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是一切人类智慧聪明的结晶,包括一切社会思想和道德。——柏拉图
2、没有绝对的平等,也没有绝对的权力。人在天性上类同,就法律而言不平等,在政治上不平等,又不同类。——巴尔扎克
3、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义是财富。——爱献生
4、如果说就某特定国度的特定时期而言法律是命令,那么把它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考察,法治社会的法律又是一种永恒的理性对话过程。它是一种“对话”,乃是指法律是在各种不同的观点及利益的交锋与辩论中不断获得产生、变更与发展;它是一种“理性”对话,乃是指这种对话在本质上是一种平和而非暴力的说理过程。——张千帆
5、只要不违反公正的法律,那么人人都有完全的自由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利益。——亚当斯密
6、一个细小的、瞬息即逝的期望可以经常地从纯自然的环境中产生出来,而一个强烈而持久的期望,则只能来自于法律。——边沁
7、法律的保护比个人的保护更有力。
8、对制定法应当做严格解释。
9、习惯是法律的最好解释者。
10、没有法律就没有犯罪,没有法律就没有刑罚。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
11、法律人不应该倡导过于激烈的变革,因为激烈的变革导致的结果是社会秩序的进一步的丧失,所以西方有一句古老的谚语叫:枪炮作响法无声。枪炮作响的时候,法律就没有办法生存。所以我们都不希望这个社会发生太过剧烈的变化。
12、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力。——孟德斯鸠
13、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孟德斯鸠
14、支配和统治一切的.,在君主政府中是法律的力量,在专制政府中是永远高举着君主的铁拳,但是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孟德斯鸠
15、实施违法行为或者是基于预谋、或者是基于冲动、或者是基于偶然。
16、审判不应依照先例,而应依照法律。
17、如果语句中并无模棱两可之处,则不能作出与该语句的明显含义相悖的解释。法律解释及合同解释的一项基本原则
18、一旦合中出现含混不清的表述,应尽量做出有助于保障标的物之安全的解释。
19、合法的婚姻以双方之合意为要件,不因同居之事实而成立。
20、平等者之间不存在司法管辖权。引申义:一个主权国家不得对另一个主权国家行使司法管辖权。
21、让法官来回答法律问题,而把事实问题留给陪审员去裁断。
22、坚持已经做出的抉择,且勿打破安宁。
23、没有事先公布的法律就没有刑罚。
24、简短是法律之友,极度的精确在法律上受到非难。
25、警察是法庭的仆人。
26、法律有效力国民便昌盛。
27、造法易,执行难。
28、不确定性在法律中受到非难,极度的确定性反而有损确定性。
29、法律的解释具有法律的效力。
30、法学家的共同意见具有习惯的力量。
31、在用语中不存在模糊性时,不得允许探索用语的意图。
32、举证之所在,败诉之所在
33、迟来的正义即非正义。
34、救济走在权力之前,无救济即无权力。
35、法律乃是改革的主要力量,是解决冲突的首要渠道。
36、如果行政权力的膨胀是现代社会不可豁免的宿命,那么为了取得社会的平衡,一方面必须让政治充分反映民众的意愿,另一方面在法的体系中应该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人的主体性,使他们能够与过分膨胀的行政权力相抗衡。
37、任何事情,只要与自然发颠扑不破的永恒要走向冲突,就是无效的,因而也就不能约束任何。
38、法律的力量仅限于禁止每一个人损害别人的权利,而不禁止它行使自己的权利。
39、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40、如同人们一般所理解的一样,法律行为是对特定法律秩序中所有事实要件的抽象,其中主要是那种不违法的行为,同时也不是法律交易的行为,这类行为也要产生法律上的后果。这种根据法律规定而导致一定法律后果的行为,就是法律行为。
41、刑罚的严厉程度应该只为实现其目标而绝对必需。所有超过于此的刑罚不仅是过分的恶,而且会制造大量的阻碍公正目标实现的坎坷。
42、没有事先公布的法律就没有刑罚。
43、法律没有禁止的,都是公民的权利。
44、法律的调整对象是行为,而所谓社会关系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互动或交互行为,没有人们之间的交互行为,就没有社会关系。法律是通过影响人们的行为而实现对社会关系的调整。
45、在一个秩序良好的国家中,司法部门应得到人们的信任和支持。从这个意义出发,公信力的丧失就意味着司法权的丧失。
46、司法,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平等;越缺乏平等条件的地方,就越难看出在刑罚平等上有什么司法。
47、人与人是不相同的,人们不能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解成平等就是一视同仁、人人相等。
48、我们作为人而有权拥有的平等是环境平等,而不是个人平等。
49、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不在于逻辑。
50、习惯法非但不比法令灵活,非但不必法令更容易适应新的条件,而且相反,它更趋向于抱残守缺、因循守旧、难以变化。
法律的作用:
企业运用法律人才时应当发挥其四种作用:法律参谋、法律保障、法律培训、法律监督。法律参谋是一种辅助性工作,是将企业经营者的经营思维放在法律层面上进行考虑,提供富有价值的法律意见,对其中违反法律的地方予以纠正,对其中不规范的内容加以规范。法律保障范围很广,一切企业经营活动都应当得到法律保障,由法律保障企业经营的顺利开展,企业经营战略的顺利实施。法律培训是将企业行为规范提到更高的层次。“虽然说是公司的违法行为,但实际上作出违法行为的是公司的某一个员工。”要使公司能够守法,需要每位员工都提高守法经营意识,理解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内部规定,促使员工在具体事件中考虑公司的利益,从而有效防范违法行为。法律监督是将企业行为时时置于法律之下进行思考、调整。
