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有关水利利民的名言 正文

有关水利利民的名言

时间:2025-04-30 17:32:01

引导语:韩愈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总结韩愈的一生,是刻苦学习,忧国忧民,自强不息,勤奋著述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风范,至今仍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第一,韩愈求学,刻苦自励,奋发进取。

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鸡鸣而起,孜孜研读” “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自五经之外百氏之书,未有闻而不求,得而不观者”这种刻苦自励,奋发进取的求学精神,至今仍是我们对青少年进行励志教育的好典型。

第二,韩愈当官,遵守官德,一心为民。

他关注国家安危,关心民生疾苦,凡有机会反应问题的,不管上级意图如何,都敢讲真话不讲假话,敢报实情不弄虚作假。他被贬阳山县令和潮州刺史,都是因为他敢讲真话,敢报实情,忤逆圣意,得罪权贵而招致的。韩愈虽身处逆境,仍以济世利民为己任,扎扎实实地为百姓兴利除弊,做实事,谋实惠。一般说来,被贬官员如同罪人,不会积极参政,韩愈却不然,到潮州后,大刀阔斧连续为百姓做了四件好事。一是驱除鳄鱼。潮州有一条江名为鳄溪,因为江里有很多鳄鱼,经常吃过江百姓。韩愈为百姓驱除了鳄鱼。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的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奴婢。下令奴婢可用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

因为潮州为当时的偏远之地,多数人没有文化,对兴办学校缺乏认识,都不愿投资教育,为此,韩愈自己掏钱,也坚持办学。在韩愈没来潮州之前,潮州只有三个人考中了进士3名,韩愈之后,到南宋时,考中进士的就达172名。韩愈任潮州刺史八个月,驱逐鳄鱼、为民除害;兴修水利,排涝灌溉;请教师,办乡校。使潮州民众得到礼仪教化,成为礼仪之邦。其政声官品给潮州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建起“韩公祠”,将祠前的鄂溪水改名为“韩江”,祠后的山称做“韩山”,以表达对韩愈的崇敬和纪念。韩愈在潮州有“治潮八月,享誉千载”之名。为官者,官德如何,老百姓的`眼是镜、心是秤、口是碑,韩山、韩江、韩公祠,就是最好的鉴证。韩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英勇果敢,不怕牺牲。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冬,河北正定军队发生动乱,战火即将蔓延,朝廷派兵部侍郎韩愈到正定去劝降。韩愈出发后,朝廷上下官员都认为韩愈有被叛军杀害的危险。皇帝也后悔不该让韩愈前去冒险,急忙下圣旨,命令韩愈可以相机行事。当时韩愈已经55岁,并且体弱多病。韩愈接到圣旨后却说,皇上让我相机行事,是对我的关爱,而作为臣子,慷慨赴死,是我应尽的义务。于是策马扬鞭,单枪匹马直入敌营,对叛匪极力劝说,晓以大义,他们接受了朝廷诏安,使河北百姓免除了一场战火灾难。后人因此评价韩愈,说他“勇夺三军之帅”。可见韩愈在危急关头,有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品格。

第三,韩愈待友,交而有信,情真意切。

他恪守朋友交而有信的准则,注重友情,终人之托。韩愈与孟郊、贾岛、张籍、张彻、李翱等人友谊深厚,自不必说。韩愈与柳宗元政见不同,然而不妨碍他们成为好朋友。后来柳宗元临终时还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韩愈。韩愈为柳宗元写了《柳子厚墓志铭》《祭柳子厚文》和《柳州罗池庙碑》三篇文章,对柳宗元作出了全面贴切的评价。

