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下面是阅读的快乐手抄报。欢迎阅读及参考!
阅读的快乐作文
生活中无时无克都少不了书,语文书、数学书、英语书、小说、童话、作文书......
人的生活离不开书,作家写的小说;上课时要用的课本;休闲时看的童话;写作文要用的作文书。
有人会说生活中没有时间读书。怎么会没有时间读书呢?我们平常经常看的课本,不就是一本书吗?看那课本里的一篇篇课文,不就是书中的一个个故事吗?有写景的,有叙事的、有写人的、有关于议论的......,有古诗、有寓言、有散文、有小说节选、有成语故事......,我们每天都在读书,仔细想一想,看一看,似乎每一个字都是跳动的音符,文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像是一篇乐章。
读了《草原》,我似乎看到了草原的广阔无垠,体会了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学习了《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我体会了西部大开发的艰辛与工作人员的耐心;读了《冬阳、童年、骆驼队》,我又似乎在看到了那个有冬阳下学骆驼的英子;读了《晏子使楚》,我又认识了有勇有谋,热爱祖国的晏子;读了《打电话》,我知道我们说话不能太哆嗦;读了《金色的鱼钩》,我体会了老班长那舍己为人那金子般的精神; 读了《将相和》,我知道了文臣武将的.团结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生活中的课外书也不少:
读了曹文轩的《青铜葵花》,我知道了我们要正视痛苦,曹文轩说:“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是有每一个时代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以后才可能是一个强者。”《青铜葵花》想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道理。
读了沈石溪的《最后一头战象》,我知道了动物也懂感情,动物也讲义气。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孙如有神。”我们一定要好好读书,读好书。才能体会到读书的快乐!
阅读的重要性
读书有很多用处,比如,读书可以挽救生命,可以发展经济。
读书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这些符号最常见的是语言文字,其他还有音符、密码、图表等也在此列;一般获取过程使用眼睛观看,也包括盲人用触觉来识别凸字等其他获取方式。
读书,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人一生就是一条路,在这条路上的跋涉痕迹成为我们每个人一生唯一的轨迹,此路不可能走第二次,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所见的风景是有限的。
书籍就是望远镜,书籍就是一盏明灯,让我们看得更远、更清晰。同时也让我们知道谁与我同行,又有谁看到了怎样的风景,我们又该如何进行自我的追求与调整。在和他人所见的比较中,选择自己的路,也不错过他人遇到的、我们就不仅局限于视野所能领略的画面,古人就有“博百家所长,为我所用”的读书情怀。
关于阅读的名言
1、倘要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绝无,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鲁迅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再没有比读书更廉价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蒙台居
4、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
5、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6、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7、区别成功人士和普通人士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前者喜欢读书。
8、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孟德斯鸠
9、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10、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再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罗兰
11、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2、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3、读书是一种探险,如探新大陆,如征新土壤。——杜威
14、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梁实秋
15、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16、知识无涯,而生命有限。既要博古,又要通今,时间实在不够用。所以,用功读书开始要早。青年不努力,更待何时?——梁实秋
17、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18、不尽读天下之书,不能相天下之士。——汤显祖
19、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0、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挪威音乐家比尔?撒丁,年青时在外地
2、不为五斗折腰
陶渊明胸有高情逸志:“岂能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即日辞官归稳,再不出仕。
3、1995年春天,在珠海瑞进电子公司跪倒了一大片打工仔、打工妹。这只是因为一次破例的10分钟休息,令工人们高兴得忘了南韩老板金珍仙定下的铁规矩:休息时一律列成4队离开车间。唯一拒绝下跪的是一个22岁的小伙子孙天帅,金珍仙一遍遍地命令他,金珍仙的家属也苦口婆心地好言相劝,但他仍站着。小伙子说:“死也不跪!我是一个有人格、有尊严的中国人!”只有他一个人高高昂起尊贵的头颅,宁失工作,不失尊严。
4、吉鸿昌:“我是中国人!”
