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牡丹亭杜丽娘的名言 正文

牡丹亭杜丽娘的名言

时间:2025-05-03 16:03:09

【1】: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汤显祖 《牡丹亭》

【2】: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汤显祖 《牡丹亭》

【3】: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 ——汤显祖 《牡丹亭》

【4】:原来这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汤显祖 《牡丹亭》

【5】: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汤显祖 《牡丹亭》

【6】: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汤显祖 《牡丹亭》

【7】: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汤显祖 《牡丹亭》

【8】:偶然间心似缱, 梅树边, 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 待打并香魂一片,守得个阴雨梅天 《牡丹亭》

【9】: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 ——汤显祖 《牡丹亭》

【10】: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汤显祖 《牡丹亭》

【11】: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 《牡丹亭》

【12】: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似这般,都付与了断瓦残垣 ——汤显祖 《牡丹亭》

【13】:梦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 ——汤显祖 《牡丹亭》

【14】: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汤显祖 《牡丹亭》

【15】: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 ——汤显祖 《牡丹亭》

【16】: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牡丹亭》

【17】:天意秋初,金风微度,城阙外画桥烟树 ——汤显祖 《牡丹亭》

【18】:情由心生,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情非之至也! ——汤显祖 《牡丹亭》

【19】:沉鱼落雁鸟惊喧,羞花闭月花愁颤。 ——汤显祖 《牡丹亭》

【20】:风无定,人无常。 《牡丹亭》

【21】:砧声又报一年秋。江水去悠悠。 ——汤显祖 《牡丹亭》

【22】: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汤显祖 《牡丹亭》

【2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汤显祖 《牡丹亭》

【24】:忙处抛人闲处祝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汤显祖 《牡丹亭》

【25】: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 ——汤显祖 《牡丹亭》

【26】: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 。 ——汤显祖 《牡丹亭》

【27】:西风扬子津头树,望长淮渺渺愁予。 ——汤显祖 《牡丹亭》

【28】:无情无尽却情多,情到无多得尽么?解道多情情尽处,月中无树影无波。 ——汤显祖 《牡丹亭》

【29】:本待要送春向池塘草萋, 我且来散心到荼蘼架底, 我待教寄身在蓬莱洞里。 蹙金莲红绣鞋, 荡湘裙呜环佩, 转过那曲槛之西。 《牡丹亭》

【30】:越王歌舞今何在? 时有鹧鸪飞去来。 ——汤显祖 《牡丹亭》

【31】: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 ——汤显祖 《牡丹亭》

【32】: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见。不提防沈鱼落雁鸟惊喧,只怕的羞花闭月花貌 《牡丹亭》

【33】:行来春色三分雨,睡去巫山一片云。 《牡丹亭》

【34】: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汤显祖 《牡丹亭》

【35】: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山桃红] 则为你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 是答儿闲寻遍, 在幽闺自怜。 ——汤显祖 《牡丹亭》

【36】:四季相续,光阴暗把流年度。休慕古,人生百岁如朝露。莫区区,莫区区,好天良夜且追游,清风明月休辜负。但落魄,一笑人间古今,圣朝难遇。 《牡丹亭》

【37】:莺逢日暖歌声滑,人遇风情笑口开。 ——汤显祖 《牡丹亭》

【38】:原来繁花似锦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桓颓水 ——汤显祖 《牡丹亭》

【39】:天下事耳之而已,顺之而已. ——汤显祖 《牡丹亭》

【40】: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汤显祖 《牡丹亭》

【41】:河东旧族、柳氏名门最。论星宿,连张带鬼。几叶到寒儒,受雨打风吹。谩说书中能富贵,颜如玉,和黄金那里?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浩然之气。 ——汤显祖 《牡丹亭》

【42】: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什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元来春必无处不飞悬。哎,睡荼蘼抓住裙衩线,恰便是花似人心好处牵! ——汤显祖 《牡丹亭》

【43】:〔丑〕世间荣乐本逡巡,(李商隐) 〔末〕谁睬髭须白似银?(曹唐) 〔丑〕风流太守容闲坐,(朱庆余) 〔合〕便有无边求福人。(韩愈) ——汤显祖 《牡丹亭》

