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中〕《文子·自然》
2、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德〕康德:《宇宙发展史概论》
3、整个宇宙就是一切存在物的一个巨大的联合,它到处都向我们提供物质和运动。——〔法〕爱尔维修:《爱尔维修》
4、宇宙是用不着抽象的;宇宙只能是非常具体的。——〔印度〕泰戈尔:《泰戈尔评传》
5、宇宙就是一种太阳系的集合体,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些太阳系是相似的。——柏格森
6、宇宙浩渺,天道循环。——〔冰岛〕拉克斯内斯:《独立之子》
7、人总是把自己当作宇宙的中心。——〔法〕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
8、宇宙的管理既不需要劳务也不需要损耗。——普罗提诺
9、宇宙并无敌意,然它也并不友善。它只是淡淡无情而已。——〔美〕J·H·霍姆斯:《明智者的宗教观》
10、宇宙本身不过是一条原因和结果的无穷的链条。——〔法〕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
11、宇宙,这个一切存在物的总汇,到处提供给我们的只是物质和运动。——〔法〕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
12、宇宙,就是盲目的力量的总和,靠着摧毁抵抗力软弱来保持平衡。——杜伽尔
13、我们相信,当人们走出我们的星球时,他们会把民族间的分歧抛在脑后。——〔美〕肯尼迪:《1962年2月21日的演讲》
14、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中〕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饶别序》
15、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中〕《尸子》
16、沙粒之中亦有宇宙。——柯尔律治
17、沙粒之中可窥见宇宙。——威·布莱克
18、人连宇宙的分毫也不能认识,更谈不上指挥和控制宇宙了。——〔法〕蒙田:《随笔集》
19、人从未比在太空行走时显得更为渺小或更为伟大。——〔美〕蔡斯:《视野》
20、逻辑的谐和在宇宙中是作为一种无为变易的必然性而存在的。但审美的谐和则在宇宙间作为一种生动的理想而存在着,并把宇宙走向更细腻。更微妙的事物所经历的残缺过程熔合起来。——〔英〕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
21、单靠人的能力是不能衡量整个宇宙的一切活动的。凭人的'狭隘观点,要想使整个世界具有理性,那是徒劳的。——〔德〕歌德:《歌德谈话录》
22、大自然的秩序,证明了宇宙确有它的建筑家。——〔德〕康德:《康德文集》
23、整个宇宙是一个联邦,上帝和人类都是它的成员。——西塞罗
24、整个大地对贤智的人都是敞开着的,因为一个高尚的灵魂的祖国,就是这个宇宙。——〔古希借〕德谟克利特:《着作残篇》
25、这个世界……是孤独的,在它以外什么都没有,它只靠作为整体而静止不动的它自己;它自己就是一切。——刻卜勒
26、在整个宇宙里只存在着一个实体,只是它的形式有各种变化。——〔法〕拉美特利:《人是机器》
27、宇宙中的万事万物,越是优秀越是高等,他们达致成熟的时间就来得越迟。——〔德〕叔本华:《
28、宇宙永远不会变老。——普罗提诺
29、宇宙是在运行的。它有它的生命。——〔法〕罗曼·罗兰:《母与子》
30、宇宙是一个每分钟旋转一万次的巨大飞轮。人只是叮在它上面的一只头晕目眩的小虫。——〔美〕门肯:《偏见集》
31、宇宙是无限的。——伊壁鸠鲁
32、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丰富的动力,但它同时也是严整的秩序,圆满的和谐。——〔中〕宗白华:《美学与意境》
33、宇宙就是一幅最大的春画。——〔中〕郭沫若:《塔·喀尔美萝姑娘》
34、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是迂回曲折,从来不走直线。——〔美〕爱默生:《社会和孤独工作与时日》
35、宇宙过去同现在一样将来也永远同现在一样,因为它不能变成什么另外的东西,也不会有什么宇宙以外的东西进入宇宙,引起变化。——〔古希腊〕伊壁鸠鲁:《西方哲学原着选读》
老子的介绍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史记》等记载老子出生于陈国。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关于老子的名言名句(精选100句)
1、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9、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1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1、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12、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3、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1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7、将欲取之,必先之。
18、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1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2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3、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2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25、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26、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8、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30、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1、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3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33、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3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35、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3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3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3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39、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40、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4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42、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43、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44、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45、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46、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47、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48、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4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0、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5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52、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53、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54、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55、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56、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57、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58、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9、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60、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1、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62、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63、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64、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65、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
