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
——张载(北宋哲学家)引自《经学理窟。义理篇》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清代文学家)引自《红楼梦》
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
——谢觉哉(现代革命家)引自《不惑集》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引自《理想。情操。精神生活》
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
——蔡尚思(现代史学家)转引自《青年文摘》
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弗莱格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礼记。学记》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引自〈说苑〉
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
——桓宽引自《盐铁论。制议》
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培根
我的努力
——笛卡儿
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B.V
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1.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学习!学习!——高尔基
2.活着就要学习,学习不是为了活着。——弗·培根
3.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毛泽东
4.人的一生或许是一个不间断的学习过程,但无需在学校完成。——蒙田
5.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利希顿堡
6.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桓宽 引自《盐铁论。制议》
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8.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9.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鲁迅
10.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11.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清代文学家)引自《红楼梦》第回
12.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13.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 克
14.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
15.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引自〈说苑〉
16.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贝勒斯
17.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清朝散文家刘开《问说》
18.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B.V
19.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弗莱格
20.人永远是要学习的。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萧楚女
21.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
22.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23.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罗蒙诺索夫
24.学而不已,阖棺乃止。——西汉学者韩婴《韩诗外传》
25.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 名
26.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张载(北宋哲学家)引自《经学理窟。义理篇》
27.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
28.——陶铸 引自《理想。情操。精神生活》
29.学无止境。——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
30.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学习!学习!!!——高尔基
3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礼记。学记》
33.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歌 德
34.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谢觉哉(现代革命家)引自《不惑集》
35.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光。——刘向
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炎武
3.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4.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5.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郑板桥《竹石》
6.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郑板桥《
7.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8.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9.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出师表》
10.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11.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引自《进学解》
12.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引自《训学斋规》
13.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朱熹
14. 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 王符(东汉思想家、哲学家)引自《潜夫论赞学》
15.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引自《朱子语类大全》第10卷
16.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荀况引自《荀子劝学篇》
17. 境遇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尚众;学问休言我胜于人,胜于我者还多。 李惺(清代作家)引自《西沤外集药言剩稿》
18.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韩愈
19.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唐代诗人)引自《登鹳雀楼》
20.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唐代书画家)引自《劝学》
21.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白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王国维(清代学者)转引自《人间词话新注》
22.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聃引自《老子道德经》
23.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况引自《荀子,劝学》
2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秦汉前儒家经典)
25.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论语。子罕》
26. 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引自《韩非子喻志》
27.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王充(东汉哲学家)引自《论衡别通篇》
28.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三国时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引自《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29.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引自《岳阳楼记》
30.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张孝祥(南宋词人)引自《论治体子甲申二月九日》
3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轲(战国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孟子滕文公下》
32.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荀况
33.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清代政治家)
34.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引自《郑板桥集》
35.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南宋女诗人)引自《乌江
36.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礼记。学记》
37.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引自〈说苑〉
38. 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 桓宽引自《盐铁论。制议》
39.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 张载(北宋哲学家)引自《经学理窟。义理篇》
40.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清代文学家)引自《红楼梦》第5回
41. 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
42.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刚。孔丘引自〈礼记中庸博学〉
4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周易乾》(秦汉前儒家经典)]
44. 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45.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6.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47.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4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9.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50.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51.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52.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53.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54.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番传》
55.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56. 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57.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