【44】:近睹分明似俨(yǎn眼)然,远观自在若飞仙。 ——汤显祖 《牡丹亭》

【45】: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亭深院。 《牡丹亭》

【46】: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 死者可以生 ——汤显祖 《牡丹亭》

【47】:袅(niǎo鸟)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汤显祖 《牡丹亭》

【48】:一般桃李听笙歌,此地桑阴十亩多。不比世间闲草木,丝丝叶叶是绫罗。 《牡丹亭》

【49】:雨过炊烟一缕斜。 《牡丹亭》

【50】:不提防沉鱼落雁乌惊喧,则怕的'羞化闭月花愁颤。 《牡丹亭》

【51】:娇莺欲语,眼见春如许。寸草心,怎报的春光一二! 《牡丹亭》

【52】:且提壶,花间竹下长引着凤凰雏。 《牡丹亭》

【53】:我年将半,性喜书,牙签插架三万余。 《牡丹亭》

【54】: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 ——汤显祖 《牡丹亭》

【55】:但凡少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恨不知所踪,而纠结流离。 《牡丹亭》

【56】:好者好也,逑者求也。 《牡丹亭》

【57】:人易老,事多妨,梦难长。一点深情,三分浅土,半壁斜阳。 ——汤显祖 《牡丹亭》

【58】: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朝飞暮倦,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牡丹亭》

【59】: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 ——汤显祖 《牡丹亭》

【60】:春鞭打,笛儿唦,倒牛背斜阳闪暮鸦。 《牡丹亭》

【61】: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汤显祖 《牡丹亭》

【62】:红杏深花,菖蒲浅芽。春畴渐暖年华。 竹篱茅舍酒旗儿叉。雨过炊烟一缕斜(xia)。 ——汤显祖 《牡丹亭》

【63】:不入春园,怎知春色几许。 ——汤显祖 《牡丹亭》

【64】: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牡丹亭》

【65】: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 《牡丹亭》

【66】: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 艳晶晶花簪八宝钿。 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汤显祖 《牡丹亭》

【67】:景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牡丹亭》

【68】:但愿那月落重生灯再红。 ——汤显祖 《牡丹亭》

【69】:美得流泪的句子,经典! ——汤显祖 《牡丹亭》

【70】:待说何曾说,如颦不奈颦。把持花下意,犹恐梦中身。 ——汤显祖 《牡丹亭》

【71】:他青梅在手诗细哦,逗春心一点蹉跎。小生待画饼充饥,小姐似望梅止渴。 ——汤显祖 《牡丹亭》

【72】:不到园林, 怎知春色如许? ——汤显祖 《牡丹亭》

【73】:头纳地,添灯火,照的他慈悲我。 ——汤显祖 《牡丹亭》

20xx年《

一、考什么

《考试大纲》对文学常识考点有三个具体要求: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③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从这三个具体要求来看,其考查重点是在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著名作家,且中外有别:中国作家要记住其生活时代及代表作,外国作家要记住的是其国别及代表作。对文学体裁而言,重点应是高中毕业生应该了解的一般常识。

历年高考的文学常识题和这一要求是相吻合的:试题中涉及的都是不同时期(或国别)的著名作家和作品;以教材中出现的文学常识为主,并适当向课外延伸,其衡量标准就是“重要”与否。

二、怎么考

文学常识题的考查带有较强的综合性,常常把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多种文体常识放在一起综合考查。从题型来看,可能会有以下几种题型:

1.表述性单项选择题

即把小说、

例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001年全国高考题)

A.《左传》《史记》等历史散文作品,以“实录”的笔法将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

B.《项脊轩志》以清淡朴素的笔法写身边琐事,亲切动人。它的作者归有光被认为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

C.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驼驼祥子》以及叶圣陶的《倪焕之》,是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的长篇小说。

D.马克·吐温和欧·亨利都擅长写讽刺小说。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百万英镑》和欧·亨利的《警察和赞美诗》等都深受读者的喜爱。

[答案]B《项脊轩志》的作者归有光是明代散文家,而桐城派是清代的一个散文流派,其代表作家是方苞、姚鼐等。

2.连线型单项选择题

即把作家、作品、作品的时代、作品的体裁(或主人公)等用横线搭配连接,构成单项选择题,要求选出对应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例1.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及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1998年全国高考题)

A.《秋浦歌》——杜牧——唐代——诗歌

B.《北京人》——曹禺——现代——话剧

C.《哈姆莱特》——莎士比亚——英国——小说

D.《欧根·奥涅金》——歌德——德国——诗体小说

[答案]BA中《秋浦歌》的作者是李白,C中《哈姆莱特》是戏剧作品,D中《欧根·奥涅金》的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

3.填空题

例1.按要求填空。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它运用了的创作手法

(2)雨果,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它的著名作品有、等。

[答案](1)《诗经》赋、比、兴(2)法《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这种填空题是单一的文学常识填空题,也有可能和名句名篇的考查相结合。

