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亚历山大东征前名言 正文

亚历山大东征前名言

时间:2025-05-09 08:16:23

金刚经的八大金刚以及四大菩萨,各自有本愿,而这些愿力即为金刚经息增怀诛的简单具体化。以下是其第四品的妙行无住分解说。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祝】

第一等和次等

昭明太子的标题叫做妙行无住分。妙行无住的行不是走路,是讲修行,妙行修佛法的意思。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这就是我们上一次讲的布施,也是内在的用功。大致上布施分内布施、外布施。我们中国禅宗后来流行一句话──放下,这个话就是布施,一切丢开。人生最难的就是丢开,真丢开了就是真放下,放下就是内布施。作到了内布施就可以成就,就可以成道。这里佛告诉须菩提内布施的法门,复次,白话文就是其次的,次一等的告诉你。第一等的,佛怎么说我们还记得吧?须菩提问如何住?如何降服其心?佛就告诉他,就是这样住,就是这样降服其心。等于没有说,这是第一义。

第一义很难懂,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唐僧取经,唐僧到了西天,见到了佛,佛就把大徒弟迦叶尊者找来,说他们从东方震旦中国来的,很辛苦啦,功德圆满,你把书库打开,把最上等的佛经给他们带回去。当唐僧带领三个徒弟到图书馆门口取经的时候,守门的说:拿红包来。孙悟空气得拿起棍子就想打。唐僧说:你不要动粗了,这是最后一步,不然我们那么辛苦,不是白费了吗?我们没有钱却有一件袈裟,拿到当铺里当了,给他红包。孙悟空又气又骂的,迦叶尊者很难为情,所以庙子里塑的迦叶尊者,都是歪着脖子缩着头。其实西游记只是小说,最后拿到了经典到了山门口,孙悟空跟师父吵,说那个老和尚靠不住,还要我们红包,要把经打开看看,结果发现佛经上一个字都没有,只是白纸。孙悟空立刻大吵大闹,被佛听见了,就叫迦叶尊者来问,迦叶尊者说:你老人家吩咐,给他们最上品的经嘛!我就拿最上等的给他们。佛说:唉呀!那些众生不懂啦!没有文字的经他们看不懂,你还是拿有字的给他换一下,拿那个差一点的。所以复次是差一点的,有字的经。真正的经典啊,一个字都不须要,本来空嘛!应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这个是第一义,就是一张白纸。既然第一等的不懂,现在复次只好讲差一点的。

无所住

佛告诉须菩提:我告诉你,一个真正修行的人怎么修?‘菩萨于法应无所住’,就是这一句话。

此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如果你此心随时在空的境界上,那已经错了,因为你住在空上;如说此心住在光明上,或住在气脉上,都错了,因为那不是无所住

‘应无所住,行于布施’,什么叫修行?念念皆空,随时丢,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就算做了一件好事,做完了就没有了,心中不存。连好事都不存在心中,坏事当然不会去做了,处处行于布施,随时随地无所住

譬如今天,有人批评你,骂你两句,你气得三天都睡不着觉,那你早住在那个气上。今天有一个人瞪你一眼,害你夜里失眠,你早住在人家那个眼睛上了。任何境界都无所住,我们看这一边,那一边就如梦一样过去了,没有了;回头看另一边,这一边做梦一样就过去了。但是我们作不到无所住,我们永远放不下,小狗没有喂啦!老爷没有回来啦……这一切都不要去管它,无所住行于布施,布施就是统统放下。下面告诉我们所谓不住色的布施。

不住色

什么是色?色法在佛学里,分为有表色、无表色、极微色、极迥色。

‘有表色’指世界上的光色,青、黄、蓝、白、黑,以及长、短、高、矮等,是可以表示出来的。就连我们地、水、火、风,物质世界的东西,包括我们肉体,都可以表示出来。

‘无表色’是属于精神方面的,是抽象的,没有办法表示。譬如说,我们大家都晓得原子能,那个能是什么东西?老实讲,除了正式学物理、科学的以外,一般人并不清楚。能的本身是空的,因为空,它的能力无比的大,甚至最后在科学仪器上都看不出来,只知道是这么一个东西,但却是无法表达的,称为无表色。

‘极微色’,等于现在讲原子、核子,微小到几乎看不见的程度,经由科学仪器还可以看得出来,故称为极微色。

‘极迥色’,远大的很,延伸到银河系统那一边的,包括了整个宇宙中间的这一些东西,称之为极迥色。

这些就是色法,简单的说,色就是地、水、火、风四大,也就是我们这个身体。所

谓‘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是叫我们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物件的观念。譬如说要做一点功德,出一点钱,或者救济一个人,然后说救济了某一个人,那是住相布施。学佛的人帮助人、救助人,应该不觉得有物件,有物件的观念要丢掉,不要留一念在心中。

