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古代关于长寿的名言 正文

古代关于长寿的名言

时间:2025-04-29 22:19:30

1、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2、诽谤别人,就象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3、做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4、你能把“忍”功夫做到多大,你将来的事业就能成就多大。

5、你目前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6、莫妒他长,妒长,则己终是短;莫护己短,护短,则己终不长。

7、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时而动。

8、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9、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0、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11、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12、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13、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长者,取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

14、见己不是,万善之门。见人不是,诸恶之根。

15、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16、以科学锻炼益寿延年中外有例,靠迷信健身长生不老古今无据。

17、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

18、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19、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内在安详,才是下手之处。

20、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21、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22、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23、老当益壮宁知自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4、受思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25、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26、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虑不远,忧亦近。

27、人之所以平凡,在于无法超越自己。

28、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受,减一分福泽。

29、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30、人不求福,斯无祸。人不求利,斯无害。

31、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32、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麻烦。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33、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34、寡言养气,寡事养神,寡思养精,寡念养性。

35、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36、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善事,则心中太平。

37、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于缩小自己。

38、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39、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

40、少肉多菜,少糖多果,少酒多水,少烟多茶,少盐多醋,少怒多笑,少衣多浴,少说多做,少停多动,少药多炼。

41、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42、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内在安祥,才是下手之处。

43、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丰饶。

44、健康不是一切,但推动健康就没有一切。自我保健,是明天健康的方向。

45、运动是健康的源泉,也是长寿的秘诀。

46、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

47、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智慧,办事以尽力为有功。

48、欲知过去世,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49、世事忙忙如流水,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50、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

51、处事不必求功,不过便是功。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52、诽谤别人,就像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53、伤人之语,如水覆地,难以挽回。

54、做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55、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56、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57、遇顺境,处之淡然;遇到逆境,处之泰然。

58、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59、须交有道之人,莫交无义之友。饮清静之茶,莫贪花色之酒;开方便之门,闲是非之口。

60、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影响巨大的鸿篇巨著。它确立了我们中国医学的理论体系,被后世尊称为“医学之宗”,其中关于养生思想的论述,现在看来,仍不失为人体健康保健的至理名言,值得我们推崇效仿,现在笔者就带领大家学习下《黄帝内经》的养生知识之长寿之道:

正如《黄帝内经》中《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段论述正是对于古代人类长寿养生法则的高度概括。

“法于阴阳”,法即效法,即顺应四时阴阳,养正避邪;《黄帝内经》中又以顺四时而养生长收藏之气论述了“法于阴阳”的精神实质。如春季阳气的生发,生机萌动,万物生发欣欣向荣的自然景色,人类精神活动要愉快无杀罚夺之意,即为“养生之道”;夏季应适应阳气的隆盛、万物蕃秀之特点,精神焕发,热情洋滋,亦谓“养长之道”;秋季万物收成,天气劲急,地气清肃,阳气收敛,则应早卧早起,意志安宁,精神收敛于内,以缓解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即“养收之道”;冬季阳气闭藏,必得太阳升起方可起床,方可避免阴寒之气的侵袭,故曰:“去寒就温”,即“养藏之道”。

“合于术数”是保持健康长寿的重要法则之一。合,即为调和,术乃为修生养性之法。“合于术数”是指要掌握养生健体之术,中医养生术种类繁多,有走路、导引按摩、叩齿漱津、五禽戏、太极拳、气功等。指导大家可以通过多种运动之术而达到健体强身、延年益寿。华佗提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报耳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所以他根据古代导引法,模仿禽兽特点而自创“五禽戏”。孙思邀针对老年特点亦提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极强所不能堪而。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这是对《黄帝内经》“形劳而不倦”的进一步发挥。

“饮食有节”指的是通过合理的饮食达到养生长寿的目的。如:“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个食谱有主食,有副食,而且阐明了各自的作用。五谷:稻米、麦、薯、小米之类为主食,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为人体提供了必须的热量与能量,五果、五菜为副食,为人体提供了多种维生素、纤维素及微量元素,在新陈代谢中是必不可少的。五畜:猪、牛、羊、鸡之类为人体提供了必须的蛋白质、脂肪和各种氨基酸。人赖饮食五味以充养精神元气而维持正常生命活动,谨和五味便可气血流通,筋骨强劲,五藏安和,而健康长寿。

“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亦是人们‘尽终其天年”的前提之一。意思是要注意劳逸适度。首先,起居,就是指作息。有常,是指有一定的规律,起居有常即要求人们生活有规律。春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季“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季“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季“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人们只有起居有常便有助于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反之则会半老而衰。再者,作劳即劳作,包括劳力、劳心、房劳等方面。含义有三:其一是要有劳有逸,劳逸适度;其二是告诫人们不要违背常规地劳动,注重道德养生;其三是节制“房事”,不要妄泄肾精,而那些“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节其精者”是造成早衰的重要原因。如注意上述诸多方面,便可成为一个具有很高道德修养、精神饱满、体力充沛的人。如不注意道德修养、违背常规地劳动、不节制房事、不注意保护自己的肾精,必然会造成身体虚弱,加速衰老。

“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意思就是按照以上的生活方式来养生,体内的真气调和而不受损伤,精神充足而不外散,从而达到度完自然寿命,健康长寿的境界。

