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名言
1、以“己”为中心,象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象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象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2、都市中生活,一天到晚接触着陌生面孔的人才需要在袋里藏着本姓名录、通信簿。在乡土社会中黏着相片的身份证,是毫无意义的。在一个村子里可以有一打以上的“王大哥”,绝不会因之认错了人。
3、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象个小国。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
4、在熟人中,我们话也少了,我们“眉目传情”,我们“指石相证”,我们抛开了比较间接的象征原料,而求更直接的会意了。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
5、私的毛病在中国实在比愚和病更普遍得多,从上到下似乎没有不害这毛病的。
6、从这方面看去,一个动物和时间的接触,可以说是一条直线的,而人和时间的接触,靠了概念,也就是词,却比一条直线来得复杂。他有能力闭了眼睛置身于“昔日”的情境中,人的“当前”中包含着从“过去”拔萃出来的投影,时间的选择累积。
7、如果握在手上的权力并不能得到利益,或是利益可以不必握有权力也能得到的话,权力引诱也就不会太强烈。
8、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9、在变迁中,习惯是适应的阻碍,经验等于顽固和落伍。顽固和落伍并非只是口头上的讥笑,而是生存机会上的威胁。
10、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11、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12、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
13、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
14、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了。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取文字呢?
15、不知道法律的人却又不能在法律之外生活。
16、在他们不是人情冷热的问题,而是权利问题。在西洋社会里争的是权利,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
17、恋爱是一项探险,是对未知的摸索。这和友谊不同,有意识可以停止在某种程度上的了解,恋爱确实不停止的,是追求。
百善孝为先的名人名言【经典篇】
1、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2、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3、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4、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歌德
5、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6、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7、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亚米契斯
8、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高尔基
9、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10、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百善孝为先的名人名言【精选篇】
1. 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王永彬
2. 不论我现在是怎样,或希望将来能怎样,都亏欠我那如天使般的母亲。——亚伯拉罕·林肯
3. 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4. 母子之情是世界上最神圣的情感。——大仲马
5.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出自《劝报亲恩篇》。
6.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论语·学而》
7. 首孝弟,次谨信。——李毓秀《
8. 诗书立业,孝悌做人。——王永彬
9. 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何铸
10.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1.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孝经》
12.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孔丘
13. 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动报亲恩篇》
14. 只生不养的母亲不是真正的母亲。——约谢得。
15. 母爱只有做母亲的才知道。——沃蒙塔古
16.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劝报亲恩篇》
17.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
18. 尧舜之道,孝悌而已。——〖宋〗李纲
19. 孩子是母亲的生命之锚。——萦福克勒斯
20.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孔丘《春秋》
百善孝为先的名人名言【热门篇】
1、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英)培根
2、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法)雨果
3、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4、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5、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6、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
7、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8、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9、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10、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11、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12、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13、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拉法格
14、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15、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1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17、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18、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19、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20、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21、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22、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23、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24、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25、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
26、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27、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28、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29、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30、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
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法)雨果
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拉法格
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英)培根
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苏联)高尔基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高尔基
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法)司汤达
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萨克雷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美)马克·吐温
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 ——(前苏联) 马雅可夫斯基
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英国)莎士比亚
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鲍蒙特和弗莱彻
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
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美国)罗素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罗素
家庭的基础无疑是父母对其新生儿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罗素
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马克思
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所罗门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