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仔细认真的名言警句1
1、学习,学习,再学习!学,然后知不足。——列宁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高士其
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4、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地办事。——歌德
5、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罗蒙诺索夫
6、青年人首先要树雄心,立大志;其次要度衡量力,决心为国家、人民作一个有用的人才;为此就要选择一个奋斗的目标来努力学习和实践。——吴玉章
7、只要心还在跳,就要努力学习。——张海迪
8、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9、科学的自负比起无知的自负来还只能算是谦虚。——斯宾塞
10、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11、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趁早歌》
12、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3、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贝勒斯
14、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
15、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16、春庭早色和烟暖;午夜书声带月寒。——《对联集锦》
17、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18、天才不能使人不必工作,不能代替劳动。要发展天才,必须长时间地学习和高度紧张地工作。人越有天才,他面临的任务也就越复杂,越重要。——阿·斯米尔诺夫
19、生命是一种语言,它为我们转达了某种真理;如果以另一种方式学习它,我们将不能生存。——叔本华
2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形容仔细认真的名言警句2
1、好多人做不好自己,是因为总想着做别人!
2、未曾失败的人恐怕也未曾成功过。
3、有非凡志向,才有非凡成就。
4、凡真心尝试助人者,没有不帮到自己的。
5、珍惜今天的.拥有,明天才会富有。
6、爱夸海口的人,工作往往往落空。
7、不努力怎么对得起千疮百孔的自己。
8、幸福存在于一个人真正的工作中。
9、只有自己流过血受过伤才能真正成长。
10、等待机会,是一种十分笨拙的行为。
11、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12、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
13、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流,靠自己永远不倒。
1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15、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
16、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17、被人嘲笑的梦想,才有实现的价值。
18、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19、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20、除了我个体的强大以外,还因为我属于团队!
形容仔细认真的名言警句3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2、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普希金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减。
5、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爱迪生
6、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7、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许名奎
8、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9、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10、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11、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朱熹
12、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13、业精于勤疏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4、地不耕种,再肥沃也长不出果实;人不学习,再聪明也目不识丁。——西塞罗
15、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7、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18、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19、天分高的人如果懒惰成性,亦即不自努力以发展他的才能,则其成就也不会很大,有时反会不如那天分比他低的人。——矛盾
20、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
1、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卡莱尔
2、有能力的人,就去做。没有能力的人,就去教。
3、生命能力要强,精力就是权利。
4、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泽东
5、假如我是有一些能力的话,我就有义务把它献给祖国。林耐
6、有的人喜欢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有的人喜欢学习现实中的东西。有的人喜欢学习提高头脑智慧能力方面,有的人喜欢学习增强用手技巧运用方面。活着的每个人都在不断地自觉学习,以适应社会生存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7、性情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增强生活能力。 池田大作
8、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普通人之上。达尔文
