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议论文高大上名言 正文

议论文高大上名言

时间:2025-05-05 08:51:56

让梦想起飞的地方作文1

寒假,和同学一次又一次的回学校玩,可每一次我都忐忑激动,思绪纷飞。即将走完自己的小学六年,生入初中学习,六年间,阅读让我学会了管理自己,有计划、有目标;阅读让我学会了尊老爱幼和谦虚礼让,有礼貌、讲传统;阅读让我学会了不停的放飞梦想与执著努力的追求,有梦想、有方向……点滴的成长都包融了太多的师恩师情了,一直想为学校,为学校的老师们写下点什么,可每每想来却又不知从何着笔。

从筚路蓝缕到桃李满园,学校经历了好多好多,在冲破坚冰、艰苦办学的昨天,在继往开来、不断进取的今天,一代又一代的师生们凭着对信念和理想的执著追求,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书写着学校的历史,圆了一个又一个孩子放飞的。

进门就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横墙和

望着熟悉的校园,怀揣着自己的梦想,肩负着老师的期望,心里一种力量在慢慢滋生,一种雄鹰展翅高飞的力量,一种激扬少年。实现梦想的力量。

我相信,随着阅读梦想的放飞,我将由这里抵达山外的山外,抵达所能企及的地方!

让梦想起飞的地方作文2

外面雨依然在下,为玻璃蒙上了一层薄薄的水雾,一种朦胧的感觉扑面而来,连同我的心一起被这扑朔迷离的水雾蒙上了。对于去十五中听课,我不像其他同学一样兴奋,甚至还有点失落。也许是缘分,我中考报了15中,却考到了与15中相邻的旅游学校普职融通班。我本以为我会怀着失落的心从15中走出来,没想到,15中再次让我的梦想重新点燃。

15中,一个高手云集的地方。语文与数学的试听课,他们的教学模式和旅游学校大相径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什么叫课堂效率。

英语课上,从头到尾他们的老师几乎没有穿插过汉语,老师与同学们在英语中穿梭,课堂的浓厚气氛深深地感染了我,令我参与其中,和同伴们去争夺每一道题的对与错,一起仔细地聆听每一道听力题,英语课的节奏让我回到了初三那年。

如果说英语课勾起了我对初三生活的怀念,那语文课就是初三生活的翻版。

课堂上,老师讲的是鸿门宴,但全程都是学生在讲,老师只是起到点缀作用。文言文,无论是读音、意思,还是特殊句式等等,学生永远是主角,那此起彼伏的回答声,构成了最美的歌曲。这是我上高中以来最享受的一节语文文言文课。

转眼,我们就要离开了。现在的我不再是怏怏不乐,不再为中考的.那0。5分而抱有遗憾,重新燃起的斗志早已驱赶了雨水淋在我身上的寒冷。

和15中的学霸们相比,或许我还差一大截,或许我还不能再英语和语文中游刃有余,或许我还不能做到做一题对一题。但是我相信,只要我肯努力,只要我放下过去的遗憾和光环,我相信那个离阳光的地方就不远。

泰戈尔说:“当你为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15中,这个点燃了我斗志的地方,这个让我的梦再次开始的地方。此时的我,已无遗憾。我将在未来的生活中全力以赴,我相信,在旅校,我也能做最好的自己!

让梦想起飞的地方作文3

报纸上说磐安将沿着教育强县之路继续前进。我不知道什么叫教育强县,但我知道在家乡江南药镇新建了一座新城中学,接下来让我带着你一起去参观一下这座高大上的学校吧。

既然说到高大上那一定有高啰,新城中学依山而建,拾级而上,站在学校的观景台上,可以府视整个新城,拥抱远大蓝天,可以拥抱洁白的云朵,另人心旷神怡。

再来说一说大吧,据老师说,新城中学可以招收36个教学班,可以容纳近两千名学生,整个学校从左往右分别设有三幢年级教学楼、一幢实验楼、一幢合班教学楼、还有学生餐厅、学生宿舍、教师公寓,绕学校一周可得一个多小时呢,如果好好观赏那可要一整天呢。

最后再来说一说上吧,学校坐落在新城区磐缙公路北侧,交通便利。依山而建,环境清静,很适合学子们学习。学校里有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楼与楼之间都有廊道进行联接,避免下雨学生会淋湿。学生宿舍4人一间,内有单独卫生间,冬天还提供热水呢!学校的运动区还分别设置了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等各种场地,充分考虑到孩子们个性发展的需求。各种设计都让人感觉是一所上档次的现代化学校。

