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不去评判别人名言 正文

不去评判别人名言

时间:2025-05-03 03:20:41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多数人认为勇气就是不害怕。现在让我来告诉你,不害怕不是勇气,它是某种脑损伤。勇气是尽管你感觉害怕,但仍能迎难而上;尽管你感觉痛苦,但仍能直接面对。

《少有人走的路》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艰苦的旅程。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一个人越是诚实,保持诚实就越是容易,正如谎言说得越多,就越是要编造更多的谎言自圆其说。敢于面对事实的人,能够心胸坦荡地生活在天地间,也可借此摆脱良心的折磨和恐惧的威胁。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最好的决策者,愿意承受其决定所带来的痛苦,却毫不影响其做出决策的能力。一个人是否杰出和伟大,视其承受痛苦的能力而定。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人人都有这样的倾向,问题一旦出现,就要立刻解决,不然他们就会思绪烦乱、寝食不安,这样的心态显然不切实际,但一厢情愿地等待问题自行消失,这种心态更为可怕,通常不会带来任何好结果。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毋庸置疑,父母的爱,决定了家庭教育质量的优劣。充满爱的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富有爱心的父母,善于审视孩子的需求,做出理性、客观的判断。他们也可能在面临痛苦抉择时,与孩子一道经受痛苦和折磨。孩子也当然会逐渐意识到,父母甘心陪着忍受苦楚的一片苦心。他们未必立刻流露感激之情,却可以领悟到痛苦的内涵和真谛,他们提醒自己:“既然爸爸妈妈愿意陪着我忍受痛苦,痛苦就不见得那么可怕,而且未必是太坏的事。我也应该承担责任,面对属于自己的痛苦。”——这就是自律的起点。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爱,可以使自我和他人感觉到进步。不爱自己的人,绝不可能去爱他人。父母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自我完善。我们推动他人心智的成熟,自己的心智也不会停滞不前。我们强化自身成长的力量,才能成为他人力量的源泉。我们终归会意识到,爱自己与爱他人,其实是并行不悖的两条轨迹,二者之间越来越近,其界限最后模糊不清,甚至完全泯灭。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爱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爱着与被爱着都不是对方的附属品。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相当多的人对认识事实缺乏兴趣。有的人过了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他们原有的地图窄小、模糊、粗略,对世界的认识狭隘而偏激。大多数人过了中年,就自认为地图完美无缺,世界观没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为神圣不可侵犯,对于新的信息和资讯,他们也没有多少兴趣,似已疲惫不堪。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只有真正的爱,才能帮助你自我完善。你的爱越深,自我完善的程度也就越大。真正的爱,在促进对方心智成熟的同时,也会让你的心灵得到成长,你体会到莫大的喜悦,幸福感会越发真实和持久。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那些沐浴着父母的爱的孩子,心灵却可以健全发展。他们也可能因父母一时的忽视表示不满,然而他们对父母的爱感激不尽。父母的珍视让他们懂得珍惜自己,懂得选择进步而不是落后,懂得追求幸福而不是自暴自弃。他们将自尊爱爱作为人生的起点,这有着比黄金还要宝贵的价值。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想让别人真正爱你,只有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承受痛苦是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任何人都不能回避。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批评他人很容易,不仅父母和配偶,人人都可能把批评当成家常便饭,可是,大多数批评只是出于一时的冲动,不满和愤怒,不但没有启发和教育意义,反而使局面更加混乱。真正具有爱的人,绝不会随意批评别人或与对方发生冲突,他们竭力避免给对方造成傲慢的印象。动辄与所爱的人发生冲突,多半是以为自己在见识或道德上高人一等。真心爱别人,就会承认对方是与自己不同的、完全独立的个体。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人人都害怕承受痛苦,遇到问题慌不择路、望风而逃,有的人选择拖延时间,幻想问题会自行消失;有的人选择对问题视而不见,欺骗自己认为问题与己无关;有的人选择娱乐、酒精或有毒物品,想把问题排出在意识之外,让自己尽量忘记问题的存在,以换得片刻的解脱。 我们总是逃避问题,而不去与问题正面搏击。我们总是想远离问题,不想承受解决问题要经过的那段痛苦。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从本质上讲,宽容是一种非常自私的行为,因为它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能够治疗自己内心的创伤。因此,宽容的第一受益者是宽容者自己,而不是宽容的对象。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人生苦难重重。 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在于我们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实现人生的超越。只要我们知道人生是艰难的——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再也不会对人生苦难耿耿于怀了。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要让孩子养成推迟满足感的习惯,就必须让他们学会自律;要让他们养成自律意识,对安全感产生信任,父母必须以身作则。这些心灵财富,来自父母表里如一 爱,来自父母持之以恒的照顾,这是父母送给子女最好的礼物。假如这些礼物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得,孩子也有可能从其他渠道得到,不过获得礼物的过程,必然是一场更为艰辛的奋斗,通常要经过一生的鏖战,而且常常以失败告终。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

