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告诉我们要内求,是要我们往里求。这是提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关注自己,生命就在于自己手中,生命更在你自己的内求当中,光靠外求是不能健康长寿的。
现代人为什么对内求这么陌生,有点不舒服,总是马上想到吃药?平常更是想不到内求。我把现代人不内求的原因归结为三个“不”。
第一是不愿意内求,不愿意内观,不愿意内炼。为什么?因为内求毕竟太困难了,你要自己往里看,我们长眼睛就是要往外看的,往里看能看到什么?往外看多容易啊,往里看太困难了。你看去照一个X光片,做一个CT、核磁共振,多容易啊,还要内求什么?内炼也很苦啊,买点药来吃多么简单,又何必要那么辛苦地自我修炼呢?可是请大家想一想古代养生大家、历代高寿长者,以及历代的名医、大德、高僧、高道,谁不是内求、内炼的。比如说李时珍就发现《黄帝内经》经络的秘密,经络就是内观、反观、向里面看才看出来。所以他有一句名言,经络是“内景隧道,唯反观者能照察之”。
第二是不敢内求。自己内求,静下心来往里看,一闭上眼睛往里面一看,黑黑的,什么都没有。很容易出现幻觉,心中一紧张,就有点害怕,有点恐惧,所以不敢内求。
第三是不屑于内求。总是觉得内求是虚的。还不如买点药来吃,药物是实实在在的,吃了之后就有反应。内求要自己锻炼,自己调理自己的经络、脏腑、气血,这些东西存在吗?炼了之后有效果吗?一旦看不见,一旦没有立刻的效果,马上就否定它:肯定没有这些东西。
久而久之,我们现代人就越来越偏离了《黄帝内经》的思想,丢弃了这位伟大的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稀世珍宝。这是多么可惜啊!
让我们静下心来,一定要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如果没有中医的庇佑,没有《黄帝内经》的庇佑,能够在历次瘟疫中战胜病魔吗?能够繁衍不息吗?经过几千年的实践证明,《黄帝内经》在治疗疾病,尤其是使人不得病、养生强身这些方面有着重大的效果。虽然很多人现在还抱着怀疑态度,甚至于反对它,否定它,但是这都无关紧要,只要来看一看《黄帝内经》究竟在讲什么,我们就清楚了。
《黄帝内经》养生总原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记载了黄帝对于生命的第一个问题——古今健康长寿的重大差异究竟是什么原因?是时代不同了,还是养生之道失传了?是天道的原因,还是人道的原因?
对于这个问题一般的人都会怪罪于外在的条件,认为肯定是现代社会已经与前大不相同了。实际上世道有没有变呢?岐伯的回答是世道并没有变,天道也没有变,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变化了,生活习惯变了,生活方式变了。
有一句话:“生命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人是“握拳而来,撒手而去”的,婴儿握拳是握着精气神,不让它外泄,可是我们成年以后却是千方百计在握钱、握权,握那些有形的东西,丝毫不放松。等到撒手的时候,才意识到手里实际上什么都握不住,可是这已经违背了生命之道,违背了养生之道。所以说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就是看你手中掌握的是什么。
岐伯回答了八个字:“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八个字是养生总原则。上古的人都“知道”——了解并掌握天道、地道、人道——人的长寿之道、养生之道。《黄帝内经》养生之道是什么?其实就是这八个字,实际上整部《黄帝内经》都在诠释这八个字。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个“道”,这个总原则,不是抽象的、虚空的,它就实实在在地表现在我们每一个人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当中。
养生就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养生就是一种生活习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什么是健康的生活习惯?就是在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按照“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来做。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食饮有节。上古的人懂得养生之道,饮食是有规律,有节制的。
第二,起居有常。起居——不仅是起床、睡觉,还包括日常的活动。起居要有常规,是不能搞乱的。
第三,不妄作劳。就是说劳动、运动应不过分,也就是要守常规,要适度,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
第四,形与神俱。形体和精神是合在一起的。前面三条主要讲的'是形,这里主要讲神,讲形神合一,神离不开形,形也离不开神。形是神的依托,神是形的主导。
饮食、起居、工作和劳动、精神,这四方面是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涉及的。只要这四个方面都能做到,就能像岐伯和黄帝对话当中所说的这样,人人都能活过一百岁。所以说活到一百岁并不稀奇,不需要外求,只需要做好这四方面就可以了。而这四个方面贯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你可能会说了,这不容易吗?这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吗?请注意,做到这四点,不是一天两天就行了,而是一辈子,每时每刻都这么做,把它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变成一种生活习惯。
我们每一个人自己想一想,我们是这样做的吗?我们是不是形成了这么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
再看一看黄帝和岐伯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人是不是这样?《黄帝内经》里是这样描述的,当时的人根本没有像古人那样,没有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酒为浆”,喝酒像喝米浆、喝汤一样。
“以妄为常”,把不正常的东西当做正常。“妄”就是不正常。比如说在饮食方面,把不正常的饮食当做很正常。比如说有的人把吃得很饱、喝得很多当做一种习惯,每吃必撑,每喝必醉,这就必然会出问题了。“醉以入房”,入房表面上指入房休息,睡觉,实际上是指行房事。不少人必定是喝醉了之后再进行男女交合、夫妻行房事。这不仅不利于夫妻的健康,而且对由此怀孕而来的孩子也是有害的。
“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有了各种各样的贪欲之后,就会慢慢地耗散其“精气”“真气”。看一看我们现在的人,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当然这与我们现实生活、社会的竞争、社会节奏的加快是有关系的,但最关键还是欲望。欲望是耗散真气的罪魁祸首。“真”这个字特别重要,《黄帝内经》第一篇就叫《上古天真论》。大家都听说过一个词“天真”。天真烂漫,这一般都是指小孩子的行为,小孩子保持着“真”,“真”实际上是真气,真气就是从父母那里遗传下来的先天元气。保持元气是养生的关键。可是现在的人却不是这样,都在耗散人本来的那种真气,都不再“天真”了。
佛教高僧静心经典语录(1)
1. 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2. 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3. 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4. 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5. 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
6. 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7. 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8. 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
9. 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点。
10. 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11. 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12. 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13. 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14. 佛曰: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
15. 佛曰:缘为冰,我将冰拥在怀中;冰化了,我才发现缘没了。
