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长城的诗句
1、长城哭崩后,寂绝至如今。——周朴《秋深》
2、容颜离别尽,流恨满长城。——崔湜《同李员外春闺》
3、血染长城沙,马踏征人骨。——苏拯《古塞下》
4、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贯休《杞梁妻》
5、云雨一乖千万里,长城秋月洞庭猿。——武元衡《塞外月夜寄荆南熊侍御》
6、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高适《蓟门行五首》
7、独向长城北,黄云暗塞天。——张籍《送流人》
8、遥嶂侵归日,长城带晚霞。——郑愔《塞外三首》
9、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汪遵《杞梁墓》
10、广德者强朝万国,用贤无敌是长城。——杜牧《关亭长句四韵》
11、唯见长城外,僵尸如乱麻。——徐晶《阮公体》
12、祸起萧墙不知戢,羽书催筑长城急。——无名氏《秦家行》
13、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风。——张祜《听筝》
14、长城备胡寇,嬴祸发其亲。——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
15、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贺知章《送人之军》
16、上将得良策,恩威作长城。——姚合《送邢郎中赴太原》
17、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汪遵《长城》
18、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卢照邻《紫骝马》
19、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陆游《古意》
20、中冀分两河,长城各万里。——张说《送李侍郎迥秀薛长史季昶同赋得水字》
21、玉塞抵长城,金徽映高阙。——徐九皋《关山月》
22、独夜长城下,孤吟近北辰。——许棠《失题》
23、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刘禹锡《经檀道济故垒》
24、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卢照邻《雨雪曲》
25、秦王按剑怒,发卒戍龙沙。——徐晶《阮公体》
26、岭坂风回树郁盘,长城如带雾中看。——丁澎《度岭见长城》
27、一御瑶池驾,讵忆长城阴。——杨师道《咏饮马应诏》
28、大漠山沈雪,长城草发花。——卢纶《送刘判官赴丰州》
29、危竿缘广漠,古窦傍长城。——李端《相和歌辞·度关山》
30、迹固长城垒,冤深太子陵。——许棠《雕阴道中作》
31、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王昌龄《塞下曲四首》
32、统汉峰西降户营,黄河战骨拥长城。——李益《统汉峰下》
33、一门同秘省,万里作长城。——李嘉佑《奉酬路五郎中院长新除工部员外见简》
34、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卢汝弼《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
35、征人饮马愁不回,长城变作望乡堆。——王建《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
36、长城扫遗堞,泪落强徘徊。——文天祥《至广州第七十七》
37、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38、君能一饮长城窟,为报天山行路难。——万楚《骢马》
39、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汪遵《长城》
40、大漠羽书飞,长城未解围。——崔湜《早春边城怀归》
赞美长城的名句
1、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全长一万二千多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
2、崇山峻岭矗峰声,抗略疆场万里城。巨大砖岩一块块,千军铸就华山诚。
3、它像奔腾飞跃、气势蓬勃的巨龙卧在崇山峻岭上。城墙随着山峰的走势,蜿蜒起伏。
4、苏醒吧,不朽的长城,你是中华儿女的信念,腾飞吧,中国龙,你是炎黄子孙的期盼。
5、当我看到长城时,心中激情澎湃。真正的长城比我想象中的还要雄伟壮观,像一条金黄的巨龙伏卧在群山之巅。
6、那蜿蜒的长城却像一条优美的蛇形,静静地伏在滚烫的沙漠上,舒展隽永,灵性活鲜,正在夕阳下逐渐由淡黄幻变成紫铜。
7、万里长城,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比起那梦想万世不灭,筑造长城阿房兵马俑的赢政,不管多普通的老百姓不是高明的多吗?
8、在波澜壮阔的渤海,在大漠孤烟的塞外,在拔地而起的山岳,在尘土飞扬的古道,飞舞着一条雄伟神奇的中国龙,这就是不朽的长城。
9、万里长城,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比起那梦想万世不灭,筑造长城、阿房、兵马俑的赢政,不管多普通的老百姓不是高明的多吗?
10、登上了第一座烽火台举目远望,万里长城气魄宏伟,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它的一边伸向高山之巅,一边沿着山脊沉下深深的谷底。
11、中国的长城作为坚固的军事防御功能,已经永远失去了它的历史作用,但作为伟大的建筑永远屹立在中华大地。成为中华民族团结的象征。
12、这么陡的长城古人是怎样建造成的呢!是啊,长城凝聚了中华儿女太多的智慧和汗水,不愧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和不可遗忘的宝贵财富。
13、长城,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14、站在亘古的长城,看枫叶正红的山山岭岭。眼前是如诗如画的山峦,脚下是郁郁葱葱的林海。远眺是绵延起伏的疆域,近看是灯火辉煌的京都。
15、闻名中外的八达岭长城,它是世界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工程之一,它规模大,工程艰巨,耗费人力之多,被称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
16、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17、落后是要挨打的。掘起的中华大地迎来了改天换地的春天。用科技修补龙的脊梁,用智慧梳理龙的鳞片,用振兴完美龙的利爪,用巧手放飞龙的明天。
18、你龙盘九州的一声长啸,灿烂了我们的历史,你在战火烽烟中的凤凰涅盘,磨练了我们的意志,你不屈的雄姿震惊了世界,你腾起的.明天是不朽的诗篇。
19、我们来到八达岭长城脚底,长城看上去像一条蜿蜒的巨龙横卧在八达岭上,一望无际。有一句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今日我一定要爬上长城,当一回好汉!
