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人类历史的第二个重要里程碑,是我们称之为“文明”的成熟而复杂的社会的形成。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亚洲季风气候地区水稻种植的成熟的形态与中东谷物农业形态有三个重要的差别:第一,水稻植株是从特殊的种苗移植而来(即像对待根茎作物或其他可以通过移栽旁枝进行繁衍的植物一样);第二,在耕作过程中,畜力不是人力的必要补充;第三,无论在水田还是在梯田,在水稻生长期,在几个月内都必须保持有一层浅水覆盖。这些差异意味着东南亚的耕种方式比中东更精耕细作、更耗费劳动力。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哲学家接过了悲剧作家不再进行的工作。被假定为柏拉图的大多数著作的对话形式就证明了这一点。哲学对话的最大优点是它无需符合陈旧的习俗,也不必对雅典城邦全体公民都有吸引力。任何熟悉阿缇卡半岛希腊人的、爱探究事物性质的、善于思考的、有空闲的人都能读懂柏拉图的著作:他可以同意,也可以反对,阅读或反复阅读对话,或者弃之如敝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在完全意义上的人类与他们之前繁衍的类人的生物之间,一个主要的区别就是人类有更长的婴儿期和儿童期。这意味着年轻人依赖父母的时间更长,同事长辈给后代传授生活技能的时间也相应地更长。从孩子的角度来看,缓慢的成熟以为着塑造过程的延长和学习能力的大大提高,使得有意识地保护那些发明和发现——可以推测,或多或少是偶然获得的——的行为更为频繁。……当文明演化超过生物演化而占据首要地位时,严格而恰当意义上的人类历史..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起初,罗马帝国统治使大多数地方制度保留下来了。但是,从程度上看,跨越旧管辖边界的商业区更加重要,管理这种事务的新法律制度就变得必要了。罗马行政官员在是法律原则精细化方面起了带头作用,这些法律原则能够适用于任何地方的任何人;当皇帝卡拉卡拉企图向更多的人口征税时,他宣布每个自由人都必须算作罗马公民(公元212年),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罗马法变成帝国境内普遍适用的法律。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历代西汉皇帝都实行与中国社会支配力量——地主阶级联合的政策。这些地主家庭子弟接受儒家模式为主的教育,被招募进入帝国官僚体系之中。这建立了官员与地主之间的普遍和谐关系。他们常常联合起来,压迫农民和社会其他底层人民,让他们安分守己。中国社会稳定的一个标志就是围绕这些问题的知识争论减少,而这种争论是战国时期的一个突出特点。例如,秦始皇被认为是法家,法家强调国家权力高于一切。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但是在一个遥远的君主和起源于几百英里外的无法预见的事件能深刻影响当地事务的世界里,一神教似乎是唯一能够真正令人满意的解释。在这样的时代,宗教的地方性再也不能适应一般常识和日常经验。传统的崇拜仪式显得虚伪空洞;只有希伯来人能够全面表达对宗教普世主义的普遍需求。因此,他们对民族一神教的定义就成为古代中东文明最伟大和最持久成就之一。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人类与他们杀死的猎物是怎样一种关系,可以从复杂的神话欧诺个找到解释。也许,岩洞中的仪式是为了借助动物的神灵促进世上的丰裕和繁衍。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我们过于沉迷于哥白尼的天文学成就,以致也许难以理解人类接受这种天体运动的几何解释的热情。今天,这种复杂的机械论似乎是根本难以令人相信的;但是当时和后来许多世纪里打动每个人的是这个体系的数学精确性,它确实能够预测行星的运动。事实上,确定在天空漫游的光的位置的能力,从而发现自己在未来某个特定时间的位置(或者他们过去所处的位置),这似乎是整个体系正确性的保证。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孔子认为贵族身份不必世袭。相反,他似乎认为适当的教育能够使年轻人变成君子,即使他的父辈出身于卑微的社会底层。因此,建立在人性倾向基础之上的教育也许为那些有抱负和能力的人打开了道路,他们希望由此步入社会上层。这将变成传统儒教非常突出和重要的一个方面,标志着与西周时期的贵族世袭制度的决裂。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这种历史观为孔子当时的核心问题提供了舞台:贤良者如何在乱世生活得更好些?