布施善行的福德,叫做人天福德,是小果报,并不是学佛的大福报。福德跟功德大有差别,金刚经专讲福德,重点在福德,不在功德。什么是人生最大的福德?悟道,成道。智慧是人生最大的福报,所谓智慧的成就,指的.并不是普通的知识。

再说我们在身上做功夫,闭着眼睛坐在那里,心里念佛也好、参禅也好、念咒子也好,都在那里住色布施。嘴里说要放下,放下,结果什么都放不下,两个腿在那里发麻,受不了。为什么两腿发麻受不了?因为他住在色法上,念头住在色身上。如果念头不住在色身上,感觉就可以空掉,感觉空了,两腿两脚发麻你也不会感觉了。所以一切众生都在住色修持,而菩萨所谓‘不住色布施’,是不住于这个色身上面,一切都放下,身体也放下。

不住声香味

‘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有些同学们,用功好一点时,听到念佛念咒的声音,然后自己觉得得道了,最后道没有得,得了个神经。真的,好几个就是那么就走了,走到阴国去了,因为他不懂不住声的道理。有些人打坐,在座好多同学都有经验,坐得好的时候,突然一阵檀香味来了,其实并无檀香味,可是他的确闻到了。香味那里来的?是你内在定境到了极点,人体内部清净光明就会发出香味来。实际上每个人都不臭的,真的健康的人,口液口水也都不臭的,只有另外一股人味;像西游记上说的,一闻就知道这里有人味,妖怪非要吃不可了。也像我们到猪栏一闻,就知道那里有猪味,狗窝里一闻,就知道那里有狗味。那些神仙到我们这个楼上一闻,唉呀!都是人味,受不了。

这个经验我也有过,在高山顶上住了三年,一下来离都市还有五六里,就受不了那个人味了。其实我也是人啊!只因为在那个山顶,四顾无人的地方住惯了,下来以后觉得人味扑鼻,受不了,要隔很久很久才能习惯。学医学的就晓得,人体内部并不脏,但是身体内部的东西,一接触到外面的空气,与细菌一碰,马上就有味道了。当我们坐得好,内部发出一种香的时候,如果自认功德无量,闻到菩萨的香味,那你就住香了,那就不对!要应无所住,赶快放下。

内触妙乐的菩萨

‘香味触’这个触很重要,尤其在座有些用功的朋友,真坐得好的时候,不愿下坐。你们初学的两腿发麻难过,坐得好的人,功夫够了,两个腿发舒服快乐,快乐得你决不愿意把腿放下来。这叫菩萨内触妙乐,身体内在奇妙的接触到从未有过的快乐。菩萨的戒律,不准入这种定,因为耽着这种禅定,就不肯去度众生了!谁都愿意享受内触妙乐,哪个人还愿意跑来站在这里讲课啊!所以说,菩萨境界是内触妙乐,触是身体的感受,但是一个真正学大乘佛法的人,是不应该住于内触妙乐的境界,是要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法’是意识境界,是属于观念、思想、精神方面。如果你心里还有个空空洞洞清清净净,就已经落在法上。所以说,把身体外面的一切丢完空完了,再把意识方面的也丢下了,这才叫做学佛,也就是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佛说要这个样子才对。

讲到这里,佛又叫了一声,须菩提呀!我告诉你呀!你看这个老人家对弟子多亲切,他意思是说孩子啊,下面我再给你讲。

雁过长空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应该是这个样子来布施来修行,应该不住相,一切现象不留,心中若留一点现象,已经不是学佛的境界了。我们拿中国的文学形容它,就是:‘风来竹面,雁过长空’。等于风吹过竹林子,竹林子煞……一阵响风过了,风绝对不停留在那个树叶子上,风早过去了;修行人的胸襟应该也是这样。又像天上的飞鸟,鸟在空中飞,是绝对不留一点痕迹的,雁过长空,飞过去了就飞过去了。修行要有胸襟,要有这个境界,这叫做内布施,苏东坡有一首名诗,也是由佛学里头来的: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雪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他说人生一辈子像什么?像下雪天那个鸟,在雪地上站了一下,留一个爪印,飞走了以后,雪又下来,把那个印子又盖住了。雪上偶然留一个爪印,那个鸟一飞了以后,早把东南西北一起跑掉了,那个爪印啊也就不留了。

人生一辈子说要成家立业,子子孙孙,等到你两眼一闭,两手一张,鸿飞那复计东西啊?什么都没有了。这是苏东坡的名句,也就是风来竹面,雁过长空的道理,就是说菩萨应不住于相。