第四,韩愈任教,好贤乐善,识才举能。

他推心置腹地谆谆告诫学生该如何刻苦努力修养自己。他为学生讲课,生动风趣,旁征博引,表现极强的亲和力与感染力。这种为师之道,值得今天广大教师学习。

第五,韩愈著述,言简意赅,主题鲜明。

其造诣之深,影响之大,是文坛公认的。他非常重视文章要有充实的内容,非常重视作家的内在精神力量对文学作品成败的影响。比如他的杰出古文作品《原道》一文,文章驳斥佛老,肯定儒学,论点鲜明,论据丰富,旁征博引。写作方法巧妙,有破有立,是唐代时期不可多得的古文作品。其理论影响非常巨大。

《昌黎先生集》收录其撰写的各类文章共有716篇,韩愈在文章中还写出了许多治学、人生名言和诗歌名句,脍炙人口,成为后人永恒的精神追求。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觉漫天作雪飞”“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等等。

韩愈虽然没有在昌黎工作和生活过,但作为韩愈的故里,昌黎人民世世代代尊崇韩愈,爱戴韩愈。很早就建祠堂,供奉韩愈。明弘治十四年《永平府志》记载,“韩文公祠,在昌黎县治北二百步,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县丞李成良因旧址重建。”说明韩文公祠是明朝的开国六年在旧址上重新修建的。以此推算,至少说明韩文公祠从元末就坐落在昌黎,至今已历经640多年。位于昌黎五峰山的韩文公祠则建于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

当年山石道范志完由卢龙途经昌黎县城瞻拜韩文公祠后,登临碣石山,当游历到五峰山一带时,见“峰峦屏列,瑞气环缭”,赞叹说,太神奇了,这是天然而成的文笔峰啊,昌黎的文气都聚集到了这里,应该建一座韩文公祠使其灵气永固。于是,在范志完主持下,在五峰山平斗峰前圆通寺旁又建成一座韩文公祠,当时所建的五峰山韩文公祠,有正殿六间,另有斋室厨房以及品墙、碑楼等,蔚为壮观。五峰山的韩文公祠建成后,来五峰山拜谒文公的文人雅士络绎不绝,留下了大量颂扬韩文公的诗词歌赋和石刻。

极大地丰富了韩愈文化的内涵。此外,明弘治十四年、万历二十七年的《永平府志》,还将韩愈收录到《人物志》;清康熙十四年的《昌黎县志》,将韩愈收录到《乡评》里;在清乾隆元年的《盐山韩氏家谱》中明确记载,盐山韩氏是韩愈的后代,于明永乐二年有滦州昌黎迁徙而来。清光绪二十三年《昌黎县韩氏家谱》中记载,昌黎韩氏是韩愈的十一世祖先韩寻由颍川迁徙而来;而且在明天顺五年的《大明一统志·永平府》、明弘治十四年《永平府志》卷之六《冢墓》、清康熙十四年《昌黎县志》卷之八《杂述·丘墓》中都明确记载,韩氏祖坟,在昌黎县西五里,是唐韩愈高祖以上的葬地。昌黎县文保所还保留韩愈的手书“鸢飞鱼跃”匾额。以上都是我县客观存在的韩愈文化现象,是韩愈文化的组成部分。

韩愈祖籍是不是今昌黎县,这个问题仅仅是韩愈文化研究中的一个方面,我们研究的重点应该是韩愈文化对昌黎产生的影响。韩愈的好学上进、刚正不阿、敬业爱民、诲人不倦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昌黎人,使我们昌黎很早就重视教育,崇尚文化,人物辈出。据史料记载,仅明清时期,昌黎县就有57人考中进士,378人考中举人,人数居周边县之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全国有名的文化先进县,昌黎更是人才辈出,如国家865计划首席科学家,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王大中。曾参加过WTO谈判的原国家外经贸部长的石广生、201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刘金国等。他们不仅是昌黎县的骄傲,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骄傲。

今天我们研究韩愈文化,弘扬韩愈精神,是为了更好地继承韩愈文化遗产,使韩愈文化深深植入每一个昌黎人的血脉,使其成为实现昌黎腾飞的文化支撑,成为追寻中国梦、昌黎梦的永恒动力。希望全县有识之士踊跃研究和挖掘韩愈文化。在韩愈文化的感召下,带着梦想、责任、感情和追求,忘我工作,为建设富强美丽幸福新昌黎而努力奋斗!