——M. Scott Peck《心智成熟的旅程》

成长不仅要学会承受痛苦,还要学会宽恕。

责备他人,实际上是在逃避自己的责任和应承受的痛苦。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一辈子真的很短,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长,永远真的没有多远,所以不妨对爱你的人好一点,也对自己好一点,今天是你的枕畔人,明天可能就是你的陌路人,如果这辈子来不及好好爱,就更不要指望下一辈子还能遇见。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坠入情网,意味着自我界限的某一部分突然崩溃,使我们的“自我”与他人的“自我”合而为一。我们突然冲出自我界限,情感就想决堤的洪流,声势浩大地涌向所爱的人,于是寂寞消失了,代之以难以言喻的狂喜之感,我们跟爱人结合在了一起!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世界上没有任何美好的事物是长久的。换句话说,幸福是短暂的,不幸才应该是常态。 “他很难去接受一个事实: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是值得信任的。他认为如果冒险去信任他们,无异是偏离了固有的地图。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即使有先知的告诫,你仍需独自前行。没有任何心灵导师能牵着你的手前进。任何训诫,都不能免除心灵旅行者必经的痛苦。你只能自行选择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艰辛与磨难,最终才能达到人生新的境界。

《少有人走的路》

尊重事实,意味着如实看待现实,杜绝虚假,因为虚假与事实完全对立。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应手;对现实了解得越少,思维就越是混乱。虚假、错觉和幻觉,只能让我们不知所措。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抱残守缺,与现实脱节,这是不少人的通病。坚守过时的观念,对现实默然置之,是构成诸多心理疾病的根源,这种情形,心理学家称之为“移情”。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人格失调者则多是不称职的父母,本人却不知不觉。心理学界有一种公认的说法:“神经官能症患者让自己活得痛苦,人格失调者却让别人活得痛苦。”也就是说,神经官能症患者把责任揽给自己,弄的疲惫不堪;人格失调症患者却嫁祸别人,首当其冲的就是其子女。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停止游戏的唯一方式就是停止。

要停止责备的游戏,需要的是宽容。宽容确切的含义是:责备游戏到此结束。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不少孩子也都患有神经官能症。他们理解能力有限,就会把承受的苦楚看成是罪有应得。缺少关心的孩子自惭形秽,认为自己不够可爱,缺点大于优点,他们从来不会想到,这是根源于父母缺乏爱和照顾。他们无法得到异性的青睐,或在运动方面差强人意,也都一概怀疑自己有严重的能力缺陷。他们难以意识到,即便发育迟缓、智力平平,他们仍是正常人。人人都需要多年经验,让心智不断成熟,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定自己和他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爱的感觉,也许是无限的,爱的火苗,随时可能在心头燃起,但是,我们能够付出的爱有限,不能随意选择爱的对象。真正的爱不是忘乎所以,而是深思熟虑,是奉献全部身心的重大决定。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心灵之痛,通常和肉体之痛一样剧烈,甚至更加难以承受。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耶稣说:“不去评判别人,你自己就不会被批评。”但他没有说:“永远不要评判。”只不过每一次对别人品头论足时,也要准备接受别人的品头论足。耶稣还曾说过:“首先取出你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把眼中的木屑看得更清楚。”意思是,在评判他人之前,先评判自己。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更糟糕的是,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模仿父母,拷贝父母的处世方式,将它视为人生的标准和榜样。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1、企图说服不用大脑的人,是徒劳无功。

2、不要管过去做了什么,重要的是你将来要做什么?

3、对于满口“别人都说——”的人,问他“别人”是谁,就会看到他张口结舌的窘态。

4、观察走在你前面的人,看看他为何领先,学习他的做法。

5、在你有把握做得更好之前,不要破坏任何东西。

6、先正确的评判自己,才有能力评断他人。

7、善意需要适当的行动表达。

8、相信你做得到,你一定会做到。

9、你的.人生想要什么?你能付出什么作为回馈?

10、不要羡慕邻居的篱笆更绿,或许荆棘多于青草。

11、优柔寡断的人,即使做了决定,也不能贯彻到底。

12、你是否欺骗别人,或是自己?想清楚再回答。

13、你让我工厂的每个环节节省10分钱,我让你平步青云。

14、警觉过度犹如不及,使人变得多疑。

15、不断告诉自己某一件事,即使不是真的,最后也会让自己相信。

16、如果你不知道你自己的一生要的是什么,你还想得到什么?