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分析:“我是中国人”,一声惊天霹雳,一身铮铮铁骨,吓退了多少人,惊醒了多少人。不以国弱而耻辱,不因国破而逃亡,这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维护了个人的尊严。
5、不吃嗟来之食
春秋时齐国连年灾荒。有个叫黔敖的富户在路边设了一个粥摊来周济逃荒的穷人。一天,黔敖看见一个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没精打采地走过来,就高声喊道:“喂,来吃粥。”来人抬眼看着黔敖说:“我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样的地步。”说完他谢了黔敖又向前走去,最终饿死在路边。
分析: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流传千古,激励着无数后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骨气。
6、贝多芬拒演
有一天,几个侵入维也纳的拿破仑的'军官,发现了大名鼎鼎的音乐家贝多芬,就要求给他们演奏。贝多芬拒绝了,可是,李希诺夫斯基公爵为了逢迎这些侵略者,竟强迫贝多芬演奏。贝多芬愤怒到了极点,他一脚踢开大门,回到住处,立即把公爵送给他的像摔在地板上,然后留下一封信:“公爵,你所以成为公爵,只不过由于你偶然的出身;我所以成为贝多芬,却完全靠我自己。公爵在过去有的是,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7、中国留美女学生曲小雪维护人格和祖国尊严的故事
8、程砚秋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特务机关企图强迫在北京的京剧界捐献飞机义演,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当即拒绝说:“我不能给日本人唱义务戏,叫他们买飞机去炸中国人。”程砚秋深知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凶残,担心自己的拒演连累别人,于是他不卑不亢地说:“献机义演的事,我程某人宁死在枪口下也决不从命,请转告日本人,不要找梨园同行的麻烦。”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9、朱自清不吃美国“救济粮”
“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分析:贪贱不能移的骨气在朱自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吃美国“救济粮”不仅是高贵人格的表现,更是国格的表现。
10、乔丹只做美国货广告
篮球上帝乔丹在一次中国之行中,拒绝乘坐主办方为他提供的奔驰、宝马,而是点名要了美国的道奇山羊。原来乔丹有一条重要的商业原则,那就是“做广告从来只做美国货”,因为,座驾事件与“尊严”息息相关。
11、伯夷叔齐不食周粟情愿饿死
12、晏子使楚
一次,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国王知道晏子的个子很矮,就想捉弄他。楚王命人在城墙的大门旁边又开了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去。晏子知道楚王要戏弄他,严词加以拒绝。他说,“到了狗国,才走狗洞,我现在是出使楚国,不应该走狗门。”招待晏子的官员听他这么一说,只好请晏子从大门进去。晏子进去以后,就拜见楚王。楚王故意问:“是因为齐国再没有别人,才派你来的吗?”晏子回答说:“齐国的人多极了,仅都城就有上百条街道,人们把衣袖举起来,就可以遮住太阳;人们甩掉汗水就象下雨一样。楚王接着问:“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派你出访呢?”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我们齐国派使节出访很有讲究,对那些精明能干的的人,就派遣他们出使那些道德高尚的国家;对那些愚蠢无能的使臣,就派他们出使那些不成器的国家。我是使臣中最愚蠢、最无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国来了。”晏子的话使本打算要戏弄他的楚国君臣们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话来。
13、旭日阳刚、西单女孩
14、俄罗斯文豪屠格涅夫遇见一个乞丐,他很想有所施舍,但他翻遍所有的口袋却没找到一分钱。见乞丐的手高高地举着,他握着乞丐的手说:“兄弟,实在对不起,我忘了带钱出来。”乞丐流着泪说:“您能叫我兄弟,让我和您站在同一条线上就已经让我感激不尽了。”(维护他人尊严)
15、美国石油大王哈默,曾是一个落难者。一天,他和一群人来到一个小镇上。镇长给每个人发了食物。哈默却说:“您这有活干吗?我干完活再吃您的饭。”镇长说:“没有。”哈默转身要走。镇长说:“年轻人,愿意到我的农场干活吗?”于是,他留了下来。二十年后成为著名的实业家。
16、1995年3月7日下午,连续加班到的珠海市南山工业区瑞进电子公司的工人们,在规定的10分钟工休时间里,一名身体染病的女工实在不能支撑,伏在工作台上打起了盹。然而谁也没有想到,韩国女老板金珍仙勃然大怒,大发雷霆,责令车间工人统统跪下。结果有的工人跪下了,来自河南的23岁打工者孙天帅站出来,愤怒地望着这个外国女人。女老板吼叫着:“你为什么不跪?”孙天帅说:“我为什么要跪下?”一边对工友说:“怕什么,不就是炒鱿鱼吗?”他撕掉胸前的厂牌,昂然走出工厂。孙天帅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士可杀而不可辱”的气概,更是中国人不畏强暴,毅然捍卫自身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的鲜明写照。
