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花之咏》第5、6、7、8自然段P25
15、古诗《吴兴杂诗》P26
16、背诵《我们的手》全文P29
17、《钓鱼的启示》第14、15、16自然段P39
18、《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第2、3自然段P49
19、《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第4、5自然段P50
20、《我只看见你的眼睛》第1、4、5节P52
21、《跳水》最后一个自然段P67
22、《沙漠之舟》第3、4自然段P69
23、古诗《滁州西涧》P70
24、古诗《舟夜书所见》P70
25、《太阳的话》全文P76
26、《海上日出》第4、5、6自然段P78
27、《太阳》第5自然段P80
28、《太阳》第6自然段P81
29、《太阳》第8自然段P81
30、《乡村大道》第二节P85
31、《乡村大道》第四节P86
32、《丝绸之路》第3、4自然段P87
33、《挑山工》最后一自然段P97
34、《和时间赛跑》第4自然段P98
35、《和时间赛跑》第9、10自然段P99
36、《七子之歌》之《澳门》P104
37、《七子之歌》之《香港》P104
38、《七子之歌》之《台湾》P105
名句积累
一、本册名句积累
1.关于话语的句子:
此时无声及胜有声。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
2.关于规则的句子: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
只有按照正当的法规生活的人,才不同于动物。--(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3.关于回忆的句子:
回忆是力量之源……永远不要忘记周年纪念日。开展纪念活动,如同点燃一支火炬。--(法国)雨果
没有别的痛苦比在苦难中回忆幸福的往日更痛苦。--但丁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郭小川
4.关于太阳的句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
5.关于道路的句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古代格言
条条道路通罗马。--欧洲谚语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6.关于快与慢的句子: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苟无益,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明)胡居仁
7.关于回归的句子: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乡。--(东晋)陶渊明
一个没有祖国的人,像一个没家的孩子,永远都是孤独的。--(新加坡)尤今
8.关于春水或农谚的句子:
春打六九头,备耕早动手。
立春雨水二月间,顶凌压麦种大蒜。
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
三月惊蛰又春风,整地保墒(shāng)抓关键。
9.关于眼睛的句子: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欧洲)
绿叶是最好的眼药。(日本)
眼晴虽小,可以看到整个世界。(阿富汗)
眼睛会泄露心中的秘密。(乔·爱略特)
眼睛是心灵的叛徒。(魏阿特)
关于眼睛的歇后语:
眼睛里的沙子--容不得。
蒙着眼睛走路--不走正道。
眼睛长在耳朵边--有偏见。
捏着鼻子哄眼睛--自欺欺人。
10. 关于时间的句子: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二、课文中的好句积累:
三、课外名句积累:
课内
一、反问句。(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意思不能改变。)
1、是的,春天是多么美好啊,那蓝天白云,绿树红花,那教堂尖顶的莺飞燕舞,那塞那河畔嬉戏的孩子,怎么不叫人陶醉呢?
2、当人们想到这个老人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3、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呢?
4、太史只怕不忠实,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
5、
二、设问句:
1、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本句用了设问和比喻两种修辞手法。)
三、比喻句:
1、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2、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3、那碰着岸边的石块的叮咚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4、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此句是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
5、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此句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6、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
7、新出的芽儿,细得像针,红得像血。
8、乍开的花儿,像彩霞那么艳丽,像宝石那么夺目,在我们宁静的小院里,激起一阵惊喜,一片赞叹。
9、一块绿色的法兰绒,转眼间,变成缤纷五彩的锦缎。(此句是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
四、拟人句:
1、春水在阳光下欢笑着,在清风中舞蹈着,仿佛在告诉沿途碰到的每一个人,每一棵树木,每一株刚刚露出地面的小草: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本句用了拟人和重复两种修辞手法。)
2、那急流的水浪声,是在催促着村民们开梨播种啊!