从企业创设开始,如何为投资者设计公司的内部组织框架,通过起草协议、章程等,协调平衡不同投资者在公司中的利益关系;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需要逐步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使公司的治理结构日趋合理;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企业需要与他人签订各种协议;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需要进行重组、改制、集团化、上市融资;企业发展过程中还将涉及商标、专利、商业秘密保护,重大经营模式选择等;企业终止时的清算、注销等。这些工作没有一件不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法律贯穿企业发展始终,涉及企业经营活动方方面面。
关于法律的名言警句集锦
1.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 爱略特
2.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 林肯
3.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间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窨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已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且慢!美丽的奥菲利娅! 女神,在你的祈褥中,不要忘记替我忏悔我的罪孽。
4.如果说就某特定国度的特定时期而言法律是命令,那么把它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考察,法治社会的法律又是一种永恒的理性对话过程。它是一种对话(discourse),乃是指法律是在各种不同的观点及利益的交锋与辩论中不断获得产生、变更与发展;它是一种理性(retional)对话,乃是指这种对话在本质上是一种平和而非暴力的说理过程。 张千帆
5.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6.一个细小的、瞬息即逝的期望可以经常地从纯自然的环境中产生出来,而一个强烈而持久的期望,则只能来自于法律。 边沁
7.法律规定得愈明确,其条文就愈容易切实地施行。――黑格尔(德)《法哲学原理》
8.在原始动物性不被约束而法律又不能援助的国度里,女不强大天不容。
9.用法律更新人们的思想,在各地建立新的政权机构。消除封建残余,保证人的尊严,促进经济繁荣,以稳定联邦形式统一欧洲。 拿破伦
10.法是一套权威性的审判指南或者基础。――庞德(美)《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
11.尽量大可能把关于他们的意志的知识散布在人民中间,这就是立法机关的义务。 边沁
12.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那么法律作为一件无用之物自己就会消灭。 (英)洛克《政府论》
13.权力和纲纪是不能同存共荣的。 恺撒
14.凡事都有游戏规则,国家依靠法律来治国安邦,家庭依靠责任来维持安康,恋人之间规则虽各异,不忠绝对是大忌。
15.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罚才能使犯罪得到偿还。 达雷尔
16.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象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 贝卡利亚
17.需要面前无法律。
关于法律的名言警句摘抄
1.教育应由法律规定,并且应是国家的事务。
2.如果法律没有恐惧支撑,它绝不能生效。 古希腊剧作家 索福克勒斯
3.不怕法律无情 就怕自身不清
4.审查制度,就像奴隶制一样,永不可能合法,即便它作为法律存在过一千多遍。
5.受教育懂得焚毁遗嘱,做一个体面的人,为人所爱,受人敬重,而不是去做一个屡犯的偷表贼,受到法律对五种情状的加重处罚,解赴格雷伏刑场处死,受人憎恨和名誉扫地。 巴尔扎克
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了城墙而战斗一样。 赫拉克利特
7.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为僵死的教条,而没有法律的信仰将蜕变成为狂信。 伯尔曼
8.守法律己时时尽心报国,诚信待人处处竭力为民。
9.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英国法学家波洛克
10.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
11.法律的目的是创造一个稳定的、可以理解的行动结构,在这个结构中个人能够执行其计划并多少意识到可能产生的结果。
12.车轻道近,则鞭策不用;鞭策之所用,道远任重也。刑罚者,民之鞭策也。――尸佼(战国)《尸子》
13.法律所传达的是一种超越暴力,超越权利的声音,它所划定的权利边界虽然无形,却深深地刻画在人们的心灵之中。 著名的法律学者
14.系统的法典化可以是法律生活的有意识的普遍的重定方向的产物,譬如作为外交部政治革新的成果,或者作为希望达到政治实体内在社会统一的各阶级、集团之间妥协的结果。
15.法治国家,权力屈从法律;专制国家,法律屈从权力。
16.一项法律,一项看不见的法律,它只能管到几块路牌之内,这几块路牌的那一边它就管不着了,这难道不是真的吗?
17.婚姻的本质是伦理关系,是具有法律意义的伦理上的爱。
18.法律提供保护以对抗专断,它给人们以一种安全感和可靠感,并使人们不致在未来处于不祥的黑暗之中。 布鲁纳
19.解释法律系法律学之开端,并为其基础,系一项科学性工作,但又为一种艺术。 萨维尼
20.人民民主专政有两个方法。对敌人说来是用专政的方法,就是说在必要的时期内,不让他们参与政治活动,强迫他们服从人民政府的法律,强迫他们从事劳动并在劳动中改造他们成为新人。对人民说来则与此相反,不是用强迫的方法,而是用民主的方法,就是说必须让他们参与政治活动,不是强迫他们做这样做那样,而是用民主的方法向他们进行教育和说服的工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闭幕词》(一九五零年六月二十三日)
21.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时。 威皮物特
22.吸收性法律变通被吸收的法律。
23.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24.有多少罪孽就会有多少法律。 弥尔顿