17、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上,聚集了500多名学界精英,可会议组织者竟然以国际惯例为由拒绝与会者使用汉语演讲和交流。然而,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教授却没有理会组织者的“禁令”,坚持用中文作报告,成为唯一一位“反潮流”者。丁教授的英语表达能力毋庸置疑,但他却冲破重重阻力发出母语的声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了华夏儿女和中华民族的尊严。
18、曲小雪是一个瘦弱的中国姑娘,在美国自费留学打工期间,受到雇主露易丝太太的种族歧视和欺侮。在她决意辞工之时,正值其子、银行家爱德华回家探母,母子俩百般挽留无效后,爱德华说:“要不是为了我母亲,你连跟我说话的资格都没有!我这一辈子最看不起黑人,你们中国人连黑人都不如!”“请不要污辱我们中国人!”事关中国人的尊严,一向逆来顺受的曲小雪愤然反驳。爱德华恼羞成怒,抓住曲小雪的头发大打出手,直至警察赶到。经医生诊断:髌软骨永久性骨折、脊椎骨错位弯曲、严重脑震荡!从此,曲小雪拖着伤痛之身开始了留学史上从未有过的中国穷学生状告一个美国银行家的诉讼。此时,爱的华正在竞选议员,为了不影响他的选票,他重金聘请了三名大律师。曲小雪不畏强权,面对一级又一级的庭外和解的判决,始终坚持一个“不”字。她自学法律知识,一直将官司打到最高巡回法庭,最终使傲慢无礼的爱德华不得不在法庭上对曲小雪大声说:“我向你道歉。”就在打官司的四年里,曲小雪还忍受着心灵和肉体的伤痛攻读了社会学硕士和电脑管理学博士的双学位。
19、《燕赵都市报》2004年10月19日报道:黑龙江省大庆市一位人力三轮车夫在躲避车辆时,不慎把跟随主人在路边散步的宠物狗轧死。狗的主人竟然逼迫三轮车夫当着众多围观者的面,给死去的小狗磕了三个响头,又向车夫索要200元钱,才算了事。三轮车夫被逼给死狗磕头的丑闻,发生在已经解放了半个多世纪的新中国,实在令人震惊和义愤,也让人心酸。那位叫王强的农民身强力壮,或许他也想过抗争和还击,以维护自己的尊严;或许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人正等米下锅,他妥协了。我们在谴责狗主人不懂尊重别人的同时,也为王强的不能以正确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尊严感到悲哀。
20、自从人类成为世界的霸主以来,几乎驯服了所有的动物,却没有养活过一只麻雀,因为自人捉住麻雀的那一刻起,它就开始绝食。在麻雀的逻辑里,要么自由的生活,要么死去。有人说,麻雀是最有灵气的鸟儿。它虽然平平淡淡,毫无艳丽之处,却是不可战胜的,尽管你可以杀死它。所以,被尊称为鸟类“精神之王”的不是苍鹰,而是渺小的麻雀,这说明尊严与形态不一定有直接关系。
【设计理念】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前谈话:
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袅袅炊烟”,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
师: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课件出示:
徐徐清风淙淙流水依依杨柳萋萋芳草皎皎明月灼灼霞光皑皑白雪绵绵春雨
师:这些词都是描写美丽的景物。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一、揭题导入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的《伯牙绝弦》。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这篇课文只用了77个字,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感人故事,现在我们就一同走进这个故事。
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也可以跟着默读。
(教师正音,“哉”平舌音;“得”是多音字读“dé”。还有哪些字要注意呢?你在读书时有没有读不好的句子?)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齐读课文。
小结:有进步,看来古文多读几遍就不难了。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来也不难,只要我们在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就能读好。可以用“/”画出停顿。我想如果你们理解了课文内容,会读的更好的。
三、初解绝弦
1.读课题,你是怎么理解的?理解“绝”和“绝弦”的意思。
2.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预设答案: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总结学习方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以及不能机械的翻译应该学会变通)
4.伯牙为谁而绝弦?