3、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地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
五、排比句:
1、太阳花:从初夏到深秋,花儿经久不衰。一幅锦缎,始终保持着鲜艳的色彩---夏日暴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只有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留,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是艳丽,愈加热情,愈加旺盛。
课外
一、排比句:(每位同学选择其中来三句背诵。)
1、愚蠢:愚蠢是一种天生的无奈,是一种后天的懒惰,是一颗自己种下的恶果,是一条好果实中的蛀虫。
2、谎言:谎言是一只心灵的蛀虫,将人的心蛀得面目全非;谎言是一个深深的泥潭,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谎言是一个无尽的黑洞,让人坠入罪恶的深渊万劫不复。
3、自私:自私是一面镜子,镜子里永远只看得到自己;自私是一块布匹,蒙住了自己的眼睛,看不见别人的痛楚;自私是一层玻璃,看上去透明,却始终隔开了彼此的距离。
4、爱心: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5、美: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
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万事开头难”。做事情如此,写文章也是这样。不少同学尽管有习作的材料,可往往被文章的第一句话难住,有的冥思苦想无从下笔,有的七改八改耽误时间。恰当、新颖的开头,不仅能使你笔下生花,而且能增加文采,吸引读者。下面提供几种常见的开头方法。
1、交待要素开头法(或开门见山开头法):即开头简单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直接入题。
如:放学的铃声早已在凄风冷雨中飘远,校园里空荡荡的,我孤独地在校大路上徘徊。突然,院墙边一株瘦弱却开着花的小桃树锁住了我的目光。
——《就这样被打动》
如:“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朱自清《背影》
2、描写景物开头法:即文章的开头先描写人、物、景,渲染气氛,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为烘托人物,触景生情作了铺垫。
如:教室外,呼啸着的北风挟着密集的雨点扑打在墙上,“嚓、嚓”地响。教室里,一场全能竞赛
运用时要注意几点:1、不能为写景而写景,描写的目的是为了衬托人物思想,渲染气氛,感染读者,引起共鸣。2、描写要抓住特征,遣词用句要准确,要适合文章内容的展开和人物情感的抒发。
3、倒叙开头法:即文章开头先写出事情的结果,再写出事情的原因和经过,以造成悬念,增强文章吸引力。
如:站在这充满荣誉的领奖台上,望着台下一张张羡慕的笑脸,听着他们真诚的掌声,我忽然想起了两年前,他们——我的同学将我从孤寂的暗夜引向光明的经历。(《走出黑夜》)
4、抒发感情开头法:即文章一开头就将作者的亲身感受和思想感情抒发出来。
如:有一个身影时常在我脑海浮现,有一种声音总是在我耳边回响,有一份思念和祝福长久地驻在我的心里。你还好吗,我的鸟儿?
——(《那一次,我曾与你邂逅》)
5、揭示中心开头法:有的文章一开头就概括全文的内容并直接点明文章的中心。
如:爱劳动,其乐无穷!
——《劳动的滋味》
又如:做一个大写的“人”,两脚永远踏踏实实踩在地上,不要轻浮、自大…… 这个道理让我终生难忘。
——《现实改变了我》
6、对比映衬,烘云托月:这种开头通过对比或铺陈,能使要表现的内容在其他事物的烘托下显得更加突出、醒目,从而给人十分鲜明和深刻的'印象。
如:窗外阳光明媚,几只小鸟在树上欢快地叫着,但我却无论如何也打不起精神来,因为爸爸妈妈分居了,而且正在闹离婚,这对我是个莫大的打击。我要尽最大的努力使爸妈和好,因为我想有个完整的家。
——《我想有个完整的家》
7、运用修辞方法开头(生动形象或增强气势):
如:风雪,折断了大树的枝叶,却折不断大树的精神;暴雨,淋湿了苍鹰的翅膀,却淋不湿苍鹰的勇气;苦难,遮挡了我前进的视线,却挡不住我前进的信念。
——《生活因迎战苦难而精彩》
如: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懂得宽容,你便拥有了一份心灵的晴空,你的生活将春暖花开。《我懂得了宽容》
8、引用(或化用)
如:拿破伦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说:“不想登上领奖台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我终于站到了领奖台上》
又如:盼望着,盼望着,铃声响了,本周的班会课到了。这节课的不计名投票活动将会评出我们班最受欢迎的十大人物……
——《那一课让我低下了头》
总之,好的
记叙文的结尾技法
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所谓“豹尾”,便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结、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那么,怎样写好文章的结尾呢?我概括十二种常见的手法。
一、自然收束水到渠成
自然顺畅的结果交代法
所谓自然结束式,是指把文章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