说完学校的高大上,去过新城中学的人还会被那里的特色文化所吸引。精诚仁朴,百步从容是学校的发展总内涵。校园内除了随处可见的药文化。还有益智楼文冠楼凌霄楼,决明楼和贯众楼,男生宿舍的将军楼、使君楼,女生宿舍豆蔻楼紫霄楼等,一个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足以说明新城中学的文化底蕴。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声入耳。今年9月1日,新城中学迎来了第一批莘莘学子,他们在那里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崭新的新城中学,不仅见证了家乡教育事业的大变化,也呈现了我县对培养下一代的重视和实力。

让梦想起飞的地方作文4

校园是我成长的摇篮,所以它看起来温馨,校园是我杨帆的港湾,所以它看起来温暖。

——题记

奋斗,淡淡月光

淡淡月光下,夜色早已笼罩大地,校园内灯火通明,伴随书声琅琅。有时忽然静得出奇,那是同学们在埋头写作业,听着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看着笔在纸上舞出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符号。

书本早已塞满了抽屉,作业也堆成了小山,但同学们还在不停地写着,攻克着一道又一道的难题,在草稿上进行一遍又一遍的演算,大家都明白,不能放弃,虽然艰苦但并不难受,彼此鼓励,是校园里的一道风景。

加油,红色跑道

快了,快了,就要到终点了,我暗暗给自己加油,可终点好像被无限拉长一样怎么跑也追不上。体育课上,同学们尽情奔跑在红色跑道上,看着他们一个一个从我身边越过奔向终点,我很着急,但步子却不听使唤地放慢了,肚子也不争气地揪扯着我的身体,我想停下来歇一会,但是看着周围同学都在向前冲,我咬紧牙关,使劲向前冲。

我知道,不管怎样,不能放弃,坚持下去,就能成功。终于,我越过了终点线。尽管没有掌声,没有鲜花,但是我很开心,因为我越过了终点线,和自己较量了一把。

忘我,短暂课间

下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像小鸟一样穿梭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于是校园活泼起来了。伴随着同学们的嬉笑声,校园越发地可爱。

也有些同学下课也不忘捧上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着,或者一头扎进题海中,使劲扫荡着作业,直到上课铃声响起,才依依不舍地收起来。

这短短十分钟,却让校园显得无比地充满生机。

我们从各处来,相会于学校的怀抱,我相信我们在校园的怀抱里必将更加优秀。

2021各省份高考作文(试写)

一、浙江卷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试写范文:

世俗社会,人们的牵挂无非“得失”二字。得之则喜,失之惆怅。爱得憎失,人之常情。然而,人生得失,时有常,而时难测。

有常于过往,念念皆是回响。无常如盈虚,非人力所能尽控。得失既成定数,面对者心态万千。一时得失,有人视之为新的开端,有人视之为故往的句号。有人将得失为结局,而有人却能跳出得失的结果,视之为一段过程。将得失视为开端者,往往有大气概。

谢安官场失意,小平下放农村。胡歌出了车祸,高晓松醉驾拘留。这些人都曾面对一时失意,却最终能笑看风云。或东山再起,或荧屏复出。无非是把过往的眼泪下酒,兑成一壶更甜的佳酿。痛苦是必由之路,得失是开场舞。

有人把失败看成是欲扬先抑,有人却把眼前的辉煌续写,成一番更大事业。马斯克造车,人皆言,足矣。然其不止,终有私人火箭的壮举。武则天封后,女子皆羡之,母仪天下。然其不止,终有千古女帝。将一得视为开始,将成就看做垫脚石。再大的成绩无非是开胃菜,再美音乐都只是前奏。大人物,往往有大视野,大视野、大气概的背后,本质是一种信念。

得失的第一重境界,是一种信念。

然而有人却把得失视为结局,这类人理智清醒。所罗王戒指上刻着一行字:一切都会过去的。对于得失,有人持此态度。范蠡助越王成就霸业,功成之日,隐退江湖。张良助汉王夺取天下,封赏之时,激流勇退。退隐于烟火之巅,止步于辉煌成就。好汉不提当年勇,得失已成定局,再入已是另一个开端。一切都会过去,辉煌会过去,失败也会过去。

褚时健因红塔集团而入狱,出山重新开始,另选赛道,终成“褚橙”品牌。史玉柱因巨人集团财务问题而破产,从头再来,成就《征途》神话。大长今的原型徐长今,原为宫廷女膳师,遭人陷害,再起已是一代女医官。经济学有“沉没成本”的概念,未来的成绩不取决于过去的得失成败,将过去还给过去,是一种理性的智慧。