25.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26.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27.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利益,而是为了公共的利益;一部分靠有害的强制,一部分靠榜样的效力。――格老秀斯(荷)
28.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 洛克(英)《政府论》
29.法律是人类为了共同利益,由人类智慧遵循人类经验所做出的最后成果。
30.那个使他奉献自己,以促使其早日实现的主义,将不受所有法律的订立和法律的破坏所左右,而日渐茁壮成熟 就像土里的种子,不管冬日的寒冻,夏日的干旱,仍然将它饱满的谷粒献给人类那样。
31.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力。 孟德斯鸠
32.有两种和平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貌。 歌德
33.法律显示了国家几个世纪以来发展的故事,它不能被视为仅仅是数学课本中的定律及推算方式。 霍姆斯
34.法律是一种不断完善的实践,虽然可能因其缺陷而失效,甚至根本失效,但它绝不是一种荒唐的玩笑。 德沃金
1、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商鞅《商君书定分》
2、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尚书·大禹谟》
3、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刘禹锡《砥石赋》
4、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韩非子,诡练》
5、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饰邪》
6、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尚书·大禹谟》
7、公私不可不明,法制不可不审。——韩非《韩非子》
8、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王勃《上刘右相书》
9、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王安石
10、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王夫之(明末清初)
11、喜不可从有罪,怒不可杀无辜。——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喜怒》
12、立法普法执法司法依法治国,公正公开公平公道秉公为民。——卢志勤
13、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
14、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天论》
15、一民之轨,莫如法。——《韩非子·有度》
16、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汉·刘安《说苑·政理》
17、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陈亮
18、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张居正
19、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商君书》
20、立宪利于国,利于君,利于民。——清·郑观应
21、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韩非《韩非子》
22、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有度》
23、历法禁,自大更始,则小臣不犯矣。——苏轼《策别第六》
24、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孝经·卿大夫章》
25、政令必行,宪禁必从。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王符《潜夫论·考绩》
26、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明法解》
27、故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欧阳询《艺文类聚》
28、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举天下惟法之知。苏轼《策别第八》
29、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墨子·法仪》
30、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欧阳修《魏梁解》
31、可行必守,有弊必除。——刘禹锡
32、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管子·君臣上》
33、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羲冠子·度一》
34、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
35、其知而犯之谓之故,意以为然谓之失。——张斐
36、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沈家本(清)
37、以道为常,以法为本。——《韩非子·饰邪》
38、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国语·晋语七》
39、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汉书·王尊传》
40、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三国志·诸葛亮传》
41、先王以明罚敕法。——《易传·象传·噬嗑》
42、执法如山,守身如玉。——金缨《格言联壁·从政》
43、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孟子