如《一堂有趣的科学课》是这样结局的: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二、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这种结尾方式,是指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使文章中心鲜明突出。
如一同学在写《承诺》时这样结尾:无论在人生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永远不会放弃,做一个生活的强者——这就是我的承诺。
三、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首尾遥相呼应,结构完整,浑然一体,能唤起读者心灵上的美感。 请看某同学写《战胜自己》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善于战胜自己,这是我的长处。这个“自己”,是害怕困难缺少勇气的自己,成功时很得意洋洋的自己。
结尾:善于战胜自己,这就是我的长处。困难前面不失掉信心,要有勇气战胜之:成功时不趾高气扬,要看到缺点,保持冷静的头脑。
四、引用佳句多姿多彩
用名言、警句、诗句、俗语、歌词等收尾,洋溢着诗意,揭示着真谛,呈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意味深长。
如一同学如此写《美好的明天》的结尾: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五、巧妙发问引人深思
结尾以发问的形式提出问题,启发读者思考,具有感染、强调的作用,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如有同学这样写《我的语文老师》结尾:难道我的语文老师不是一个称职的好老师吗?你见过这样的老师吗?
六、联想引申 多姿多彩
结尾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使主题得到升华。
如某同学写《花》的结尾:多姿多彩的花朵在校园里尽情绽放,也在我的心里播下了种子……
七、抒发情感气势不凡
用抒情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给人以真实感、充足感。 如习作《公园里的秋色》:啊!我爱那迷人的秋色,我爱秋姑娘送给大地妈妈的一件衣服——秋天。
八、景物烘托情景合一
采用描写景物结尾,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曲虽终但余音缭绕,给人留下无穷的韵昧。
例如《雨季》的结尾:雨停了,阳光放射出他温柔的光芒,天空中出现了彩虹,犹如一座七彩的桥架在天宇,我心也变得纯洁、明净。
九、启发思考 意犹未尽
即作者用恰当的词语组织形成句子,结尾给读者留下思考余地,让人有所启迪,获得感悟,可谓情韵深厚。
如一同学写的寓言《狐狸和乌鸦续》结尾:“乌鸦遇事不冷静思考,盲目听信狐狸,结果又上当了。”这引起了读者的深深思考:不论做什么事,要学会冷静思考,明辨是非。
十、出人意料 戛然而止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欧亨利式出乎意料法)
这种结尾不是按照故事情节的通常逻辑,来处理人物或事情的结局,而是用意想不到的结局戛然而止,让人在目瞪口呆之余,不禁感叹作者的奇思妙想、生活的千变万化。
如某同学创造性地写《龟兔赛跑续》:正当乌龟为自己的聪明而夺得冠军沾沾自喜时,裁判宣布了一个令大家非常意外的结果——兔子赢了。原来,比赛的规则是比赛谁跑得慢。
十一、含蓄深刻 余味无穷
含蓄结尾写法,就是把要说的话、表达的真情隐藏起来,使文章结尾留有空白,常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和空白艺术,耐人寻味,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余地,使人浮想联翩,能把读者引向更深远的境地,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奇效。
如《挑山工》一文的结尾: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十二、升华主题 揭示本质 激励读者的感叹法(议论抒情法)
所谓升华主题,就是在主题的基础上自然延伸,透过现象,揭示本质,丰富和深化主 旨内涵,
如《母亲》的结尾:“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位无私的伟大的母亲。然而,她是我们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正是这些劳动人民才创造了这个美丽世界。我们要发奋学习,将来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祖国和人民。作者将自己的个人感情和普通劳动人民系在一起,表达赞美之情,立意深远。
作文结尾方法千万,不管怎样落笔,都应与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古人云:“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可见,文章的结尾关键要有丰富深厚的内容,经得起咀嚼,能启发读者想象和思考,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止”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