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学会赏识的名言成语和事例 正文

学会赏识的名言成语和事例

时间:2025-05-15 05:06:23

[课标要求]

1、知识:继续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4、态度: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

5.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学法点悟]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作者的不慕荣利的品德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这篇文章的“物”指的是“陋室”,“志”指的是“德馨”。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可以通过对物的描绘,形容其特征,表达出自己的心志和情趣。

[整体感知]

“陋室”,简陋的房子。“铭”,本是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陋室铭》是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花,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它的显著特点就是语言精辟。采用大量的修辞方法,对偶工整,对比鲜明,互相衬托,虚实相生,引经据典,言志如诗,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具有一种韵味如歌的音乐美,读来如行云流水,文气通达起伏,是我国古典文库中脍炙人口的珍品。

[疑难解析]

质疑: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

解惑:从山水写起。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了。“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质疑:文中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呢?

解惑:用山、水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来比陋。用仙和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作者的目的是要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写的内容,这种方法耐人寻味。既然山之

法叫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方法,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章波澜起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室主人的品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说,尽管这房子的确是个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反而处处可见其高雅明亮,“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兴,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质疑:《陋室铭》中哪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请把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解惑: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译为:这是简陋的屋子,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质疑:陋室究竟是怎样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觉其陋呢?

解惑:“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常年失修,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这是写陋室的环境。然而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这样的陋室,试想主人还会觉得“陋“吗?

质疑:既然这篇文章是写陋室,为什么在结尾要说“何陋之有”呢?不是自相矛盾吗?

解惑:这篇文章是要体现主人的品德高尚,虽在陋室,但是居住在陋室中的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了。

[语言揣摩]

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诸葛庐就是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南阳隆中时居住过的草庐;子云亭是指西汉学者扬雄住过并写作《太玄经》的亭子。这两句话是说我这个陋室正如南阳诸葛庐的草庐,又像四川扬子云的亭子。作者采用的是类比的写法,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原来也是陋室,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闻名天下,那么我的陋室不也会如此么?

2.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宾语前置。其中的“之”,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指的是奏乐的声音,怎样理解丝竹乱耳?他后面不是自己也在弹琴吗?

在陋室中谈谈古琴,心无旁骛,作自娱自乐,享受自己创造的音乐氛围,不失为一种清净的世外生活。丝竹,借代指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这里面的“奏乐”实际是朝廷的统治阶级每日纵情于歌舞升平的靡靡之音,所以说这种声音对于作者来说是很嘈杂的。

[研究课题]

1、相关链接:刘禹锡(772~843),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他和同时代的柳宗元交谊深厚,曾受柳宗元遗托,编就《河东先生集》,为《柳河东全集》的古本。同时,他和白居易都是造贬,有很多唱和的诗篇。本文是他被贬为地方官,在和州刺史任上写的。

2、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又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呢?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你能不能学一下刘禹锡,为你的家描上一笔,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例如,如果你觉得你的家很温暖,请给你的房子取名为“港湾”;如果你喜欢做画,请给你的房子取名为“碧丹”。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导引

学习本文,首先应把握“铭”这种文体的特征;其次要反复朗读、背诵,读时要读准字音;最后还应掌握重点字词、语句的含义。

[基础巩固集练]

一、文学常识填空

《陋室铭》的作者是,代人。“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本文作者和交谊颇深,人称“刘柳”;后与唱和甚多,亦并称“刘白”。

二、字音字义

1.给下面的字注音。

馨()鸿()牍()

蜀()苔()调()

2.解释下列带点的词。

(1)有仙则名:

(2)惟吾德馨:

(3)斯是陋室:

(4)谈笑有鸿儒:

(5)往来无白丁:

(6)无案牍之劳形:

三、语言积累

1.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

苔痕上阶绿上: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长上。

无案犊之劳形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2.特殊句式:宾语前置

孔子云:何陋之有?

即“有何陋”。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其中的“之”,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3.翻译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翻译:

四、朗读背诵

1.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是什么?

2.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什么?

3.《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4.下列句子停顿标错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五、问题探究

文中是如何围绕“德馨”来写?

