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人祸大于天灾名言 正文

人祸大于天灾名言

时间:2025-04-30 06:21:51

工伤事故心得体会1

有人说,生产单位的事故发生率之所以很高,是由于它的行业性质所决定的。诚然,电厂不但有高温度、高压力的设备及管道,还有电压远远高于生活用电的高压电器。种种特殊,决定了我们在生产中所面临的危险系数大大增加,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在事故发生后推脱、逃避责任的理由。虽然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兮旦福”,但是,在“天灾人祸”面前,难道我们就只能束手无策、坐以待毙吗?当然不是。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曾经有过一项统计:国内发生的重大事故里面,7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于人的因素造成的。这一数据说明,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员工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对于事故的发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或许有的人听到这些会微微一笑,觉得事故的发生必然是“天灾”大于“人祸”,上班期间遇到了事故,只能说自己的运气不够好。事实真的如此吗?当我们没有按照规程和条例进行操作时,心里虽然不安,但是当看到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的时候,就会觉得违章操作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自己小心一点,就不会酿成事故。岂不知,正是因为这样的侥幸心理,使得我们在以后的操作中,一而再地违规操作,最终造成悲剧发生。新职工在入厂教育时没有认真学习,未充分认识到生产的危险性,而老职工在日常工作中麻痹大意,对于现场的危险源视而不见,最终造成悲剧一次又一次发生。

还记得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矿医院的王院长在讲课期间给我们展示了几张井下工人受伤之后的照片,虽然数量不多,仅仅只有两张,但是那触目惊心的画面直到现在仍让我记忆犹新。当时王院长看着我们仍有余悸的样子,说他曾见过比这些还要惨重的伤者。那时的我才深深地感受到什么叫做“水火无情”。

安全生产应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尽管严重事故发生是小概率现象,单起事故伤害程度的大小受到偶然因素支配,但是事故是有规律并可以预防的。如果同类轻微伤害事故或无伤害事故多次发生,当达到一定概率后,必然发生重大事故;要防止发生重大事故,必须从防止无伤害事件和轻微伤害事故做起,而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必须做到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和控制。因此,加强管理者和当事人的安全意识,做到责权到位,是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

安全管理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体现了对社会生产力的保护,更强调了对劳动者的保护,这是一个谋求发展的永恒话题。而安全教育说到底是人的意识教育,是企业强化安全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手段和具体内容。安全教育投入多少,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其作用不可低估。从近年来的工伤事故来看,绝大部分事故的发生均与职工的安全意识不强、违章操作和违规违纪有密切关系,细细分析都属于人为因素所致。

此外,企业劳动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职工的安全与健康,而只有不断改善劳动条件,积极采取安全技术和工业卫生技术措施,才能消除生产中不安全、不卫生因素,使之成为保证安全生产的有力措施。

改善劳动条件的`根本途径是不断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逐步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电子化和与之相配套的环保设施。只有这样,生产中不安全、不卫生因素才能完全消除或大大减少,从而有效地杜绝事故发生。

综上所述,只有我们下大力气,尽快适应当前安全管理的需要,探索出一条安全管理新模式,并结合企业的实际,努力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素质,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抓好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不断改造设备和生产工艺,才能使安全管理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使企业的发展不为安全所困。

工伤事故心得体会2

工矿企业工伤事故时有发生,也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那怎么避免和减少这些事故?除了公司加强管理和教育之外,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才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

通过学习xxx工伤事故,惨痛的教训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通过学习我深深的认识到:

一 要树立好正确的职业观和培养良好的信仰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爱岗敬业,珍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对从事的职业有一种自豪感、神圣感和使命感。培养良好的信仰。一个有信仰的人,才会有责任感,忠实于企业,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有了正确的职业观和良好的信仰才不会在工作中迷失自我,自觉做到听招呼,守规矩。成为企业放心,领导满意的好员工。

二 要正确认识八小时工作制

八小时工作制最早由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于1817年提出,186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代表大会提出了”8小时工作, 8小时自己支配,8小时休息”的口号,要求各国制定法律予以确认。

我国劳动法第36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不超过40小时的工作制度。超长的工作时间,会影响职工身体健康以及文化技术水平的学习提高。更会产生疲劳工作,引发工伤事故。合理安排职工的工作和休息,起到维护职工的休息权利,避免疲劳工作,从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率,更好的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三 要严格遵守八小时工作制

认真遵守分公司实行的标准工作制度。坚持严格上下班,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上班集中精神,认真操作,做到不脱岗,不离岗。工作认真负责,按质按量完成岗位工作。积极主动搞好生产现场和设备文明卫生。做好交接班工作。

四 要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认真学习设备维修安全操作规程。在生产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设备维修安全操作规程,不违章,按规范作业,穿戴好合格的劳动保护用品。安全用电。高空作业办理高空作业票。在易燃易爆的场所作业,办理动火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工伤事故心得体会3

