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贵有恒。——《尚书·毕命》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4.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 《清诗铎·读书》
5.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章学诚
6.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退笔如山起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灵魂欲化庄周蝶,只爱书香不爱花。——童铨
10.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1.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列子
12.年少从他爱梨粟,长成须读五车书。——王安石
13.人能不食十二日,惟书安可一日无。——陆游
14.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贾谊
15.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汉·王充《论衡·书解篇》
16.可怀以德,难屈以力——《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
17.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明·王廷相
18.居之以强力,发之以果敢,而成之以无私。——宋·苏辙《新论中》
19.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管子·版法》
20.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宋·苏轼
2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22.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孔子
23.看不上自己地位的人肯定也配不上这种地位。——谚语
24.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宋·苏轼《讲田友直字序》
25.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26.不是地位使人增光,而是人使地位生色。——苏联谚语
27.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宋·苏轼
28.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
29.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管子·君臣上》
30.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不是气力。——雨果
31.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唐·王维
32.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宋·范仲淹
33.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
34.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谢榛(明代诗人)
35.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量!——罗曼·罗兰
36.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宋·朱熹
37.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吴兢
38.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诗经·大雅·板》
39.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子·正世》
40.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华罗庚
41.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为的`双翼。——歌德
42.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俾斯麦
43.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
44.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塞内加(古罗马哲学家)
45.上安下顺,弊绝风清。——宋·周敦颐《拙赋》
46.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宋·欧阳修
47.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宋·苏辙
4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49.但患不读书,不患读书无所用。——朱舜水
50.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朱熹
( 1 )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苏轼《讲田友直字序》
( 2 )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意林》
( 3 )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
( 4 )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
( 5 ) 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三国志·魏书·袁涣传》
( 6 )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苏轼《司马温公行状》
( 7 )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子·正世》
( 8 )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王充《论衡·书解篇》
( 9 )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苏辙《新论下》
( 10 )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吴兢《贞观政要·公平》
( 11 )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诗经·大雅·板》
( 12 )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
( 13 ) 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
( 14 )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 15 ) 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为非其有。
( 16 )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管子·版法》
( 17 )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周
( 18 ) 人生照例是一场值得一搏的争衡,然而它的奖品是拼斗。——拉尔夫·詹
( 19 )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 20 ) 人生就像奕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弗洛伊德
( 21 ) 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徐玮
( 22 )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 23 )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子·正世》
( 24 )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吴兢《贞观政要·君道》
( 25 ) 人生意义的大小,不在乎外界的变迁,而在乎内心的
( 26 )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
( 27 ) 人生是伟大的宝藏,我晓得从这个宝藏里选取最珍贵的珠宝。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人生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尔斯泰
( 28 )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意林》
( 29 )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树烈
( 30 ) 貌言华也,圣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明主者务闻其过,不务闻其善。
( 31 ) 但得官清吏不横,即是村中歌午时。
( 32 )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
( 33 ) 谄谀在侧,善议阻塞,则国危矣。
( 34 ) 乃知国家事,成败固人心。
( 35 ) 但立直标,终无屈影。
( 36 )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 37 ) 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 38 )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 39 )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
( 40 ) 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
( 41 )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
( 42 ) 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
( 43 ) 大臣法,小臣廉。
( 44 )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
( 45 )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 46 ) 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管子·君臣上》
( 47 )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 48 ) 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无益于事者,君子弗为。——《尹文子》
( 49 ) 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
( 50 )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
( 51 ) 政贵有恒。——《尚书·毕命》
( 52 )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黄宗羲《原君》
( 53 )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泛论训》
( 54 ) 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宋史·薛极传》
( 55 ) 莫三人而迷。——《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 56 )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 57 )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不允诏》
( 58 )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吴兢《贞观政要·君道》
( 59 ) 可怀以德,难屈以力。——《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
( 60 )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欧阳修《偃虹堤记》
( 61 ) 上安下顺,弊绝风清。——周敦颐《拙赋》
( 62 ) 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文子·下德》
( 63 )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管子·版法》
( 64 )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 65 ) 居之以强力,发之以果敢,而成之以无私。——苏辙《新论中》
( 66 )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王维《赠房卢氏琯》
( 67 )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王符《潜夫论·务本》
申论名言佳句
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训俗遗规》
2、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3、当仁不让于师。——孔子
4、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7、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孔子
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
9、命为志存。——朱熹
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11、既来之,则安之。——《论语》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3、识时务者为俊杰。——孔子
14、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15、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16、言需行,行需果,果需信。——孔子
1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8、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19、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子
20、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培根
21、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吴玉章
22、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孔子
2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2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孔子
25、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孔子
2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卜居》
27、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2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需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29、人无远虑,需有近忧。——孔子
30、损者三乐:乐骄东,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孔子
31、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刚复害》
3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3、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34、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孔子
35、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6、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37、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
38、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39、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4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4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42、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43、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孔子
44、丈夫不报国,终为贫贱。——陈恭尹《射虎射石头》
4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孔子
4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47、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需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48、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陆游《病起》
49、士可杀不可辱。——孔子
50、三人行,需有我师焉。——孔子
5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5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53、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鲁迅
54、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55、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
56、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
57、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徵
5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59、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
6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