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道德经诚信的名言名句 正文

道德经诚信的名言名句

时间:2025-05-03 22:06:12

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3、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4、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7、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8、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9、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0、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1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3、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4、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6、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7、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9、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0、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1、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2、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23、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24、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25、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2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27、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28、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9、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0、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1、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32、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33、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34、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35、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36、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37、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38、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39、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4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41、治人事天,莫若啬。

42、治大国,若烹小鲜。

43、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44、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4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6、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47、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4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49、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50、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51、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5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5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5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5、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5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57、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58、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9、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6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61、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62、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63、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6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65、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66、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67、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68、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69、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70、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道德经》名言欣赏【经典篇】

1、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2、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3、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4、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5、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6、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7、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10、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道德经》名言欣赏【精选篇】

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强者强、自足者副,强行者有志。 ——《道德经》

【译文】 能了解别人的成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强者。知道满足者才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2.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译文】 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道德经》

【译文】 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4.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道德经》

【译文】 江海永远处于(百川)最低处,能纳百川,故能为河谷之王。

5.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道德经》

【译文】 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6.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7.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8.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

【译文】 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9.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 ——《弟子规》

【译文】 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着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

10.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弟子规》

【译文】 未成年人不要饮酒,成年人饮酒也不要过量,喝醉酒的人的行为和状态是十分丑陋的。

11.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弟子规》

【译文】 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苦怕难而由于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

12.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弟子规》

【译文】 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

13.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弟子规》

【译文】 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

14.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弟子规》

【译文】 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15.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弟子规》

【译文】 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点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坏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了。

16.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译文】 坚持不懈地刻,金块和石头都可以雕刻成功。

17.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

【译文】 青,从蓝草中取得,颜色却比蓝草更深。

18.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

【译文】 水既能拖载着船前进,也能使船颠覆。

19.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译文】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20.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译文】 君子交友讲究志同道合,不求私利,他们的交情看起来像水一样淡。小人以利为先,他们交友往往亲密,他们的交情就像醇酒一样甘甜,却不讲道义。

《道德经》名言欣赏【热门篇】

1. 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韩非子》

【译文】 做贤德的事情却不以贤德自居,还有什么事是办不好的。

2.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韩非子》

【译文】 泰山不以自己的好恶来选择土石,所以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所以成就了它的广博。

3. 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译文】 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4.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

【译文】 玉石若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玉器;人若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

5.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

【译文】 只要做人光明磊落,那么到哪里都有公平。

6.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

【译文】 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和做法回应对方。

7.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礼记》

【译文】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8.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译文】 即使是很小的坏事也不做,即使是再小的好事也要做。

9.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三国志》

【译文】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10.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志》

【译文】 指不辞辛劳,勤勤恳恳,小心谨慎,竭尽全力,贡献出全部精神和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11.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志》

【译文】 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12.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

【译文】 人生大学问的宗旨,就在于发扬正大的德行,在于更新民风,在于达到德才完美的'最高境界。知道所要达到的境界,然后志向就能有所确定。志向确定以后就能静下心来,心静以后就能安闲舒适,安闲舒适以后就能认真考虑,认真考虑之后就能有多收获。任何事情都有根本和枝节,任何事情都有终了和开始,知道什么在先,什么在后,就接近于合理了。

13.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 ——《诗经》

【译文】 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14.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译文】 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

1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文】 天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息。

16.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译文】 广博的学习知识,仔细地询问知识,谨慎的思考知识,明确地分辨知识,全心全意地用知识。

17.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

【译文】 少壮年华时不努力学习,待到年老时就只能悲伤了。

18. 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 ——《答宾戏》

【译文】 不可以骗取功名,不应该虚假名声。

19.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

【译文】 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实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20. 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译文】 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21.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译文】 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22.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译文】 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23. 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 ——曾国藩

【译文】 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诚。

24.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

【译文】 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以作为后来行事的借鉴。

25.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译文】 走失了羊,赶快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26. 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汉书》

【译文】 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老年人越是年长,精神应当越壮豪。

27.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

【译文】 真诚之心所到的地方,就算是坚如金石的东西,也会被打开。

28. 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大学》

【译文】 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自己身上所拥有的不是恕道,却能够去教导别人的,是从来没有的。

29.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太子太傅箴》

【译文】 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30.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译文】 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道德经》第一十七章:“信不足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道德经》第二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道德经》第八章:“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道德经》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道德经》第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