17、智者除了有所为,还能有所不为。

18、如果你不会知道自己要什么,别说你没有机会。

19、成功的人只想自己要的――而非自己不要的。

20、不要怕目标定得太高,你可能需要退而求其次。

21、亨利福特悬赏2.5万元,征求有办法让他在每一台汽车上节省一个螺钉和螺冒的人。

22、认为整个世界都错的人,极可能错在自己。

23、陌生人过分热心帮你做事时,当心他别有居心。

24、如果你一直保持现状,10年后将会如何?

25、为自己想要的忙碌,如此即无暇担忧你不想要的。

26、每一次都尽力超越上次的表现,很快你就会超越周遭的人。

27、对于那些使狗和儿童感到畏惧的人应提高警觉。

28、三思而后行的人,很少会做错事情。

29、如果你想要更上一层楼,就为别人提供超出预期更多更好的服务。

30、忙碌的人才能把事情做好,呆板的人只会投机取巧。

一次,和朋友走在热闹大街上,人群熙攘,络绎不绝,耳边是吵嚷音乐。

我们挽手嬉笑,讨论着时下的流行服饰,明星轶事。

一位上了年纪的女人就这样闯入了我的视野。

她看上去四十来岁,面容憔悴,身材臃肿,不入流的服饰撑作一团,头发肆意扎着,眼神茫然,对着过往行人不断送出手里的传单。

她发了一张又一张,人们拼命摆手,像嫌弃怪物般嫌弃她。

她急了,快步缠住一位衣装笔挺的男士,男人想要脱身,用力挡开,那时候,身后的人群不断推搡,她就这样毫不知情地摔倒在地。

砰的一声,无比笨重的身躯倒下了。

伴随着满天飞舞的传单。

人群哗然,有人大笑,有人绕道,自始至终,没有一个人,愿意将她扶起。最后,她满脸通红,一边忍受疼痛,一边挣扎,在这喧嚣里慢慢撑起身来。

捋捋凌乱的头发,拍下身上的灰尘,踉跄地弯腰捡起那些被肆意践踏的单子。

那一刻,我几乎想要拥上前去。朋友看出我的心思,一把拉住,神情淡漠:这种女人,年轻时一定不爱吃苦,如今才落到这般田地,不要帮了,事不关己。

我便退缩了。

走过去很远,回头,看到她右臂留着一道长长伤疤,她继续游走,抱着那叠满是褶皱、脏乱的传单。

朋友在打闹,我却夹在嘈杂里没了心思,莫名失落,不再说话。

几日后,在回家路上,我再一次见到了她。

心中是无法掩饰的惊讶,不觉张了张口。她朝我走来,左手搂着一个孩童,看上去非常孱弱,右手是病历本和一大叠厚厚单据,密密麻麻打满了字。

她依然在人群里,依然没有人理会。

那一刻,我忽然什么都懂了。

她就这样与我擦肩而过,我看着她移动的背影,忽上忽下的脚步,一股难受涌上心头。不知是马路刺眼,还是阳光炽烈,我竟感到心痛。

我为我曾经那般怀疑而羞愧,更为我拿不出勇气去相信而后悔。

人总以为眼睛所见一切即为真相。目见贫穷,就以为他年轻不发愤,看过不堪,就认定他曾放纵了自我。妄自揣度,并且深信。

那时候的我,心中如万马奔腾,不停回响:永远不要随意揣度别人的人生,永远不要。

朋友跟我说,他干过一件傻事。

他说曾经因为几句话,差点失去一生挚友。

那时候的我们,几乎都是平凡家庭的孩子,每月拿着父母不多不少的生活费凑活。而朋友寝室有位公子哥,家族事业大,学校的一些项目都参与了投资。

可想而知,在那个年代,是有多耀眼。

那是新学期开始,苹果手机还是奢侈品,室友们争先恐后想要体验,看着公子哥被室友围得密不透风,朋友冷不丁说了句:有钱就了不起吗?

