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中国著名哲学家戴震名言 正文

中国著名哲学家戴震名言

时间:2025-07-08 23:43:50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引自《理想。情操。精神生活》

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

——蔡尚思(现代史学家)转引自《青年文摘》1983年第11期

学习要抓住基本知识:即不好高骛远,而忽略基本的东西。喜马拉雅山是世界著名的高山,因为它是建立在喜马拉雅山之上,

盘基广大高原之上的一个高峰;假如把喜马拉雅山建立在河海平原上,八千公尺的高峰是难以存在的,犹如无源之水易于枯竭的。

——徐特立(现代教育家、革命家)引自《徐特立教育文集》

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

——高士其转引自1980年12月31日《解放军报》

学习和钻研,要注意两个不连良,一个是“营养不良”,没有一定的文史基础,没有科学理论上的准备,没有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搞出来的东西,不是面黄肌瘦,就是畸形发展;二是“消化不良”,对于书本知识,无论古人今人或某个权威的学说,要深入钻研,过细咀嚼,独立思考,切忌囫囵吞枣,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粗枝大叶,浅尝辄止。

——马寅初(现代学者、教育家)转引自1981年6月22日《北京晚报》

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

——华罗庚(现代数学家)转引自1980年6月20日《北京晚报》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

——邓拓(现代新闻工作者、学者)转引自1979年2月27日《忆邓拓》

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毛泽东引自《做革命的促进派》

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

——毛泽东引自《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周恩来(现代革命家、政治家)引自《周恩来选集》上卷

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

——雷锋(当代优秀战士、烈士)引自《雷锋

学习要抓住基本知识:即不好高骛远,而忽略基本的东西。喜马拉雅山是世界著名的高山,因为它是建立在喜马拉雅山之上,

盘基广大高原之上的.一个高峰;假如把喜马拉雅山建立在河海平原上,八千公尺的高峰是难以存在的,犹如无源之水易于枯竭的。

——徐特立(现代教育家、革命家)引自《徐特立教育文集》

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

——高士其转引自1980年12月31日《解放军报》

学习和钻研,要注意两个不连良,一个是“营养不良”,没有一定的文史基础,没有科学理论上的准备,没有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搞出来的东西,不是面黄肌瘦,就是畸形发展;二是“消化不良”,对于书本知识,无论古人今人或某个权威的学说,要深入钻研,过细咀嚼,独立思考,切忌囫囵吞枣,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粗枝大叶,浅尝辄止。

——马寅初(现代学者、教育家)转引自1981年6月22日《北京晚报》

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

——华罗庚(现代数学家)转引自1980年6月20日《北京晚报》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

——邓拓(现代新闻工作者、学者)转引自1979年2月27日《忆邓拓》

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毛泽东引自《做革命的促进派》

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

——毛泽东引自《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礼记。学记》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引自〈说苑〉

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

——桓宽引自《盐铁论。制议》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

——张载(北宋哲学家)引自《经学理窟。义理篇》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清代文学家)引自《红楼梦》第5回

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

——谢觉哉(现代革命家)引自《不惑集》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清代文学家)引自《红楼梦》第5回

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

——谢觉哉(现代革命家)引自《不惑集》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引自《理想。情操。精神生活》

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

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 达尔文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佚名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陶行知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孙中山

多诈的人藐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 培根

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 邹韬奋

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 佚 名

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 阿卜·日·法拉兹

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 戴震

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 B.V

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 利希顿堡

我的努力

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培 根

应当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 高尔基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刘向

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培 根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缀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

学习这件事不在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法布尔

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可能来自他们的博学。—— 贝弗里奇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朱熹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

知识不是某种完备无缺、纯净无瑕、僵化不变的东西。它永远在创新,永远在前进。—— 普良尼施尼柯夫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托尔斯泰

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就要冲破不利条件限制,利用生活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并去创造新的条件。—— 高士其

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 高士其

教学目的:1、把握

重点难点:中考形式阅读,论点、论据、相关句子作用等。

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准备

一、课文内容:

1段:“学者先要会疑。”

2段:“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3段:传说不一定可靠,但做学问有时只能靠它。

4段:对于传说,无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5段: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6段: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二、课文层次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的论点

也可说成“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

第二部分:(3-5)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分论点1)

