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孔子礼仪名言解析 正文

孔子礼仪名言解析

时间:2025-05-01 12:47:40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的文化,礼仪故事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教导大家一些礼仪,以下为大家带来孔子关于礼仪的小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孔子关于礼仪的小故事一:

当初在春秋时代,鲁国有一条规定,即是凡是到外国旅游时,看见有鲁国人在外国被卖为奴隶的,能够花钱将其他赎出,回到鲁国后,到国库报账,国库依价归还。而孔子有一名学生,在国外时真的看到有鲁国人被卖为奴隶,因此他将他赎出。但赎出来后,他并未去国库报帐,百姓都在议论这人品格高尚。

而当孔子知道了后,大骂了这名学生一顿,说学生做了错事。别人很奇怪,做了好事,又将人救出,还不去报帐,这不是做了件好事吗?但孔子说看问题不可以这样看,因此这种做法,会妨碍了许多奴隶被赎出。

因此这人回来后并没去报帐,将来别人看见做奴隶的鲁国人,本来是想去赎他出来的`,可是一想,我赎了后,若去报帐,别人肯定要议论:以往某人不报帐,你去报帐,你的品格不好。而在这种情况下,这人就可能会装作没有看见,不去赎人了。因此,此做法就阻碍了许多鲁国奴隶被人赎出,是错误做法。

孔子关于礼仪的小故事二: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之所以能成为弟子三千、名扬四海的圣人,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勤奋分不开的,也正所谓是“天才来自勤奋”。史书言,孔子的母亲在他刚刚三岁的时候,就教他读书识字,到四岁的时候,他已会念百余字了。

有一天,他的妈妈说:“昨天我教你的字会背了吗?”

孔丘说:“都记住了。”

妈妈说:“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觉,是和哥哥在一起。这天晚上,他钻入被窝后对哥哥说:“哥哥,妈妈教给你的字都记住了吗?”

哥哥道:“都记住了。你呢?”

孔丘说:“我已经练了多遍,也许都记住了,可又没有把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会的,娘一定非常伤心和难过。不行,我一定要起来再多练几遍。”

哥哥被他这种刻苦学习、孝顺母亲的精神所感动,心疼地说:“天气凉了,别起来练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写吧。我能觉出对错,也好对你写的做个检查!”

于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写了起来。每写一字,就念出声来。可这声音越来越轻,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声音也听不到了。哥哥验完他的最后一个字,听着他那均匀的呼吸,望着他甜中带笑的睡容,既心疼又爱怜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亲考核时,他一遍通过。母亲惊喜道:“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过了一天,就如此滚瓜烂熟,将来准能干大事啊!”

孔丘望着母亲欣喜的面容,高兴地笑了。然而在这微笑中,却伴着两行泪水。站在旁边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资背后,更多的则是弟弟那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奋的汗水。

孔子是全世界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并不是天生的圣人。孔子和我们一样,也有各种的烦恼和痛苦,但是孔子之所以为孔子。是孔子有聪明的睿智,他能超越个人的悲苦,并且为芸芸众生提供转苦为乐。转悲为喜的积极态度。

1.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执高下,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2.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遇到小事不能忍耐,就会扰乱了大事。”

3.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翻译】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戒:青少年时期,血气还未养成,要警惕不可迷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争强好胜;等到年纪变老,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不可贪得无厌。”

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5.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古时候的人言论不肯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认为单单说得出而自身做不到是可耻的。”

6.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翻译】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7.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宪问》

【翻译】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那么说话和行动都要正直;国家政治黑暗,难么行为要正直,而说话要谨慎随和。”

8.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罕》

【翻译】孔子说:“听到合乎原则的话,能不接受吗?而接收之后能改正错误才可贵。听到顺从自己的话,能不高兴吗?而高兴之后能分析鉴别才可贵。而盲目高兴,不加分析;或表面接受,实际不改,对这种人我实在没有办法啊。”

9.子曰:“其言之不祚,则为之也难。”——《宪问》

【翻译】孔子说:“他的话大言不惭,要他做起来就很难了。”

10.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

【翻译】孔子说:“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仪加以自我约束,就不致于产生叛离之心了。”

11.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12.子曰:“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呢。”

13.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

【翻译】孔子说:“君子要有九种考虑:看到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明白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待人接物的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否恭敬,说话要考虑是否诚恳,办事要考虑是否认真,遇到疑难问题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怨怒发作前要考虑将引起的后果,看到名利时要考虑得到它是否合乎道义。”

14.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无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述而》

【翻译】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而趟水过大河,这种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同他共事。同沃共使的一定要是遇事谨慎小心,喜欢动脑子想点子来完成任务的人。”

15.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也。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季氏》

【翻译】孔子说:“有益的快乐由三种,有害的快乐有三种。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以赞扬别人的长处为快乐,一多交贤能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快乐。以傲慢自大为快乐,以无所事事地游荡为快乐,以过度的宴饮为快乐,这是有害的。

11、孔子语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孔子语录: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3、孔子语录: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4、孔子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15、孔子语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6、孔子语录: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7、孔子语录: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

(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8、孔子语录: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9、孔子语录: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20、孔子语录: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

(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21、孔子语录:《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孔子《论语》

(《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22、孔子语录: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

(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23、孔子语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孔子《论语》

24、孔子语录: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

(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25、孔子语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

(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26、孔子语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27、孔子语录: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28、孔子语录: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论语》

(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29、孔子语录:《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摘孔子《论语》

(《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30、孔子语录: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

(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1、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4、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5、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6、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7、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8、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0、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1、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3、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4、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15、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6、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17、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8、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19、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20、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21、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22、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3、子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2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5、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6、子曰:“不迁怒,不二过。”

27、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相关阅读:

文明礼仪名言

1、礼,不妄说人,不辞费。

2、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传

3、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左传

4、礼节及礼貌是一封通向四方的推荐信。——西班牙女王伊丽莎白

5、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梅里美

6、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孟德斯鸠

7、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约翰·洛克

8、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松苏内吉

9、礼貌是一种回收有礼貌的尊重的愿望。星球礼品礼品册礼品商务送礼会议礼品。——法·拉罗什福科

10、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赫拉克利特

11、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冈察尔

12、礼貌像只气垫,里面什么也没有,却能奇妙地减少颠簸。——约翰逊

13、礼貌之风为每一个人带来文明、温暖和愉快。——诺·文·皮尔

14、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西班牙。塞万提斯

15、礼仪是微妙的东西,它既是人们交际所不可或缺的,又是不可过于计较的。——培根

16、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洛克

17、礼仪周全能息事宁人。——儒贝尔

18、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民,政之大节也。——左传

19、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

20、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汉·王符

21、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

22、利益,是聪明人想出来的与愚人保持距离的一种策略。——爱默生

23、良好的礼貌是由微小的牺牲组成。——爱默生

24、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马克

25、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是使它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约翰·洛克

26、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泰戈尔

27、谦恭有礼,人人欢迎。——托马斯。福特

28、让,德之主也,让之谓懿德。——左传

29、让者,礼之实也。——朱熹

30、人必知道而后知爱身,知爱身而后知爱人,知爱人而后知保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