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5、花儿还有重开日,人生没有再少年。
6、节气不饶苗,岁月不饶人。
7、一日无二晨,时间不重临。
8、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9、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10、盛年不再来,岁月不待人。
11、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勿谓一丝微,既绍难再白。
12、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
13、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
14、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15、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6、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17、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
18、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19、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20、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
21、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22、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23、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24、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25、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26、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27、人生无百岁,百岁复如何?古来英雄士,各已归山河。
28、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29、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30、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31、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32、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33、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34、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
35、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36、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
37、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
38、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39、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40、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41、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
42、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
43、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44、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45、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46、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47、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48、旋开旋落旋成空,白发多情人更惜。
49、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
50、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原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释义: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或不想要做什么),不要强加给别人。欲:想要,喜欢。施:施加,强加。
出处:《论语?卫灵公篇》和《论语?颜渊篇》。
纠改:原句表述的意思是正确的,但将“己”字改为“人”字,成为“人所不欲,勿施于人”,使之成为更具人性化的格言。
解析:
原句出于《论语》中的两篇典文,是孔子经典名言之一,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格言,也是儒家思想的精华。
为了证明原句表述意思的正确性,先假设几句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句式来做比较,以利甄别。
1、己所不欲,强施于人。
此句意为:自己不想要的东西,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强加给他人。这显然是一种极端自私、专横霸道的行为,与孔子儒家思想的“恕道”相违悖。如果社会上的人都将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自己不想干的事情强加给别人,则形成混乱的无政府主义状态。
2、己之所欲,强施于人。
此句意为:自己想要的东西,自己想做的事情,强加给别人。此句实为古语“己所好者,而欲人之同好;己所恶者,而欲人之同恶。有诸己矣,而望人之同有;无诸己矣,而望人之同无。”的浓缩表述,其实也是一种自私专横的行为。自古至今,某些官员就存在这种思想和行为,他们往往将百姓视为子民,视为牛马,供其驱使,供其调教,这就是古代官员称其施政为“牧民之术”,并且自称“父母官”的缘由。而当今社会,此类现象屡见不鲜,某些官员的私人之欲代替民众之欲、社会之欲,在自己职权范围内,按照个人的好恶爱憎,追求私人政绩,不顾民众利益及社会利益,随意发号施令,极尽折腾的能事。“己之所欲,强施于人”的行为若流于官员干部之中,则是封建专制的'而非民主科学的行为。
3、己之所欲,勿施于人。
此句意为:自己所喜欢的东西,所想要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他人。这应是一种既明智又民主的道德思想和行为,也是处理人际关系应遵循的法则。
上述第1、2句就处理人际关系来说,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有强迫他人之行为,乃“施”字有强加、施加之意。第3句的关键词为“勿施”,就是不要强加,显然就合乎孔子“恕”的原理。
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强调人应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这样,才是“仁”的表现。这句话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此语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作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如若将自己所讨厌的事务,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人的关系,也会使事态形成僵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必须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外,还应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己所不欲而施于人。
宽恕待人,这是对的。但孔子此语要求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做参照物来对待人,这个观点就值得商榷。因为,他的出发点是自己,是以“自我”为导向,以自己行为做参照物。而人与人是有差异的,不注意个性的不同,人际交往时往往会很尴尬的。如果我们把“人”看得高于“己”,以“人”为导向,那我们会发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话就需要修改了。当然不是原话错了,而是原话不足以体现对他人的尊重。
你看,只将“己”字改成“人”字,成为“人所不欲,勿施于人”,意为:他人所不喜欢的东西,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他人。这样一改,既保持原话意义上的正确性,又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思想,成为更完美更权威的格言。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以下是关于诗经经典名句赏析及原文出处,欢迎阅读!
0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语出《诗经·周南·桃夭》。
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
此以桃花的鲜艳茂盛比喻新嫁娘美丽成熟的风韵,语言质朴,但不乏流丽之态。
0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语出《诗经·卫风·硕人》。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这两句诗从动态的角度描述了卫庄公的夫人庄姜令人消魂的风采.微笑时酒窝中贮满了爱意,双目流动时,明亮的眸子更是黑白分明。
0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语出《诗经·王风·黍离》。
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东周初年,王朝大夫重返镐京,见到宗庙破败,黍稷离离的荒凉景象,不由得感慨万千,诗人说,了解他的人知道他心怀忧郁,不了解他的人会以为他在寻找什么,老天在上,到底是谁造成了这种局面?后一句尤为发人深省,其中既有对周幽王无道的谴责,也有对犬戎入侵的不满。
0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语出《诗经小雅采薇》。
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飘落。
这几句诗反映了守边战士在返回故乡的途中所表现的凄凉之感,诗中的“杨柳”和“雨雪”已经完全人格化了,它们和作者一道担负着人生的重压,成了人生聚散离合的直接参与者,此中语言的清新圆润,很容易使人想起魏晋以后诗歌的风调。
05、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语出《诗经郑风风雨》。
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群鸡乱叫,这个时候,女主人公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因此,当意中人到来时,不由得欣喜若狂。诗句风格直率,无忸怩之态,十分快人心意。
0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语出《诗经秦风蒹葭》。
译:芦荻青青,白露成霜,在这寂寞的秋日,亲爱的人儿却在水的`那一边。
诗人以秋景作为发端,可谓道尽了人生的忧患。因为秋天是生命走向死亡的季节,天人相对,不能不激起满怀的悲绪,这是中国古代文人普遍的悲凉感,而这几句诗可谓其滥觞。
07、如切如磋①,如琢如磨②。出自《诗经·卫风·淇奥》。
译:①[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学问上的商讨研究。②[琢.磨]本义指制玉器时精细加工,比喻对德行或文章修饰使其精美。
08、投①我以木桃②,报③之以琼瑶④。出自《诗经·卫风·木瓜》。
①[投]这里指赠送。②[木桃]就是桃子。③[报]回赠。④[琼瑶]美玉。
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09、风雨如晦①,鸡鸣不已②。出自《诗经·郑风·风雨》。
①[如晦]昏暗得好像夜晚。②[已]止。
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10、呦呦①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呜》。
①[呦呦(yōuyōu)]鹿呜声。
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11、兄弟阋①于墙,外御其侮。出自《诗经·小雅·棠棣》。
译:兄弟在家中争吵,但对外来的入侵和侮辱却共同抵御。①[阋(xì)]争吵。
12、高山①仰止,景行②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舝(辖)》。
①[高山]比喻道德崇高。②[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1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呜》。
译:它乡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
14、战战兢兢,如临①深渊,如履②薄冰。出自《诗经·小雅·小旻》。
①[临]来到。②[履]踩,走。
15、出自幽谷①,迁于乔木。出自《诗经.小雅·伐木》。
①[幽谷]深谷。
16、靡①不有初,鲜②克③有终。出自《诗经·大雅·荡》。
①[靡]没有谁。②[鲜(xiǎn)]少。③[克]能。
译:开始还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终。原句大意是没有谁向善没有一个开始,但很少能坚持到底。
17、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美丽贤德的,正是我的好伴侣。
18、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1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你的衣领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心。
20、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2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2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