2001·全国·优秀《与诚信同行》)
2.弃信则无得,无诚则有失。(2001·全国·优秀《诚信的内涵》)
3.诚信是人生的支点,亦是我为人的准则。所谓出色人生,即是诚实守信,热爱生活。(2001·全国·优秀《出色人生的定义》)
4.选择是歌,真诚作曲,爱心吟唱!(2002·全国·优秀《选择》)
5.流星的永恒源于用生命划亮的光华,飞蛾的永恒源于用生命追求的光与热,人主的永恒源于一次次选择。(2002·全国·优秀《选择永恒》)
6.用感性赋予理性以灵性,用理性铸造感情的肌骨。(2003·全国·优秀《猛虎与蔷薇》)
7.情与理相伴而生,互为两极。理智需要情感的润泽,人生才显灵动;情感需要理智的依托,人生才显智慧。愿人人都能用情感之雨浇灌理智之花。(2003·全国·优秀《情与理》)
8.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2004·全国·满分《我心依旧》)
9.忘记使我们懂得宽容,铭记让我们学会感恩,忘记与铭记之间我们拥有了快乐与真谛。经常翻晒自己的回忆吧,在阳光的洗礼中,你会发现,原来,历史是深刻的告白,生活是澄澈的诠释。(2005·全国·优秀《铭记与忘记》)
10.父亲走了,带着对他儿子的深深挂念;父亲走了,遗留给他儿子永无偿还的心情。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这是稍纵即逝的眷恋,这是无法重现的幸福,这是成千古恨的往事。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2005·浙江·优秀《“一枝一叶一世界”的解读》)
11.芸芸众生,平凡而不平庸;莘莘学子,平淡但不平常。(2006·安徽·满分《读董桥》)
1.世界上最长而又最短,最快而又最慢,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
2.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则是慢性自杀。(列宁)
3.如果我们能支配我们的财富,我们就会富裕而自由;如果我们的财富支配了我们,我们就会真正地贫穷。(亚当·斯密)
4.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莎士比亚)
5.成功之花,人们惊慕她现在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冰心)
6.对待知识就要像对待粮食一样,我们活着不是为了知识征如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一样。(罗斯金)
7.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的人把它草草翻过,聪明的人把它细细阅读。(保罗)
8.楚兰生森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穷困而变节。(子路)
9.金钱是愚者的帷幕,可以将他的缺点遮蔽起来。(非尔登)
10.今天你如果不生在未来,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彼得·伊利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