霎那间,空气凝结了。

公子哥什么也没说,摔门而出。

那件事后,他们的关系是平静湖泊下的深渊,暗流涌动。

以前他总以为公子哥出手阔绰,一幅不知生活艰辛的模样。

很久以后,他才知道真相,公子哥虽然家境优渥,但就因为这个标签,他不想活成家族的影子。那一年暑假,他独自一人做了两个月家教,没有回家,再用之前存下的'钱,买了犒赏自己的礼物。

他忽然想起,很早前,每当睡醒,公子哥总不见了人影,问室友,说去了外面。

他总以为那是有钱人的潇洒。

而在知道真相后,他深深痛恨自己的愚昧。

那以后,岁月变迁,时光流逝,他们重归于好,可曾经因为自己言语的失当,这份友谊差点断裂。

很多时候,人总在知道部分真相后,就急不可耐,以为亲眼见到的即为所得,断定了事情发生的始末,全然忘了管中窥豹,只可见一斑。

之前微博热搜有个话题:女孩子在地铁蹲着很没教养

我不知道这事怎么跟教养扯上关系了。

我们只是看到女孩蹲在那里,却从不知道她的人生轨迹是怎样,她要蹲着的理由,或许是累了,只是那么一下,恰巧被你看到,你就发到了网上,还要硬生生地扯出教养。

所谓教养,就是懂得克制自我情绪,不做妄言之人。

这样未经许可的拍照,肆意评价揣测一个人就是很有教养的行为?

曾看过英国的一个真人演绎节目,工作人员伪装成流浪汉,到一家餐厅觅食,而节目组同时安排一位穿着大方,仪态端庄的女士,就此,流浪汉走到女士面前,他请求能否歇一下脚,女士提高着音量,大声呵斥,吸引了全餐厅人的注意。

随着反感的升级,女士言语激烈,丝毫不尊重他人的辱骂,说着:你这样肮脏的人不配和我坐在一起。在座的一位男士看不下去了,他带着一丝愠色走到女士面前,冷静而克制地说:

也许你从不知道一个人在他人生的灰暗期经历了什么,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没有一点坎。现在,这个孩子,也许就处在这样的漩涡里,他需要的只是一点帮助和体谅。

随后,他带着流浪汉走到自己的餐桌前,给他点一份午餐。这时,节目组才卸下伪装,男士惊讶而动容,他说自己年轻时,因为叛逆流浪,那时候,正是一位老人,救济了落魄的自己。老人说:我不知道你经历了什么,但我知道你一定有自己的原因,既然如此,我就选择相信,你一定可以走出来。

正是那样的善举,让他心里失去的热情被点燃。那顿饭,他吃得泪如泉涌,涕泪交加,带着感激,选择归家。

我想起听过的一句话:不要随意评价一个人,当你不知道他曾经历过什么。

看《活着》那组照片,除了震撼还是震撼。那些镜头之下,生活的真相让人痛心疾首,直面那些痛苦,心如刀割。

60岁,每天卸货300吨,每吨6毛,只为了活着。

而评论里,有人肆意说着:

“300吨,6毛,一天180,一个月30天,哇,高薪。”

“谁叫他们年轻时不好好读书,现在到老只能卖自己的苦力,活该!”

“干什么不好,非干这个,这是炒作吧?赚别人同情心!”

人言可畏,世事苍凉。

也许他年轻时根本无法拥有条件去改变命运。有一种贫穷,是祖祖辈辈相传至今,改变起来,如要突破固化的藩篱。如果他竭尽里全力才能到你看到的模样,努力到无能为力了,才是勉强的活着。

可他生而为人,努力地活着,至少没有放弃。

你是否才对生命多一些敬畏,少一些无根无据的指谪。

众生皆苦。当年轻人不给老人让座,就是不尊老,不对小孩理解,就是不爱幼。所有的一切,都以个人的价值尺度为标准,以世俗的定义去评判,从来不会真诚的,发自内心站在别人角度思考,去听一听,看一看当事人真实的想法。

可悲可叹,当我们对着看到的一切妄加揣测时,你是否又明白那些揣测根本毫无意义。

流言会把一个人压死吗?

是的。

人的一生怎样开始,无法被选择,但能选择如何结束。幸与不幸,永远不需要别人去评价。

不要轻易羡慕别人的生活,即使那个人看起来快乐富足。不要评价别人是否幸福,即使那个人看起来孤独无助。

古人说:凡人之举事,莫不先以其知,规虑揣度,而后敢以定谋。

便是如此,你不知道一个人的过去,就不要轻易评价,得出结论,有失公允。应不偏颇,亦不妄自菲薄。虽然这很难,但不是不可以做到。

柴静曾写: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当我们追寻到全部真相,其实早就被那般真实震住,每个人都有不可与人言说的苦楚,他只是以一种顽强的生命形态展现在你眼前,这就够了,唯有去理解,宽容,原谅,支持。

所以,永远不要随意揣度别人的人生,永远不要。

愿你明白,世间所有一切来之不易,每一种生命都值得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