20XX年X月X日发生的一起工亡事故,已经过去的半个月年,在安全方面来讲,对集团公司来说,这是多事的一年,有工伤的、有工亡的、有设备损坏的以及还有一些未遂的安全事故。每当看到一起起说明详细的事故情况通报时,犹如亲眼目睹事故现场,亲身体会那种带血的惨痛经过。这些都让我对安全的认识和思考无比深刻。

每一起事故发生后,事故所在项目,从班组到个人、从公司到项目部都立刻组织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及时向各单位部门通报情况,目的是从已发生的事故中汲取教训,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通过对这些事故原因和结果的综合分析和比较,都能找到很多的共性问题。一是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作业过程中存在胆大冒险、心存侥幸的心理,这是典型的习惯性违章作业行为;二是作业过程中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如维护保养运行中的设备、清仓作业自下而上以及停送电手续和操作不规范,没有严格执行“停电、挂牌”的原则等等,从而为一起起事故的发生埋下了极大的隐患;三是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不到位,班前会活动和每周安全例会等安全安全基础管理性的工作流于形式,淡化了员工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认识,从而导致员工从思想上对安全的认识不足;四是管理人员对安全防范措施和现场安全监控落实不到位,安全工作存在图省事、怕麻烦的心理;五是检修作业过程中存在信息不畅通,指挥不统一等盲目作业行为,员工对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安全意识不强等等。通过对这些事故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事故的背后既存在人的不安全行为,也存在物的不安全状态,多方因素综合在一起,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通过对各起事故情况通报的研讨学习,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我们要举一反三、查找隐患,落实相应整改和防范措施,要求各项目点认真开展对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的学习和研讨活动;加强对事故发生原因和防范措施的认识和落实,及时整治作业现场存在的一些危险源;着力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大对现场和基础管理的检查和考核等安全工作力度;进一步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制度;正确认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关键时刻,坚决执行生产给安全让步的原则;我们项目部各级管理人员共同行动,通过多管齐下,综合并举的方式落实整治和整改措施,营造良好的安全管理氛围,坚决扭转安全管理的不利态势,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

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每一起事故发生后,公司都要对事故进行通报处理和教育,并且严格执行相应考核制度。这些都说明了员工的安全意识还远远不足,安全管理监控仍然存在着很多的漏洞,部分管理人员对安全与生产孰轻孰重还没有做到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项目部的整体安全管理氛围还不够浓厚等等。事故给我们带来的教训是深刻而惨痛的,发生了的事故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存在的问题,但我们决不能用事故来检验我们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这一起安全事故需要去我们深刻地思考;这些犹如发生在每一个人身边的安全事故,一定要用它们来教育好自己,教育好身边的人,要努力做到把强烈的安全意识贯穿到整个工作中去,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好“综合治理”,落实“预防为主”,实现“安全第一”。

五月的清晨特别凉爽,这是“麦天”所独有的,天早早地就亮,其实才四点多钟,刚起来时恨不得要穿件棉袄,等到了晌午又想扒了膀子。

那天,我觉得这凉爽中似乎隐含着一丝不安的躁动。不远处,一队联合收割机正沿着脚下的大道隆隆地向我驶来。也许,机手们已经跑了一夜,除司机之外,其他的人竟在轰响和簸颠中睡着了。

车队由北向南开去,可以说这是一批现代“麦客”,前几天,读了篇《三代为“麦客”》的文章,其中写到祖父为“麦客”,挥镰刀拼搏一季,图的是换些口粮;父亲做“麦客”用的是“推倒式”小收割机,挣回了三间大瓦房;当今的小伙子,开的是联合收割机,愿望是筹资办工厂。这一群,也应该是胸怀希望的一群。他们别无旁顾地先插到南方的麦区,然后挥师北上,等从鄂北、豫南回来,家里的麦子正好熟透。

机车鸣叫着从身旁滚过,那巨大的后轮显得威武,和着收割机轰隆隆的节奏,心里突然有一阵排山倒海般的冲动,好像这是开往战场的军列,走过的是一群奉献热血和汗水的勇士,望着他们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最后一辆车上,酣睡的机手竟把一只脚伸到了车外,任其上下荡悠也没有醒来.不知为什么,我眼里泛起一层湿润.车队渐行渐远,透过那片薄薄的水雾,我看到南去的机车被镀上了一层曙红,我知道,这淡淡的曙红之后,便是炎热的一天。