因为如果普遍存在的天地和谐关系缺失,正如明摆着的事实,那么一个智者该如何办呢?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文明需要独特的社会秩序。为了满足新宫廷和王城所需,统治者不得不想方设法,强迫农民交纳剩余产品。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公元前1000年代真正有影响的思想不是在古代中东文明两大中心的任何一个产生的,而是在两个边缘地区:巴勒斯坦和伊朗。巴勒斯坦位于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之间,它的居民了解两者的文化传统,但是没有全盘接受任何一个。同样,东部的伊朗是美索不达米亚与新兴印度文明的文化分水岭。因此,在巴勒斯坦和东部伊朗,当本地环境刺激人们试图重新解释宇宙的运行时,他们面对着的不是一种而是两种互相冲突的思想体系。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虽然我们的信息中还有许多不确定性和明显的空白,但很清楚到公元前1700年,人类取得的成就已经很可观。与较早时期普遍的文化发展速度相比,社会变迁的步伐快得令人吃惊。在不到2000年的时间里,三个灌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只有在灌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苏美尔祭司仅仅为了准确记录谁缴纳了或谁没有缴纳给神的债务所做的努力,的确催生了迄今为止所知道的的最早的文字形式,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人类保存和减缩精确信息的能力。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任何已经适应了完全游牧生活的部落都把向东迁徙作为最后不得已的手段,因为这意味着从比较好的草原向较差的草原迁徙。原因是沿着欧亚草原向东到蒙古地区,降雨量和气温都在下降。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地方贵族以多种土地占有制度占有土地,这些土地很快便变成世袭的。这种制度固有的离心倾向遭到宫廷学校的抵制,在这些学校里,贵族子弟不仅学习军事技术,如射箭,而且学习礼仪知识,当他们变成一家之主,肩负整个家族利益时,他们不得不实行这些礼仪。这些礼仪知识也意味着熟悉它们背后的思想,即政治合法性和人类社会秩序理论,这种理论使“天子”成为人间事务的最高负责人。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当人类不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掠食者时,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人类不再是一个相当稀少的种类,其数量之多足以彻底打破动植物的天然平衡,这种平衡的打破,部分是有意识地,部分是无预见地和无意识地。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随着战车作战技术的完善,蛮族的马匹饲养者开始占有巨大的军事优势。即使只有少量战车,征服战争也变得容易了。公元前2000年之前不久已经开始在美索不达米亚周边建立地方性文明的土地贵族更容易确立统治,因为少数拥有战车的人与其他人在军事力量上已判若云泥。因此,经历了最初仅仅以破坏(这些破坏降低了印度和克里特文明的水平)为主的阶段后,蛮族征服者开始在希腊和印度建立他们自己更野蛮、军事力量更强大的文明方式。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当文化演化超过生物演化而占据首要地位时,严格而恰当意义上的人类历史便发端了。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人类历史的第一个重要里程碑是食物生产的发展。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文明,指的是非同寻常的大型社会,把千百万人组合在一种松散但清晰的生活方式之中,地域覆盖数百乃至数千公里,而其时间跨度,相比个人的寿命,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人类关系的第四个重大变化,是亚欧草原游牧民和战士首次来到了历史的前台。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1、和敌人打仗不累,但和自己的臣子打仗,哎--累死啦!
2、谁人背后不参人,谁人名下无人参。
3、明珠:……臣罪该万死……
康熙:死一次还不够还要死一万次!