民本的思想在远古时代就产生了,下面一起去阅读一些关于民本的.名言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安民者何,无求于民,则民安矣——清·金缨《格言联璧》

2. 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明·张居正《张太岳集》

3. 邦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仍不外乎开地利而已。——《晚清文选·(彭玉麟)力阻和议片》

4. 不忧一家寒,所忧四海饥。——清·魏源《偶然吟》

5. 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的痛痒。——明·洪应明《菜根谭》

6. 大厦不倾,匪一瓦之积,黎庶之安,乃众贤之力。——明·方孝孺《瓦铭》

7. 大约小变其治,则人为本,法为末。欲变法,先变人。大变其治,则法为本,人为末。——张鹤龄《晚清文选·彼我篇》

8.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宋·李纲《病牛》

9.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10. 但愿天下人,家家足稻粱,我命浑小事,我死庸何伤!——宋·文天祥《五月十七日夜大雨歌》

11. 道也者,导之也,上导之而下遵以为路也。——清·王夫之《读通鉴论》

12. 得民心者,可以为官;失民心者,何足道哉?——元·赵素《为政九要》

13. 得土地易,得人心难。——《宋史·杨简传》

14. 发政施仁,所以王天下之本也。——宋·朱熹《孟子集注》

15. 非甚不便于民,且莫妄更。非大有益于民,则莫轻举。——清·金缨《格言联璧》

16. 费千金为一瞬之乐,孰若散而活馁几千百人。——宋·林逋《省心录》

17. 夫民以国为本,不思养之,是自拔其本也。养民之法,一曰务农,二曰劝工,仁也,以博爱为本。——清·康有为

18. 富国之术,不在乎聚敛而在惜费。——宋·辛弃疾《九议》

19. 公道明,则人心自一,公道废,则人心自二。——《宋史·辛弃疾列传》

20. 公廉爱民,丝粟无所取。——《明史·周起元传》

21. 功成以开疆安民为要,而亦须能树人,能立法。能是二者,虽不拓疆,不泽民,不害其为功也。——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

22. 民,国之基也。——宋·宋祁《杂说》

23. 民可明也,不可愚也;民可教也,不可威也。——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24.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是勤可以免饥寒。——清《古今药石·续自警篇》

25. 民为邦本,未有本摇而枝叶不动者。——宋·苏舜卿《诣巨疏》

26. 民吾同胞,物为同类。——宋·张载《西铭》

27. 民陷水火,如已陷水火。——元·张养浩《牧民忠告》

28. 民者,弱而不可胜,愚而不可欺也。——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十八》

29. 民者,天下之本;而财者,民之所以生也。——宋·苏轼《策别十六》

30.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尔,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史,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31. 悯济人穷,虽分文升合,亦是福田。乐与人善,即只字片言,皆为良药。——清·金缨《格言联璧》

32. 念念用之民生,则为吉士。念念用之套数,则为俗吏。念念用之身家,则为贼臣。——清·金缨《格言联璧》

33. 宁过于予民,不可过于取民。——《朱子语类·卷十六》

34. 农桑国之本,孝义古所敦。——宋·王禹偁《小畜集》

35.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戊登程口占示家人》

36. 孤则易折,众则难摧。——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宋纪》

37. 古之所谓从众者,非从众多之口,从其所同然之心。——明·海瑞《赠罗近云代丈定安田序》

38. 官肯着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清·金缨《格言联璧》

39. 官之得民与否,去官日见真,幕之自爱与否,去馆日毕露。官之得民,要在清、勤、慈、惠。幕之自爱,要在廉、慎、公、勤。——清·汪辉祖《佐治药言》

40.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宋·朱熹《孟子集注》

41. 国以民为主,民以国为本,国本人民切不失也。——《武王伐纣平话》

42. 国之命,如人之命。人之命在元气,国之命在人心。——宋·杨万里《壬辰轮对第一札子》

43. 行钞先以利民为主,其次则不累民可也。——《晚清文选·(王旒)行钞之功》

44.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上下之益,在能相济。——清·申涵煜《省心短语》

45. 洁己方能不失己,爱民所重在亲民。——清·金缨《格言联璧》

46. 九重天子爱民深,令尹宜怀侧怛心。今日黄堂一杯酒,使君端为庶民斟!——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三二》