一层(3-4)论述对于传说,无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二层(5)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三部分(6)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分论点2)

三、论证方法:

1-2段):引用论证,也属于道理论证。

3段): 譬如,是举例论证;

4段): “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传说是举例论证。

5段): 引用孟话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是引用论证。--道理论证。

6段): ①句是过渡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②-⑤句道理论证;⑥句过渡句,启下的作用;

⑦-⑩句举例戴震、笛卡尔事例论证;⑩句后道理论证。

四、板书表述:

提出论点:治学要有怀疑精神

怀疑与学问 分论点1:消极方面(对传说、对书、学问要怀疑)

分论点2:积极方面(对新学说、新发明要创新)

总之,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五、相关解析:

1、开篇引名言有何作用?

开篇两句引用既做论据又做论点,其作用是做论据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做论点领起全文。是论证论点并提出中心论点,二者合一。

2、不同事例的作用?

3段譬如句:论证传说不一定可靠,不能随便相信。

4段:

1)举“三皇”“五帝”“腐草为萤”的事例的作用?

在于论证对于传说要善于怀疑,告诉人们怎样以怀疑的精神做学问。

2)什么是怀疑精神?

经过一番事前的思考,不随便轻信的态度就是怀疑精神。

3)我们怎样才能正确对待传说?

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5段:

1)引用孟子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有何作用?

在于论证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2)文中“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为什么不能调换词序?

因为人有怀疑才可思考,有思考方可辨别,三个词语含有辨别事物的先后逻辑顺序关系,调整后就不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了。

6段:

1)列举戴震、笛卡尔事例的作用?

在于论证不仅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更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②-⑤句与①句什么关系?

是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是用道理论证方法证明①句提出的论点。

②③句反面说理,④⑤正面说理。

3)⑦⑧⑨与⑥、①句什么关系?

⑥句既是⑦⑧⑨句的`小论点,又是①句的小论据。

⑦⑧⑨是⑥句的论据,直接证明⑥句,间接证明①句分论点2的。

其中⑩和11句是正面论证,12句是反面论证。

4)⑩句中“一切大学问家”的“一切”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删去。因为“一切”包含所有的学问家,表示无一例外,有强调的作用。

如果去掉丢失去了这种强调作用。

5)⑩句中四个“常常”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因为“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个词的顺序是人们对过去学说进行怀疑的全过程,如果调换顺序就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不相符。

6)本段有三个“这样”分别指代什么?

第一个“这样”指代“对别人的话,不经过思考,都不打折扣的承认”

第二、第三个“这样”指代“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

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7)最后一句中“学术”“文化”二词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文化”活动的一种,文中的顺序是从部分到整体,互换之后就讲不通了(违背了事物的逻辑性)。

8)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五、顾颉刚:历史学家。

教学过程:读文至少两遍 概括论点与分论点

找出论据,并说明其作用 相关问题补拾

1、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2、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借给你需要的知识,而且按照你的心意,重复这顾问的次数。一本新书像一艘船,载着我们从狭窄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3、书籍中有些并非为读者能有所收获而写的,而是作者想夸耀自己的才学而写的。

4、不囿于书本,可以站在书本的一边,发展书本的思想,也可以跳出书本来,站在它的对立面进行批判,正是我一生读书所孜孜以求的目标。——邓伟志

5、在所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的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爱因斯坦

6、读书并不为了写作,写作则非要读书不可。我在构思某一部较为重大题材的作品时,在生活的感受和积累以外,也参阅有关的书刊。例如人文历史和地理等等。——何为

7、读书是积累知识,编书是整理和传播知识,二者的共同点是对知识的爱,对书的爱。这是做好编辑的前提。读书可以丰富知识,提高思考和鉴别的能力,提高驾驭文字的能力。细心读书的人,还能培养锻炼思路的清晰、细致和绵密,这些是做好编辑的基本功。——罗洛

8、我辈读书,原非与后儒竟立说,宜平心体会经文,有一字非其的解,则于所言之意必差,而道从此失。学以牖吾心知,犹饮食以养吾血气,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可知学不足以益吾之智勇,非自得之学也,犹饮食不足以增长吾血气。食而不化者也。——戴震

9、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思想,是防止死背硬记的(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霍姆林斯基