中原大地及至更广阔的皇天厚土,无尽的麦田微黄了,风吹来沙沙地摇曳,多少人为之激动,多少人为之忙碌,它是人们一年的希望。

我一直觉得,小麦从出苗到收割,最好看最优雅的时候是她扬花孕穗到成熟的那些日子。

春天来了,麦苗返青,拔节,身子随那春风春雨轻轻一抖,大地一片葱绿。

等到了初夏,麦子齐刷刷地长到没膝,有的.甚至窜到了半人高,几天不见,全都抽穗了.这时最好能下一场雨,那麦子被洗得干净,像出浴的姑娘,挺拔而修长。就是那绿也绿得参差,绿得层层叠叠,麦杆像是暗绿色画上去的,叶子倒是一笔一笔的浓绿,麦穗还嫩,显出一支一支的青绿,连穗子上的麦芒也有区别,远远看去,一层雾蒙蒙的浅绿。

等麦穗上挂着的那些星星点点的小白花被风不经意地吹走后,人们对她的关注便越来越多,算是按小麦生长成熟的脚步安排着日子。“灌浆”了、“上面”了,这时的麦粒越晒越硬实。读者文摘在线阅读

挂在墙上的镰刀摘了下来,搬来磨刀石,洒上清水,把铁锈磨净,将刀锋磨出,一场收麦的战前准备在各家各户悄然展开……。

希望在不断地被放大,不安也随之增加,人们常常望望天,怕有不期而至的风雨,一下子毁了这已到眼前的收成。

就像千里之外的儿女捎了话,这几天就回家;就像张罗好了新房,算定了日子要迎亲的幸福和不安。

早年每逢收麦的季节,家乡小城都为之一空,赶城的不来了,帮忙的下乡了,收麦真是一场喜事、一桩大事,大喜事往往让人牵肠挂肚。

打记事起,我就对小麦有一种强烈的渴求,其原因我已在另一篇散文《荒年纪事》中做了讲叙。那些麦收时节,我都要随大人到城外拾麦子,一天能拣半篮子麦穗,回到家顾不得除去满身干热的尘土,就用双手将麦粒搓出来,一个麦季积存下来就有二、三十斤麦子。谈不上贮存,顾不上后熟,总是匆匆地磨出蒸了馒头,新麦面有些发粘,但有一股特有的麦香。

作为“下乡知青”在农村生活的那几年里,我反而有些“恨”麦子了。秋天,为麦田撒上粪;春天,给麦苗浇水,有一次从车上卸下麦田急需的化肥,队长要求每人背一袋,50公斤重,壮劳力扛上肩走了,初到农村的我刚满18岁,身架还没长成,一袋化肥压上,身子直发飘,走起来竟是深一脚,浅一脚地乱晃,根本扎不住步子。当时觉得越压越沉,眼看人要爬下了,猛然又感到肩头一轻,原来是记分员帮我扛去了,他是我下乡后结识的好朋友,我称他乳名,喊他“生哥”。替我扛包的细节我至今还记得,也许他已经忘了,但我心中常常感念。多少劳作都过了,等割麦的时候,我的汗水滴在发烫的土地里滋滋作响,晚上,又为高高垛起的麦子守夜,大半年的辛苦,最后只能按21斤的标准分三个月的口粮——63斤小麦,磨成面还有多少?撑开吃一个月就完了,然后再等待那个漫长的秋收。

村里有一家贫困户,冬天,当家的男人总是光着膀子穿一件薄棉袄,衣服瘦得已经扣不住了,就在腰间扎一根绳子,再冷的北风也是敞着前胸。三个孩子一个挨一个,整天嗷嗷喊饿,等半死不活地度过了“春荒”,麦子终于分到了手,那家婶子蒸了一锅馒头,按过年的仪式一个个点上红点,她先分给孩子,自己也捧起一个热腾腾的白面馒头,竟不是急着吃下去,而是对着馒头打起来,打一下问一句:“你还跑不跑?!你还跑不跑?!”馒头无语,在那扑扑地拍打声中婶子已潸然泪下……。不是麦子要跑,是政策制约了人,人祸大于天灾。农村有句土话:“人哄地,地哄人。”不干,半点真理也没有!

几十年过去了,吃不上馒头的岁月也走远了,但是,麦子留给我的记忆和情感。永远也无法抹去。

前不久,去参观一个农业展览,那会徽又唤起了我对麦子的情愫。绿色的底色上托着一支金黄的麦穗,所有的麦苞从中径两侧对称排列,麦芒在最上方被整齐地图案化。当时我想,还有哪些用麦穗作标志地方,多了,“国徽”的两旁不是麦穗吗,还有什么比“国徽”的荣誉更高。

开国之初,是谁选定了麦穗,环绕着镶嵌在国徽上。我在心底呼唤:请接受人们的致敬,优雅的麦子。

企业安全生产月的心得体会1

安全生产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继续坚持我们不怕苦不怕累,无私奉献的精神。虽然我们完成了一个阶段性的胜利,但是我们仍要戒骄戒躁,进一步的提高线路质量水平,进一步的做好安全工作,为安全生产夯实基础。