(板书:钟子期介绍:俞伯牙和钟子期都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
5.篇古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自学、交流)
6.全班汇报:
A、理解“善哉”表示感叹,用现在的话还可以怎么说?
1)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啊!好啊!)
2)“善哉”相当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B、“哉和兮”都是语气助词,没有具体的解释。
C、“善”在课文中出现几次,意思一样吗?(4次理解同字不同意的现象,体会擅长说明什么)
D、刚才他说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就能弹出来,哪个字是心里想到的意思?(板书:志)体会二人心灵相通
E、还有哪个字也是这个意思的?(板书:念)
(小结同意不同字的现象,说明中国的汉字多么丰富)
7.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看谁讲的.生动。
四、感悟知音
(一)何为知音
1)伯牙为什么绝弦呢?
2)他们是什么关系?(好朋友,知音)从哪儿能感受到他们是知音呢?
看图:此时两个人完全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了。他们互相的欣赏着,互相的赞美着。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4)善听的子期不仅仅从伯牙的音律中听出高山流水,还听出了伯牙像山一样的志向,像海一样的胸怀。
5)想象说话
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善弹的伯牙一定不仅能用音乐表现出高山流水,还能表现很多美好的景物。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
(引导学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
6)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能领会,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二)相遇相知。
1.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
2.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学生自由说)当伯牙听见别人那些不着边际的赞美的时候,你能体会到什么心情吗?
3.那时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种渴望,渴望什么?他一定忍不住在心里无数次地发出呼唤,他呼唤什么?
4.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预设答案: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他一定会对子期说什么?
5.知我者,子期也!这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预设答案: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
6.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但是,人间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让我们通过读书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练读课文,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三)知音之死。
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学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子期死,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能够感受到什么?
(预设答案:1.因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2.因为他们之间就像亲人一样。3.感情深厚……)
2.可以想象,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峨峨兮若泰山。
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洋洋乎若江河。
当他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
(预设答案:1.失望。2.寂寞。3、忧虑。生4.渴望。……)
3.子期死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预设答案:1.断了他的前程。2.断了他的心弦。3.断了他的希望。……)
4.这句话是故事的结果,也点明了中心思想。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
(指导朗读)
五、深悟绝弦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2.从这首短歌中,你能体会出什么?
3.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于是摔琴断弦,决心再也不弹琴,留下了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出示课文)
六、回味绝弦
1.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
(播放《高山流水》乐曲,请学生欣赏)
2.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
3.老师忍不住在想,其实,我们每个人难道不是在苦苦寻觅吗?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七、扩展
1.出示关于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的诗文,如“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宋代王安石《伯牙》诗:“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再如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诗:“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这些诗都是写琴曲的高妙,听琴的乐趣,或者比喻高妙的作品或知音、知己等。
2.出示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之交淡如水”“莫逆之交”“士为知己者死”“管(仲)鲍(叔牙)之交”“刎颈之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忘年之交”“患难之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酒逢知己千杯少”等。
3.学了这篇古文你有什么感受。如:你是否有知音,为什么把他作为知音?
当你感到沮丧、孤独、忧郁、快乐亦或是处于危难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能有一两个知音相伴左右。所以,如果你寻到了与自己情趣相投的知音时,请大家一定要珍惜。世界上最难寻觅而又最易失去的是朋友(知音)。
作业
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