得失心的第二重境界,是理智。

无论是把得失看成开端还是结果,都承认了得失的既定。然而有人却把得失看成是未定的结局,还有转圜之机。那就是得失心的第三层境界——把得失视为过程。

人生有结局吗?有。然而,在死之前,一切得失,皆为过程。

中考前,我们把中考看成一个结局,然而事后发现,中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逗号。高考了,我们又把高考视为结局,今后回想,这何尝又不是人生路上的一个小小的驿站呢?人生未终局,得失未能判。

整个漫漫人生路,实质上是一个庞大的过程。里面包含了小风小浪,也有小苦小乐。然而,未到终点,尚不可妄下定论。

何得之有,何失之有?若有得失,无非是以己“现有”去换取“未有”罢了。得失并不是此消彼长,而是在转换。以一得换一失,有一失,必随一得。一得一失间,人生在成熟。

披荆斩棘际,时光也在慢慢流逝。寄生于时光沧海,万物皆如尘如埃,人人泅渡于时空云海,留下的不过是百岁风流。得失之尤,不过是生命伴奏。静息冥想,唯有时光长流。超越了得失,你将感受到最真实的生命。

这第三层境界,我把得失看作一种风景,是生命大旅程间,那一朵朵动人的云。

得失,俗人的音乐。宇宙浩渺,人生一粟,或喜或忧,浮沉于得失幻海。几世几年,寤寐求之。在这寂静的人生谷底,终多了几许清凉的风。信念、理智和风景,豁达、现实与超然。不管在哪一层、哪一级,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层级和视野,但都能看到属于自己唯一的“风味人间”。

二、全国乙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写范文:

前些年,有几个月飘在国外。本地人主要信仰天主教。身为一名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中国人,不免对这类虔诚的宗教信徒心生好奇。跟当地人接触多了,慢慢了解到他们在生活中被这种信仰渗透过的方方面面。

举个例子。虔诚的天主教徒,每逢周日,必去教堂礼拜,这点不奇怪;因为天主教信徒众多,这个国家每逢宗教节日,必会全国放假,再大的事情,也必须暂时搁置,这点倒也能理解。

但有一点,那就是当地国民——那些虔诚的信徒们,面对生活的态度。

生活中,遇到任何难事时,心底必会默念无数遍愿主保佑。除了依靠虚无缥缈的“主”之外,这些教徒们行动上,基本不会有一丝改变。如果运气好,化险为夷时,这是主的功劳;如果运气不好,问题越来越棘手时,这是主对信徒的考验。除了解决问题时方式上的区别,当地职场上,还有领取周薪甚至日薪的传统。每到发薪日,当地人脸上的兴奋根本不用掩盖。买买买吃吃吃,工资转个手,又迅速流通到市场上。至于接下来几天的生活费怎么办,或者当工作和家庭生活突遭变故时,需要拿出一笔应急钱时又该怎么办?没关系,有主保佑。

我们中国人,把这种生活态度称为随波逐流;把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的人,比喻为一只遇到危险时,只会把头埋进沙子里的鸵鸟。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用现在时髦的说法,这就是妥妥的躺平式生活哲学。

抱有这种生活态度的国民太多,结果就是当地贫富分化极大。但因为内心有信仰,当地人的幸福指数,普遍比中国人高。反正天塌下来,也有上帝顶着。理想啊目标啊这类大词,对他们而言,就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存在。

反观中国人。勤劳勇敢这四个字,早已深深地刻在多数人的基因里。

这几年,随着网民人数的`巨幅增加,长期主义、延迟满足这类听着就高大上的词汇,不断在职场上领导们的嘴里出现,不断从酒桌上长辈们的嘴里飞出。

从小,我们就被长辈老师们无数次问到长大以后的理想。回答五花八门,但更多是关于未来的职业规划。简单而直白。

前几天,那头衡水中学的猪,在一场直播演讲中,叫嚣着自己拼命考到好大学,就是为了有一天能把城市里的白菜拱下来。这句话,换来掌声一片。

为了实现理想达成目标,我们学会了分解目标小步快跑、学会了隐忍、学会了享受孤独......你追我赶,跑起来就不敢停下,因为一旦停下来,就会被后面的竞争者无情超越。毕竟,蛋糕就那么大,谁都不想轮到自己时,只剩一个光秃秃的泡沫底座。

有优胜,就会有劣汰。中国人,随着生活水准的不断提升、房子越换越大,积蓄越来越多。只是多数人,依然在不断努力,不敢有片刻松懈。关于理想,汉代的杨雄,曾经用射箭做过比喻: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我们永远有还未实现的理想、还未达成的目标,我们懂得延迟满足、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是,有没有另一种可能:

当我们嘲笑外国人吃光用光的生活哲学时,他们其实也在嘲笑我们脸上的一脸严肃,嘲笑我们内心里一直紧绷着的那根弦?