44、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包拯《致君》
45、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46、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三国演义》
47、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管子·心术上》
48、法立于上,教弘于下。《三国志·魏书·钟会传》
49、设若上无道栓,则下无守法。——葛洪《抱朴子·判子》
50、如平直必以准绳。——《吕氏春秋·分职》
51、法不阿贵,绳不绕曲。——韩非《韩非子有度》
52、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韩非子有度》
53、宁正以逆众意执法而违私志。——桓范《政要论·为君难》
54、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上不行法则民不从彼。——《管子·法法》
55、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夏敬渠《野叟曝言》
56、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钧刑殊则百姓惑,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汉书》
57、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
58、宪律制度必法道。——《管子·伍法》
59、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韩非子·解老》
60、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史记·循吏列传》
61、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商君书·算地》
62、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尚书·大禹谟》
63、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天论》
64、法者,天下之仪也。——《管子·禁藏》
65、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汉书》
66、立法设禁而无刑以待之,则令而不行。——苏辙
6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
68、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沈家本
69、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野叟曝言》
70、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韩非子·解老》
71、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无。——《三国志》
72、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刘禹锡《天论》
7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74、法度者,政之至也,而以法度者,不可乱也。——《黄帝经·经法·君正》
75、法出于仪,威于义。——苏轼《王振大理少卿》
76、法行于贱而屈于贵,天下将不服。——苏辙《上皇帝书》
77、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刘恒
78、诛禁不当,反受其央。——《马王堆汉墓帛书·国次》
79、法者,公天下持平之器。——完颜雍(金世宗)
80、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诸葛亮《论斩马谡》。
81、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管子·法法》
82、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使生者无德,死者无怨。——《文子·自然》
83、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苏辙
84、法施于人,虽小必慎。号令不虚出,赏罚不滥行。——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85、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举事不私,听狱不阿。——《晏子春秋·内篇》
86、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董仲舒
87、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史襄哉《中华谚海》
88、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王安石《周公》
89、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韩非子·奸劫弑臣》
90、省刑之要在禁文巧。——《管子·牧民》
91、不以私害法,则治。——商鞅《商君书修权》
92、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管子》
9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孟子离娄上》
94、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唐·吴兢《贞观政要》
95、用赏贵信,用刑贵正。——《鬼谷子·符言》
96、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欧阳修《纵恶论》
97、法平则吏无奸。——《商君书·勒令》
98、赏厚而刑,刑重而威,必不失疏远,不违亲切。——《商君书》
99、言出为箭,执法如山。——李绿园《歧路灯》
100、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唐·欧阳询·艺文类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