47. 救荒事不可缓也。——《元史·列传第九十》

48.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49. 君必自附其民,而后民附之;君必自离其民,而后民离之。——明·庄元臣《叔笠子外篇·卷一》

50. 君子宁亡己之财,而不忍伤民之力。——宋·朱熹《大学章句集注》

51. 君子之为君子也,一人死而万人寿,一人痛而万人愈,一人忧而万人乐,一人劳而万人逸。——明·庄元臣《叔苴子内篇》

52.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宋·苏辙《新论下》

53. 孙富而父母未有贫者也。——清·王旒

54. 所计一身肥,岂望天下活!——清·顾炎武《双雁》

55. 天生民而立之君,君犹舟也,民犹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晚清文选·(郑观应)议院》

56. 天时不可失,人心不可违。——康有为《政论集·上粤督李鸿章书》

57. 天下不可一日无民,故孔孟是汤武明君道也。不然,则暴君接踵而难为民。——清·金缨《格言联璧》

58. 天下事有利于民者则当厚其本,深其源;有害于民者则当拔其本,塞其源。——清·钱泳《履园丛话·水利》

59. 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私有故也。——清·梁启超《新史学·第四章》

60. 天下之安而后乐——明·吕坤《呻吟语》

61. 天下之大务,莫大于恤民。——《朱子大全·文十一·庚子应诏封事》

62.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63.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明·刘基《郁离子·多疑不如独决》

64. 万钟一品不足论,时来出手苏元元。——宋·陆游《五更读书示子》

65. 王道以得民心为本。——宋·朱熹《孟子集注·卷一》

66. 王者所以得天下者,以得民也。得民者,以得其心也。——宋·汪藻《奏论诸将无功状》

67. 望公聊比泰山云,岁岁年年天下雨。——宋·毛滂《玉楼春》

68.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张子

69.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宋·程颐

70. 无德于民,不足以兴。——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十》

7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72. 刑罚当宽处即宽,黎庶皆上天儿女。财用可省时便省,丝毫皆下民脂膏。——清·金缨《格言联璧》

73. 严以驭役而宽以恤民。——清·金缨《格言联璧》

74. 一枝动则万叶不宁,一心散则万虑皆妄。——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75. 以爱已之心爱人,则尽仁。——宋·张载

76. 以天下为己任——《南史·孔休源传》

77. 英雄心性由来热,待竟苍生衣被功。——清·丘逢甲《岭云海日楼诗钞·棉雪歌》

78. 用兵之道,以保民为第一义。——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

79. 有天下者,能存此心而不失,则所以絜矩而与民同欲者,自不能已矣。——宋·朱熹《大学章句集注》

80. 与其得罪百姓,宁得罪于上官。——《宋史·吴带传》

81. 政无旧新,以便民为本。——宋·苏辙《傅尧俞御史中垂》

82.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清·金缨《格言联璧》

83. 职事苟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四》

84. 众而不可欺者,民也。——宋·苏辙《陈州为张安道论时事书》

85. 自古天下离合之势,常系民心。——宋·辛弃疾《美芹十论·观衅》

86. 自古未有逆民心而得天下者。——明·薛暄《读书录·卷三》

87. 千秋龟鉴示兴亡,仁义从来为国宝。——清·张映斗《咸阳》

88.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89. 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宋·苏辙《新论下》