明珠:臣罪该一死……
4、爱新觉罗玄烨,谨祭列位先祖在天之灵,自康熙十八年以来,准格尔大汗葛尔丹,荼毒蒙古各部盟,侵扰内地、倒行逆施,意在反清称霸。臣玄烨一忍再忍、一让再让,而葛尔丹是一犯再犯,已成大患。应蒙古各部盟的诚请,也为我大清的江山社稷繁荣昌盛,朕决定替天行道,御驾亲征,并诏告逆首葛尔丹知晓,朕将亲率天兵二十万,荡平全蒙,钦此!(御驾亲征前说)
5、大清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谨祭明太祖洪武皇帝。洪武皇帝朱元璋太祖出身布衣,聪明神武,报济世安民之志,十五载而成帝业,一统海内。西汉之后未之有也,大清皇帝康熙爱新觉罗玄烨,谨以明太祖洪武皇帝为先师,继往开来,造福天下。再拜。(南巡拜明太祖陵说)
6、爱新觉罗玄烨,叩告列位先祖在天之灵,玄烨自即位至今,遭权臣鳌拜欺凌,朝廷与百姓也深受其害。如今已到胜败存亡之际,玄烨决心护国安民,振兴大清,除歼灭贼。(擒拿鳌拜前说)
7、皇上,微臣穷十年之功,遍阅古今各族史料及图谱,终于构成此图。臣,死也瞑目了。微臣自信,此图不但是大清最精最全之图,也是中国自古以来最精最全之图。臣以为,台湾郑氏孤悬海外,只是大清的疥廯之疾。大清的心头巨患不是台湾,而是蒙古准葛尔王葛尔丹。在朝廷平定西南三藩之时,葛尔丹也在一步步收伏蒙古诸王。臣料定,他的最终目的是统一全蒙,虎视中原,与大清争天下。葛尔丹之西,有西藏之喇嘛暗中支持;之西,有俄罗斯彼得大帝重兵压境。三方一旦联手,大清无宁日。但,欲平葛尔丹,朝廷却不得不先收台湾。因为东南各省乃大清财赋之地。东南不稳,大清无力西征北进……
8、康熙:你们俩个人记下朕今天说的话一个字也不要漏。康熙三十三年二月十日,朕视察八达岭,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特颁旨如下:
长城,长城是个梦,是空的,是个无用之物,顶多是个摆设!!!长城啊长城,哼,自秦始皇开创长城仅俩世就跨了,大明朝怎么样啊?他们用了百年之功、万人之力,没有挡住我大清入关、江山易主!!朕要以王道治天下。你们记着,从今天起,停建所有的城墙关隘!并诏知后世,凡大清国君,当持王道、取民心、练兵马,永不筑长城!!!
9、容妃就是一颗钉子,钻进去时不知道有多深,拔出来时才知道有多痛……可是这颗钉子扎的太深了,朕……不想拔了
10、苏麻啊,朕是多么希望能成为你手中的针和线……
11、朕真是瞎了眼!就是养条狗,还知道亲顺主人呢!索额图!你是本朝的第一罪人呐!!还有,李光地张廷玉你们--你们长的是猪脑子啊!!你们想都不想,索额图勾结朱三太子,篡政谋逆夜袭皇驾,这些能提吗!
12、上书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少保明珠纠结大学士余国柱、大学士勒得洪、大学士李之芳、户部尚书绋伦、吏部尚书科尔坤、工部尚书熊一肖等,朋比为奸,贪赃受贿,误国害民。朕再三警醒,尔等却终然不该,俱为罪无可赦。着尽数革职抄没家产,永不录用。钦此!(挂正大光明扁前的圣旨)
13、小孩子是可爱的.,你们小时侯都这么可爱过,朕个个都抱过,那时朕就在想啊,你们永远长不大,那该多好啊。朕的老师叫魏承谟,朕小的时候,他给朕讲过一个典故,叫“停尸不顾,束甲相攻”,意思是说,皇帝死了,他的儿子们,放着他的尸体不管,却为了皇位打了起来,那时朕确信这种事不会发生在朕的身上,但是,现在朕相信这种事一定会发生在朕的身上,你们现在这样对待自己的弟弟,朕问你们,将来,你们会怎样对待朕?
14、伍次友与龙儿(康熙)分别,没有向康熙要苏麻,他说了一句话:天下无数有情事,世间满眼无奈人。
15、朕说过多少次了!女人不要干政!!
16、朕年轻的时候确实想做千古圣君,可是年纪大了,怕做什么千古圣君。凡是千古圣君必定要忍受千年之悲万载之痛啊!
17、这第一碗酒,朕要敬给太皇太后孝庄,敬给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朕八岁丧父,九岁丧母,是孝庄太后带着朕,冲破艰难险阻,才有了今天的大清盛世。孝庄太后,朕想你啊!还有这第二碗酒,朕要敬给在座的列位臣工,敬给天下子民。朕在位已经六十年了,六十年来,是你们辅佐朕,你们俯首农桑。从炎黄甲子年到如今有三百多位皇帝了吧,朕是年事最高,在位时间最长,养育子孙最多的,皇子皇孙,还有曾孙,一共是一百多位吧!朕要感天动地呀!朕要敬颂苍穹啊!大清是朕的,也是你们的呀!记着,没有你们便没有今天的大清,朕在这儿……谢谢你们啦!……这第三碗酒,朕要敬给朕的死敌们,鳌拜、吴三桂、郑经、葛尔丹,哦,还有那个朱三太子,他们都是英雄豪杰啊!是他们造就了朕,是他们逼着朕立下了这丰功伟业!他们不在,朕寂寞啊!朕不祝他们死的安宁,朕祝他们来生再世再与朕为敌吧!