20、万里长城凝结了千万个劳动人民的血汗,是中华人民智慧与劳动的结晶。长城像巨龙盘旋在群山之中,那高大连绵的长城勾勒出蜿蜒的山势,充满了艺术魅力。
21、长城不仅仅是古时用来抵御外来敌害的工具,更是今天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巧夺天工的设计,更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高度智慧,它,是历史的见证。
22、千百年屹立于此的长城呵,它是生命的记录,历史的见证。我猜想这地球上最长最坚固最浑厚的灰墙里,一定包蕴着什么。它?莫不就是我们古老民族的伟大灵魂?
23、万里长城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华夏文明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伟大成就。
24、长城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
25、“长城”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她以蜿蜒万里和气魄雄伟而享誉世界,多种耀眼的光环缠绕使她成为中国的象征和骄傲,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她已不只是一座建筑,而是成了一种精神和动力。
1、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4、路漫漫其修远昔,吾将上下而求索。
5、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6、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7、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
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9、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0、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12、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13、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4、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
15、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16、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17、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18、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9、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20、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22、丈夫不报国,终为愚。
2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26、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27、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28、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9、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30、业精于勤,荒于嬉。
31、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32、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33、志当存高远。
3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5、百学须先立志。
36、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37、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38、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
39、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40、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41、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
42、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4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5、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4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7、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8、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4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50、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5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5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5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54、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55、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
5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5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60、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6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62、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6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64、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65、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6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67、志不强则智不达。
68、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6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0、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赏析:
杜甫《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诗人杜甫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该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已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杜甫青年时的浪漫豪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作者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由此可见,诗人杜甫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杜甫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杜甫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杜甫的心胸气魄,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绝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该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全文没有“望”,却句句写“望”。空间由远而近,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凝望,尾联俯望。
《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a、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b、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重点:
a、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b、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难点:
a、诗中哲理的理解;
基础知识:
a、作者生平;
b、泰山的有关知识;
c、字音、字形;
教学方法:
朗读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二.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指名简介作者。
我们学过很多杜甫的诗篇,下面我首先请一位同学将杜甫介绍一下。师板书: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范读课文,强调字音、字形。
这首诗有一些字的注音和字形,同学们要注意一下。如:岱宗、夫如何、决眦;同学们一齐读两遍。
3.初读课文,了解诗句大意。
下面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文中的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阅读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问词句的含义。然后老师将点名抽查掌握情况。
4.精读课文,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
下面同学们将课文一齐朗读一遍。缺乏感情。第一、二两句,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读呢?为什么?讨论一下,再试着读读。
同学们再一起将这首诗朗读一遍。首联远望泰山,表现了作者惊叹之情;那么颔联、颈联、尾联又分别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讨论一下,然后我请同学来读。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景,全诗以“望”字贯穿全诗,“望”字成了全诗的线索。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
5.品读课文,理解景色的特点,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好,读得很好,比开始有很大的进步。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产生如此的情感呢?他惊叹什么,又赞美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因景而生情,这是客观因素;有没有作者的主观因素在里面呢?当时诗人二十几岁,这也是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诗中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两句诗中还蕴含了一番哲理,即: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就能俯视万物。
齐读。联系自己的社会生活实际,谈谈感受。古今中外名人,有很多表达雄心壮志和远大的抱负的名言名句。哪个同学能说两句。小学时我们学过一首诗《登鹳雀楼》,哪个同学将它背一下?其中有两句诗和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意境相似。哪两句?“
同学们一齐将这首诗再朗读一遍,领略诗中美景,感悟诗人的豪情。
这首诗写得很美,下面我请同学来谈一谈自己学了这首的感受。按照“我最欣赏诗中这一句 ,是因为 。”格式说一说。
说得都不错,课后将这首感情背诵。课前,我让同学们找一关于泰山的资料,有没有找到?下面我请同学拿出来读一读。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材料。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三.总结课文:
1.小结:很好,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东西,我请同学来总结一下。好,下课。
2.布置作业:当堂检测
拓展阅读:望岳解题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五岁的杜甫赴长安参加贡举考试,结果落榜,于是就在齐赵一带(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四处漫游,《望岳》大约就写于这一年。岳:山高谓之岳,这里特指东岳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市北。青年杜甫以这首诗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雄伟气象,同时表现了自己的凌云壮志。
泰山名气很大,文化内涵很深,历代文人墨客多慕名到此登临游览,留下了众多赋诗题词。但自从杜甫《望岳》诗面世后,一提起泰山,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这篇名作。如今,泰山上的《望岳》诗石刻共有四处,摘其诗句者更有多处,此诗的知名度可见一斑。
杜甫一生写过三首《望岳》。虽然题目一样,但是描写对象、背景、旨趣、体裁、风格均各有不同。三首诗分别写于杜甫二十五岁、四十七岁和五十八岁,把它们并读比较,可从中略窥杜甫青年、中年、暮年不同的际遇和胸怀。咏泰山的《望岳》正代表杜甫青年时期光芒四射,积极进取的人生;咏华山的《望岳》正代表杜甫中年时期失意彷徨,动极思静的人生;咏衡山的《望岳》可代表杜甫晚年时期内敛安命,与人为善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