年轻的同学要特别注意啊!最近我发现年轻的同学特别喜欢学佛修道,我都有些担心,我常常跟年轻的同学们谈,你年纪轻轻,学这个干什么?我这个话你不要难过,这有两重意义。首先世界上什么都容易学,唯有学佛是最难最难的事;第二重意义啊,人生画虎不成反类犬,老虎没有画成反画成了狗,学佛学不成,我不晓得你变成什么!所以啊,希望先把做人的道理完成,再来搞这个学佛的事。但是既然要学佛了,千万要注意不住于相四个字;一住相,什么都学不成了。

功德和福德

刚才讲到不住于相这个重点,下面佛又说了:‘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这里突然冒出福德二字,他说假使一个修大乘菩萨的人,能够不住相布施,那么他的福德有不可思量的大。福德不是功德啊!功德是积功累德,是功夫时间慢慢一点一点的累积起来的。就像我们一件工程,一天一点累积起来就是功,功力到了所得的结果,就是德。

福德是不同的,上次也讲过。福德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人世间的福德,文学上称鸿福,是世间法;另一种是所谓清福,出世间法。清福比鸿福还难,所以人要享清福更难。可是一般世间上的人,到了晚年可以享清福时,他反而怕寂寞怕冷清了,此所谓蛮可怜的!这是着相的关系,因为有人相我相的原故所造成。看到孩子们长大出国了,一个人对着电视,或者俩夫妻坐在那里,变成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其实那个清净境界是最好的时候,结果因为住相,把世间各种会变的现象抓得太牢,认为是真,等现象变时,他认为什么都不对了。一般同学跟着我做事常常说:‘我看最可怜的是老师’,我说对啊,我想得到一秒钟的清净,都求不到很可怜的,求一分钟的清福都没有。可是人真到了享清福的时候,往往不知道那是真正的福报来了。事实上,平安无事,清清净净,就是究竟的福报。

如果问人世间什么福最大?答案当然是成佛啦!超凡入圣。靠什么才能达到超凡入圣呢?智慧的成就不是功德的成就;更不是迷信,要一切都放下了,你才能够达到智慧的成就。所以佛告诉须菩提,假使能够不住相布施,这个人的福德不可思量,这个福报太大了,大到想像不到的程度。不可以思,不可以思想它,不可量,量就是量一下看,一次两次,一丈两丈,一斗两斗,所以叫作不可思量。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须菩提啊,你的意思怎么说呢?东方虚空,一直向东方走,这个太空有多大?你可不可以测量得出来?须菩提回答说:不也。世尊。四个字两句话,这是须菩提答覆佛说的。‘不也。’古文就念否,不念不也。现在人念成不也。现在很多话与我们文化不合,涨价的涨字,现在人说成膨胀的胀,说起来道理也通啦!涨价当然就是膨胀起来,潮水上涨,不是潮水上胀,不过现在的国语没有办法,我们只好照现在的国语说。他答覆佛的问话是说:不可以,世尊。由这里向东方走,整个的太空有多大,人是没有办法测量的。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南西北方是三方,加上他讲过的东方,东南西北叫四维,四维以外还有上下。佛问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随便向那一方,整个的太空有多大?你能不能量得到?须菩提回答说:‘不也。世尊。’他说这是不可能的。如果用我们中文来说就很简单:‘六合虚空,可思量不?’东南西北上下叫做六合,‘六合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一句话就完了嘛!可是印度话分两句,两句还是鸠摩罗什法师简化的翻译,如照老式翻译就是‘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于意云何。南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于意云何。西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六百卷的大般若经就是那么说下去的。所以看大般若经六百卷,那真是我的菩萨我的妈呀!但是金刚经被鸠摩罗什浓缩一下,构成了另外一种文学味道。

可是你不要忘记了,这里为什么先提东方虚空?这里为什么不像阿弥陀经先提西方呢?药师经、金刚经都是先提东方,讲密宗的即身成就法先提北方,讲大光明法只提南方不提北方。所以学佛研究佛法,这些都是问题,不要老是写些五阴啦,十八界啦,十八空啦,那就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翻来覆去就是这一些。

东方佛西方佛

东方是所谓生气方,所以要求长生、长寿,就要念东方琉璃光世界药师如来。药师佛是东方世界的佛国,西方世界是讲归宿的,东方世界是谈生法的,生生不已,所以东方文化也是生生不已!显教的经典包含了很多秘密的道理,要大家去参究。你们要学禅宗参话头,这些都是话头,话头都在经典上。如果你以为自己已懂了,光以为东南西北,很简单,为什么不南东北西呀?这里为什么先提出来东方?先讲了东方,再讲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反而落在最后,什么理由?这其中要发挥起来,就牵涉得很多了,同我们修持的道理都有关系。