9、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美籍德国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10、抓住时机向技术管理或市场销售方面的转变!要想有前途就不能一直搞开发,适当时候要转变为管理或销售,前途会更大,以前搞技术也没有白搞,以后还用得着。搞管理可以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搞销售可以培养自己的市场概念和思维,同时为自己以后发展积累庞大的人脉!应该说这才是前途的真正支柱。
11、两人再相爱,乃至结了婚,他们仍然应该有分居和各自独处的时间。分居的危险是增加了与别的异性来往和受诱-惑的机会,取消独处的危险是丧失自我,成为庸人。后一种危险当然比前一种危险更可怕。与其平庸地苟合,不如有个性而颠簸,而离异,而独身。何况有个性是真爱情的前提,有个性才有爱的能力和被爱的价值。好的爱情原是两个独特的自我之间的互相惊奇欣赏和沟通。在两个有个性的人之间,爱情也许会经历种种曲折甚至可能终于失败,可是,在两个毫无个性的人之间,严格意义上的爱情根本就不可能发生。
12、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
13、我们的能力不足,无法亲自上场,只能做些摇旗呐喊的工作。
14、不读书就没有真正的学问,没有也不可能有欣赏能力、文采和广博的学问。赫尔芩
15、如果你颇有天赋,勤勉会使其更加完美;如果你能力平平,勤勉会补之不足。雷诺兹
16、通过完成上述工作,使我认识到一个优秀市场部员工应当具有优秀的管理能力,不断强化的服务意识,遇事经常换位思考的能力,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准确分析、判断、预测市场的能力,如何保证管理者信息及时、对称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流畅的文字写作能力,较强的创新能力。以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为标准,这样才能不断增强自身工作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部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我按照岗位职责的要求,做好个人销售
17、相信就是强大,怀疑只会抑制能力,而信仰就是力量。
18、我们自己不先去思考某个对象就来阅读有关它的文字,会是危险的当我们阅读的时候,别人在替我们思考;我们只是在重复别人的心理历程。因此如果一个人几乎整天都在读书他就会渐渐丧失思考的能力。
19、依赖是一个很可怕的词,它可以叫人毫无防备的陷进去,面对着所有的事情毫无抵抗的能力,当你习惯了这个人,那么他突然的离开会叫你觉得浑身血液被抽光般呼吸困难。不要指望依赖别人,没有依赖,独立更快。
20、唯一能持久的竞争优势是胜过竞争对手的学习能力。盖亚斯
21、没人会真正因为一段过往而永远无法释怀。人都有自愈能力。心灵的伤口如同肌肤的伤口,没有什么特效药,需要时间慢慢复原。但如果你自己折磨自己,伤口处理不当,又怎么能完好如初呢?放过自己,翻过成长
22、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
23、成功的关键在于相信自己有成功的能力。
24、子晴呀,再过两天,我们就会坐上同一条生活的船,除非有人先下船,我们的命运会是一样的,要是子晴在船上有什么事,能照顾你的就只有我了,要使我病了也是一样的。要是我懒惰了,不努力了,那样船就会没有方向的漂泊了,也会有凉风习习的时候,也会有狂风暴雨的时候,也会出现船被颠覆的危险境界,但是我们要合心冲破险阻,只要像现在这样,你只要相信我的能力,那样我就能冲破任何困难和险阻,把你带到我们最终幸福的彼岸。
25、如果,能拿出看清别人能力的十分之一看清自己,已是最大的聪慧和运气。
26、生命,需要我们去努力。年轻时,我们要努力锻炼自己的能力,掌握知识、掌握技能、掌握必要的社会经验。
27、我对哪些人我会产生怀疑呢?如果他这份工作自己没有做好的情况下,他再去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我第一反应就是说,你现在的工作都没有做好,你怎么可能做下一份更有挑战的工作呢?但是如果说你这份工作做得确实是很好,而且对你来说你还有更多的精力、更高的能力来做新的一份工作。这个时候对公司来说,从全局的角度来说,应该会给这样的人寻找一些机会。
28、多数人都拥有自己不了解的能力和机会,都有可能做到未曾梦想的事情。戴尔卡耐基
29、人的理想志向往往和他的能力成正比。
30、知识,是学来的,能力,是练出来的,能量,是修出来的,智慧,是觉悟出来的!
31、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智慧。感激所有使你坚定成就的人。
32、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更不要低估自己的潜力。
33、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卡耐基
34、一个人幸运的前提,其实是他有能力改变自己。
35、每个孩子都有好奇心,好奇心驱使孩子们干这干那,努力在尝试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能力。叶圣陶
36、人可能在很多时候缺少的并不是能力,而是能施展你能力的战场。
37、作为一个科学家来说,我的成功最主要的是:爱科学作者:在长期思索任何问题上的'无限耐心作者:在观察和搜集事实上的勤勉作者:相当的发明能力和常识。达尔文
38、如果我们都去做我们能力做得到的事,我们真会叫自己大吃一惊。
39、通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表面上看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实际上它是最经济、最有效、最省心的办法,是真正的捷径.写作和做人一样,是个长期修炼的过程。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写作一定要首先回到阅读中。
40、没有国防转换能力的GDP就是狗的屁盖房子是无法盖出高质量的GDP。肥大不等于强大,重量不是力量。戴旭
41、表达能力不只是你的口才,在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中,非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同样重要,有时作用甚至更明显。这里所讲的非语言表达方式是指人的仪表、举止、语气、声调和表情等。通过这些方面,人们可以更直观。更形象地判定你的为人,做事的能力,看出你的自信和感情,从而获得很重要的第一印象。
42、我们总是习惯去伤害离自己最近的人们。因为我们的能力也只限于伤害那些身边的人。所以,谢谢你能够这样的忍耐我。
43、对于最有能力的领航人风浪总是格外的汹涌。
44、数学,我想我只要上到初二就够了。一个人全面发展当然好,但可能越全面发展越是个庸才。说一个人学习高等数学是为了培养逻辑能力,我觉得逻辑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东西,并不是培养出来的东西。古人不学高等数学,难道就没有逻辑能力吗?