16.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教高僧静心经典语录(2)
1. 道生于平和安静,德生于谦和大度,慈生于博爱真诚,善生于感恩包容,福生于快乐满足,喜生于健康成就,愿道德慈善福喜集您一生!新年快乐!
2. 日子像念珠一样,一天接着一天滑过,串成周,串成月。新的一年即将来临,愿您用一颗禅意的心来生活,修炼成一朵智慧的极乐莲花。新年吉祥!
3. 慈悲的心念是福德的大海,包容的心量是智慧的源泉,感恩的情怀是和谐的甘露,欢乐的微笑是幸福的阳光。新年佳节,敬祝您欢喜自在,如意吉祥!
4. 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当你的目光落在手机上,我的祝福就会在刹那间被你收藏,无论你身在何方,都愿您在新年里广种福田,清净身心,早证菩提!
5. 愿你的法喜如雨,带来智慧甘露;愿你菩提心似火,焚烧一切烦恼;愿你的道歌清凉,唱出慈悲心语!愿你我生生世世长相逢,同行同愿同圆种智功德海。
6. 大海承载着佛陀的慈悲,苍穹闪烁着菩萨的智慧,愿佛前的缕缕香烟伴随幽幽的梵音,给你送去无限的祝福与祈愿:吉祥平安顺意安康!佛光普照春节快乐!
7. 没必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压力需要随时释放;没有必要给自己太高的要求,圣人和凡人的区别,就是懂得放下!放下后没压力,你就会幸福生活开心工作。
8.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9.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令一切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10. 月影松涛含道趣,花香鸟语透禅机.
佛教高僧静心经典语录(3)
1. 人天福报非久计,苦海茫茫莫留连.
2.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3.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4. 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要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5. 修行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6. 毁灭一个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7. 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8. 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9.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10. 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一个五官端正的人。人生的真理只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佛教高僧静心语录
1. 愿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愿三宝护念你!愿上师摄受你!愿护法拥护你!自利又利他,快乐幸福的度过暇满人生!
2. 祝福是一束清净纯美的青莲,飘着一股淡淡的花香,愿戒定的熏香去除您所有忧伤烦恼,带给你幸福清新的一天。阿弥陀佛!
3. 愿我三世累积的一切善根都回向与您,惟愿您速疾成就无上菩提!愿我生生世世都能作您菩提路上的助伴!恭祝新春吉祥如意!
4. 送你一尊白观音,愿你清静无染;送你一尊红文殊,愿你照彻法界;送你一尊黄财神,愿你妙手金银;送你一尊黑护法,愿你金刚摧魔。
5. 送你一件般若衣,前襟菩提心,后襟出离心,多闻是领子,善巧是袖子,戒律是扣子,禅定是里慧是面,口袋装方便,穿上吧。祝你新春吉祥!
6. 有一座七宝楼阁,舒畅为地,福慧为基,悲智为梁,性空为瓦,方便为门,六度为梯,菩提为顶,让她承载着我的祝福到您身边,敬祝春节快乐!
7.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8. 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9. :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10. 佛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佛教高僧静心语录
1. 佛曰: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增一阿含经》
2. 佛曰:一切皆为虚幻。
3.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4.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5. 佛曰:寻找自我。
6. 佛曰: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华严经》
7. 佛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8. 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9. 佛曰: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楞严经》
10. 佛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1. 佛曰: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楞严经》
12. 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13. 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14. 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15.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16. 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17. 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18. 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19. 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20.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佛教高僧静心语录
1. 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2.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3. 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4.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5.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6. 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7. 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8.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9.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10. 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11. 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12. 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13.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14. 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15. 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16. 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电亦如露。
17. 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18.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19.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20. 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