我们大家要学佛修持,先要有东方的生机,生命之机,气脉发动,色身转变,才能得定,才能得到妙乐。代表这个的符号,在方位上是东方,是所谓生气方,像太阳一样,从东方上来。

为什么念阿弥陀经要念西方?日落西山,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所以赶快打主意,回家吧!念念西方。这些并不是偶然的说一说,佛学里头,这些地方都有道理。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祝】

这是佛严重的吩咐,他又告诉须菩提,一个学佛的人,要能够做到无相布施,一切相不祝为什么人要布施、要慈悲呢?拿中国古文来讲,就是‘义所当为’四个字,人生就应该这样作。利人、助人、慈悲,这样不住相的布施,他所得的福德果报,大得像虚空一样不可思量。须菩提啊,你要记住啊!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应该如我所教你的,无所住去用心修行,那才是真修行。有些人一天到晚愁眉苦脸,住在愁眉苦脸的当然不对,一天到晚在散漫无所归的也不对,不空也不对,要一切无所住,物来则应,过去不留,这是大乘菩萨般若道的修法。

所以禅宗五祖教六祖先看金刚经,就是走的这个法门,一切无所住,这就是大乘佛法最基础的修法,也是最究竟的。可是有一点,大家要注意,我们看金刚经讲般若,常常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认为金刚经是谈空。金刚经没有一句谈到空,他只拿虚空来作比方,大家认为金刚经讲空法是一个错误。金刚经只告诉你无所住!无所住并不是空啊!无所住,如行云流水,你看那个流水在流,永远不停留的过去了,但是又有来的,而一切是无所住,并没有叫你空啊!这一点青年同学要特别注意。

在第四品中,佛告诉我们一个修行的方法,认识真正佛法,无所住而不是放下,‘菩萨但应如所教住’,就是这样去修。第二个要点告诉我们,真修到无所住,就是福德成就。

我们晓得做生意要有三种资本,一种是开设的资金,二是货卖出去货款未收回时,还要占一笔资金,第三笔是周转金。学佛只要两笔资本就够了,比做生意划得来。那两笔资本呢?就是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资粮就是资本,所以我们中国传统给朋友写匾额,写一个──福慧双修。慧就是智慧,所以福慧双修就是佛境界。有些人有福报,又有钱又有富贵功名,但却没有智慧;有些人智慧很高,穷得要死,世间福报不好,也没得办法。佛境界就是福德与智慧都圆满,这叫作福慧双修,智慧资粮圆满了,福德资粮圆满了,就成佛。所以大家念经的时候,念到皈依佛两足尊,就是这个两足──智慧具足,福德具足。金刚经告诉你,真正的福德要怎样修呢?就是不住相布施。

阿育王的沙子

佛经上记载了一个故事,佛过世百年后,印度有一个有名的阿育王,年轻的时候不信佛,中年以后开始信佛。他一生修了八万四千个佛塔,其中有一个塔,唐朝以后飞到中国来了,不晓得因为地震还是其他道理,这个塔悬空飞过来,落到浙江宁波的阿育王寺,这个塔里边是佛当时本身真的舍利子,所以这个庙子本身也称阿育王寺。亚历山大东征打到印度时,碰到了阿育王,把他打回去,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故事。

阿育王的时候,有一位尊者优婆,是大阿罗汉,与阿育王两人是好朋友。你们翻开阿育王传,佛出来托钵化缘,遇到两个小孩在路上玩泥巴,忽然看到了佛,非常恭敬,又见佛手里端一个钵;这时,一个孩子手里正抓一把沙子,就说:这个供养你!佛说:善哉!善哉!另外一个也最至诚的随喜了。于是佛就预言了,百年以后,以此功德,一个当治世的帝王,一个当辅相。阿育王就是那个供养沙子的小孩,他有供养佛的好因缘,可是他供养的是沙子,所以一生患皮肤病,皮肤发养。

历史上这种人很多,我们清朝末期中兴名将曾国藩,功盖一时,也是一辈子皮肤玻相传曾国藩是大蟒蛇变的,皮肤养抓得一片片掉下来。阿育王一生也吃这个苦头,这个印度一代的名王,非常爱布施,盖庙子、救济穷人、救济社会,结果把国库的钱快布施光了。最后当他躺在病床上,还要布施,左右的大臣去告诉太子,你不能再让他布施了,等你接位的时候,国库里一毛钱都没有,怎么办?所以大家就把他的布施命令封锁了不能下达。他知道之后心里很难过,自己躺在病床也没有办法。有一天吃一个梨子,他把自己儿子等都找来说:我问你们,今天世界上,谁的威权最大?太子和首相都跪下来说:当今世上当然是大王你的威权最大了。阿育王说:耶!耶!你不要欺骗人,我是很有威权,我的威权现在只能达到半个梨子,我现在叫你们布施也做不到,这半个梨子我不吃了,你把它送到那个庙上去供养。他这么一讲,大臣没有办法,就用金盘子去接那半个梨子,这时那个尊者在庙子里就知道了,打钟打鼓,全体集合,披袈裟到山门口,迎接阿育王最后一次布施。