在思想上,我们更应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安全危及意识,进一步的增强安全责任意识。在行动上,继续坚持我们严谨的工作态度,不因完成任务而懈怠,不因完成任务而麻痹大意。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更进一步的提高,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扎扎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完成好每一项工作。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任何麻痹大意都可能埋下隐患,只有始终思危、如履薄冰,安全才能长治久安。我们每个人都坚守在岗位上默默地做出自己的贡献,其中凝聚着职工的心血和汗水。同时我们经历了酷暑、严寒、山洪等恶劣自然条件的考验,我们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不断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进一步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加强日常安全管理,使保安全、保畅通成为了全段职工的自觉行动。同时段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安全生产月等活动,使全段安全生产保持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

企业安全生产月的心得体会2

按照省公司的统一安排部署,海螺电站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安全生产活动使我深深地感悟到了:“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这是永恒的主题。要确保安全,首先必须强化人的安全意识,意识主载人的行为。我们电力安全生产的高压线,是我们工作行为的准则线,是我们思想意识的警戒线,是我们生命安全的保障线。然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一些员工在安全问题上还存在着麻痹大意,把“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名言抛到九屑云外,总想体现出自己的“小聪明”,凭经验办事,为自己一次次地违章没

出问题而庆幸。这样做,最终为安全埋下了“定时炸弹”,一旦爆炸,后果难以想象,损失无法弥补。作为一名电力企业的员工,只有用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作风和一步一个脚印的态度扎实工作,才能有效地确保生产。安全生产关键在于落实。安全生产不是口头上的承诺,也不是书上的几段大话,而是一种踏实的工作态度,是我们实际工作中的每一个行动、每一句话,是我们为企业、为自己、为他人负责的一种永久性地表现。企业员工的执行力,直接关系着措施的落实、目标的实现。对于我们电力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是第一位的、必须常抓不懈。

因此,我们每个员工都要从细节做起,重视各个环节。规章制度不仅要让人看,让人记,更要照着去做,是对职工生命的关怀。违章与事故、与生命都是紧密相连的',一个小小的违章,很可能就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安全生产工作如履薄冰,来不得半点疏忽和麻痹。安全生产无小事,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提高安全意识、规范不安全行为、杜绝各种习惯性违章,消除不安全隐患,努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企业安全生产月的心得体会3

一年一度的“安全月”活动在公司的精心部署、车间的精细组织下即将告一段落,这次的“安全月”活动,首先从公司陶经理在动员会上的讲话《安全生产以人为本从心开始安全到家》中,已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层的感悟,接下来参加了学习相关安全法规、安全操作规程,观看电力安全电教片等活动,下面谈谈本人“安全月”的心得体会。

损失惨重、令人震惊和心碎的事故一再告诉我们“安全生产”决不是一句简单警语。安全生产的本质是珍惜生命。关爱生命,对生命至高无上的尊重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尤其电力生产事故更不容忽视,容易导致社会性灾难,不仅人命关天,而且社会责任重大。安全是和谐社会的需要,电力安全是对社会和谐的贡献。虽然近几年,公司在安全生产方面加大了物质和思想教育的投入,取得一些成效,创出不少新的成功经验,保证了安全生产基本稳定局面。但没有完全实现安全生产的可控和在控,仍然如履薄冰,胆战心惊。人祸大于天灾。对安全生产构成威胁的主要来源,是一些素质不高的员工和缺乏管理能力的干部。员工业务素质和安全素质不够,是生产岗位上的危险点。本来是要求通过人地努力来预防事故,结果是由于人的素质不够,不仅起不到预防作用,甚至会导致新的事故发生。这类员工数量越多,对安全生产威胁越大。而作为生产的组织者,部分干部缺乏管理能力,更无法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落实,难以形成有效组织约束,维持不住有效工作秩序,结果只能是带来无序和混乱,为引发事故埋下隐患和创造触发条件。如果素质不高的员工和缺乏管理能力的干部组合在一起搞生产,那无异于在弹药库里玩火,制造灾难。

一个员工不能满足岗位素质[要求,是自我人生价值的失败。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所要表达的一是科学规律,二是防范盲目和无知。自觉遵规守纪就是认同科学规律和反映自我才识。应加强灌输这些观念,用来启迪员工的认知,激发心灵深处的认同和求进意识,体会生命的快乐与尊严。深入理解以人为本的内质,以人为本,是抓安全生产的出发点,同时也是安全工作落脚点,提高每一个员工的安全生产行为,就要从提高素质做起。从人的需求和环境营造深入研究,更加注意在细节上下功夫实践,那么安全生产的可控和在控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重视安全,感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