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作者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德馨”的: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景色之雅:可知“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之雅:可见纵情畅怀、谈笑风生的情状。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情趣之雅:可见抚琴调弦、展卷读经的怡然情态,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六、欣赏评价

1.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赏析。

[提示:(1)从陋室的优美的自然环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从陋室主人的情趣上:“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3)从陋室往来客人的不俗上:“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引用西汉扬雄,大教育家孔子的事例及名言,“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运用类比和引证,有力地证明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2.这篇文章在文字上有什么规律吗?

(提示:文章以骈句为主,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同时,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参差,加之文章一韵到底,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

可见“铭”这种文体的特征,一般都是要用韵的。)

七、拓展阅读

熟读精思(节选)

□朱熹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吉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①看字,子②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③,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甲到,乙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④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⑤。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①[详缓]仔细从容。②[子]通“仔”。下同。③[牵强暗记]勉强硬记。④[漫浪]随随便便。⑤[急]要紧。

1、给“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中的“见”字注上拼音。

2、在我们学过的文言词语中,还有哪些词与文中加点的“余”字意思相同?请任写一个。

3、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甲、乙两个方框内各填一个字。甲:乙:

4写出“不待解说,自晓其义”这句话的大意。

5读书要善于积累。古人关于读书有许多名言名句,你积累过吗?请任意写一句。

白雪阳春:表示战国时代楚国的两支高雅歌曲。比喻高雅的诗歌和其他的文学艺术

春光漏泄:柳枝泛绿,透露了春天带来的信息。喻表示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露出来

春华秋实:华:古同“花”。春天盛开的花;秋天结的果。比喻文采和德行。有时也比喻学问和品德修养之间的关系。

春满人间:表示生机勃勃的春意充满人间

春秋鼎盛:春秋:年龄。人年龄正处在旺盛、强壮之际。旧时比喻人正当壮年;精力充沛。

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寸草春晖: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的心意;难以报答春天的恩惠。比喻子女报答不尽父母养育之恩。

漏泄春光:原表示透露春天的信息,后比喻泄露男女私情

满脸春风:形容心情喜悦,满脸笑容

满脸春色:比喻满脸充满喜悦的笑容

春风得意:春风:春天和煦的风;得意:愿望得到满足时的高兴心情;和暖的春风使人觉得洋洋自得。①原表示考中进士后...

春风化雨:化雨:适时的雨。像用和暖的春风吹拂人;似及时的雨水滋润大地一样。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来称...

春风满面:春风:比喻笑容。形容情绪愉快;满脸高兴的样子。也作“满面春风”。

春风夏雨: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春风一度:度:次,回。比喻领略一番美妙的生活情趣。亦借表示男女合欢。

春光明媚:明媚:鲜艳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十分美好。

春寒料峭:料峭:形容初春的微寒。形容早春微带寒意;刺入肌骨。也作“料峭轻寒”、“料峭春寒”。

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表示春秋美景。

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各自在自己开花的季节显示出秀美。比喻各擅其美;各有所长。

春梦无痕:比喻世事变幻,如春夜的梦境一样容易消逝,不留一点痕迹。

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形容美丽的景色。比喻事物得以顺利发展的良好环境或机遇。

春色撩人: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春色满园: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也作“满园春色”。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表示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

春宵一刻:欢娱难忘的美好时刻。

春意盎然:意:意味;盎然:洋溢;深厚。春天的意味正浓。

春雨如油:春雨贵如油。形容春雨可贵。

大地回春:表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大地上出现一片生机景象。有时亦用比喻形势好转。

寒木春华:寒木不凋,春华吐艳。比喻各具特色。

腊尽春回:腊:表示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来了。

枯木逢春:枯:枯萎;木:树木;逢:遇上。枯树遇上春天又有了生机。比喻经历挫折又获得生机。

妙手回春:妙:绝妙;妙手:表示技能高超的人;回春:使春天又重新回来;比喻将接近死亡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能...