这位尊者接到阿育王的半个梨子,向大家宣布这是阿育王最后一次布施,没有办法每个人都分到,就用最大的大锅煮稀饭,把这个梨子丢进去,大家都跟他结缘。等到阿育王一死,这位尊者说也要走了,就圆寂了。

历史上这些故事很多,就像道家北派丘长春一样,成吉思汗一死,丘长春告诉徒弟们说要洗澡,跳近水池洗完了以后说,我那个朋友走了,我也要走,意思是成吉思汗死了,他也要死了。

这是讲到福德,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阿育王那一下的布施,小孩子拿的沙子,不住相的布施,的确是无心的;如果说我们大家学学阿育王,明天拿点东西到佛前供供,来生也得一个治世圣王,办得到吗?办不到!因为你是有心,是住相。小孩子拿着沙子,他看那个沙子就像黄金一样,一念的诚意供养,所以叫做不住相布施。

周利盘陀伽的扫帚

还有个佛经上提到的周利盘陀伽的故事。佛在世时他也跟着学佛,笨得无比,岂止金刚经不会念,连个阿弥陀佛都不会念,佛最后就叫他念‘扫帚’两个字。他念了‘扫’,忘了‘帚’,念了‘帚’,忘了‘扫’,学了好多年才会念。可是后来他的神通最大,还救了几次佛的命。一次佛被外道加害,魔王把山压过来,周利盘陀伽在后面一指,就把山推开了。那个气功真算到家,有大神通,就是念扫帚念出来的。

佛经里讲到他也有一段因缘,当他要到佛那里出家时,年纪已经很大了,我们这些师兄阿难呀,须菩提呀,舍利子呀,都挡住不准。他就在山门外面大吵,佛在里边打坐听到了,出来问大家,为什么不让他出家!这些大弟子们都有些神通,说观察过这个人,五百生以来都没有跟佛结过缘,因此无缘出家。佛就骂他们了:你们啊,就只晓得当罗汉,神通只通到五百生,五百生以前他是什么你们知道吗?五百生以前那一生他是一条狗,与我有缘。它跑到一个地方吃大便,那个茅厕叫做吊足楼,你们在这里很少看到,在大陆高山上住,那个茅厕上面有人大便,大便一落一丈掉到茅厕底。所以古人有两句诗:‘板狭尿流急,坑深粪落迟。’大便要很久才落到底。这个是挖苦古代专门读书做对子的人,连茅厕也做成对子。那只狗到这种地方吃大便,上面大便掉下来,正好掉到它尾巴上。那只狗吓得掉头就跑,一边跑看到一个古塔,是个有道罗汉的墓,狗看到这个古塔就要翘尾巴屙尿,尾巴一甩就把大便甩到这个罗汉的坟堆上面去了。佛说:他啊,当时就是以这个大便供养我,所以跟我结了缘。那个塔,就是那一生修到独觉佛的骨灰塔。

想想看,那不偶然啊!狗吃大便等于我们吃红烧肉一样的香,那是它的粮食。它以最好的粮食,尾巴一甩上去,无心的,不住相的,因此啊,它是福德无量。佛说:以此因缘,所以他可以出家。

这位老头子跟佛出家以后,都做苦工,佛也教他修持,太笨了,都没有办法教会他,稍微多两句,他就忘了。佛只好叫他去扫地!教他一边扫,一边念‘扫帚’,搞了好几年,他才记住了扫帚,后来他也悟了道。

修行就像扫帚一样,心里头杂念都要扫掉,无住相布施,所以无住相这一句话就是扫帚,你心里头什么妄念都要扫掉。如此修持,就是如所教住,心中随时随地都达到空其念,不住相而住,这才是真学佛。这是第四品,妙行无住分,我给它的偈子做结论:

第四品偈颂

形役心劳尘役人浮生碌碌一心身繁华过眼春风歇来往双丸无住轮

这一首偈子,也就是说明修行的原理,真正修大乘的妙行,就是这样子。

‘形役心劳尘役人’,我们这个身体就是形,我们这个身体活着很可怜,大家读过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吧!讲人生心为形役。我们人都做了身体的奴役,冷起来要穿,热起来要脱,饿了要吃,吃饱了要吃泻药,一天到晚为身体忙。外境界的尘劳指挥我们,我们成为外境物质世界的奴隶。