90. 劝人生,济困扶穷。——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三回》

91. 却是竹君殊解事,炎风筛过作清风。——宋·杨万里《午热登多稼亭》

92. 人聚则强,人散则弱。——清·魏源《默觚·治篇》

93.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明《名贤集》

94. 人心者,国家之命脉也。——《明史·海瑞列传》

95. 人心之于立也,如木之有根,如灯之有膏,如鱼之有水,如农夫之有田,如商贾之有财。——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96. 三代以上,君民相通,但有足民之事,更无足君之事。必百姓足而后君足,犹子三曰惠商,四曰恤穷。——《晚清文选·康有为·上皇帝书第二》

97. 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98. 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

99. 使民有常产者,又发政施仁之本也。——宋·朱熹《孟子集注》

100. 士大夫忧国为民,当有其心,不当有其语,有其语则毁来。——清·金缨《格言联璧》

101.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谋之。利在一时勿谋也,利在万世者谋之。——清·金缨《格言联璧》

102.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宋·包拯《孝肃奏议集·乞不用赃吏》

绿色环保不应该只是一句空话,我们现在就应该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下面我们来看看六年级绿色环保的小报,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绿色环保的名言警句

NO1、天是蓝的,草是绿的,心是纯粹的。

NO2、鲜花还需绿叶扶,学校更需同学护!

NO3、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NO4、“牵手”绿色环保,远离“白色污染”。

NO5、节约一滴水,地球更美丽。

NO6、保护生态环境,就是爱护自己。

NO7、同建绿色校园,共享鸟语花香。

NO8、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利用,垃圾为宝,利国利民!

NO9、建设项目必须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NO10、你栽一棵树,我栽一棵树,我们共同为校园添绿。

NO11、改善民生,共享水利发展成果。

NO12、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

NO13、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纸屑远离我们的校园。

NO14、环境与人类共存,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

NO15、绿色环保手牵手,品质生活心连心。

NO16、要想校园净又美,健康文明记心里。

NO17、水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生命,谁来关爱水的生命!

NO18、构建绿色环保,打造美好家园。

NO19、一年栽下一棵树,一生留下一片林。

NO20、地球资源有限,环保事业无限。

NO21、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推进水利协调发展。

NO22、垃圾箱:请你近距离投篮。

NO23、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

NO24、美我校园重在每一举动。

NO25、小花小草传芳香,请你把路绕一绕。

NO26、花草树木对人笑,因为人类爱环保。

NO27、节电环保标语:节约能源,大有可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NO28、大路随你走,别踩在我头。

NO29、珍惜水,保护水,让水造福人类。

NO30、小草青青,脚下留情。

NO31、编织爱心,保护环境。

NO32、距离产生美,谢绝亲密接触。

NO33、我是有生命的躯干,你是有德行的贤君。

NO34、你心我心绿色同心,你行我行环保同行。

NO35、追求环保是你我的心愿,参与环保是你我的责任。

NO36、与绿色同行,与环保共进。

NO37、鸟语花香,爱赏共享。

NO38、与环保同行,与绿色共融。

NO39、走一走,看一看,花红柳绿美无限。

NO40、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NO41、青青绿叶红花,岂能肆意践踏(请勿践踏草坪)。

NO42、绿色生活,环保相伴。

NO43、保护树木,就是保护自己。

NO44、人人为环保,环境更美好。

NO45、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

NO46、爱护小草吧,它是春天的信使!

NO47、花儿以花香回报我们,我们只需脚下留情。

NO48、美化生活,净化心灵。

NO49、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NO50、种一棵树,种一枝花,世界会更美好。

NO51、环保路上,你我同行。

NO52、力推环保国策,永续家园胜景。

NO53、保护环境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NO54、万人齐参与,共建绿色生命树。

NO55、草儿绿、花儿香,环境优美人健康!

NO56、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

NO57、芳草依依,大家怜惜。

NO58、美好的校园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建设和创造。

NO59、请让我们的校园永远充满绿色。

NO60、踏破青毡可惜,多行数步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