例2.按要求填空。

(1)我国代文学家在《六国论》中,论述了六国灭亡的原因:“六国破灭,,,。,破灭之道也。”

(2)“衣带渐宽终不悔,”,近代学者王国维用这句词形容治学过程中的执着境界,这句词的原作者是,我们学过他的词《雨霖铃》。

[答案](1)宋(北宋)苏洵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2)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4.判断题

例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我国最早的国别体、纪传体、断代史史书,分别是《国语》《史记》《汉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2)盛唐时期,诗歌创作繁荣,流派纷呈,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陈子昂等,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等。()

(3)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也妮·葛郎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主要人物老葛朗台是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之一。()

(4)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我国戏曲史上的浪漫主义杰作,描写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它与《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合称为“临川四梦”。()

(5)现代作家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通过祁老人一家的生活变迁,反映了我国解放战争前后广阔的社会生活。()

[答案](1)(3)(4)正确;(2)错误,陈子昂不是山水田园诗人;(5)错误,《四世同堂》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生活。

三、怎么办

文学常识浩如烟海,而且因为以前没有把它列入考试范围,考生并没有多少有意识的积累,现在它“不期而遇”,考生不应茫然无措,而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

1.粗读原著,加深记忆。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在备考时考生往往只凭一些简单的复习资料来识记,其结果,往往是基础薄弱,识记模糊,答题时会“关公战秦琼”,张冠李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珍惜时间的原则下,粗略读读原著,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作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

2.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作为恢复该考点的第一年,想必不会太难,肯定会以课本内容为主。因此,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对单元知识短文及课本后的附录,如《中国文学的鉴赏》《20世纪中国文学概述》《古代小说鉴赏》《现当代戏剧鉴赏》《中国古代文学概述》《鲁迅的生平和创作》《唐诗简介》等等绝不能等闲视之。在熟悉课本上的文学常识后以“重要”为标准,适当向课外拓展。

3.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网络。如我国古代小说可构建如下知识网络:

上古先秦两汉:神话传说,它是我国古代小说的起源。主要保存在《山海经》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都是其中耳熟能详的名篇。

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分别以干宝的《搜神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

唐:主要是传奇,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的成熟。代表作品有陈鸿的《长恨歌传》、白行简的《女娃传》、元稹的《莺莺传》等。

宋:话本小说,它的出现标着我国白话小说的成型。代表作有《错崭崔宁》《碾玉观音》等。

明清:有拟话本小说和章回小说。拟话本小说代表作是“三言”“二拍”,“三言”指冯梦龙编的《喻世

文学常识看似头绪繁多,“山重水复”,但只要明确“考什么”“怎么考”,再辅以正确的备考方法,相信定会“柳暗花明”。

汤显祖经典语录(40句)

1.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2.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

3.原来这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壁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4.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5.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6.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7.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

8.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9.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10.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似这般,都付与了断瓦残垣。

11.情由心生,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情非之至也!

12.天意秋初,金风微度,城阙外画桥烟树。

13.砧声又报一年秋。江水去悠悠。

14.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15.梦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

16.西风扬子津头树,望长淮渺渺愁予。

17.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

18.忙处抛人闲处祝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19.他年若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 °

20.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21.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牡丹亭第十出》

22.越王歌舞今何在?时有鹧鸪飞去来。《牡丹亭》

23.沉鱼落雁鸟惊暄,羞花闭月花愁颤。

24.文情不厌新,交情不厌陈。能存先昔友,留示后来人。

25.天下事耳之而已,顺之而已。

26.原来繁花似锦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垣颓水。

27.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28.无情无尽却情多,情到无多得尽么?解道多情情尽处,月中无树影无波。

29.河东旧族、柳氏名门最。论星宿,连张带鬼。几叶到寒儒,受雨打风吹。谩说书中能富贵,颜如玉,和黄金那里?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浩然之气。《牡丹亭》

30.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牡丹亭》

31.莺逢日暖歌声滑,人遇风情笑口开。《牡丹亭》

32.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牡丹亭》

33.怎辜负的这一弄明窗新绛纱。《牡丹亭·闺塾》

34.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游黄山白岳不果》

35.为君难,为臣不易。

36.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37.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沉吟屈指数英才,多少是非成败。富贵歌楼舞榭,凄凉废冢荒台。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

38.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

39.三岔驿,十字路,北去南来几朝暮。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

40.游子魂销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

【拓展阅读】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明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汤氏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汤显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