‘浮生碌碌一心身’,中国文学讲我们这个人生,又叫做浮生,水面上的一滴油一样浮在那里,等一下散掉就没有我了,水还是水,所以人生如浮萍一样飘浮在那里。一天忙忙碌碌,就是为了这个身体,为了一个思想、一点念头在忙碌,自己骗自己。

‘繁华过眼春风歇’,功名富贵呀,儿孙满堂呀,五代同堂呀,好像热闹得很,等于春天到,满院百花盛开。年轻到中年这一段,唉呀,前途无量,后途无穷,觉得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尤其站在十二层楼,国宾饭店,或者中央饭店那个旋转厅一看,台北市我最大,就是那个样子。这些繁华景相,几十年眼睛一眨就过了。春天没有了,百花也掉了,什么都不属于我了,只有什么呢?

‘来往双丸无住轮’,两个弹子,一个太阳,一个月亮,永远在转。我们死了以后,太阳月亮照样的转下去,这个宇宙照样的是无量虚空,决不因为我们死了就没有了。所以有许多老年人感叹,唉呀,不得了啦!现在年轻人真不成话。我说:我以前跟你想法一样,现在我搞通了,你不要看到年轻人乱七八糟,我跟你老兄死了以后,太阳还是照样从东边出来,西边下去,他们乱七八糟的历史啊,也是很繁华的过下去,决不会因为你我死了以后,历史改变了形态。所以人生要把这个道理看通,太阳、月亮,它永远不断的在转,因为它无住,不停留嘛!太阳、月亮有一秒钟停留不转的话,这个世界整个没有了。

所以,我们要知道此心此念,怎样叫做无住,并不是叫你求空,你定在一个空上,早就有所住了。金刚经并没有告诉你是空啊!如果解释说金刚经告诉我是空的,那你完全错解了金刚经。第四分我给它的偈子是如此,我这些话也是随便说着玩玩的啊!你不要信以为真,如果你信以为真,那你就有所住了。

1、 霍布斯明晰地证明,所有动物都生活在一种自然的战争状态中。乔-斯威夫特

2、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霍布斯明晰地证明,所有动物都生活在一种自然的战争状态中。乔-斯威夫特

4、 如果波斯人的箭雨真能遮天蔽日,那我们正好在荫凉下作战。斯巴达王迪奥尼斯

5、 霍布斯明晰地证明,所有动物都生活在一种自然的战争状态中。乔-斯威夫特

6、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7、 懦夫在真正死去前就已经死过多次。勇者只品尝一次死亡的味道。威廉姆-莎士比亚

8、 包括懦夫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动战争,但要结束战争却得到胜利者的同意。萨卢斯特

9、 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平环境中。西塞罗

10、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11、 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俾斯麦

12、 总有一天,我们神圣的特洛伊和普列阿提司以及普列阿提司持矛的人民,都会消失。荷马

13、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14、 我们最伟大的胜利不是从不失败,而是每次失败后我们都能站起来拉尔夫-沃尔多-埃莫森

15、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16、 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李维

17、 异乡的过客啊,请带话给斯巴达人,说我们忠实地履行了诺言,长眠在这里。《温泉关墓志铭》

18、 一次正义的战争能在高尚的国度里唤起神圣的爱的力量,这已为无数感人的事例所证实。特赖奇克

19、 勇气和毅力就是魔力护身符,在它面前,困难会消失,一切障碍会无影无踪。约翰-昆西-亚当斯

20、 我不曾学会演奏美妙的音乐,但我知道如何让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变得光荣与伟大。地米斯托克利

21、 一次正义的'战争能在高尚的国度里唤起神圣的爱的力量,这已为无数感人的事例所证实。特赖奇克

22、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3、 战争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生物法则,它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起调作用的东西。伯恩哈迪

24、 雅典人,留来勉励大家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但是对于勇敢者而言,几句话就如同长篇大论的演讲。希波克拉提斯

25、 我不曾学会演奏美妙的音乐,但我知道如何让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变得光荣与伟大。地米斯托克利雅典海军之父

26、 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你乐时结束。马基雅弗利

27、 只有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才是正义的。伯克

28、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杜甫《阁夜》

29、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杉鬓发焦。杜荀鹤《山中寡妇》

30、 没什么比中了弹却安然无恙更让人兴奋的事情了。丘吉尔

31、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32、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李商隐《马嵬-其二》