子非鱼,又焉知鱼之乐?

三、全国新高考Ⅰ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写范文:

读了材料中所给的毛泽东的论述,我感悟颇深。首先我认为,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必须要做强者,所谓“少年强则国强”,何况我们已是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社会的中坚。然而,我们毕竟还年轻,正在成长的路上,自然是弱的,要成为强者,就得“勤自锻炼”,正如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弱并不可怕,有成为强者的途径,关键看你愿不愿经受磨炼。其实,很多强者一开始也并非强者,而是弱者。比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小学时成绩很差,初一时数学补考后才及格,到了初二,他下决心用两倍于他人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最终迎头赶上,并在数学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

这也印证了成功学里谈到的“竹子定律”:竹子用4年仅长3厘米,但从第5年开始,就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仅用6周就长到15米。许多人总羡慕别人“树高千尺”,自己却没能熬过那3厘米!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强者总是从弱者一步步走出来的。不过熬成强者之后,如果一味“逞”强,处处显傲,最终也许就会转为至弱,正是:“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也就是说,强者唯有示“弱”,做个“弱”强者,方能永强。这种“弱”,就是保持清醒的头脑、平和的心态、进取的精神,遵循规律、科学合理、有节有度。

然而,遗憾的是,我们身边总有一些由强及弱的例子,如某富豪挥霍无度,甚至吸毒嗜赌,终致倾家荡产。历史上也有教训。如乾隆王朝一开始如日中天,可后来夜郎自大、闭关锁国、穷奢极欲,终于从“看不尽繁华万里”败落到“转瞬间落日残烟”,让人唏嘘不已。

以史为鉴、以人为镜,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当做“弱”强者,以“弱”强者之小我,融入民族复兴之大我,在为党为国奉献中塑造出一个成功的自我!

四、全国新高考Ⅱ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写范文:

中国书法飘香千载,一笔一画写尽人生真意。中国人的文化启蒙,始自“开笔礼”,一个孩子额头上用朱砂轻点一颗红痣,并从长辈手中接过饱蘸浓墨的毛笔,从“人”字开始描红,这就是学习的起点,也是人生的起步。笔墨章法,从孩提时代起,就明示暗喻了中国人的为人之道——藏锋、内敛、蓄势、正直、稳健,终有所成。

中国孩子学习书法,往往从“人”字始,这看起来简简单单的一撇一捺,不仅是字的启蒙,也揭示了人生真谛。“逆锋起笔,藏而不露”,是中国人的大智慧。所谓逆锋,是起笔时候的顿挫,是一种蓄力与圆融,些微的逆锋使笔墨更加饱满,又蕴含了深厚的力道。就像我们跳远或打拳,要先有一个后撤的助跑或是先把拳头收回再打出,方可真正使出力量,完成圆满。没有准备的直来直去,失却了“厚积薄发”的古训深意,跳不远,拳无力,字当然也写不好,笔墨枯干而没有劲势。人生同理。积蓄的力量深藏不露,却已经成就了小宇宙爆发的原动力。没有那一顿一挫间的蓄势,就少了阔步向前、大开大阖的底气与根基。

“中锋用笔,不偏不倚”说的是一个“正”字,不枝不蔓,不耍花活,凭借深厚的内功和旺健的气势,大笔写出人生路上的主干轨迹,写出中国人的中与正、醇与美。书法既有中规中矩的隶书正楷,也有飘逸豪放的行书狂草,无论是“时时只见龙蛇走”的疏狂,还是“矮纸斜行闲作草”的自在,却都脱不去一个底蕴的“正”——中锋用笔的中正与稳健,深藏在深深浅浅的墨迹里。

我们从孩提时代开始学写的那个“人”字,看似清浅无比,却一丝一毫马虎不得,人生的哲理都在撇捺之间藏着呢——笔锋一偏一倚,字就失去刚健骨力与圆满风韵,变得毛毛糙糙,不堪其用。这并不是说字与人都不允许个性的存在,但是一切个性都不应探出法外,我们在童年时代的书写之中,就已懂得这个道理——笔锋要正,行事要端。

“人”字的一捺,书至最后,要“停滞迂回,缓缓出头”。一个字的结束,犹如一个人做一件事,编筐织篓全在收口,越到尾声越是潦草不得。气势顿减或是直通通地结束,可谓前功尽弃,美感全失。