满园春色: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满面春风:春风:春天温暖的风。本表示春风拂面;温暖宜人。现表示心情喜悦;满脸笑容。也用以形容和蔼热情的面容。

秋月春风:表示良辰美景。也表示美好的岁月。

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表示春秋美景。

阳春白雪: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表示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一室生春:整个房间里充满了愉快欢乐的气氛。

阳春有脚:用以称誉贤明的官员。

一场春梦:比喻过去的一切转眼成空。也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落了空。

着手成春:一动手便有了春意。比喻诗人、画家才思高雅;也比喻医生医术高明。着:接触;挨上。

春蚕到死丝方尽:丝:双关语,思的谐音。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

春风雨露:像春天的和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以比喻恩泽。

春花秋实:见“春华秋实”。

枯树逢春:已枯之树又重获生机。喻绝境逢生。

枯枝再春: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

一年之计在于春: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

雨后春笋:春雨以后;竹笋长得又多又快。比喻新生事物大量涌现蓬勃发展。

笔底春风:形容绘画、诗文生动,如春风来到笔下。

杏林春满:满:充满。杏林春意盎然。赞扬医术高明

生命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熏染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生命的全新理解。

2、细致入微探究课文的方法。

3、准确、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

对生命的诠释。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你心目中,生命是什么?或生命意味着什么?

(生命不单是宇宙间的匆匆过客,不单是流星转瞬即逝的那一刹那。地球上自从有了生命,便有了生机与活力,所有的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那么人的生命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那么意义究竟何在呢?)

原来,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奉献,在于留下点什么,而不是带走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位女作家──杏林子,她对生命也作了一番深入地思考,颇有见地,并且发出了强烈的呼喊:生命,生命。

板书:

2、学生介绍作者。

提示:作者从小身患重病,困卧病床,但却写下了40多个剧本和10多本散文集,这是常人所不能做到的,为什么她能做到呢?

说到底,就是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对信念的执着,这样的生命是鲜亮的,这样的人生也是精彩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她对生命的感悟。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

思考:

1、文中讲了三个事例,请用一句话概述。

2、这三个事例,分别从哪几个角度在观察、体会生命。

动物、植物、人类。

3、这是三个怎样的事例,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哪些思考?

复述并作答(在文中找出关于生命的关键词、中性词理解全段)。

4、再读文,画出你最为欣赏的句子,并说明理由,记牢!

三、探究学习

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生命的格言?

学生说后放投影: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泰戈尔

人的一生可以腐朽,也可以燃烧,我要让他燃烧起来。

──列夫·托尔斯泰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

──贝多芬

生命犹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2、名人的话,使我们对生命及生命的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能否讲一讲我们身边、你看到、听到或亲身经历过的有关生命的感人故事呢?

如:贝多芬、保尔·柯察金、海伦·凯勒、史蒂芬·霍金、张海迪、马利、向生命奔跑等。

伟人的事迹让我们倍受感染,也赋予我们生命无穷的力量,愿同学们都做生命的强者。

3、生命在杏林子眼中,是险境中挣扎的飞鹅,是砖缝中生长的小瓜苗,是听诊器中强健而有力的跳,那在你眼中,生命是什么?请用生命是说一句话 。

投影小结:

生命是悬崖上傲然挺立的松柏。

生命是搏击风雨、冲刺苍穹的雄鹰。

生命是傲霜斗雪、凌寒怒放的雪梅。

生命是青翠碧绿,遍步天涯的小草。

生命是一次次更快的冲刺、更高的跨跃。

生命是一条永不停息向前飞奔的河流。

四、小结

还可以说,生命是一辆飞速前驶的列车,它容不得有丝毫的懈怠与片刻的松驰,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部车的车手,只有时刻紧握方向盘,集中全部精力向我们的目标飞奔,生命才会凸现它特有的风彩与魅力!愿我们每个人都做最优秀的车手!

生命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主旨。

2.积累词语。

3.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侧重点不同的三点思考,以及三点思考分别提出的三个要求。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杏林子的材料,以了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1.导人新课

张海迪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绝顶》,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自xxxx年开始创作,耗时四年,共计35万字。

责任编辑胡玉萍第一次与海迪面对面交谈时,心中就担忧——以她这样的身体状况,能完成这部长篇创作吗?后来,她了解到,张海迪只要身体稍微好一点,就继续艰难地创作。张海迪说:“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

去年岁末,胡玉萍拿到书稿后,确确实实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她也小心翼冀地捧着,仿佛是捧着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确乎是沉甸甸的……