18、雄鹰雄鹰飞临到盛京,骏马奔驰到雪国。爱新觉罗·玄烨欢迎你们!!
蒙古诸王爷:伟大的皇帝,您是天上的太阳,我们是地上的草叶,永远感激您的恩泽与光辉!!世世代代忠于爱新觉罗皇帝!!
20、当朝大学士,统共有五位,朕不得不罢免四位;六部尚书,朕不得不罢免三位。看看这七个人吧,哪个不是两鬓班白,哪个不是朝廷的栋梁,哪个不是朕的儿女亲家,他们烂了,朕心要碎了!祖宗把江山交到朕的手里,却搞成了这个样子,朕是痛心疾首,朕有罪于国家,愧对祖宗,愧对天地,朕恨不得自己罢免了自己!还有你们,虽然个个冠冕堂皇站在朝上,你们,就那么干净吗?朕知道,你们当中有些人,比这七个人更腐败!朕劝你们一句,都把自己的心肺肠子翻出来,晒一晒,洗一洗,拾掇拾掇!朕刚即位的时候以为朝廷最大的敌人是鏊拜,灭了鏊拜,又以为最大的敌人是吴三桂,朕平了吴三桂,台湾又成了大清的心头之患,啊,朕收了台湾,葛尔丹又成了大清的心头之患。朕现在是越来越清楚了,大清的心头之患不在外边,而是在朝廷,就是在这乾清宫!就在朕的骨肉皇子和大臣们当中,咱们这儿烂一点,大清国就烂一片,你们要是全烂了,大清各地就会揭竿而起,让咱们死无葬身之地呀!想想吧,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上才几年哪?忘了!那棵老歪脖子树还站在皇宫后边,天天的盯着你们呢!朕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了,总想着和大伙说些什么,可是话,总得有个头啊。想来想去,只有四个字(‘正大光明’匾升起)……这四个字,说说容易啊,身体力行又何其难?这四个字,是朕从心里刨出来的,从血海里挖出来的。记着,从今日起,此殿改为正大光明殿!好好看看……哦,你们都抬起头来,好好看看,想想自己,给朕看半个时辰……
10字以内的
1. 学问不厌。——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大略》
2. 为学心难满。—— 唐代诗人 项斯 《送欧阳衮之闽中》
3. 随时随地学习。——管理培训专家 余世维
4. 学习永远不晚。——前苏联作家 高尔基
5. 学习是硬道理。——中国好声音选手 吴莫愁
6. 善学者其如海乎。—— 清代诗人 袁枚 《随园诗话》
7. 重复是学习之母。——英国小说家 狄更斯
8. 善学者通一经而足。——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万卷楼记》
9. 朝闻道,夕死可矣。——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里仁》
10. 白玉不毁,孰为珪璋。——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庄子·马蹄》
10字以内的.名言警句【精选篇】
1.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2.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3.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4.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5.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6.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7.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8.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9.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10.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
11.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12.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13.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汉书》)
14.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5.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6.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17. 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18.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19.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0.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10字以内的名言警句【热门篇】
1. 学不精勤,不如不学。—— 唐初史学家 令狐德棻 《周书·李贤传》
2. 循序而进,与日俱新。——宋代诗人 何坦 《西畴老人常言》
3. 人无贤愚,非学曷成?——清代学者 陆以田
4.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明末清初思想家,政论家 唐甄 《潜书·讲学》
5. 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南北朝教育家和文学家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6.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西汉学者 韩婴 《韩诗外传》
7. 学以治之,思以精之。——西汉学者 扬雄
8. 学其所用,用其所学。——中国近代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 梁启超
9. 所谓圣者,须学以圣。——东汉哲学家 王充
10. 人有知学,则有力矣。—— 东汉哲学家 王充
11.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毛泽东
12. 不知理义,生于不学。——战国末期商人,政治家 吕不韦 《吕氏春秋》
13. 不从糟粕,安得精英。——清代诗人 袁枚
14. 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
15.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学而》
16. 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卫灵公》
17. 我在发明创造中学习。——前苏联科学家,现代航天学理论奠基人 齐奥尔科夫斯基
18. 为学当有实功,有实用。——明末清初教育家 朱之瑜
19. 学习必须与实干相结合。—— 印度诗人,作家,哲学家,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泰戈尔
20.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学记》
21.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子张》
22. 科学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国当代作家 王小波
23. 学习本无底,前进莫徬徨。—— 报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