中国有句古话是“事缓则圆”,有那么一笔停滞迂回,就是收束了字的精气神,让它在最后一笔仍见出挺括、庄严的美。做人做事概莫能外,有完美的开端,更要有从容的结束。至此,才算是字正腔圆、行事完满。

人生的起步,恰似蒙学自描红始。在中国书法的古老智慧与实践中,慢慢而真切地体味行笔间的规矩与规律、气势与气度。慎重地书写每一笔,慎重地走好每一步。功夫下到了,基础夯实了,方可于运笔与做事间尝试突破。岁月流转,时代更迭,年轻一代自可在笔墨书写与人生路途上打磨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但文化底色铺就,那个逆锋、中锋与迂回完美融合写就的“人”字,永远为新生代赋能,这个“能”是中国一字永流传的经典——“正”。

高考作文高分技巧:

作文在高考语文中举足轻重,不可等闲视之,要想征服阅卷人,先要编织“七彩环”。

第一环:书悦之

“书”指书写卷面;“悦”这里是指使动用法,使喜悦;“之”指阅卷人,就是说首先书写卷面要取悦阅卷人。

“干净、工整、美观,是得高分的王牌;潦草、不洁、应付是打不赢的官司。”崔矿山幽默地说。

第二环:形怡之

形指作文的外形也就是结构,结构上要让人感觉怡然自乐,要行云流水。以下四种结构,供考生参考:

1并列式。这种结构,三个分论点由一个总论点统领全篇,是考生用得比较多的结构。

2.对比式。一正一反,正反对比论证,这样显得层次井然、有条不紊。

3.递进式。层层剥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像现在的高考,趋势是写任务驱动型作文,可以围绕这四个字来展开:引(引材料)、析(分析材料)、联(联系现实说理)、结(结尾)。

4.自由式。适用于水平比较高的考生,要求能够纵横捭阖、运用自如,能够让文章看似无法实有法。

第三环:采醉之

作文要文采飞扬,让阅卷人陶醉其中。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得高分的不二法门,一定要打造好语言,从标题、开头、段首句一直到结尾,一定要有亮点,语言要锤炼。

议论文的标题,要旗帜鲜明亮观点,要彰显文采。

第四环:情动之

考生要以真情去打动阅卷人。

像现在时评类的作文,都是针对热点、焦点设置材料,我们一定要带着温度、带着情感去写。

第五环:技迷之

考生行文时要用修辞、对比、欲扬先抑、抒情议论相结合、引用等表达技巧,使阅卷人沉迷其中。

第六环:意喜之

作文立意要让阅卷人惊喜、拍案,这样才能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

第七环:识服之

考生的见识让阅卷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这种见识就表现在字里行间。

有位同学写奋斗。他开篇这样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尼采。”引用尼采这句名言,使整篇文章的见识高人一等,他这篇作文得了58分。还有一位同学,写自己要有用武之地,他说:“离开了船,船帆上的帆布只不过是一张破布。”说得非常好。

孔子曾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可见文采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一般说来,

主题一:民生

1.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 ——汉·王符《潜夫论·务本》

2.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3.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管子·君臣上》

4.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5.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三国志·魏书·袁涣传》

6.可怀以德,难屈以力——《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7.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宋·苏辙《新论下》

8.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唐·王维《赠房卢氏琯》

9.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文子·下德》

主题二:治国

1.居之以强力,发之以果敢,而成之以无私——宋·苏辙《新论中》

2.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宋史·薛极传》

3.上安下顺,弊绝风清——宋·周敦颐《拙赋》

4.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宋·苏轼《讲田友直字序》

5.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汉·王充《论衡·书解篇》

6.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意林》引《物理论》

7.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8.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

9.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11.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子·正世》

12.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

主题三:发展

1.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周礼》

2.并官省事,静事意役,上下用心,惟农是务。——房玄龄 《晋书·傅咸传》

3.不清不见坐,不高不见危,不广不见削,不盈不见亏。——王充 《论衡·自纪篇》

4.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管仲 《管子·牧民》

5.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礼记·乐记》

6.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止矣。——《荀子·儒效》

在申论写作陈述观点时,首先提炼出论点本质内容,再从名言警句中甄选出画龙点睛的一句,以“城市发展”主题为例,论点为:“对于一个城市来说,规划是最重要的。”我们在其中加入能够强调规划重要性的名言警句,可以修饰为:古人云:“凡谋之道,周密为宝”,对于城市建设来说亦是如此,必须规划先行。是不是瞬间变得“高大上”了呢?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在备战申论的路上,各位考生还需奋力拼搏,不断积累名言警句,并加以灵活运用,相信一定可以让文章脱颖而出!