33、 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唯一美德,以求和为唯一耻辱。肖伯纳

34、 真正而持久的胜利就是和平,而不是战争。拉尔夫-沃尔多-埃莫森

35、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6、 成功不是终点,失败也不是末日:这才能赋予我们继续的勇气。丘吉尔

37、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

38、 永远不要在敌人犯错误的时候打断他们。拿破仑-波拿巴

39、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

40、 赢得战争只不过是使和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罗-勃朗宁

41、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42、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陈羽《从军行》

43、 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

44、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李白《战城南》

45、 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休-金斯米尔

46、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李颀《古从军行》

47、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杜牧《题乌江亭》

48、 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休-金斯米尔

49、 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史文明

50、 守卫他人的权利是人类最神圣和美丽的事情。卡希尔-吉布兰

51、 战争重要的是求取政治是的成果,而不是军事上的成功。蒙森

52、 狮子率领的羊群战斗力远胜由绵羊率领的狮子。亚历山大大帝

53、 战争也爱吃精美的食品,他带走好人,留下坏人。达-汤普森

学长征精神,做红色传人主题征文【篇一】

从孩提时代,我就怀有梦想。从名扬天下的科学家到救死扶伤的医生,从满怀仁慈的兽医到播种知识的老师;虽然这些梦想,现在看来遥不可及,但正是这些的“遥不可及”装饰了我的童年,武装了我的青春。

去年的夏天,我收拾行囊,告别父母,来到了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因为从小对数字的敏感,我最终走进了大位会计学院,就读于会计1203班。当我第一次踏进这个学校的时候,平静的心中染起了涟漪,久未有过梦想的心怀又一次复活,我默默告诉自己:既然学了这专业,就要将它学好,将来努力成为一名好会计,为祖国的经济发展事业做出贡献!

不能说这个梦想有多伟大,但在复杂多变的分录里也能驻扎着一个快乐踏实的会计员。

我有梦,中国也有梦;

中国正在一步步朝着发达国家前进着。若中国是一棵树,我则是一片树叶,但是,我还是希望为中国献上一份力量,毕竟只有千千万万个人梦想的实现,才是中国梦想的实现。在前进的路途中,地震来了,中国不怕,人们互帮互助,使中国又一次挺起了胸膛,继续向前走去;山洪来了,中国不惧,人们齐心协力共同为中国建造一双山一般的臂膀,挡住了汹涌的洪水;

回眸过去100年,中国这只雄狮,经历复杂,路程艰辛;曾经被列强用“铁链”禁锢过,被满清王朝“鞭打”过,甚至一度因为国人的萎靡而差点自暴自弃过;但王者终究是王者,不会因为自由被钳制,身心被压制,而失去王者风范;五四运动,辛亥革命、长征、新中国的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的发展,这一路走来,无不向人们昭示着中国的梦想:成为坚强的名族,成为富强的国家!

“我有一个梦想”,这是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讲,描绘了他心目中的美国梦--一个没有歧视和偏见、追求公平和正义的梦想。正是有了这样的追求、这样的坚持,才成就了今日美国的强盛。

而同为北半球国家的我们,当然不能甘为落后。少年强则中国强;想要实现中国的梦想,我们青年人自然要敢为先。在学会做人的基础上,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祖国的发展事业挥洒着我们青春与热血!

祝愿中国的明天越来越美好,中国的梦想能够早日成真!

学长征精神,做红色传人主题征文【篇二】

自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在实施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中,红军长驱6.5万余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远征。中共“五老”之一的谢觉哉《欢迎董老》一诗中对长征经历的回忆可谓刻骨铭心:“十年前共征鞭北,横断山云桥陵月。荒裔深入地不毛,雪岭高跻天距尺”。当红军在铁路、汽车路、独轮车路、只能用脚走的路、用脚难走的路之间穿行,经过了包括苗、壮、彝、白、藏、回等少数民族在内的两亿多人口的广大地区,亲身经历了从工业文明、农业文明、游牧文明直至原始蒙昧时代的时空转换,大多数革命者真正懂得了“由于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产生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要把不平衡的状态变到大体上平衡的状态,还要经过很长的时间,还要花费很大的气力”这样一番道理。