45、时间就是能力等等发展的地盘。马克思
46、我们生来是软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我们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与我们。
47、未来的文盲将是那些没有知识和不会更新知识的人。成年人被淘汰的最主要原因是学习能力下降。德鲁克
48、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做人处世能力。
49、诚实是雄辩能力的一部分;我们因自己热切诚恳,而使别人信服。威廉哈立特
50、真正的幸福包含了一个人能力与天资的完全运用。道格拉斯斐杰斯
51、教师应该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包括学习能力在内的多方面能力。
52、积极进取、工作态度认真、塌实肯干、责任心强、并有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注重工作效率、个性独立、性格开朗、做事果断有主见、时间观念强。且具备优秀的表达能力,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富有开拓意识,注意细节,有很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53、报复不能给人带来快感,真正的快感是当你有了报复的能力时,你选择了宽容。
54、身处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应该求创新,加强能力,居安思危,无论你发展得多好,时刻都要做好准备。
55、帮助别人要看自己的能力,还要看对方的贪婪程度。要多做雪中送碳渴中送水的事,少玩虚的,否则你就假装什么都没看到。
56、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
57、与热那亚的比赛,我看到了奔跑、愿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很多人在期待我们走错一步,但是那些期待我们跌倒的人现在可以把香槟放回到冰箱里去了。2008/09赛季意甲第27轮国际米兰客场2比0战胜热那亚后,穆里尼奥如是说。他的球队刚刚在周中的意大利杯中客场0比3惨败于热那亚的同城死敌桑普多利亚。
58、当你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一定要考虑清楚,你是否有这个能力,承担这个后果。
59、年龄就像是验金石。人们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一类人变得越发有趣,一类人变得越发无聊。前者开始创造生活,后者开始被生活创造。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偷懒,愿意把后半生的命运交给前半生的惯性。幸运的是,一小部分人开始有能力刹住惯性,去重新定位方向。
60、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
一、背景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充要条件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数学概念之一,它主要讨论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目的是为今后的数学学习特别是数学推理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三个概念的定义。
2、学生情况分析: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与旧教材相比,教学时间的前置,造成学生在学习充要条件这一概念时的知识储备不够丰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不够充分,这也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新教材在第一章的小结与复习中,把学生的学习要求规定为“初步掌握充要条件”(注意:新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这是比较切合教学实际的.由此可见,教师在充要条件这一内容的新授教学时,不可拔高要求追求一步到位,而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滚动式逐步深化,使之与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步发展完善。
教学难点:“充要条件”这一节介绍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三个概念,由于这些概念比较抽象,中学生不易理解,用它们去解决具体问题则更为困难,因此”充要条件”的教学成为中学数学的难点之一,而必要条件的定义又是本节内容的难点.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学生对”充分条件”的概念较易接受,而必要条件的概念都难以理解.对于“B=A”,称A是B的必要条件难于接受,A本是B推出的.结论,怎么又变成条件了呢?对这学生难于理解。
教学关键:找出A、B,根据定义判断A=B与B=A是否成立。教学中,要强调先找出A、B,否则,学生可能会对必要条件难以理解。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目标:
1、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三个概念。
2、能利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三个概念,熟练判断四种命题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与类比能力:“会观察”,通过大量的问题,会观察其共性及个性。
2、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敢归纳”,敢于对一些事例,观察后进行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
(三)情感目标:
1、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构造数学命题,发展体验获取知识的感受。
2、通过对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相对性,培养同学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通过“会观察”,“敢归纳”,“善建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敢于把错误的思维过程及弱点暴露出来,并在问题面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不畏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结构设计: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我对本节课的数学知识结构进行创造性地“教学加工”,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合作——探索”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体现“参与式”、“生活化”、“探索性”,保证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获取,促进学生充分、和谐、自主、个性化的发展。
整体思路为: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引导学生分析实例,给出定义 例题分析(采用开放式教学) 知识小结 扩展例题 练习反馈
整个教学设计的主要特色:
(1)由生活事例引出课题;
(2)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
(3)扩展例题是分析生活中的名言名句,又将数学融入生活中。
努力做到:“教为不教,学为会学”;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四、教学媒体设计:
本节课是概念课,要避免单一的下定义作练习模式,应该努力使课堂元素更为丰富。这节课,我借助了多媒体课件,配合教学,添加了一些与例题相匹配的图片背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将学生的自编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分析,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考虑到高一学生学习这一章的知识储备不足,我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提出本课的问题,并与学生共同利用原有的知识分析,事例中包括几个问题,为后面定义的分析埋下伏笔。
我用的第一个事例是:“做一件衬衫,需用布料,到布店去买,问营业员应该买多少?他说买3米足够了。”这样,就产生了“3米布料”与“做一件衬衫够不够”的关系。用这个事件目的是为了第二部分引导学生得出充分条件的定义。这里要强调该事件包括:A:有3米布料;B:做一件衬衫够了。
第二个事例是:“一人病重,呼吸困难,急诊住院接氧气。”就产生了“氧气”与“活命与否”的关系。用这个事件的目的是为了第二部分引导学生得出必要条件的定义。这里要强调该事件包括:A:接氧气;B:活了。
用以上两个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数学中应研究的概念、关系,会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有助于提高兴趣和深入领会概念的内容,特别是它的必要性。
第二,引导学生分析实例,给出定义。
在第一部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紧接着开展第二部分,引导学生分析实例,让学生从事例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得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在引导过程中尽量放慢语速,结合事例帮助学生分析。
得出定义之后,这里有必要再利用本课前面两节的“逻辑联结词”和“四种命题”的知识来加强对必要条件定义的理解。(用前面的例子来说即:“活了,则说明在输氧”)可记作: 。
还应指出的是“必要条件”的定义,有如绕口令,要一次廓清,不可拖泥带水。这里,只要一下子“定义”清楚了,下边再解释“ ,A是B的必要条件”是怎么回事。这样处理,学生更容易接受“必要”二字。(因无A则无B,故欲有B,A是必要的)。
当两个定义分别给出后,我又对它们之间的区别加以分析说明,(充分条件可能会有多余,浪费,必要条件可能还不足(以使事件B成立))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充要条件的定义(既是必要条件,又是充分条件,就称为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记作: 。(不多不少,恰到好处)。使学生在此先对两个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两个概念的不同有了第一次的认识,第三部分再利用具体的数学事例来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