10、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曾国藩

11、读之再读,你准会觉得奇怪,昨天不懂的东西,今天竟会全懂得了。——雷纳尔

12、学习前人是读书,超越前人是创作。

13、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韩愈

14、吴顾恺每得父书,洒扫敛襟,拜跪读之,每句应诺,毕复再拜。——冯梦龙

15、学习前人是方法,创新自我是目的。

16、它在我退隐中慰我良多,令我摆脱百无聊赖之苦,随时助我从烦人的应酬中脱身。它能磨钝痛苦的刀锋——只要不是那无法抵御的剧痛,无以解忧,唯有读书。——蒙田

17、有的人老爱高谈阔论,什么事也没做起,先谈论不休。有的成天订计划,开书目,请人讲读书方法,在许多场合都很热心地泛论读书的重要性。为此,这般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倒不如把耗费的这些宝贵的时间放在老老实实地认真读书上面,也许可以得益不浅。——邓拓

18、我主张读书的时候,若有什么觉得要反驳或补充的意见,应即刻批注在书本上面空白的地方。这亦是为将来便于翻阅参考。从前有些老先生反对这种办法,以为年纪很小的人,有什么好意见,敢于批评人家的著作。不过到了今天我们应当知道,人家的著作,并不是什么不可批评的圣经贤传。年纪小的人批评人家,愚者千虑,亦未必便没有对的地方。何况假令批评得一句亦不对,自己买了书,自己写在买的书内,亦有什么不可以?年纪越小的人,批评错了,著作家既不会受他的影响,天下后世亦没有人受其弊害。——恽代英

19、书是逆境中的慰藉。

20、学习一定有恒心,要脚踏实地的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宋舸

21、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22、不愿学习的人,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荷塞。马蒂

23、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了空气一样,无法生活。 ——科洛廖夫

24、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法国哲学家、文学家)

25、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

26、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读书,使入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27、对所有人以诚相待,同多数人和睦相处,和少数人常来常往,只跟一个亲密无间。让自己更美丽一点,你的美丽,可以给你带来自信和愉悦。珍惜时光,流逝的.时间和倒向你的墙一样,都是太无能为力的事,不要等到夕阳西下才追忆上天曾给予的青春。多读些书,不读书的日子,思想便会停止,久而久之就要生锈。

28、做人简单,做事勤奋。

29、环境于人的影响极大,亲师取友,问道求学是创造环境改进自己的最好的方法,你们于潜心独研外更要注意这一点,万不要一事不管,一毫不动,专门只关门读死书。——佚名

30、读书太多最容易成为自以为是的无知者。——卢梭

3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梁绍壬

32、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鲁巴金

33、长大在于吃饭,快乐在于读书。

34、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难能可贵。

35、为学乃能变化气质耳。

36、书是人类奋斗史上最为不朽的硕果。

37、优秀的书籍像一个智慧善良的长者,搀扶我一步向前走,并且逐渐懂得了世界。——秦牧

38、看书的时间长,自己眼睛会变得近视,我相信有一些同学并不愿意每天都带着眼睛学习,所以我认为开卷未必有益。

39、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40、安安份份学习。读完该读的书。想伤心时,痛快地伤心,想欢喜时也同样痛快地欢喜。——米娜

41、人生乐趣千万种,唯有读书最幸福。高尔基说:"对于有文化的人,读书是高尚的享受。"

42、世界上有大成就的人,对人类有特殊贡献的人,几乎都是爱读书的人。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读书,使入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43、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儿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出处:神童诗劝学

44、或作或辍,一曝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

45、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4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

47、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48、读一本意义方长的书,能加深我们的理解能力,"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每次读书,都能秒趣横生,并从中得到可贵的知识。

49、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 作者:(元)许名奎

50、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不知道并不可怕和有害。任何人都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可怕的和有害的是不知道而伪装知道。

51、不读书你的生活就毫无意义。

52、读好书就是登上人生路上的第一步。

53、书籍是开启财富的金钥匙。

54、糊口里没有书籍就仿佛没有阳光;伶俐没有书籍,就仿佛鸟儿没有翅膀。

55、没有一个大学,是比拥有我们从未利用过的本领的大自我和人类意志与理智所缔造的现实,更能包含万象的了。

56、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本身。 —— 谢觉哉

57、好自夸的人没才干,有才干的人不自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