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孟子的名人名言精选
1.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2.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5.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6.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
7.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9.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1.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尽心下》
12.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13.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孟子·滕文公下》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5.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离娄上》
有关于孟子的名人名言集锦
1.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2.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3.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孟子》
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5.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6.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上》
7.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8.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9.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也;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10.永言孝思,思孝惟则。
1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1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3.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14.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15.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有关于孟子的名人名言摘抄
1.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2.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5.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6.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7.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8.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粱惠王下》
9.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孟子·尽心下》
10.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孟子·公孙丑上》
1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下》
1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孟子·告子上》
13.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4.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15.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孟子·粱惠王上》
16.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17.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孟子·万章》
18.尊贤使能,后杰在位。
19.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孟子·藤文公下》
20.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离娄上》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5)其进锐者,其退速。(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12)仁者无敌。(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17)仁则荣,不仁则辱。(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27)贤者在位,能者在职。(2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0)民事不可缓也。(3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3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34)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3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36)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37)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相关推荐:1.(孟子曰):“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公孙丑上)
[译文] (孟子说:)“国土不必再扩大了,人民不必再增加了。只要认真施行仁德政治、统一天下,没有谁能够阻挡的了。
2.(孟子曰):“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滕文公上)
[译文] (孟子说:)分些财产给人家这叫小恩小惠,教育别人要善良这个叫忠诚,帮助天下人民找到治世人才的,这个才叫仁德。
3.(孟子曰:)“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离娄上)
4.(孟子曰:)“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孔子说:‘仁的威力是不可以人数多少计算的.。一个国家君主爱好仁,那就会天下无敌的。’现在有些人既想做到天下无敌,可自己又不肯实行仁政,这好比是害怕炎热却又不肯去洗澡一样。”
5.(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告子上)
[译文] (孟子说:)“仁德能够胜过不仁德,好比水能胜过火。但现在那些行仁的人,却好比用一小杯水去扑灭一车木柴燃起的大火,火焰扑不灭,他就说是水不能胜过火,这就又和那种很不仁德的人差不多了,以后他也一定会把自己的仁丧失掉的。”
6.(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告子上)
[译文] (孟子说:)“五谷是粮食作物中品种最优秀的;但如果种了不能成熟,反而不如秭米和稗子了。仁德的价值也在于它成熟罢了。”
7.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尽心上)
[译文] (孟子说:)君子亲爱亲人因而仁爱人民,仁爱人民因而爱惜万物。
8.(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尽心下)
[译文] (孟子说:)“完全相信《书》,那就还不如没有《书》为好。我对于书上的《武成》篇,也只采用二、三段文字罢了。仁德的人在天下是没有敌手的,以周武王这样极仁爱的人去讨伐商纣王这样极不仁爱的人,怎么会发生血流成河以至漂走木槌的惨景呢?”
9.(孟子曰:)“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尽心下)
10.(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尽心下)
[译文] (孟子说:)“仁的意思,就是人。把仁与人合起来讲,就是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