另一方面,长征之路又涵盖了若干中华文化的标志地。舜帝南巡零陵、大禹导引岷江、姜太公垂钓渭滨、诸葛亮渡金沙、唐三藏西天取经、石达开遗恨大渡河……这些史实和传说,人们并不陌生,但精神漫游和身临其境,其收获不可同日而语。“晒经山巅晒经关,玄奘东还曝经篇。羊肠直上通霄汉,银星缀臂似游仙。说大圣,笑语欢。昼夜两越晒经山”——张爱萍《翻晒经山》,生动表现了在新的军事方针指引下,红军将士跳出敌军包围圈后,心中洋溢的积极乐观情绪。聂荣臻《吾非石达开》,更从大渡河畔石达开部全军覆灭与72年后红军胜利过河的古今对比中,揭示了红军超迈前贤的惊天神勇。诗中云:“大渡河流险,吾非石达开。飞兵天际至,历史不重来!”作为三军统帅的毛泽东,更从祖国壮丽山河的跋涉征程中、从现代战争奇观的英明塑造中,获得了救亡民族、重整河山的强大精神动力。可以看到,从毛泽东《念奴娇·昆仑》之“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到其《沁园春·雪》之“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谈古论今,纵横捭阖,字字千钧,句句铿锵。令人深切感受到一代伟人对民族前景的无比自信。

安得倚天抽宝剑——这是一次探求马列真谛的铸魂之旅。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经过不懈求索,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救亡民族之经典理论。

伍修权《历史转折》中云“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它描述了红军将士在面对军事失利的惨痛教训时认识到,照搬照抄洋教条,中国革命就会被彻底葬送。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所坚持的'“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战略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朱德《遵义会议》中言:“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此后,红军卸下思想包袱,摈弃军事教条,演绎了四渡赤水、彝海会盟、飞夺泸定桥等一幕幕威武绮丽的战争诗篇。长征历经惊涛骇浪、一波三折,直至乘风破浪、波澜壮阔。于是,张宗逊《忆遵义战役负伤》中言:“泽东路线三军戴,胜利会师到渭阳。”

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一次承启革命经典的传薪之旅。任荣《浣溪沙·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中言:“万里铁流辉史册,薪传踵武战歌洪。”在长征之前,中外历史上也曾有过亚历山大东征、汉武帝反击匈奴、蒙古军队西征、玻利瓦尔解放拉美等军事远征。但唯有红军的长征孕育出了如此之多的诗词佳作,铸成了永彪史册的军旅文化经典,为革命理想教育提供了绝佳教材。

陈毅《三十五岁生日寄怀》中言:“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它记叙了在敌人重兵进攻之时、极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之前,红军将士始终对党的领导和革命理性矢志不渝。萧华《长征组歌》中有经典诗句——“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更是对红军长征的“炼狱之旅”的真实写照。

长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我国自古至今的英雄主义经典,有勾践“卧薪尝胆”、岳飞“直捣黄龙”、秋瑾“要将乾坤力挽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民族振兴奋斗和牺牲。长征则在民族命运危急的历史关头,树立了旷古未有的精神丰碑——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突破嘉陵江、血战独树镇等著名战役所呈现出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战斗意志和顽强作风,为之后的全民族抗战准备了充足精神养料,更为新中国的缔造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正如刘瑞龙《破阵子·红军长征五十周年》中言:“围追堵截成幻梦,铁流转战自英雄,豪气傲苍穹。”

学长征精神,做红色传人主题征文【篇三】

中国梦我的梦。梦想如大海上的白帆,带我们迎风远航;梦想如一盏路灯,照亮人生前进的道路;梦想如夜空中的星辰,点缀整片天空;梦想如一朵美丽的花,绽放在我们的心田;梦想如一场绵绵的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从古至今,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中国梦,既然有梦想,为何不去实现它呢?有梦想,必定有追求,有追求也必定有失败或成功。实现自己梦想的人,成功的背后必定有99%的汗水。有梦想,要坚持不懈,努力付出百倍的辛苦,如果你成功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你就换来千倍的喜悦,万倍的惊喜。如果梦想是一粒种子,勤劳的人会把它种在地里,努力耕耘,收获的却是甜美的果实;懒惰的人则会一直守着它,不去努力,结果会是虚度光阴、浪费精力。梦是一种欲望,想是一种行动,梦想是梦与想的结晶。心存希望,幸福就会降临你;幸存梦想,机遇就会笼罩你。梦想是熊熊烈火,激起你的斗志,创造你的辉煌。

梦想并不是梦,如果没有梦想的鼓舞,那么人生就会变得虚无和渺小,梦想是人生的原动力,没有梦想的人,终日一事无成,有梦想而不去实现的人,只是虚度光阴。梦想说着容易做着难,梦想不是句空话,而是鼓舞人心的两个字。

我们身为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栋梁应怀有梦想去建设祖国,保卫家园。

梦想是成功的基石,力量的源泉,梦想是指南针,指引我们正确的方向;梦想是一棵树,开花结果只为美化家园;梦想是一张乐谱,美妙动听唱出爱的旋律。梦想并不遥不可及,只要你去努力,只要你去付出,你就一定会成功。让我们放飞我们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