《黄帝内经》中这短短的几句话己经概括出了健康生活方式的核心,其实养生就是生活本身,在生活中用我们中医的养生法则来指导健康饮食,起居和习惯的养成,自然就会健康,这也是最简单,最基础的养生方式。

拓展阅读:《黄帝内经》上古天真之“术”

经文: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梁冬:辅佐中国文化,发扬光大。大家好!我是梁冬。那在我们面前的呢是另外一位我非常尊敬的厚朴中医学堂的堂主徐文兵老师。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梁冬:大家好,诶,我们呢这个计划重新发现中医太美,所以呢准备用一年的时间好好讲讲这本书《黄帝内经》。在上一次节目的时候呢,我们大概用了一个小时,讲了《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的前三、四十个字,为什么说可以用一个小时讲呢?这的确是因为呀每一个字里面所蕴含着天地的道理呀都太深刻了。不过讲到这里,徐老师,天地的.道理好像我觉得有点不对呀?

徐文兵:这个,道和理是不是两个概念?道是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是要用你的心去悟的。理是看得见的。理的意思呢,你看它是个玉字边儿,就是古代雕琢玉石的时候呢,他要顺着玉石的那个纹路去治玉,这个玉石的那个流露出来的那个纹路呢,就是理,你顺着这个茬儿治玉就比较省力,这叫理。所以道和理是不一样的。

梁冬:所以以前说这个,玉不琢不成器呀,就是对人才的打磨啊,你不光是要打磨他,而且你还得顺着他的心性打磨。

徐文兵:对,你打磨是人为,而他本身具备的那个自然的纹路是天然、浑然天成的,就是浑然天成的墩你顺着浑然天成给你指的这个方向去打磨,你就能制出一块儿好玉来。否则要么就是把这个天然的美物给毁掉。

梁冬:暴殄天物。

徐文兵:哎,就是。

梁冬:诶,上一次呢,我们讲到上古天真论呢,前几句话是这样说的:"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这是用了二十四个字来讲了一个在古代非常厉害的一个人--黄帝的一生。中国古代人真厉害哈,二十四个字就能把这一生讲完了。后面呢又讲到,有一天呢,黄帝呀问他的老师,说上古时期的人,就是在他们那个时候再往前的人呢,都能够活一百岁。春秋皆度百岁,好像彭祖就是那个时候,是不是?

徐文兵:彭祖是八百岁。

梁冬:八百岁,对不对,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他的老师岐伯呢就说,上古时期的人呢,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上一次我们的节目呢就刚刚讲到这个地方,“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而特别提到的术数啊,前面呢个“shu”呢是技术的“术”,后面那个“shu”呢是算数的“数”,前面那个呢是一个木字加一点,右边这个呢,第二个“shu”呢是一个“米”,下面一个“女”,然后一个教字那边,对不对?那,这两个术数是不一样的?

徐文兵:当然不一样了,这个木字加一点是简体字。繁体字它左边是一个双人旁,中间是一个术,边儿上还有一个就是我们行走行的那一边儿。它泛指的是,我们说的谋生的技术或者是谋生的这种职业。上次我们讲了,人,术不可不慎。就是人一选择职业一定要谨慎,中国古代选择标准是:选择这个职业不光为了糊口,还要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如果你的选择的职业整天就是在对你的身心造成伤害的话,那这个术宁可不要做它,啊。

梁冬:这个话吧,让我很有感触,其实很多人在工作里面呢都充满了自己的焦虑,好像……

徐文兵:岂止是焦虑?有些人就是充满了这种仇恨、恐惧、愤怒。所有的不好情绪都是因为这个工作给他带来的,最后呢,可能做了一辈子工作,最后呢带着一身的伤病,或者就中间儿就半途而废。

梁冬:还没来得及一辈子工作……

徐文兵:嗯,没来得及一辈子工作。所以孟子说过,这个……,术不可不慎,他前面儿……,上次节目我们也讲了,就是说一定要选择那些让你发自内心,就是关爱自己关爱人的这种工作,而不是去做那些弓箭啊,怎么想把人弄死啊,以此为乐的这种工作。另外,你就要选择身心统一的工作,所谓言不由衷,这种发自内心的不高兴、说不出来,发自内心的不高兴又表达不出来的这种工作对你还是一种伤害。

梁冬:什么工作是你内心又觉得很喜欢但说不出来的呢?

徐文兵:就是说你心里本来是高兴但是你要装,比如说我看见有个人摔倒了,特想笑,但我觉的,唉,不能笑啊,这个不礼貌啊,或者不道德……

1、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

2、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3、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4、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注释: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6、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

注释:孔子说: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7、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出自(清)李毓秀《

注释: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8、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注释: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

9、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出自《孝经》。

注释:孝是天经地义的。

10、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注释: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

1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注释: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12、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13、慎,朝夕伺候莫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

14、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出自《名贤集》。

注释: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

15、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出自《家语弟子行》。

注释: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16、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注释: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17、首孝弟,次谨信。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注释: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18、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出自《三国志魏书》。

注释: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19、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注释: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20、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21、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注释: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22、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23、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出自(明)《增广贤文》。

注释: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24、千万经典,孝义为先。出自(清)《增广贤文》

注释: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25、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注释: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26、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出自(明)《增广贤文》。

注释: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27、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出自《动报亲恩篇》。

注释: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

28、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出自《四言》。

注释: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

29、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注释: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30、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注释: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

31、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出自(春秋)《礼记》。

注释: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

32、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出自《大学》

注释: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