无独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极大的痛苦,高声呼喊着“生命生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她珍视生命、坚强勇敢的精神,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2.配乐范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思考题

a.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去掉一个行不行?为什么?

b.作者列举了哪三个事例,试用一句话概括每个事例的内容。

c.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对人生的三点思考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3.听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是一种修辞方法——反复。去掉一个不可以。因为连用表示强调,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的呼唤,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作用了。

b.小飞蛾在险境中,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下,极力挣扎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

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从生命诞生这个角度说明,生命力之强大。

“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识,就会严肃地思考人生。

c.三点思考

第一点思考: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回答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教师小结]

正是由于为生命而奋斗,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12岁就患了类风湿关节炎的香港女作家杏林子,虽然病情恶化了,仍然忍着病痛,强烈地呼喊着:“生命、生命”。

研读与赏析

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们,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看看三个事例分别抓住哪一个关键词,侧重哪一个方面,三点思考分别提出了哪三个要求。

学生讨论明确:

飞蛾 生之欲望 生命意义

香瓜子 生命力 生命的价值

心跳 生命 珍视 奋斗

讨论加点词的作用:

1.“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为什么?明确:不行。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表达心情急切。用“跃动”更能表达“生之欲望”。

2.“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竟然,为什么不能去掉?竟然表达了一种意想不到,表达出一种惊喜,若去掉就没有了这种表达效果。

3.“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擎天撼地”本来形容力量巨大,这里指小瓜苗在没有生存条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充分表现了小瓜苗的生命力。“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肃然起敬”表达了对顽强的生命力的一种崇敬,在这里是不可随便调换的。

4.“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又说“它仅仅活了几天”……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小瓜苗在没有生长的条件下,靠瓜子本身的养分,确实能茁壮生长、昂然挺立,而瓜子的养分仅仅能供养它活几天。

5.“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作者为什么要加“勇敢地”来修饰“活下去”?作者那种难以忍受的病痛,活着会比死了还要难受。张海迪也是如此,同样是生不如死。像她们这种情况,活着比死亡还更需要勇气,因此在“活下去”的前面加上“勇敢地”修饰成分。

生命教学设计3

教学说明

先写三个关于生命的事例,再写三点思考,三个事例;先写小飞蛾,是动物,再写小瓜苗,是植物,最后写自己心脏的律动。三点思考,内容很相近,侧重点还是有区别的。作者举的动植物的'例子都是不起眼的小生命,不举大象狮子老虎等等庞然大物,只说一只小飞蛾,不举参天大树,只说一棵小瓜苗,说明无论怎样卑微的生命都具有令人不可思议的生命力。作者从小现象悟到大道理,是很能启人心智的。作者的思考也善于展开,一连说了三点。这对学生也很有启发。

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揣摩词语。

2、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人生的感悟。

教学设想:

初一学生对人生、生命的感悟还不会很深刻,因此本课采用整体感知、研读赏析、体验反思的教学环节,层层深入,并采用讲故事、引名言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教学难点:

揣摩词语的表现力,能畅谈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举例:“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但每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却有所不同。有的人轻视生命,稍有不顺便放弃生命;有的人挥霍生命,用生命去搏取一时的快感和放纵;也有人善待生命,虽历经磨难也百折不挠,让生命散发出了无限的美丽。

香港女作家杏林子,她患有重病,倍受折磨,却写出了很多的作品。关于生命,她又有着怎的思考呢?

二、整体感知

1、听配乐朗读。

2、学生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情。

个人练读──交流朗读──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3、交流:

这篇文章共写了哪几个事例?请把它们概括出来。

(每件事不超过6字)

三、生成──探究式学习

自主学习,生成问题──合作探究──教师指导。

生成问题预计:

1、找出并分析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语句,比较分析看看,为什么写得好?

(可从修辞、表现手法、词语运用等方面入手,如:试作比较和分析,看加点词语能否换用括号里的词?为什么?)

竟然(居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倔强)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十分敬佩)!

2、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体悟文章的内涵:

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精彩、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3、文中作者对生命有哪三点思考,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四、拓展创新

1.联系生活,联系作者对于生命的三点思考,补弃举出一个实际例子。

2.你知道哪些关于生命的格言警句?你自已对于生命又有怎样独到的感悟和认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