66、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67、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远。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68、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6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70、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71、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72、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73、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74、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75、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76、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77、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78、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79、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80、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81、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82、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8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84、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85、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86、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87、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88、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89、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90、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91、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92、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93、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94、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9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96、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9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98、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99、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00、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只有那不论公私都以道德为上、一心要做出高贵的事的人,方可算是最可尊崇的人。——乔叟
谁能从道德败坏的地方脱出来,还保持洁白,便是有了最伟大的功德。——显克微支
道德美……包含两个互相区别的因素,就是正义与慈爱。——库申
美德对于每个人,都是善;不道德对于每个人,都是恶。——莎甫慈伯利
道德应当成为科学的指路明灯。 ——布夫勒
人类最高的道德标准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拿破仑
世上最奇妙的是我头上灿烂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康德
道德的损害是良心的完全麻痹。——芥川龙之介
道德活动既受政府长官支配,又受良心的制约。 ——洛克
仁义为友,道德为师。 ——史襄哉
对于道德的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西塞罗
人要正直,因为在其中有雄辩和德行的秘诀,有道德的影响力。——阿米尔
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伊索
有真道德,必生真胆量。凡怕天怕地怕人怕鬼的人,必是心中有鬼,必是品行不端。——宣永光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
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贝多芬
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这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加尔多斯
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布莱希特
劳动却是产生一切力量、一切道德和一切幸福的威力无比的源泉。——拉·乔乃尼奥里
道德是自由的保卫者。 ——斯米茨
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德谟克利特
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凯洛夫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诃夫
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狄德罗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卢梭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赫尔巴特
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罗素
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苏霍姆林斯基
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苏霍姆林斯基
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苏霍姆林斯基
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苏霍姆林斯基
不懂得什么是义务和缺乏义务感,就谈不上人的道德,也谈不上集体。——苏霍姆林斯基
爱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应当这样生活:让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纯洁、强大无比!——苏霍姆林斯基
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苏霍姆林斯基
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苏霍姆林斯基
在我们的社会中,劳动不仅是经济的范畴,而且是道德的范畴。劳动最大的益处还在于道德和精神上的发展。——马卡连柯
劳动受人推崇。为社会服务是很受人赞赏的道德理想。——杜威
一生的生活是否幸福、平安、吉祥,则要看他的处世为人是否道德无亏,能否作社会的表率。——裴斯泰洛齐
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了。——乌申斯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子
道德常常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网络收集
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是每天都在更换主人。——普卢塔克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至诚如神。——《礼记·中庸》
忠诚是人生的本色。——《明儒学案》
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礼记·中庸》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周易·家人》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唐·柳宗元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原道》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唐·韩愈
人之操履无若诚实。《宋名臣言行录》操履:操守。诚实是人的最高品德。——宋·朱熹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仁说》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宋·朱熹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四书集注·孟子集注》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宋·朱熹
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读书录·体验》喻私心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明·薛?
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复贺耦庚中丞》窃:谦指个人的意见。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诚。——清·曾国藩
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古谣谚》 有道德的人不损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清·杜文澜
天不容伪。《潮州韩文公庙碑》 虚伪的言行,天道不容。——宋·苏轼
汝若全德,必忠必直,汝若全行,必方必正。《自箴》汝若全德:你如果是道德完美。汝,你。必忠必直:一定是忠诚、耿直的人。全行:品行无瑕。必方必正:一定是正直的人。方:正直。——唐·元结
君子暇豫则思义,小人暇豫则思邪。《阮子》 君子在悠闲逸乐的时间里考虑的是道义,小人在悠闲逸乐的时间里想的却是不正派的事。 ——《阮子》
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萤火赋》类:类似,好象。道:正当的事理。有道德的人,即令在没有看到之处,也不做欺心的事。 ——唐·骆宾王
兰在幽林亦自芳。兰:香草名。幽林:僻静的山林。比喻人在独处时也要保持高洁的品质。——唐·刘禹锡
一生之内,当无愧于人。《梁书·高祖三王传附萧人理》 毕生都要无愧于人。——《梁书·高祖三王传附萧人理》
人能克己身无患,事不欺心睡自安。《岳阳楼》第二折 人能克制自己就没有灾祸,做事不昧着良心就自然能安睡。——元·马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